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孫紅雷、黃渤、小李子:我們明明代言二手車,怎麼變成了新零售?

作者Leo劉尊

如果看了自己代言的二手車平臺近來的宣傳,孫紅雷、黃渤、王寶強、小李子可能都會「懵的一比」:我們我們明明代言的是二手車電商,怎麼變成了新零售?

孫紅雷、黃渤、小李子:我們明明代言二手車,怎麼變成了新零售?

是的,二手車的戰火正從融資、廣告的戰場燒到了新零售,而在前不久優信上市補充了資金彈藥後,這種狀況必將愈演愈烈。

目前行業內的各玩家,包括瓜子、優信、人人車、淘車(易鑫集團)、大搜車、大白汽車(趣店)、淘好車、優品車等等,更是紛紛以新零售自居。

這到底是集體「碰瓷」?還是扎堆「創新」呢?

1、二手車的「新零售」是蹭概念麼?

二手車的「新零售」是蹭概念麼?是,也不是。

為什麼說是蹭概念呢?

從公關營銷的角度來看,「新零售」概念被首次提及,是在2016年10月的雲棲大會上,馬雲的演講。

而在此之後二手車電商們才開始恍然大悟:咦,我們不正是馬雲口中的新零售嗎?正好從前蹭的O2O概念已經被搞臭了,不如改蹭一波新零售的熱度吧...

為什麼又說沒蹭新零售概念呢?

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看,二手車們其實在馬雲提新零售之前,早已有區別於傳統的新模式萌芽。

例如,趕集網2014年上線的瓜子二手車,在2014-2015年就是O2O的擁躉,到2015年瓜子二手車直賣網就已成功著陸全國27個城市,開通了收車售車線下分站;又如,2015年8月,人人車就已在一篇PR稿中提到將「結合大數據和團隊專業人員的估價給出車輛的參考價」;再如,早在2015年8月,優信二手車就已推出了“付一半”的購車方案,涉水二手車市場的新金融。

可見,線上線下結合、大數據應用、新金融這些新零售的關鍵元素,早在馬雲的「新零售」概念被提出前,已是二手車平臺們盤在手中的核桃了。

換而言之,如果我們給二手車的新零售下一個廣義的定義:凡是區別於傳統純線下的二手車交易的模式,都可以被定義為二手車行業的「新零售」。那麼,瓜子、優信、人人車,確實也可以算是新零售。

先別糾結,讓我們姑且先用著這個寬泛的定義吧,先看看二手車平臺的舊葫蘆裡,到底裝的什麼新零售的藥。

2、二手車的「新零售」到底新在哪?

氫媒工場認為,如今二手車「新零售」的特點,理論上(注意!僅是理論上)可以總結為一個核心、三化、兩新。

二手車「新零售」的核心:從以店為核心,轉變為以用戶為核心。

傳統二手車依託於實體門店和線下服務團隊,車也是停泊在線下門店中。這是一種人(用戶)找店的低效狀態。而這種狀態經過電商化、O2O化、數據化等一波又一波改進後,就成為了如今的以用戶為核心的人店匹配模式——即二手車新零售。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汽車定價標準化。

即利用數據為二手車精準化、標準化的定價,從而實現一車一況、一車一價,這一點是大數據和AI在二手車市場應用中的重頭戲。

比如瓜子聲稱憑藉超過2000個定價維度、通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完成二手車定價;優信二手車則強調AI和大數據驅動的Manhattan定價引擎能評估車況;同樣是強調AI和大數據,人人車則主推Pegasus 智能定價系統...

②汽車推薦智能化。

例如,瓜子二手車的瓜子大腦,依託近500萬車輛信息及超過2億車主和潛在買家的大數據,智能分析和預測用戶的線上購車意向,以提升獲客率;剛剛上市的優信二手車也有類似的大數據薦車的模式。

③線上線下一體化。

從O2O演化而來的二手車平臺,自然對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營銷交易模式不陌生,各有其線下佈局。據優信二手車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優信二手車線下佈局門店超670家,覆蓋全國270多個城市;

相對而言在門店數量上不佔優的瓜子二手車,則把線上線下營銷體系玩的更溜,其主推的保賣服務,預付大筆金額給二手車賣方,並通過線下門店開展實車寄售模式,進一步消除了信息不隊稱;

最早佈局線下的人人車,目前覆蓋超過百座城市。得益於2017年滴滴2億美元投資人人車成為其戰略合作伙伴,人人車+滴滴的線下自營的售後維保店或者加盟店,也是其線上線下結合的亮點。

