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當前實體經濟為什麼十分困難?

奮進153381035


回答這個問題,離不開撥雲見日,透過蕪雜、紛爭的表象,看清實體經濟當下的本真面目。畢竟。簡單地將實體經濟的問題一股腦指向房地產商,再加上網絡上眾多年輕人在抱怨高房價,其實沒錯,房地產多多少少對實體經濟有著衝擊,但實體經濟的困難,不全是受房地產的影響!


全球化經濟風雲莫測,中國製造業進入成熟階段,實體經濟大洗牌

我國是製造業大國,過去是產能過剩的時代,當下實體經濟蕭條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到變化莫測的全球經濟局勢影響,出此之外,這背後還疊加著中國製造業發展成熟以後的大洗牌,簡而言之,改革開放40年,中國製造業經歷量變到質變,進去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既成熟階段!

這四十年時間裡面,中國智造經歷從製造工業產品像製造消費品擴展,從民營製造業崛起到外資製造業進入中國,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依託大量的OEM訂單以及全球製造業向中國轉移,中國製造業飛速發展,逐步建立 了成熟而完善的製造業產業鏈,讓中國成為全球製造工廠,中國製造逐步覆蓋全球,雖然至今也無法擺脫“山寨”的帽子,但是中國佔領了全球中低端製造業的競爭優勢。

往後的更長時間,我國製造業要向高端領域發力,中國智造2025一出來,中美貿易戰也來了,美國不想看到中國的產業升級,這對美國是一種極大的威脅,可是這的確也是歷史的必然,無法阻止的。

中低端製造業企業逐步退出,高端生產、高科技企業發展迅速

過去中國量大面廣的中低端製造業,隨著近年來新產業、高端生產、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提升,中低端製造業逐步轉型或者遷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目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每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其中航空、航天儀器等設備製造業的增速高達26.2%,電子通信設備製造業和信息化學品製造業的曾都高達33.6%,智能製造、高速軌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高端裝備製造業產值佔裝備製造業比重超過10%,

以東莞為例,2015年東莞的經濟總量就突破了千億美元,增速高達8%,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比高達47%、36%,傳統制造業從2010年的22.9%下降到18.8%,預計今年只有16%。

總結

與其說實體經濟的危機重重,不如說是實體經濟正在“偷天換日”,只不過先進製造業與老百姓的生活關聯度很低,民眾不易察覺而已。


蔣昊說經濟


幹活的沒監工多,食利階層太龐大,唐僧長得再肥,也會被吃成排骨。


徐德文科學頻道


當前實體經濟為什麼十分困難。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自從2007年我國簡單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就結束了,可是很多人依賴過去簡單的經濟發展模式,不願意也不敢進行產業升級,於是,我國經濟進入了錢炒錢的怪圈,炒房炒地、炒煤炒礦、錢炒錢,只要能炒的東西,哪怕是大蒜也要炒一炒。

當錢炒錢成為了習慣後,參與錢炒錢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流向實體經濟的資金就越來越少,實體經濟是雪上加雙。

二是壟斷,國企壟斷,地方壟斷,行業壟斷,但凡有利潤的大小生意都被各路勢力壟斷著,外面的人是針都插不進。

三是融資難,傳統產業利潤都很低,利潤就幾個點,融資成本能拿到的銀行貸款也是超過10%的,其他的渠道融資成本最低是15%,超過20%能融到資金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就算不錯了。融資難,融資成本高,企業還不賺錢。

四是這次產業升級的難度係數之高,超過了所有企業家的預期,90%的一流企業都感到無能為力,這次產業升級對企業家的知識和能力要求太高,99%的企業家都覺得跟著不上這個時代。

