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讀小學時成績非常優秀,到了初中卻成了差生,這是為何?

小孩


我在畢業實習的時候帶過小學,後來正式畢業之後帶過一段時間初三。算是相對有經驗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首先呢,在小學和在初中,我們教育大綱對學生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老師在做教案和在做評語的時候是根據教育大綱做的分解。

小學這塊呢,越來越側重於學生的多樣性也就是說除了數學語文成績之外,還會考核他其他的更多方面的一些東西,綜合完了以後會跟家長反饋溝通,給一個綜合性的一個排名和說法。包括三年級之後才會增加的英語,但是小學英語的話也是比較簡單的。相當於怎麼說呢,就是一些很簡單的日常交流對話,大概對單詞的掌握水平,也就是整個小學下來應該是不會超過100多個單詞真正要求掌握的。並不是說我們學的,我們學可能要比這個多,但真正要求大家能記住的其實是沒有一百來個字的,我說的是英語。

語文和數學的綜合測評,考的也不僅僅是日常上課講的東西,也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內容。這些呢從試卷也好,從日常也好,家長們可能會聽到老師對家孩子們很多鼓勵的正面的。因為在小學階段對於孩子的要求不僅僅是成績,這一點越來越已經成為共識。

但是上了初中之後呢,首先對課程內容的掌握要求變了。

初中之後對課程內容的掌握不再執著,像小學那樣是綜合的而是說是要考量,必須掌握了。同一個類型的內容,要與按不同的題型來變化,這點是在小學時很少有這麼考的。這是一個很顯著的區別很多孩子或者說很多學生也包括家長,他是一時適應不了這種考試的改變的。所以會出現在小學非常好的學生上了初一之後成績不盡如人意的一種現象。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適應,學生們還是很快能調整自我的。

另外一個初中和小學不一樣的地方是在哪呢?小學的時候也會有很多學科,除了主要的語文數學之外,還會有一些其他的課程,但是這些課程呢,只是需要大家瞭解或者說有一定的掌握就可以,包括更多的是在於一種興趣的培養。但是初中之後呢,凡是開的課程都要考試,即使是像生物,初二也必須是會考的。那會考並不是學校出題而是一個地區出題,可能是是也可能是省,要看具體是怎麼規定,或者是那一年,正好他是怎麼考的。那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不再是在學校內部的一個比較,而是一個整個區域的比較。那麼這個區域如果說本身學生說上學的這個學校在這個區域平均的教學水平是非常高的,那麼這個學生的考試成績算下來相對來說應該也會高一點。反之如果學生所上的這個學校在這個區域裡,本身就算是普通的,那麼他和那些高門檻的學校去比拼成績的話,那他這科成績,考不過那些好學校也在情理之中。

還有一個原因,我們國家教育的不平衡是非常嚴重的。這點來說咱小學可能體現的並不是很明顯,但是在初中之後體現得更加明顯。所以有些孩子上了初中之後的成績突然之間下跌,並不意味著孩子本身有什麼問題,而是可能這個學校的中學生都非常好,周圍全部都是像這個學生這樣的優等生,優等生和優等生之間差0.5分,名次也會差很多。


小黑豆


恕我直言,小學沒有課業負擔,僅憑統考成績無法反應小學生孰優孰劣。 為什麼會覺得小孩子小學時期很優秀?

上次測驗數學100分考了99分,這次期末考試考了雙百分!這能反應學生真實情況嗎? 真的不能!

小學不是選拔性考試,所以測驗題只是一個類似年終總結似的東西,最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你真的不好,沒有關係,發揮失誤,考了95分,但是家長會認為其實和滿分也沒差多少!

有人考100分是因為試卷滿分只有100分; 有人考100分是因為只能寫對100分。

我從事教學有一段時間,通常會聽到家長說小學或初中多優秀,為什麼高中就不行了! 不是不行,而是您不把當時出現的問題當成問題。

這種情況很常見,例如把計算錯誤當成粗心,把不會做題歸結為不認真聽講,沒聽懂題歸結為不好提問,把成績不好歸結為不好好做題!

