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相聲有新人》的舞臺上,你覺得博士夫妻的相聲,是一種“創新”還是“毀容”?

九月晴天



近日,一對上海交大博士夫妻在參加相聲節目時,自稱創造“公式相聲”,對傳統相聲冷嘲熱諷,在被淘汰後對郭德綱放話“走著瞧”,可謂是觸犯了眾怒。

作為一個寫過多篇批評郭德綱的作者,我看到郭德綱的現場表現,我都感嘆:老郭是脾氣真好。

這對博士夫妻不僅直呼于謙為“于謙兒”,還當面對郭德綱說“將來有一天我會坐在你這個位置上”,可謂場面一度極具火藥味。

可以說這場比賽,博士夫妻不僅從技術上輸掉了比賽,還徹底暴露了自己的低情商和沒素質。

而郭德綱卻用高明的語言技術,不僅贏得了相聲界對他的一致支持,展現了自己的高素質,還維護了整個節目不至於發生劇烈爭吵,從而形成播放事故。

下面我就來具體分析下郭德綱的語言技術,以及博士夫妻的錯誤表現,讓大家能夠在以後的人際衝突中做到遊刃有餘。

我們也許很難改變衝突對方的表現,更不可能完全避免衝突。

但我們可以充分展現我們的教養,放棄那些錯誤的衝突處理模式。

那些被我們父母在過去的日子裡反覆使用,那些充滿暴力和侮辱,不斷引發關係破裂,讓機會從身邊流失,甚至讓自己痛失所愛的“情緒炮仗”。

“情緒炮仗”產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衝突中,人們只喜歡維護自己的觀點,不喜歡認知別人和自己情緒從而成長。

換句話說,身份感越強,內心就越發不強大。

首先,這位博士上場就對郭德綱說:“你不認識我是吧?”,還用手指著對方,這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挑釁。

這麼說,如果不是和郭德綱有私仇,或者自己處於審問對方的立場,都不該說這樣的話。

這樣的話潛臺詞都是“你有眼不識泰山!”

郭德綱雖然飽受爭議,但他在相聲界是有一定地位的。至少在本次比賽中,他作為裁判,而博士李宏燁作為參賽者,開場就挑釁評委是極為不明智的。

此時,郭德綱有三種回應法:

(1)職場中常見的虛偽奉承法。

郭德綱可以回“認識,久聞大名”,但顯然郭和博士並沒有維持關係的必要,這麼委屈自己確實沒必要,而且這樣上來就不懂得尊重人的選手,一旦自己承認了對方,被對方拿去給自己站臺,恐怕只會給自己背上些不必要的罵名。

因此,這個回應不明智。

(2)直接懟回去

郭回“完全不認識”,這樣雖然把槓抬回去了,心情舒暢。

但大家要明白,千萬不可以小瞧任何一個後輩或者新人,萬一他們今天帶著才華橫溢的作品而來,獲得了觀眾的極大認可,你的這番話就會被大眾認為是“盲目託大”,輿論便會不利於你。

所以郭德綱採用了第三種回應法“模糊法”

郭回李博士:“你讓我認識認識。”

言下之意,我確實不認識你,但如果你的作品夠硬,那我會更改我的態度。

郭這麼說,不僅給自己留有餘地,還瞬間化解了場上劍拔弩張的氣氛,值得學習。

然而,李博士似乎並沒有感覺到郭對他的保護,又開始了第二輪嘲諷。

李博士拿了三本書給郭,並特別強調:“你應該只看得懂這一本”,還交待郭:“要保存好,別撕了!”

贈書給評委可以嗎?

可以的,但一定要在比賽完,或者面試完!

