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央媒觀察】人民日報海外版:匯聚“智”力推動創新發展

【央媒觀察】人民日報海外版:匯聚“智”力推動創新發展

服務團成員在小崗村大包乾紀念館參觀 陳友田攝

【央媒观察】人民日报海外版:汇聚“智”力推动创新发展

服務團成員在參觀科技設施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葉曉楠攝

走進合肥科學島,實地考察東方超環(EAST)裝置是如何運行的;來到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總控中心,觀察量子通信的最新進展;步入科大訊飛,體驗AI語音技術的最新成果……

3月27日至4月1日,中央統戰部組織的黨外院士與留學人員國情考察服務團走進安徽,現場感受安徽尖端科技和高端產業的發展現狀,併發揮智力優勢,就生態環保、新能源、醫療衛生等領域進行了30餘個項目的服務對接,用所學所長,“智”力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助力科學決策;同時,服務團也通過走訪小崗村、金寨革命老區、新四軍軍部舊址等地,以創新的方式,幫助黨外人士在社會實踐中瞭解國情學習。

看產業:創新成果印象深刻

世界最薄0.12毫米電子觸控玻璃成功下線、工業機器人產量突破1萬臺、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佔全國的13%、維信諾第六代柔性顯示器生產線加快建設、中科大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糾纏、區域創新能力連續7年居全國第一方陣……近年來,安徽不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著力培育增長新動能,通過實地探訪,院士和海歸專家們對這些創新成果印象深刻。

在安徽期間,服務團先後走進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國家同步輻射室驗室等科研院所,實地考察了全超導託卡馬克東方超環實驗裝置、強磁場科學中心、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總控中心的運行情況,並就相關創新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項目工程總師陳宇翱向服務團介紹了量子通信的最新進展與發展目標,在介紹相關國際影響時,他引用了英國《自然》雜誌的評價:“實現從實驗室到應用的飛躍:中國啟動建設遠距離量子通信幹線。”

除了現場感受創新發展之外,服務團還開展了30餘項服務活動,深入學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基層單位,通過報告會、科普講座等多種形式,開展醫療幫扶和技術諮詢指導。

黨外院士與留學人員國情考察服務團始於2011年,是統一戰線引導支持黨外知識分子深入實踐、深化認識,發揮作用、助力發展的重要載體。

服務團領隊、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鄒曉東說,本次國情考察服務團

以“築同心、作貢獻、迎華誕”為主題,由17名兩院院士和21名留學回國人才組成,其中既有從事生命科學、化學、物理、天文學等基礎研究的人才,也有清潔能源、新材料、航空動力、醫療科技、製藥等應用領域的專家,還有在創新創業一線的企業家,有利於跨領域、跨專業交流合作。

“新能源車市場將如何變化,未來車企應如何做出探索?”在江淮汽車集團,來自南京大學的鄒志剛院士以及4位留學回國人才,與企業一線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了長達3個多小時的反覆探討。

“與江淮的交流下來,我能感覺到企業的務實作風,企業對研發也非常重視,推進創新發展的交流願望也是強烈的。”同濟大學汽車學院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究所所長章桐教授說。

“仰望星空,暗物質是否真的存在?銀河系的質量測定如何進行?”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院長景益鵬院士所作的報告,吸引了眾多青年學生前來聽講和交流。

“我的專業是做激光技術領域的,這次來到合肥和一家激光相關的創新公司進行交流,並作了學術報告。”北京工業大學激光工程研究院院長王璞說,“從交流中我能感到安徽對創新創業的重視和支持,近十幾年來,中國在激光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廣大科研工作者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也收穫了成果。”

“社會是最好的實驗室。”服務團團長、南京大學校長呂建院士認為,做專業最佳路徑就是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理論聯繫實際,勇於創新,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每個院士專家都應該珍惜走向基層、服務群眾的機會,用專業的態度做好每項工作,讓專業優勢更好地接上地氣。

談發展:“雙輪驅動”激發活力

“黨外院士和留學人員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可以把社會服務與議政建言結合起來。”鄒曉東這樣評價說。

本次考察期間,專家團隊還發揮智力優勢,圍繞科技創新召開專題研討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院士、中國航發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馮錦璋分別作了學術報告,大家還圍繞推動創新發展建言資政。

“推動科技進步,沒有制度的保障是不可能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就要依法保護知識產權,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鼓勵科技人員堅持問題導向。科學的目標就是不斷創新知識,實現技術革新,從而改變現有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提高社會生產力。當前的首要任務是進一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從體制、機制等方面破除束縛,激勵推動創新事業。”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李亞棟院士認為,“同時,還要尊重科研規律,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做好長期的積累,從一點一滴的細節入手,把每一個技術細節做到極致,從量變到質變,自然就會產生重大的變革。