五是新科技的快速發展,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科技對傳統產業衝擊也很大,如何將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科技與傳統企業融合,將傳統產業升級成為獨角獸企業,這不是中小企業的企業家憑自己的能力就能做到的事情。因此,解決實體經濟的問題需要因地制宜地拿出系統性整體解決方案。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在很多情況下,實體經濟難也分很多種,民營企業肯定要比國企更艱難、競爭性行業要比壟斷性企業更艱難,下游企業要比上游企業更艱難。而且中國實體經濟的艱難不是短期內所能改觀的。

1、各種稅費繁雜,讓企業頗感壓力山大,儘管政府出臺了營改增,但是營改增只是讓一部分企業的稅負壓力減輕了,而還有一些服務性行業的稅負壓力反而加重了。而且減稅向高科技企業傾斜,普通中小微企業沒享受到實惠。如果全面給實體經濟減稅,那麼中國的實體經濟就能輕裝上陣。

2、製造業的用工成本節節攀升,由於現在高房價帶動了高房租,而高房租又促使了物價的上漲。那麼企業就要年年給員工加工資,否則就留不住人才,前些年招聘一名員工也就是3000至4000元,現在5000元以上,都不一定招得到人。本來中國的人口紅利還是不錯的,現在人口紅利已經消逝殆盡。

3、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頑疾,特別是今年上半年,資金偏緊的情況下,企業既無法從銀行貸到款,又沒有辦法在債券市場發行低等級債券,同時,上市IPO進程又放緩。這使得實體經濟倍感生存艱難。同時,就算好不容易獲得了融資,但是成本太高,也是一些做實體經濟的企業因財務費用巨大,而使企業感到難以承受。

4、由於人民幣匯率開始了貶值模式,這使得一些進口原材料的企業叫苦不迭。進口原材料的成本上升,但是生產出來的產品的價格卻不能漲幅上大,因為現在同行競爭激烈,漲價無疑於自殺,但是不漲價,原材料的成本只能分攤到本已微薄的利潤中去,日子真的不好過。

5、現在對於壟斷行業來說,過得挺滋潤的,但是對於完全市場化的行業來說,同行競爭激烈,大家生產出來的產品又差不多,而且都不願意進行產品升級換代,所以各種生產成本上升後,大家都不敢提價格,這樣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的利潤越來越薄,苦幹一整年,不如抄一二套房子賺的利潤多呢。


不執著財經


嚴格地講,目前實體經濟的困難,主要表現出這樣幾個特點:小微企業比大型企業困難,民營企業比國有企業困難,出口型企業比內需型企業困難,下游企業比上游企業困難。

小微企業比大型企業困難,關鍵在兩個方面:一是融資難融資貴。絕大多數企業都得不到金融部門的有效支持,導致企業因為融資問題而陷入困境;二是負擔沉重。雖然減稅力度很大,收費問題也得到了有效治理。但是,勞動力成本、環境保護支出、原輔材料價格等,都是小微企業的主要問題。相反,大型企業這方面的問題要少的多。

民營企業比國有企業困難。這主要源於民營企業大多是中小企業和競爭性企業,而國有企業則主要是大型企業和壟斷行業的企業,自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出口型企業比內需型企業困難。則是與目前國際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出口難度越來越大,加上貿易保護加劇,導致出口型企業困難加大。內需型企業則相對較好,困難少一點。

下游企業比上游企業困難。主要原因是上游企業,如鋼鐵、煤炭、有色等,都是上游企業,在去產能下,都出現了價格上漲現象,盈利能力上升。而下游企業則在市場需求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上游企業價格上漲,給下游企業帶來成本增加、風險加大的危險。


譚浩俊


朋友,導致實體經濟困難的原因很多,也很寬泛;具體有內外兩大原因。

從外部因素,融資環境不暢,融資難加劇了融資困局。一是實體經濟間接融資不理想。現在不少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實體經濟到銀行貸款難,且銀行貸款手續相當繁瑣,而且還有部分不能擺到桌面的支出,使得貸款成本較高。