總之一句話,孩子學習不認真。

就是因為這樣的歸結,直接導致學生也不能客觀看待自己的問題。

從小學到初中,學習難度加大,主要反應在知識點數量,邏輯思維能力,等式處理能力,運算能力,分析能力,這些能力在小學基本都沒有特定訓練過(不怪老師,這是因為學生的邏輯能力發展水平決定的)。

所以進到初中,意味著需要開始改變學習方法,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學習開始出現各種困惑,成績開始下滑,直到學生之間分數越拉越大。

綜上,出現分數下降,而沒有找到實質原因,僅憑學生以往水平進行判斷,必然無法縷清思路,產生各種困惑,而想要分數提升,就需要逐步分析,重基礎,改變學習方法。


李解數學


作為一名中學老師,應該都聽過有家長說:我家孩子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很聽話的,但是到初中以後成績就下降了,也不像小學時候那麼懂事聽話了。很多時候我都會多心的想,這位家長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不是老師沒有把他家孩子教好。但也會一次又一次的給家長解釋,中小學的差異,以及小學生到中學生的一些變化。

首先,小學內容比較簡單,科目又少,用小學的成績來跟中學的成績比較是非常不科學的。

小學考試考察的內容非常少,也很簡單;再加上學習的科目又少,一般主要學習語文和數學,再加一點簡單的英語。所以,小學有很長的時間,對考試的內容進行練習。

比如:小學生寫作文,有可能寫的範圍是比較有限的,有的老師甚至都能猜中會寫什麼題目,就會早早的讓孩子們練習。正因為這樣,才會出現在小學裡面,考95下都成差生了,考雙百分都是正常現象了。

另外,小學的學生之間分差很小,有時可能就相差兩三分,排名就會相差很多。所以用這個成績來衡量學生,是非常不科學的,

其次,初中正是孩子的青春期,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在發生著變化。

有些孩子的青春期可能變化不是特別明顯,但是有的孩子的變化就非常大了,如果老師和家長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能夠發現孩子出現的一些問題,並及時給予幫助和解決;或者說學生在發現自己存在問題的時候,能夠及時的自我調整,那麼他們就能夠順利的度過青春期。如果家長和老師,在發現孩子出現了一些問題的時候,沒有及時的疏導,而只是一味的指責、謾罵,那麼這些孩子,輕則成績下滑,重則變成大家眼中的壞孩子。

再次,家長沒有關注孩子一直存在的問題。

家長老說,孩子小學時候還好好的。 這裡我想說,有時候家長覺得孩子小學時候挺好的,可能確實也挺好的。但並不是說孩子在小學時候就沒有存在問題,有時候是你沒有發現,也有可能是孩子小一點,不敢表現出來,或者是還沒有表現出來。我有個表姑家的女兒,爸媽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媽媽一個人帶著他,表姑也儘自己的努力給了她不錯的生活。表姑還跟我們說,孩子成績不錯,性格也開朗,母女關係也很好,每個週末都會進行一次談心。當時我們都替表姑感到很欣慰,可是剛進入初中一個學期後,表姑來我家,就說這個孩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是完全變了一個人。成績不好就不說了,還經常逃課去玩遊戲,打架鬥毆都會參與了,完全不知道是哪裡不對。後來我在跟表妹聊天的時候,找到了一點原因。進入初中後沒多久,有個同學的錢丟了,硬說是她偷的,當時事情鬧得還挺大。後來表妹就覺得,這個同學是因為她沒有爸爸,所以欺負她和她媽,她要去找可以保護他們的人。她想著遊戲廳裡面混混比較多,然後就經常往遊戲廳跑,還真認識了幾個,她就經常幫別人充遊戲幣,沒多久就混成哥們兒了。後來,她自然是帶著她的哥們兒幫她出了氣,而她也就此墮落。

大家可能想著,丟錢被冤枉是她發生轉變的原因,但那其實只是一個導火索,如果沒有這個事情,也會有別的事情來影響到她。而真正的原因還是家庭變故對她的影響,缺失父愛讓他沒有安全感,也產生了深深的自卑感,這些她應該是早就存在的,至於為什麼在多年後才爆發出來,可能是以前沒有這樣一個事件來觸發她敏感的神經,也有可能是青春期的孩子更加敏感脆弱。

其實孩子成績變差的原因有很多,家長應該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對待這個事情,不要過多的關注著孩子的成績下降了多,而更多的應該關注孩子的成績為什麼會下降,孩子在近期發生了一些什麼 變化。甚至家長也要反思一下自己,自己的家庭情況是否影響了孩子,或者是自己的行為是否影響了孩子。


