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來自河南唐河縣的馮氏三傑,一人被視為中國現代新大儒

來自河南唐河縣的馮氏三傑,一人被視為中國現代新大儒

出自桐柏山麓唐河縣祁儀鎮的馮氏家族,素來以“書香門第”著稱。馮家祖上以詩書傳世,歷代注重教育,重視對後代人才的培養,馮氏子弟中輩有人才出。

馮氏後代子弟中,以馮友蘭、馮景蘭、馮沅君三兄妹最為著名,被時人稱為“唐河三傑”。

馮友蘭(1895-1990)

來自河南唐河縣的馮氏三傑,一人被視為中國現代新大儒

馮友蘭,字芝生,中國近代知名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

馮友蘭幼年時期因家族因素得到了良好的啟蒙教育,曾就讀於唐河縣立高等小學預科、開封中州公學中學班、武昌中華學校、上海第二中學高中預科班,在校期間成績優異,名列前茅。

在上海讀書期間,馮友蘭對哲學產生濃厚的興趣,1915年,他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從此專心深入攻讀哲學。1918年畢業後,馮友蘭曾一度在河南第一工業學校任教。

1919年,馮友蘭前往美國留學,就讀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於1923年獲得博士學位學成歸國。回到國內後,馮友蘭曾在開封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任教,講授中國哲學史。

抗日戰爭時期,馮友蘭曾任職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培養了一大批哲學人才。期間,馮友蘭出版了多本哲學書籍,創立了新理學思想體系,是當時最有影響的哲學家。

來自河南唐河縣的馮氏三傑,一人被視為中國現代新大儒

抗日戰爭勝利後,馮友蘭應邀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任職客座教授。1948年,馮友蘭回到國內,被選為南京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國成立以後,馮友蘭曾出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常務委員、全國政協常委等職,獲得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

1990年,馮友蘭因病在北京友誼醫院去世,享年95歲。

馮景蘭(1898-1976)

來自河南唐河縣的馮氏三傑,一人被視為中國現代新大儒

馮景蘭,字淮西,中國近代知名地質教育家、礦床學家、地貌學家,是中國礦床學重要奠基人之一。

馮景蘭,幼年時期在鄉里私塾中讀書,曾就讀於河南開封省立第2中學。1916年,馮景蘭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因成績優異,兩年後,他考取了公費留學美國的資格。

1918年,馮景蘭進入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就讀,1921年,他又考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就讀,學習的是礦床學、岩石學,於1923年獲得碩士學位,學成歸國。

回國後,馮景蘭出任了河南中州大學講師教授和礦物地質繫系主任等職。期間,他深入研究考察了我國各地的礦床地質,是最早進行現代礦床地質工作者之一。之後,他還出任了兩廣地質調查所技正、北洋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地學系系主任等職,除講授礦床學、礦物學和岩石學等課程外,他深入調查了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的地質和礦產。

來自河南唐河縣的馮氏三傑,一人被視為中國現代新大儒

圖:馮景蘭先生一家

抗日戰爭時期,馮景蘭曾任職過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抗戰勝利後,他仍舊回到清華大學任教。

新中國成立以後,馮景蘭在清華大學、北京地質學院任教過,後被任命為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全面參與了新中國的地質勘察工作,併為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76年,馮景蘭因病去世,享年78歲。

馮沅君(1900-1974)

來自河南唐河縣的馮氏三傑,一人被視為中國現代新大儒

馮沅君,原名馮恭蘭,改名淑蘭,字德馥,筆名淦女士,中國近代古典文學史家、五四時期先鋒女作家、新中國首位女性一級教授。

馮沅君,幼年時在家讀私塾,受到兩位哥哥的薰陶,嗜好讀書,因聰明好學,被鄉里稱為“才女”。他早年就讀於縣立端本女子小學,後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文科專修班。

1922年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馮沅君又考取了北京大學研究所研究生,期間,她開始以淦女士為筆名,創作發表著作。1925年後,馮沅君曾在國內多所知名大學,如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金陵大學任教過。

1932年,馮沅君前往法國留學,就讀於巴黎大學文學院。1935年獲得博士學位後,馮沅君回到國內,繼續在國內的任教生涯。

來自河南唐河縣的馮氏三傑,一人被視為中國現代新大儒

圖:馮沅君與陸侃如

新中國成立以後,馮沅君被任命為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之後,她又出任了山東大學副校長、山東省婦女聯合會副主席,山東省文聯副主席,山東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等職。

1974年,馮沅君因病去世,享年74歲。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