二是資本市場門檻相對較高,中小微實體經濟無法企及;債市發債也有較大困難,實體經濟直接融資渠道往往被堵塞。三是不得已大量的實體經濟將借貸的希望寄託到民間借貸身上,但由於民間借貸的利率高,大都超過10%甚至20%以上,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的經營利潤往往只有百分之幾,所以實體經濟不少在為民間借貸組織打工,有一句話形象地刻畫了實體經濟之困:“融不到資金不能生產是死,靠高利融資生產則死得更快”。

同時其他負擔也較重:比喻實體經濟的稅費雖經過多次減稅或實施全面營改增試點,稅賦有所減少,但整體稅賦依然較高,不少中小微實體經濟被稅費壓得喘不過氣來。同時,物流交通費、房租、土地價格、水電、勞動力成本等生產要素資源價格也不斷趨高,成了實體經濟難以承受之重。

從內部看,由於不少中小微實體經濟家族企業管理方式,管理理念陳舊,管理方式相對落後,無法適當新的市場經濟競爭的需要;而且企業由於缺乏足夠資金,產業轉型升級緩慢,產品不斷老化,都給企業在市場上競爭帶來較大的壓力。尤其,部分中小微實體經濟內部財務管理不健全,致使一些融資機構對其經營“一頭霧水”,不放心給其融資,對自身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制約。

還有社會“不健康”的意識也對實體經濟產生不利影響,比如全社會重虛擬輕實體、重高利回報輕低利回報,大量資金和投資注意力放到了虛擬產業領域,一部分實體經濟也放棄了主業,對實業前景充滿擔憂,這樣更加劇了全社會對實體經濟的輕視,使實體經濟生存的環境變得比較浮躁。

顯然,解決實體經濟之困,需要政府、銀行機構及全社各部門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建立幫助實體經濟解困的社會系統工程,才能真正產生推動實體經濟脫困的整體功效。


開偉觀察


我認為當前實體經濟的困難,雖然原因十分複雜,但有些大的問題還是比較容易看出來的!從外行的角度來看,有以下幾點值得深思。

一是,十年前的4萬億投資,造成的盲目性、泡沫型經濟,正在產生負面的影響。記得當時很多地方為了搶到上面的投資,不惜重複投資、盲目投資、舉債投資。 上一個新的項目上面不會全額投資,往往是上面投資百分之幾十,地方再籌資百分之幾十。有些貧困地區為了爭取到投資,沒有好的項目就在辦公大樓上搞拆、擴、建,追求高大上,大量地貸款。

說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武鹹城際鐵路就是那時候上馬的。武漢到咸寧本來就有高鐵、普鐵,還有京珠、107、省道等幾條公路。每個鄉鎮的城際站,比很多二三線城市的高鐵站修得還要豪華,可坐車的旅客有時還沒有車站的工作人員多。 這些盲目投資舉債的錢從哪裡來?除了賣地皮炒房炒股,靠辦實體企業怎麼能還得完呢?

二是因為盲目投資產生的盲目貸款,勢必造成了整個社會上下急功近利的心態。辦實業賺的利潤遠遠抵不上買幾套房子賺的利潤來得快,於是所有辦實業的企業家,也開始將用於生產的資金,大量的買房炒房。 金融企業也樂於將信貸資金投放到這種利潤高的房地產上去,於是就有了這十年的樓市價格的暴漲,這樣除了資金信貸的短缺造成了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之外,更多的是毀掉了人們踏踏實實辦實業的心態。

15年的A股槓桿牛市,純粹是靠金融槓桿資金推動起來的虛假牛市。這種虛假的牛市,雖然給很多上市企業從股市上撈到了一大筆的資金,可他們並沒有將這些資金用於實體經濟,用於企業的主營業務,而是用到了相反的地方,造成了對實體經濟更大的破壞。

三是,幾十年來長期形成的以出口為導向的低端的製造業,在經濟危機的衝擊下,經不起風吹浪打,很多都轉移到了製造成本更低的海外。而企業的升級轉型技術換代,又被炒房炒股的熱浪消磨得無影無蹤。

