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药川芎:活血行气之佳品

川芎,一个带有诗意的名字,为何这么说?

传言药王孙思邈带着徒弟云游到了四川的青城山,在游玩途中,药王猛然听见几只小鹤惊叫,只见那只大雌鹤头颈低垂,双脚颤抖,不断地哀鸣。药王当即明白,这只雌鹤患了急病。又隔了一天,药王师徒再次到青松林,但白鹤巢里已听不到病鹤的呻吟了。抬头仰望,几只白鹤在空中翱翔,嘴里掉下一朵小白花,还有几片叶子,很像红萝卜的叶子。药王让徒弟捡起来保存好。几天过去了,雌鹤的身子竟已完全康复,药王觉得,雌鹤的病愈与那几片叶子有关。经过实验,他发现这种植物有活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便让徒弟携此药下山,用它去为病人对症治病,果然灵验。

中药川芎:活血行气之佳品

药王兴奋地随口吟道: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一洞。仙鹤过往处,良药降苍穹。“川芎”由此而得名。

川芎是最常用的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药,原名“芎藭”。《本草纲目》记载:“人头穹窿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芎藭之名”。四川自古以来就是芎藭的道地产区,正因为如此,“川芎”也逐渐取代“芎藭”成为药材正名。


中药川芎:活血行气之佳品

事实上古代的川芎,入药部位是直根状的,和现在的团块状完全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是古代的四川人民一代代无性繁殖川芎造成的:把采挖后的川芎茎,一节节的埋藏在土里,第二年的时候再种植起来,渐渐地植物根茎就变成团块状。为了保证品种不退化,人们还将茎埋在冷的地方,就这样大家在青城山附近开始种植(温度低)川芎。比起我国其他地区,四川人民率先掌握了这项无性繁殖技术,因此从唐朝以后,四川逐渐就成为了川芎的道地产区。

中药川芎:活血行气之佳品

目前,四川所产之川芎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又以都江堰市的产量最高,质量最好,均为栽培品。根茎呈不整齐结节状拳形圆块,长4~8厘米,直径4~5厘米,表面深黄棕色,有明显结节状起伏轮节。上侧有很多圆形或卵圆形的茎痕,直径5~15毫米,作凹洼状,下侧及轮节上有众多根痕,作小瘤状隆起;质坚硬,断面类黄色,形成层呈明显环状,随处散有黄色小油点;含有挥发油,故有股特异的清香味,口尝味苦。


中药川芎:活血行气之佳品


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又入血分,为血中之气药。川芎活血祛瘀作用广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是治疗血虚头痛的圣药。古人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言之不过。只要临床辩证得当,屡验屡效,功不可没。李东垣云:“头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经加羌活,阳明经加白芷,少阳经加柴胡,太阴经加苍术,厥阴经加吴茱萸,少阴经加细辛,是也。”

现代药理研究,川芎提取物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抵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还有镇静、降压、抗菌、抗组织胺、利胆、抗纤维化、抗肿瘤、抗放射等作用。

中药川芎:活血行气之佳品

川芎还有美容的功效。维生素E被国际上公认为“抗老剂”,可有效对抗自由基,抑制过氧化脂质生成,祛除黄褐斑;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减少黑色素生成。由于川芎具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服用川芎及其制剂可改善皮肤血液循环、活化皮肤细胞,从而对黑斑、雀斑、老年斑能起到治疗作用。

中药川芎:活血行气之佳品

中药川芎:活血行气之佳品

中药川芎:活血行气之佳品

中药川芎:活血行气之佳品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

1. 《本草经集注》:白芷为之使。恶黄连。

2. 《品汇精要》:久服则走散真气。

3. 《本草蒙筌》:恶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藜芦。

4. 《本草经疏》: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之。

5. 《本草从新》:气升痰喘不宜用。

6. 《得配本草》: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皆禁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