大P老師地理課堂


我記得我大兒子二年級的時候,成績總在前三,他們班主任寫了一個評語,我特別有應響,學習是一個長跑,不是50米短跑靠爆發力,如果不堅持不終點,所有的付出都前功盡棄,真的到了那句話,從村小學考到縣初中重點班,剛到縣初中就有點驕傲的感覺,結果初二到了倒數,後來慢慢開導,初三考進縣重點高中,當時進高中成績排在倒數第二,經過三年的努力,去年高考了,沒上一本,但超過二本110分,他一個自願都沒有填,跟我說,爸,你在給我一次機會,讓我補習一年,做家長的能怎樣,只要是讀書,有自己的願望,有什麼資格不同意,還有四十天又考了,希望他考上心儀的大學,完成他的夢想


無心話3


“小學時成績非常優秀,上了初中成了差生”,我首先說的是這種情況是經常有的,且不足為奇!接下來談一下個人看法:

1、一般情況下,小學時成績優秀,上了初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還應該是好學生,因為既然是小學成績很優秀,那說明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各個方面應該是不錯的。還有就是知識畢竟是有連續性的,小學基礎打紮實了,上了初中應該不差。根據我多年的教學觀察發現,班裡有相當一部分好學生,他們在小學時就是好學生。

2、有一般就有特殊,其實在讀小學時成績優秀,上初中成績差的還大有人在!究其原因何在呢?因為小學和初中畢竟有差別,小學的科目少,在一般學校主要上的是語數外三門,而初中光中考科目就有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歷史、政治還有體育。再一個年級越高越注重學習方法,也許在小學時所學的內容少,多下點功夫成績就上去了,上了初中光辛苦還不行,還得有正確的學習方法。

3、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客觀原因造成的。因為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的自制力很差,比如上小學時學校管理嚴格,老師也管得緊,這樣孩子的成績不錯,上了初中了,你選擇了一個管理各方面都差的學校,孩子的成績下滑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了。所以有時候擇校是很重要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很重要!

總上所述,因人而異,因環境而不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賈雁萍


這個很容易理解。

孩子剛上完初一,根據我的觀察,初一時期,已經有了初步的洗牌。當然,這個洗牌多發生在小升初環節270+(語數外三門課總分)的學生中間。

也就是說,小學環節,270+和280+甚至290+三類學生中間,真正的差別可能並非如分數所呈現出來的那樣,三類學生的差別,很多時候就是一個細心認真與否的差別。



升入初一後孩子們之間的成績反轉和洗牌,我自己的總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第一,後知後覺型家長和先知先覺型家長孩子的差別。有的家長非常先知先覺,從小學一年級甚至幼兒園開始,就全力以赴讓孩子在拼起跑線優勢,這樣先知先覺型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在起跑線上比如小升初環節就能讓孩子佔有明顯優勢。後知後覺型家長往往是從孩子的某次挫折後幡然醒悟,開始在孩子學習上著力上心。小升初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很多後知後覺型父母和孩子正是基於小升初環節被動因對的經驗教訓,從而在初一階段就及早介入,未雨綢繆。後發制人型的孩子一旦認真起來,實力也不容小覷。比如孩子所在學校就有一個孩子,小升初三門功課僅僅260+,升入初一後孩子努力,家校協力,初一的幾次期末考試,這個孩子成績在年級都是數一數二的成績。



第二,根據我的觀察,初中的課程與小學的有一定的銜接性,但又有變化。比如初中數學,增加了平面幾何和立體幾何;語文的閱讀理解思維發生了改變,我們孩子在小學階段,閱讀理解失分一直很多,但到了初一後現代文閱讀理解就很少失分了。另外,升入初一後,語文考試還多了一塊文言文考核環節。英語增加了作文,綜合應用等內容。語法,考核範圍和考核點,難點比小學的都有所加大。也就是說,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課程難度是逐步加大的,孩子的思維模式如果還停留在小學的“死學死記死背”模式的話,學習成績掉下來是分分鐘鐘的事。因此,家長和孩子即使調整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儘快適應初中以上學習特點。

第三,初中階段,孩子正位於12-15歲的青春期,青春期情緒波動大,逆反性強,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這些青春期特點加上學習節奏快,學習壓力大,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容易受到影響。另外,如果孩子去的是尖子生雲集的“拔尖校”,如何調適從尖子生到普通生的身份轉變,這也是一種大學問,調適不好的話,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暴自棄心理,並進入一種惡性循環。因此,這個階段,也是考驗家長耐心和智慧的關鍵時期。