④新金融模式

新金融,是二手車平臺們新零售的一大亮點,我們甚至可以說如今的二手車平臺們基本上在用新零售和新金融兩條腿走路。而新金融中新車貸款、融資租賃等金融服務可謂在近兩年來大放異彩。

比如,優信是其中將新金融玩得最得心應手的玩家——其招股書顯示優信的業務主要分為4種:2C交易收入;2C貸款收入;2B交易收入;其他。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財務數字中,4種業務對應的收入分別為0.95、3.59、1.09、0.86億元,2C貸款收入佔比達到55%的歷史最高值。可見,與其說優信是賣二手車的,不如說它是搞汽車金融的。

此外,淘車也是熱衷汽車金融的平臺,其業務佈局已從新車、二手車交易,到汽車分期、租賃、保險、後服務全部囊括;人人車也與惠人貸、微眾銀行等金融機構展開合作,以提升平臺買車貸款的滲透率。

⑤新服務種類

比如,近來瓜子二手車新推出全車養護、售後保障週期、賠付保障、30天無憂退車等服務;人人車則主打保養整備配套服務,及後續一年2萬公里質保的售後服務;優信則主推二手車一成購、三天無理由退車等。

相信各位已經察覺到,學會了這些新招數的二手車平臺,與其說是在蹭新零售概念的熱點,不如說是像在炒O2O模式的冷飯。

當然,時至今日,資本與大數據助推的二手車平臺們,早已不像當初的O2O二手車那樣簡陋,但其本質仍是O2O模式的完善和改進。沒有人會說哪家二手車做得像新零售的標杆——盒馬鮮生那樣成功。

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呢?新零售現象級平臺、產品、門店,為什麼沒在二手車平臺中出現呢?

3、二手車的「新零售」有哪些問題?

那些理論和概念,說來美如畫,看似高大上。可二手車的新零售,在實際交易中的問題可真不少。

「我們要(叫)了瓜子網的過來評估,檢測倒是很認真,最後評估報價的時候很低」,同時嘗試過瓜子和優信賣二手車的深圳車主劉女士告訴氫媒工場。

她還表示,這兩個平臺「都不怎麼樣」,「找來的(買家)都是外地的」,「見了那個買車的人髒兮兮的,說車都不捨得賣給他,直接就拒絕了」。由於深圳的二手車過戶給外地買家需要辦理長達一個月的手續,較為麻煩,劉女士最終沒使用任何平臺,而是自己「找了一個深圳有號(牌照)的,三天就過(戶)好了」。

孫紅雷、黃渤、小李子:我們明明代言二手車,怎麼變成了新零售?

除了對於價格評估、車主匹配等方面不滿,劉女士還遭遇了一個小烏龍:「車都賣了半年了,前兩天還收到他們說我們委託他們賣車的信息和電話」。

劉女士不愉快的售車體驗恐怕並非個例。門戶網站21CN旗下的消費投訴服務平臺——聚投訴的數據顯示,瓜子二手車被累積被投訴高達405次,優信二手車則是196次,人人車是96次。

孫紅雷、黃渤、小李子:我們明明代言二手車,怎麼變成了新零售?

孫紅雷、黃渤、小李子:我們明明代言二手車,怎麼變成了新零售?

孫紅雷、黃渤、小李子:我們明明代言二手車,怎麼變成了新零售?

在2018年4-6月,三家投訴量顯著提升,僅在6月,瓜子被投訴54次,優信被投訴13次,人人車被投訴23次。

被投訴的情況不一而足,篇幅所限,僅說兩個典型案例:

①質檢不合格引發退款問題:根據聚投訴上瓜子二手車的投訴中,「最熱門」(即閱讀量最高)的投訴中,買家在2017年於瓜子二手車平臺上看中一臺二手車,交了押金和服務費後卻發現車輛複檢不符合,於是交易取消。買家因不滿退款緩慢,投訴平臺。

孫紅雷、黃渤、小李子:我們明明代言二手車,怎麼變成了新零售?

類似的問題在優信、人人車的投訴中也不少,在這些要求退款的案例中能發現二手車平臺的兩點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是退款效率低,平臺對於審核交易環節中出現的BUG,普遍反應遲鈍、審核冗長、處理低效。這真的是以效率為核心的新零售嗎?

孫紅雷、黃渤、小李子:我們明明代言二手車,怎麼變成了新零售?

二是,退款問題僅是表象,而複檢不合格的車輛當初卻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平臺上,才是問題核心。氫媒工場不禁質疑:所謂的大數據、AI呢?所謂的數百項檢測呢?