真正的創新,往往源自在一個領域的長期堅持,發現問題、針對問題而開展的不懈探索,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帶來重大關鍵性突破。”

科技創新既是產業的“供給側”,也是政策創新的“需求側”。呂建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科技創新不斷提速的今天,科研評價體系方面的改革也要跟上,要從頂層設計的視角,通過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激發創新活力,使中國科技創新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走得更加平穩。

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張東輝院士看來,要結合實際深化科研評價體系改革,根據學科實際情況來展開科學考核。“就是要通過政策導向,鼓勵靜下心來搞科研,踏踏實實地幹,不能浮躁。”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科技創新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存在的差距,要制定相應政策,不論是在基礎研究領域,還是在應用技術領域,都要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鼓勵潛心搞研究。

”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高鴻鈞院士說。

遼寧何氏眼科醫院集團董事長何偉認為,要大力倡導科學家精神,讓創新與開拓成為一種氛圍環境,一種觀念引領,要從各方面出臺激勵政策,支持那些願意為自主創新,願意為科學事業默默奮鬥的科學工作者。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毛洪鈞認為,需要從知識產權保護和民生保障兩方面入手,用完整的保障體系為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察國情:切身感受改革首創精神

6天時間裡,黨外院士和留學人員踏上了知行合一之旅,他們來到小崗村,重溫改革初心;實地探尋淠史杭工程的壯舉,深入一線考察精準扶貧和生態建設成果;走進文化園、古村落等,感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呂建表示,知識分子素有深厚的家國情懷,這次“課堂”能讓我們從國家由苦難走向輝煌的歷史軌跡中,體悟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的光輝成就,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新時代愛國奮鬥的自覺性。

在小崗村,服務團參觀了大包乾紀念館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農家房屋等,通過觀看“大包乾”契約書的圖片資料、歷史復原場景,詳細瞭解了小崗村“大包乾”的歷史進程,切身感受了“大包乾”的改革首創精神,更對小崗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表現出由衷的敬意。

在沈浩同志先進事蹟陳列館,服務團參觀了沈浩生前工作、生活照片以及居住辦公的場所後,紛紛被沈浩對黨忠誠、心繫群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品質所折服。

在新四軍軍部舊址,服務團參觀了軍部大會堂、專題展覽等設施,重溫了當年新四軍艱苦奮鬥的光輝業績。

“從小崗村到金寨革命老區,我們一路行來,親眼目睹了國家取得的巨大變化,這使我們堅定了走改革開放道路的信心和決心。”李亞棟說。

“我是改革開放的同齡人,這次參觀小崗村,給我帶來強烈的震撼。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發生巨大的變化,這樣的成就,放眼全球都是一個奇蹟。小崗村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他們這種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的勇氣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陳蓉認為,“大包乾”的歷史進程是一部生動的教科書,充分體現了當年人們是如何在困難的環境下解放思想、勇於創新。對改革開放的最大致敬,就是以更大的勇氣,繼續創造更大的奇蹟,書寫更加輝煌的歷史。

“當我參觀了金寨革命博物館、聆聽了革命傳統講座後感觸非常深,瞭解到國家能取得今天的發展是多麼不容易。”出生於1990年的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副院長劉明偵說,這些年國家的發展令人振奮,2008年,她出國時還有老外問她“家裡有沒有微波爐”這種問題,但現在,他們對中國的發展紛紛豎起大拇指。“我們的成長和機遇都在中國,所以,我們決定回國投身創業。”

考察期間,服務團成員還用實際行動參與到了精準扶貧的實踐中來。

3月27日,河北雄安何氏眼科醫院管理有限公司與安徽石臺縣人民政府簽訂了“眼科醫療·精準扶貧”的公益項目合作協議。“我們這個公益項目將利用定點幫扶、人員培訓、能力建設、模式探索等形式,探索符合石臺縣實際情況的近視防控模式、精準扶貧防盲模式。”何偉說。

點擊下列標題,查看精彩內容

振奮!2018年,統一戰線這樣走過!

重點!2019年,統戰工作這樣幹!

合力!新組建統戰部門建設這樣搞!

換完屆,你瞭解八個民主黨派麼?

各民主黨派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全家福”!

十九大報告“統戰新語”出爐!

三個字告訴你統戰部是幹啥的?

習近平和黨外人士一年見幾次面?

民主黨派為什麼是“八”個?

民主黨派不是在野黨、反對黨!

“政黨協商”六問六答

藏傳佛教活佛查詢系統內容全了!

哪些部門要配備黨外幹部

徵稿動員令

開門搞統戰,新語大家辦。歡迎各路達人踴躍投稿,統戰時評、學習感悟、人物新風、典故新知、詩詞漫畫……小編的要求就12個字——聚焦統戰、文風清新、正向引領。

投稿請發至[email protected]

,並附個人基本情況。

您的新語,我們的家園。

統戰嬗變

新聞自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