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桂林有個農民發明家!只有小學學歷,卻獲得了7項國家專利

在桂林龍勝各族自治縣,有一位特殊的小學學歷“發明家”。雖然只有小學學歷,他卻獲得了許多大學生都比不了的國家專利,而且一得就是7項。

究竟是什麼樣的經歷,讓只有小學學歷的農民手握如此多的專利?究竟是怎樣的環境,造就出了這樣一個農民“發明家”?近日,記者前往龍勝樂江鎮金坪村,探訪侗家農民侯林松。

桂林有个农民发明家!只有小学学历,却获得了7项国家专利

侯林松拿著自己的專利證書。

“好奇”的童年

侯林松出生在一個侗族農民家庭,幼年時因患佝僂病,5歲才能拐著腿走幾步路。9歲那年,他終於走進了夢寐以求的課堂。憑著自己的聰明好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1984年夏季的一天,村裡的變壓器遭雷擊起火燒壞了。20多名青壯年抬著重達400多公斤的變壓器,翻山越嶺到縣城修理,修理費就花了1000多元。回村的路上,剛修好的變壓器又被小偷趁天黑偷走了線圈。從此,全寨人就只能靠點煤油燈照明瞭。

當時,侯林松還在上小學三年級。坐在煤油燈下,侯林松暗暗思索:我要是知識再多一點,能幫村裡把變壓器修好,是不是就可以讓鄉親們用上電?

求知的種子在心裡發芽。他找到當時正在讀高中的叔叔,央求他教自己高一級別的物理知識。在父親的支持和叔叔的指導下,侯林松從初中物理開始,很快就弄明白了發電機和變壓器的工作原理。

一天,他突發奇想,偷偷將家裡收錄機上的小馬達拆下來,用薄鐵片做成水輪機的轉動葉片,再用一根小木條當轉動軸,在水溝邊搭起了“小發電站”。看著葉片在溪水的衝力下不停地轉動,侯林松心想:以後,我一定要建起屬於自己的發電站,一個真正能帶給鄉親們光明的電站。

夢想終實現

父親看著自己手中已經損壞的收錄機和侯林松建好的“水電站”,臉色沉了下來。低頭準備接受父親舉起的巴掌時,侯林松心頭的那個夢想面臨破滅。但巴掌沒有落到自己身上,父親一言不發地轉頭走了。

多年後,侯林松說,這個沒有落下的巴掌應該是自己這輩子的命運轉折點。

從此,父親更忙碌了,山上、地裡、田裡連軸轉。幾個月後,父親突然消失了好幾天,回來後把一個老舊的發電機擺在了侯林松的面前:“這個是用家裡的積蓄在湖南給你買回來的發電機,機子是壞的,你要修得好,我就幫你建起一座水電站。”

侯林松熱淚盈眶。拿著工具,不停翻書,查看,計算,發電機修好了。

砌水壩、修引水渠、架水管……

侯林松苦笑著回憶,當時沒有水泥管,就到山上砍回大竹子一根根接起來,父子倆愣是生生建起了一座微型水電站。

當電機開始工作,把電通到各家各戶時,侯林松流淚了。夢圓了!

曲折的創業

讀完小學後,侯林松到了技校,想學習一門技術,但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允許,只去了不到一年,他又回到了村裡。

依靠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識,侯林松決定邊打工邊自學。

上世紀80年代末,鄰村的變壓器壞了,侯林松自告奮勇前去修理時,卻遭到了拒絕:“你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的人,怎麼會懂這個,這個可是高科技的東西,要是弄壞了怎麼辦?”

第二天,正當鄰村的人準備抬著變壓器到縣城維修時,侯林松又出現了。這回和他一起來的,還有他家的一頭老黃牛:“這是我家的牛,我把它押在這裡,你們給我一個星期,我要是修得好,你們就不用抬這麼重的東西去縣城,修不好,我家的黃牛給你們。”

還沒到一個星期,侯林松就把變壓器修好了。村民們重新用上了電,侯林松能修變壓器的名頭打響了。當時,附近幾個鄉鎮如果有變壓器損壞了,都叫侯林松去修。他甚至還去湖南城步和通道等地修過變壓器。

轉眼十來年過去,侯林松已經是龍勝修變壓器和電機的“民間權威”,哪裡的變壓器和電機壞了,都找他。

發明與創造

“當時手握近百萬的積蓄,在小小的縣城裡,已經算得上是大戶了,安安穩穩地過下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侯林松說,自己並不想平平淡淡過完餘生,決定加擔子:對電動機進行改良。

2000年,第一個電動機國家專利到手。

2003年,侯林松在龍勝泗水建起了自己的水電站。

2008年,侯林松把自己的研究方向由電動機轉向水電領域,建起了自己的產品試驗廠房。

2011年,“一種水流量控制系統”獲得國家專利。

2013年,“水輪機漂流自動控制裝置”、“水輪機發電機的手動自動兩用調節器”、“水電站電機控制系統”獲得國家專利。

到2019年,侯林松總共拿到了7項國家專利。

手捧專利證書,侯林松並不打算停下自己發明與創造的腳步:“我想讓我的發明更多地為社會提供便利,在社會不斷髮展的進程中留下一串我的腳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