②平臺車商相互踢皮球引發的效率問題:聚投訴上關於優信二手車的投訴中,第二「熱門」的投訴者遭遇了踢皮球的煩惱。該用戶在優信二手車平臺上購車,用優信主打的「付一半」的服務交了半數金額。結果發現提檔時平臺銷售稱「只有臨牌檔還沒出來」,且與車商相互推卸責任。該用戶在投訴中抱怨「首款到今天7天了,一個車檔案還沒有提出來了...我對優信的工作人員的專業效率感到很懷疑」。

孫紅雷、黃渤、小李子:我們明明代言二手車,怎麼變成了新零售?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的新零售+新金融,似乎並非平臺宣傳的那樣美好。採用B2C模式的優信二手車,並未在B端與C端搭建起高效便捷的橋樑。相反,平臺方與B端(車商)之間權責不明、相互推諉,導致了這次糟糕的用戶體驗。

由此可見,雖然傍上互聯網、O2O、人工智能大數據、新零售等一波又一波概念的浪潮,但二手車平臺們仍普遍存在有大量問題亟待解決,這些問題有技術層面的,有服務層面的甚至有商業模式層面的,不一而足。

新零售強調「效率」、「體驗」,但這兩個詞似乎並未全面落地到各二手車平臺的交易中。由此可見,二手車平臺的新零售之路,任重道遠。

4、二手車的「新零售」駛向何方?

在氫媒工場看來,有諸多問題的二手車平臺目前仍處於打造新零售的初級階段,所謂的大數據AI、線上線下融合提效等等概念,「碰瓷」大於實質。像盒馬鮮生那樣高效運作的現象級新零售二手車門店,仍未見蹤影。

換而言之,如果我們給二手車行業的新零售下一個狹義的定義:即二手車電商平臺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二手車的車源、調度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倉儲物流進行深度融合。那麼,如今的二手車行業離這樣的標準還相去甚遠。

但這不意味著新零售+二手車交易是個偽概念,相反,效率與體驗的提升必定是二手車市場在逐漸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後下一個主攻方向。

首先,宏觀而言,一個共識是:未來二手車市場仍是增量市場,潛力巨大。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統計數據,2017年二手車交易量達1240.9萬臺,同比增長19.4,創下2011年以來最高同比增速。

易觀分析認為,在政策法規和交易體系的不斷完善之下,中國二手車交易市場開始進入高速增長階段,預計2018年交易規模將接近1500萬量。

孫紅雷、黃渤、小李子:我們明明代言二手車,怎麼變成了新零售?

第二,中觀層面而言,目前二手車電商行業洗牌已進入尾聲,艾瑞數據顯示,瓜子、優信、人人車、淘車已成為汽車電商模塊下「月度獨立設備」(類似月活)最高的四個APP,且數量上遠高於四名以後的同行。不難想見,未來市場集中度還將進一步提升。在這樣的趨勢下,各大玩家的競爭焦點必然將由業務模式轉向精細化運營。

如此一來,各家平臺自然會將目光聚焦到效率、體驗等重要維度中來。換而言之,各家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新零售化,將是未來行業競爭的焦點。

第三,從更微觀的層面來看,氫媒工場認為新零售+二手車交易未來將出現這四個趨勢:

①線下門店數字化。二手車交易最終仍落地於線下,門店則是交易環節中最重要的場景。二手車平臺與車商必然會對其門店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以獲取更精準數據。比如引進無人技術、自動識別技術、自動收銀技術等。

②建設完善二手車物流體系。目前一二線城市人均可選二手車遠多於三四線城市,而就購買力而言,後者卻遠高於前者。二手車平臺面對這種區域不平衡的現象,可以通過建設物流、倉儲體系,從而完善調度能力解決。其實,目前優信二手車、運車管家、賣好車等平臺已在這個方向有所建樹。

③建立完善車輛徵信體系。

眾所周知,二手車一車一況的情況,讓目前的國內消費者信任度處於低水平,這一點也一直是二手車行業痛點之一。未來二手車行業亟待共建一個絕大多數玩家都認可的「車輛徵信」平臺。

④新金融結合新零售。根據德勤中國的研究顯示,汽車金融市場到2020年預計將達到2萬億的規模。同時根據銀監會的數據顯示,汽車金融市場中零售貸款的佔比不斷提升,到2016年已經超過了80%。相比於經銷商貸款而言,汽車消費金融的利率和收益率更高。

5、總結

二手車碰瓷新零售,就目前而言,與其說是蹭新零售的熱點,不如說是炒O2O的冷飯。

二手車平臺PR稿裡那些概念,說來美如畫,看似高大上。但在實際的二手車交易中,新技術、新模式對於效率和體驗的改進,仍是「量的漸進」而非「質的僭越」。

但並不能因此看衰二手車行業在數據化、智能化等維度帶來的整體提效。二手車+新零售,未來仍可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