現在的形勢就是,潛心搞科研的科學家趕不上演戲的賺錢;辦實體企業尤其是製造業的企業家趕不上買房炒股的投機商;高學問認真教學的老師趕不上忽悠家長辦個培訓班賺錢的害群之馬……


山人的生活感悟


原因很多:

1)大量的實體公司依靠在政府大力投資的基礎上,是靠銀行過日子的,所以攤子鋪得很大,現在銀行大力整頓資管產品,以前能放的錢現在沒有了,所以很多公司得所減開支,重要的是找到足夠的錢維持以前的攤子,如果是其他渠道的錢又很貴,所以得做減法,降薪裁員,感覺就有點難了;

2)因為上下游掙錢都不易,所以就都省著花了,然後大家就更掙不到錢了,但是各種稅費還是挺貴的,尤其人工,五險一金算下來是工資的1.44倍,這個支出是要的,勞動法很嚴格,公司和個人打官司基本都輸,明年起社保由稅務徵收,一般企業的成本增加30-60%,因為很多中小企業都是靠剋扣過日子,錢不夠就更難了;

3)終端沒錢也是問題,大家手頭的錢基本都買房了,剩下的要還貸,所以都是數著花,能節省的都節省,不消費,實體的當然很難了,客流少,收入少,那就不能多生產了,日漸萎縮。

4)說的減稅,其實不算多,央行發了錢但是商業銀行都不敢貸款出來,所以實體會更艱難。


大貓財經


當前實體經濟十分困難,是因為我們國家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口,這個關口過去之後,會帶來巨大改變。導致轉型期實體經濟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三點:

1、經濟模式改變,實體經濟需要重新定位。

經過40年改革開放,國內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改變。國內市場經濟發展的時間,只有40年,逐漸從稀缺經濟、到營銷經濟、品牌經濟,到全面競爭時代,已經告別了過去粗放式發展模式。市場的變化、消費者的變化,讓實體經濟必須提高綜合經營能力,不是單項的營銷做得好,或者品牌知名度高,或者是渠道建設到位就能滿足,涉及企業管理、營銷、技術等全方位的綜合性競爭。

說白了,就是早期好賺錢,導致過度投資,過度投資帶來過度競爭,過度競爭在現在階段集中爆發,幾乎所有產業都處於產能過剩狀態,這樣大家日子不好過。

但在這個不好過的時候,大型企業比小微企業好過;國營企業比民營企業好過。有一些大型民企也不好過,主要是過度擴張帶來的,因為之前的擴張帶來的收益給很多民營企業一個錯覺,就是“膽大的騎龍騎虎,膽小的騎抱雞母”,所以他們大肆投資,結果是所有傳統產業都過剩,投資越多,死的越快。現在依靠膽大,是沒有用的,因為市場已經上升到綜合競爭層面。

2、企業稅負較重,民企融資較難。

“據世界銀行統計,中國企業稅負達到60%多”。

在企業高增長、高盈利階段,稅負對企業有影響,但企業總是能夠活得很滋潤。在市場靜茹全面競爭階段,高稅負就帶來致命影響。

財政部於2018年7月13日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2018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1~6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4331億元,同比增長10.6%;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91629億元,同比增長14.4%。

而同期,GDP增速只有6.8%。財政收入增速遠遠超過經濟增長,說明企業負擔加重。這與國家不斷減稅的戰略明顯不匹配。

在稅負加重的時候,民企融資難、融資貴依舊持續。

看看2018年世界500強大排名就知道,中國幾乎所有有點兒名氣的銀行,全部上榜,也就是銀行成為中國最吸金的行業。銀行吸金多,那麼企業的利潤就要下降。民企融資難、融資貴集中爆發。

眾所周知,國企的效率從來都是低下的,但國企有一個政治正確的優勢,所以資源都是向國企集中。民企一直以來都是“私生子”,民企融資難、融資貴一直以來都存在,但在目前階段,恰好是矛盾爆發期。

換一句話說,稅負與金融機構的高增長,就是從實體經濟吸血的具體表現。因為利潤全部被“食利階層”帶走了。那麼實體產業怎麼能好?

