《敲响密室之门》——奎因式的逻辑流

请问哪位才是侦探?
不好意思,我们两位都是。
没有门铃只凭敲门拜访的侦探事务所,既是搭档又是对手的两位年轻侦探,兼职做饭打扫的美少女高中生,零食不离口的女警,还有定期出现在旧书店的神秘人……一群看似古怪的人,却让狡猾的凶手无处遁形。专攻动机分析的片无冰雨与专注研究作案手法的御殿场倒理,哪怕是让人毫无头绪的案件,两位分工明确的侦探也能通过天衣无缝的合作和默契来解决!

青崎笔下的三大系列:住在学校活动室里面的二次元废材兼学习天才里染天马;“手法”跟“动机”基佬侦探二人组——御殿场倒理和片无冰雨;居住在鸟笼中的灵活“头脑”——萝莉少女轮堂鸦夜。从人设可以清晰地看出青崎的风格路线。其中,里染系列有较多数量的民翻,轮堂系列则仅有原版,而这一本青崎的作品,就是以“动机”“手法”推断分裂的侦探二人组为主角的。

《敲响密室之门》——奎因式的逻辑流


短短不到十万字的篇幅容纳了七个短篇,虽然青崎的民翻作品中体现出的强项是逻辑流,但这极短的篇幅就不能单单在逻辑上下功夫了,这里更加看重的就是逻辑和诡计的交错融合,推理的切入点的创新和人设对故事的包装。

青崎擅长“手法”分析,永远穿着高领毛衣的卷毛侦探御殿场倒理;擅长“动机”分析,穿西装存在感极弱的眼镜侦探片无冰雨;兼职做饭打扫的美少女高中生药子,零食不离口的女警川地决。最主要的几个出场人物都被作者安置了“绝对认得出”的特征,非常可爱,不仅弥补了因篇幅太短导致人物形象平面化的局限,同时也利于把有限的篇幅更多地用于推理中。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很容易发现,主角分为两个不同领域的侦探,即“动机”和“手法”。在推理过程中的分离,在这种有限的篇幅中可以制造出一种案件的分类感,这种在其他作品中模糊不清的界限在这里被刻意展示出来,通过表象侧重的推理方向与推理在更进一步后指引的方向在手法和动机两方面偏移,相当于在原有案件的基础上多制造了一个隐形的逆转,这种模式是很有意思的,使得内容单薄的案件也可以获得更加丰满的观感。

标题作《敲响密室之门》

画家死在成为密室的阁楼画室,画室中一幅油画被涂成红色,开始走“手法”重点后来转为“动机”重点,这篇可以说是诡计和动机兼顾了。这里的动机指的不是杀人动机而是制造密室的动机,非常妙。

《头发变短的尸体》

讲了一个平胸女子穿着内衣死在浴缸里,尸体摆出JOJO的姿势(可以看出作者的恶趣味了),奇怪的是死者的长发被齐齐剪短了。这篇开始时切入点是剪短发的“动机”,走不通之后转变思路,从“手法”思考,成为诡计的一环。这篇的诡计也是老诡计组合了,过程挺自然的,很正常的推理。

《回旋转盘W》

一个按遗嘱打不开的密码箱,一个穿着内衣死在家附近的老人。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无聊”委托,在进行分头调查时收束起来,成为了同一个人的谜。解答很简单,收束部分做的还可以。

《廉价诡计》和末篇《无限接近精确的毒杀》都是侦探和女警旧日的好友系切美影犯下的罪行。这两个案子的相同之处,一个是手法为同一人所设计,在死亡现场附近都留下了写着歌词的纸(浪漫的犯罪情怀);还有一点就是设计者都称他的诡计“廉价”。这个“廉价”,在阅读后体现为伪解答和真解答的简单粗暴,没有弯弯绕,只需注意某一点或者顺着情形思考就可以得出结论。《廉价诡计》讲的是一个永远不会靠近窗边的人在窗边遭到枪击。切入点简单粗暴,但是真的挺难想,还是挺有意思的。《无限接近精确的毒杀》讲一个在众人注视下从装了十杯酒的托盘随机拿取一杯的政治家,在无人靠近的情况下于演讲过程中中毒身亡的案件。这个案子也是顺着消去的思路可能得出结论的推理,真相有点坑,容易走到那个方面但是简单粗暴的程度可能难以接受,我个人还算喜欢。这两篇的重心可能还是在为系列主线的推动服务的,在这本短篇集里面,描绘人物的字数太有限了,将主线人物通过案件自然的掺杂其中也是一种很好的做法。

《所谓的“雪地密室”》,文题相符,就是一个雪地密室,大雪中只有死者走到中央的脚印,凶器上没有指纹。这篇很坑,解答很无赖,尤其是关于凶器上没有指纹的解答,让人忍不住想说“你是认真想到这个的吗?!”。所以不如说这篇是作者对传统“雪地密室”的吐槽吧,从题目“所谓的”也可以看出来作者的吐槽倾向。

《十元硬币太少了》,这篇是一个日常之谜,从兼职女高中生偶然听到的“十元硬币太少了,还得要五个”和简单的外貌描述开始的脑洞,作者也借侦探之口表明一系列推理只是脑洞,然而结尾的真实案件印证了侦探们的脑洞,从日常之谜一下子转变成真实的杀人事件,脑洞部分挺有趣的。这篇的评价见仁见智吧,这个日常之谜我个人思路和作者挺一致的,感觉比较普通,不过过程对于另一些读者来说是有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