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律诗好写还是绝句好写?看看这女诗人的两首作品就知道了……

七绝易学难工,七律难学易工,到底怎么学才高效?大家先想一想,文末我会揭晓答案。

前言

评诗以指出问题为宗旨。我评人诗,或当头棒喝,或春风化雨,不讽刺挖苦,不信口妄言,必抱十分诚意,以助人进步为唯一目的。

作诗难,评诗更难,一须敢言,二须能言,三须肯言!敢言,不恭维;能言,不肤浅;肯言,不随意。

律诗好写还是绝句好写?看看这女诗人的两首作品就知道了……

赏诗如赏画。画之审美,亦诗之审美。大画家无不知诗。画不以“像”为高,诗亦须有妙趣生机。由此可知“格律派”“泥古派”之谬矣。

正文

前天一位诗友发来七绝和七律各一首,请我点评:

手机

闲来欲作诉心词,咏雪吟莲绪若丝。

怎奈寸屏迷醉眼,难教秃笔落清诗。

南知绿柳已垂岸,北懂红花未上枝。

怜我睑前重雾罩,又将特字看成持。

点评:“闲来欲作诉心词,咏雪吟莲绪若丝。”首联不错,明白如话。只觉“绪若丝”,比喻略显失当,词意不振。

“怎奈寸屏迷醉眼,难教秃笔落清诗。”颔联用语通俗易晓,对仗亦工,难能可贵。只是“醉眼”“秃笔”不符实情,当再斟酌。“醉眼”或为“痛眼”,“秃笔”或为“玉指”。

“南知绿柳已垂岸,北懂红花未上枝。”颈联转而写景,似与本事关联不大,比较突兀。若指手机所获取信息,表达上须进一步清晰化,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为好。“已垂岸”,三仄尾,“已”出律。“懂”字别扭,“红花未上枝”,一望便知,有何深意?

“怜我睑前重雾罩,又将特字看成持。”尾联最佳,诗人幽默风趣,真实可爱,看似平常事平常语,尽得诗家神髓。所谓不着力处,妙手偶得。惜与颔联立意重复。

最后,全诗似讲终日以手机作诗的苦乐情怀,题为“手机”,虽亦可,但不若更明确具体。

通观全诗,立意颇佳,结构稍散,不妨裁撤中间两联,试改为七绝:

以手机作诗有感

闲来欲作诉心词,终日搜肠觅好诗。

怎奈寸屏迷痛眼,频将特字看成持。

花被虫蛀有感

天妒英才催白发,蛆涎美色助花衰。

脱弦岁月多情薄,此刻红妆下刻危。

点评:“天妒英才催白发”,岁月无情,不但无情于英才,也无情于庸才,催白发者,人生必然,与“天妒英才”无关。天妒英才,不催白发,黑发便索其命也。

“蛆涎美色助花衰”, 蛆,非蛀虫也。要么诗人误认,要么题目不准。蛆,不以好色名世,言其垂涎美色,理难服众。“助”字不妥,人恨岁月催其老,花亦恨蛀虫害其衰,何谈“帮助”?再者,是花衰而后生蛆,是蛆生而后花衰?恐难以定论。

蛆入诗,古已有之。宋诗人梅尧臣有诗《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又有《扪虱得蚤》。我若言之不雅,必有莽撞秀才举其例打上门来辩论,“屎屁尿”均可入诗,独“蛆”不可?胡搅蛮缠,真叫人无奈也。李杜文章万口传,几人整日咏污言?不是不可入诗,是不可轻易入诗。

“脱弦岁月多情薄”,岁月如脱弦之箭,言其流逝之迅。“多情薄”,“多”字不达,难道岁月之流逝还有“情厚”的时候?

“此刻红妆下刻危”,其意与“朝如青丝暮成雪”同。两句相较,高下立判。“红妆”“危”等字词显生硬。

通观全诗,立意并不新鲜,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乃至天妒英才、红颜薄命之类,皆老生常谈。作者这番感悟,全因见花被虫蛀引起,宜用比兴手法,惜作者未谙其道,结构布局,稍显混乱。

弦外之音

1、作者是位年轻的女诗人,精通格律,并且对平水韵运用娴熟,难能可贵。

2、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取材全来自现实生活,没有一点儿仿古气,遣词造句也没有学究气,这都是很正确的路数。

3、作者在章法布局和意象选取方面的功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如能坚持正道,勤奋善学,必可登堂入室。

4、现在有些诗友对理论一知半解,便自以为是,到处诘难他人,默守陈规、生搬硬套,其害甚大。初学者若不幸遇到,万望明辨。诗者,灵性也,千规万矩不缚本心。切记切记!

文题答案:七绝易学难工,七律难学易工,到底怎么学才高效?七绝易学,在于其篇幅短小,格律相对简单,所以掌握格律,可先从七绝入手,通押韵、平仄后,稍加重叠变化,即为七律,再补充练习对仗。然后作诗,宜着力于七律,因其结构严谨,不易走样,待对立意选题、章法布局、典故诗语等娴熟后,再返修七绝。五言亦然。

绝句简短,一览无余,可藏拙处少,未能出彩,便流于庸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