3、居民收入增長跟不上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三駕馬車是:投資、出口、消費。

現在,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效應已經日漸萎靡,因為過剩投資已經顯現,邊際效應已經出現。

而出口因為近期國際貿易摩擦加劇,也在風雨飄流中。那麼消費就應該成為核心推動力量。所謂的消費,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提高內需。

從本質上來分析,我們國家的內需增長是非常迅猛的。現在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下降到18%左右:2017年出口總值是15.3萬億人民幣;而GDP是82.7萬億人民幣。

最近幾年,用工成本大幅提高。但工人工資,或者說人力成本,在生產成本中佔比,依舊偏低。有一份數據顯示,在2015年,只有2400萬人繳納個人所得稅,換一句話來發達,就是工資高於3500元/月底上班族,只有2400萬人。這個比例,相對於數億農民工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也就是用工成本雖然提高,但與經濟發展水平相比還是處於低位,因為主要經濟增長點成果,被稅費給帶走了。簡單地說,國富民窮成為現實。居民收入佔比在GDP中約為40%左右;而發達國家這個數據平均在55%以上。

更重要的是,內需被房地產行業給綁架了。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只要擁有房子,基本上都是千萬級別的富翁。但買了房子之後,還有錢消費嗎?

所以“千萬富豪”喝粥配榨菜成為常規現象。因為賺到錢,都在房貸上。

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藏富於民”,讓老百姓有錢花、能花錢、敢花錢,那麼新一輪經濟增長,近在咫尺。這也是我們國家改革進入深水區的核心因素。


波士財經


當前實體經濟出現困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十年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在美國被引爆,隨著次貸危機加深,美國房企以及金融體系受到衝擊,美國大型房企房地美、房利美以及金融巨頭雷曼兄弟急需政府輸血來度過難關,但是美國政府並沒有選擇出手相助,最終美國的房企以及金融體系經歷了一場暴風雨洗禮。

危機發生後各國選擇了貨幣寬鬆,開閘後貨幣流向了市場,但是各國貨幣流向截然不同,美國在房地產市場受到洗禮以後,資金主要流向實體經濟,其後美國經濟、股市經歷了長達十年的蓬勃發展期。

反觀我國的貨幣流向,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我國啟動了3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長久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另外房地產行業作為支柱性產業、受政策長期支持,貨幣開閘放水後,資金源源不斷流入到房地產行業,而實體經濟由於創新能力不足、盈利水平低下等原因缺乏對資金的吸引力,導致實體經濟供血不足。

從全球產業鏈分工來看,中國的產業處於全球產業鏈的低端,企業創造的附加值低,而貨幣放水抬高了地價、房租、人工、生產資料等成本,使得企業利潤越來越薄、生存壓力越來越高。

中國投資、出口、消費三架馬車同時走弱。經濟對外、對內都存在很大壓力,隨著貿易戰不斷複雜化,其對實體經濟影響將是全方位的,中國企業發展的外部黃金期或許已經結束,企業日子會更加難過。

2018年7月31日,中央就目前房價召開會議,會議要求控制房價上漲,此次會議後房價有可能受到比較嚴厲的壓制,政策傳遞出來信號之一就是增加老百姓消費能力、激活社會需求。

要進一步鼓勵企業創新、創造,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企業全球競爭能力。

要打破房地產行業對資金的過度吸引能力,實現資金在不同行業中配置均衡,另外實體經濟自身要提高核心競爭能力、增強產業對資金的吸附能力,唯有如此,實體經濟才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期。

作者簡介:財務專家、財經問題研究專家,本頭條號解讀大眾關心的樓市、財經話題,用專業眼光幫你分析問題背後的真相。如果你對本內容感興趣,請點擊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