孩子從優等生變為差等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個過程中,家長對孩子是否疏於管教?家長是否及時介入幫助孩子查找問題並做出了改善的努力?家長是否對孩子提供了足夠的身心支持?這些教育如果缺位,那家長就需要反思了。

一個優秀的孩子並非一朝一夕培養成的,是長期日積月累,一點一滴的努力培養而成的。同樣,一個孩子從優秀向差生的轉化,也並非一朝一夕的結果。這就需要父母對孩子的密切關注與介入,這階段對於孩子和父母都是一種巨大的身心考驗。

最後說一句:想成就什麼樣的孩子,父母就努力成為那樣的榜樣,這是比任何說教,大道理都有力量的言行示範。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孩子小學成績可以,但是到了初中成績退步很快,甚至成為了差生,其實這並不是一種個別現象,而是一種相對比較普遍的現象,與很對因素有關。

第一: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孩子小學畢業後,由於身體心理等多方面的變化,隨著步入青春期,孩子也逐步有了叛逆心理,這時候,對一些外在的教育說辭表示非常的反感。由於叛逆期等因素的存在,孩子的成績逐步開始有下滑狀態。

第二:初中課程的增加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學習壓力。小學時期的課程非常簡單,只有語文數學兩門主科,對於其他副科只是讓學生了解,最後考試的時候都不涉及,甚至英語在小學期間也是副科,對學生的要求很低。而到了初中時期,課程的增加,學習任務的加重,讓很多孩子暫時接受不了,一旦孩子步入初中緩存期的時間過長,很容易導致退步情況的出現。



第三: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學時期如果孩子在校沒有完成學習任務,回到家中,家長能及時的進行輔導功課。學生如果碰到不懂得知識點,回到家中,家長也能認真的對其進行輔導,而到了初中,課程知識點的加深,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幫助孩子輔導功課卻顯得尤為吃力,因為孩子小學時期養成了依賴家人的習慣,而到了初中想要依賴家長,家長卻不能對其輔導了,因此形成孩子學習退步的現象。


第四:學習方式和進度的變化,導致孩子很不習慣。小學時期課程的進度非常慢,甚至一本書來來回回可以學很多遍,而到了初中,各科學習任務都比較繁忙,老師根本沒有時間帶領學生複習功課,所有的複習全靠學生的自覺,一旦小學時期學生依賴老師或者家長過強,或自控力較差,在初中很容易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對此,家長和老師應當高度重視初中生的情況,有時候能改變一個學生前途的是初中時期,能毀掉一個學生前途的也在初中時期,一個學生的初中時期甚至比高中還要重要,因為此刻學生的自控能力不強,又處於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期,家長和老師應當加強孩子的心理輔導,幫助孩子順利的度過這個轉折點。


星期久看點


小學的學習是先記憶再理解,並不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初中則是先理解再記憶,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就顯得比較重要。

小學和初中思維模式不同,學習方法若不能改變,初中自然不能學好。

小學科目少,知識體量比較小,大部分同學的成績相差不大。到初中後科目增多,知識量變大,部分同學因方法不當不能兼顧。

小學和初中的價值認知不同。小學老師和家長的肯定對於孩子來說,可以得到很大的肯定和鼓舞,認知比較單一。初中步入青春期,心理變化比較大,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來自同伴的肯定會變得更加重要,自尊心更強,希望脫離父母的管制,以獲得更大的自由和私密空間。

初一,成績好壞即見分曉,心理變化很大,缺乏管制和引導很容易變壞。

初二知識難度增加,成績間的差距會繼續加大,心理波動逐漸趨於穩定。

初三人生觀價值觀更加穩定,對自我會有更加清晰的認識,成績上差距會再加大,少數同學清晰認識自我後成績會實現逆襲。


自主學


初中,正是一個孩子青春期的時期,也開始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叛逆期。


孩子,開始認為自己有能力去探索世界,覺得自己具備了一些能力,因為比起小時候他們確實長大了。


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波動會很厲害,大腦裡會有很多異想天開的想法,會急於跟別人分享他們的思想和感受。過於緊張的學習生活,會讓他們有所反感。他們更願意沉溺於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裡去。


會有如下的結果:


