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微小肺癌”的早診預示著術後的“痊癒”!

2018年9月15日,作為嘉賓主持參加了河南中醫藥大學(鄭州)人民醫院承辦的“2018中原肺結節診治論壇”,也許是緊靠前排和討論發言的緣故,格外認真領會了各位“大咖”對“肺微小癌”的最新解讀。專業語言轉化通俗文字,以最新科普文章見於大眾。

2018年9月12日,美國癌症學會主辦、以癌症統計權威的腫瘤學期刊CA出版了最新的全球癌症發病率及死亡率的統計:癌症是全世界每個地區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1/8的男性和1/10的女性將在一生中患上這種疾病。2018年,估計將有1810萬新癌症病例和960萬癌症病人死亡!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中、低經濟發展國家沒有高質量的癌症登記數據,所以真實的數據只有更多。

“微小肺癌”的早診預示著術後的“痊癒”!

肺癌是全球和中國惡性腫瘤發病之首

癌症發病率最高是肺癌(佔癌症總髮病人數的11.6%),分列男性首位和女性第三位。並以佔癌症總死亡人數的18.4%列為首位。

曾有“東方神眼”美譽的張國楨教授明確指出:早期肺癌是指根據腫瘤≦3cm的一期肺癌,其中重點是≦1cm的術後5-10年生存率可達98-100%的0期原位癌(AIS)和IA1期的微浸潤癌(MIA),它們很微小但卻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演變生長,單個癌細胞開始通過血管的進入,倍增發育到直徑1cm、重量1g的原位癌、微浸潤癌約需要5-10年的時間。此期間是早期微小的、不發病階段,所以在組織學上將它與非典型腺瘤樣增生(AAH)一併歸入浸潤前病變(良性階段)範疇。

1cm早期微小肺癌的臨界值,如何提高肺癌的生存率,其實尤為關鍵的是肺原位癌(AIS)和IA1期的微浸潤癌(MIA)的判斷,將“肺癌的診治關口”前移!目前儘管肺癌有最新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但都不如抓“早”、抓“小”!

“微小肺癌”的早診預示著術後的“痊癒”!

如何診斷?有沒有最昂貴細緻的檢查?

錯!不需任何繁瑣、昂貴、費時的檢查,因為小的代價就能取得更為性價比的效果:1.對於低劑量螺旋CT平掃體檢首次發現小於4mm的肺結節,可以暫時不予處理,6-12月複查CT動態比較;2.發現5到9cm的肺結節,往往是最難鑑別的,需要進行增強CT掃描進行審慎甄別。“東方鷹眼”核心的理念就是“腫瘤微血管CT成像徵”技術下特徵性的“血管移動”+“血管聯通”=高度懷疑0期肺癌,需要及時進行胸腔鏡微創手術,千萬不要舉棋不定,只因術後的5年生存率接近100%。但也應根據CT值的量化數據更為辯證的精準判斷,畢竟癌症和炎症可能會共存!

單靠人的“鷹眼”也沒有絕對,那麼還能依靠什麼?

“微小肺癌”的早診預示著術後的“痊癒”!

對,人工智能,大數據!肺小結節人工智能算法排名第一的點內科技創始人兼CEO葛亮詳細講解利用海量大數據對肺結節進行肺癌早篩的成功案例,並讓我們感到人眼“毛刺徵、血管徵、實變徵、空洞徵”等等的侷限。並領會了“人工+AI智能”在肺結節診斷的重要前瞻意義。

“偵察兵”發現影像診斷“微小肺癌”,下一步怎麼辦和首選?

“微小肺癌”的早診預示著術後的“痊癒”!

來自上海肺科醫院的姜格寧、趙曉剛團隊介紹了《上海肺科醫院肺結節診療共識》,來自世界最大肺手術量的權威詮釋。對於影像學發現的微小、疑似、隨訪中改變以及雙肺多發毛玻璃結節(GGO)的以胸腔鏡手術為主的治療原則和手術策略意義剖析。在手術操作技術的進展方面,來自福建協和醫院的陳椿團隊“三維重建術前規劃引導下精準肺段切除術”與AI人工智能的理念不謀而合。

河南中醫藥大學(鄭州)人民醫院楊玉倫教授對於“鄭州人民醫院微小肺癌診治模式”的介紹,讓我們感到了胸外科“老戰士”和太多中原大地的“專家”(錢如林、黃壯士等等)為肺癌的早篩、早診、早治付出的艱辛,低劑量胸部CT免費篩查2萬餘例便是“全民大健康”的實證!

“微小肺癌”的早診預示著術後的“痊癒”!

伴隨滬豫專家聯手單孔胸腔鏡手術的完美演示,會議圓滿結束。“肺微小癌”的診治,中原醫者一直在努力!(後續科普跟進中,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