1.上課不認真聽講,收到荷爾蒙的影響大腦裡有天馬行空的想法,思緒不受控制飛到了九霄雲外去了。


2.放學回家以後,喜歡自己待著,想要想一些自己喜歡的人或者事物。青春期萌動了,受到荷爾蒙的影響,會有自己喜歡的人,願意沉浸在小小的幻想裡。


3.想要更多的獲得理解和認同,一有時間就想跟朋友交流。


以上的情況,都會影響他學習的時間和效率,所以,成績下滑是挺平常的事。


我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回家以後就願意聽音樂看小說,不過,倒是沒耽誤學習。不過那時候專注學習的能力確實下降了。那時候,經常和我的好朋友去她的家裡住,她也總來我的家裡住,我們總會談天說地的一整到半夜,但,我的父母都給予我最大的支持和空間。我就順利的度過了叛逆的青春期,學習成績也沒有下滑。


那如何讓孩子的成績再恢復以往呢?


1.作為父母,我們要理解孩子,他正處在青春期,叛逆期,給予他們充分的理解和包容


2.耐心,並真誠的心平氣和的跟孩子談談,告訴他,知道他有喜歡做的事,但是,學習依然是他長大後可以選擇自由生活的最堅實的基礎。學習依然是主要的,正常的學習之後的時間可以去”天馬行空“。


3.給予孩子足夠的獨立的私人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自由的呼吸和釋放。


4.相信孩子這是一個必經的階段,暫時的,不是永遠的。


5.自己要有足夠的心裡準備,去包容和理解孩子這一時間的變化。


簡單說就是,可疏不可堵……


舒小白的隨筆


題主說的這種情況是有的,在小學時成績非常優秀的孩子,很多到了初中以後依然能夠保持成績優異,但也有一些卻淪為差點生,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究其原因就是:資質達不到,貪玩、自律性差,青春期影響,還有就是受生活中的變故影響。下面我們結合案例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初中知識難度加深,個體資質差異明顯。

小學的知識含量少,難度不深,大多數孩子上課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課下認真完成作業,都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

初中科目變多,知識的容量加大,難度加深。初二階段的知識容量相當於六年級的六倍。個體資質差異明顯,就例如很多家長說的:孩子腦袋不夠使了。

【真實案例】班裡有一個女生小升初的成績非常優秀,但是從初一下學期數學跟著就費力了。到了初二物理就跟聽天書一樣,成績也不斷走下坡路。

自律性差也使得小學的尖子生成績下滑。

到了初中階段,有些學生沉溺於網絡遊戲或者看、寫電子小說、玄幻小說等等,自律性又很差,加上父母監管不力也會使孩子的成績飛流直下三千尺。

【真實案例】曾經小升初排名第一的一個男孩上了初中後成績每考必差,讓人非常著急。聯繫了他的家長,才知道孩子一放學到家抓起手機玩遊戲,誰說也不聽,課下作業常常是糊弄。



青春期的影響。

青春期是對初中生影響比較大的一個因素,有些孩子在小學階段聽話懂事,但是到了初中階段卻非常叛逆,常常是家長說一句ta頂一句嘴。家長讓他上東,他偏往西。還包括早戀,也會讓孩子分心。

所以很多家長說,怎麼孩子突然變得這麼不聽話,溝通起來特別費勁。當然青春期的表現也並不相同,有的孩子比較溫和,有的則比較激烈。比較激烈的孩子往往會影響到學習成績。

【真實案例】班裡有一個男生,考試成績很差,和小學階段的成績形成鮮明對比。和他溝通的時候,他說我不喜歡語文老師,所以我就故意不答,故意氣她,還有政治老師。



個別孩子受生活變故影響,成績大幅下滑。

到了初中階段,孩子變得更加敏感,生活中發生了一些變故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例如父母離異,爺爺奶奶過世,家庭成員生病,好朋友轉學等等。這些因素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到孩子的心情,耽誤ta的學習。

【真實案例】班裡有一個成績排名前五名的孩子,從過年開學後就一直鬱鬱寡歡,成績也每況愈下。後來我和他溝通,孩子一下就哭了。說爸爸媽媽離婚了,正趕上爺爺又去世,孩子非常傷心,沒有心思聽課。



總結:可以說小學階段的成績不能代表初中,也不能根據初中階段的成績也不能完全預測高中,有些學霸從小學到大學一直都是很突出的,有一些小學階段成績好到初中成績下滑,初中階段成績較好,到高中階段成績下滑的孩子。成績的退步不是偶然的,是受一些因素影響的,這些因素應該引起我們老師家長的注意,幫助孩子儘快調整狀態,提高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