哪怕結果依舊是被淘汰,都能瞬間緩和關係,並讓評委有了重新認識你的機會。

但書要送在前面,那就是逼得人下不了臺,而且還自取其辱。

評委如果開場就接受了你的書,那就相當於把自己置於“學生”的角色裡面去了,那評委還怎麼給你打分。

為此,評委內心會產生一個牴觸,那就是必須淘汰你,從而來維護我“審判者”這個角色的內心強勢。

而李博士的言行則更加劇了這樣的心理暗示。

此時郭有三種處理方式:

歸謬法,即當對方出現不合邏輯或者有明顯缺陷的發言時,給他空間讓他表演,接著他出於表現欲會暴露很多的邏輯謬誤,而你抓住其中一兩點攻擊,就可以極大敗壞他的路人形象,讓現場輿論傾向於你。

光看這三本的書的書名,明顯就有破綻,郭完全可以這樣。

“為了防止我聽不懂你們一會的表演,要不你用五分鐘給大家講講這本《相聲的有限元》?”

顯然,五分鐘要講清是很難的,這樣做就相當於給對方一個教訓。

我猜測郭沒有這麼做的原因,首先還是為了保護節目的正常錄製,其次還是想看看這兩位的表演,查清對方虛實後再出手。

如果郭過激一點,還可以直接反擊。

“是啊,我打小就有很多書看不懂,比如我二大爺家的《金瓶梅》。”

這樣做就徹底給人下不了臺了。

不過,郭還是想辦法給足對方面子,於是他採用了第三種方法:幽默化解法。

郭德綱如此回覆:“謝謝,我珍藏”和“這樣的選手,人家不空手來,太好了。”

既沒有說我回去讀,而是你送我書,我珍藏,表示尊重。但我會不會讀,就不好說了。

然後用“不空手來”來化解了李宏燁開門送書的挑釁行為。可以說,郭德綱在博士夫婦表演前,一直用老練的情商給足了這對博士夫妻的面子。

可惜的是,這對夫妻根本沒有察覺。

這一刻就註定了他們此次參賽,一定鎩羽而歸。


至於博士夫婦的表演,知乎相聲大V史炎老師評價有“民科”的嫌疑。

雖然我不是專業點評人士,但我從現場表現來看,不足以優秀到震撼人心。可能是技術不足,也可能是之前的互動所暴露出來的低情商,就已經被觀眾在心裡拉黑了。

然而,表演裡面還有句話更是群嘲當代的所有相聲演員。

“現在的相聲,要麼是抄襲段子,要麼是老段子,能有前途麼?”

下頭坐著百十來號說相聲的,這不是臺上罵街麼?所以臺下葉蓬還說“我們這些愛好相聲的人都被激怒了”

於是微博上,一向撕X很激烈的相聲界,空前團結起來DISS這對博士夫妻。

後來節目又上臺一個清華博士說:我就是為了證明我們說相聲的博士也有正常人。懟得乾淨漂亮,神清氣爽!

連相聲界一向沒什麼差評的于謙老師都坐不住了,也發了微博嘲諷。

著名相聲演員閻鶴祥更是點評,這就是民科。

可以說,由於自己的低情商,博士夫婦可能會成為相聲界的“畢導”。

雖然挺有名,但一有史詩級爛作品就會被拿出來比較。

說實話,如果是專業工作者,我是受不了這樣的打擊的。

這位博士錯在哪裡?

這也是新人入職場經常犯的一個錯誤:身份感太強。

李宏燁很優越很自信,在整個表演中,博士這個頭銜被反覆強調,上交這所大學更是被多次提起。

也許在他心中,在場的相聲演員,都是寫沒讀過書的土包子,應該給與他極大的尊重。

郭德綱看出了這一點,打算最後一次點撥李宏燁。

他告訴他,在相聲領域,商演成功才是成功,大家滿意並願意為你的作品掏錢,才算成果。

你交大博士所研究的公式相聲也好、相聲量產論文也罷,只在校園有用,在市場上沒用,群眾只看最終結果,不看頭銜。

可惜,李博士依舊忽略了郭德綱最後的善意。

反而一點不顧及的說“你要投資,我立馬就大規模商演。”

郭德綱無奈地回他:“不行啊,萬一賠了怎麼辦?”

我只能說,李博士所處的環境實在太好了,也許他一亮出博士身份,亮出頂尖大學老師頭銜,就有無數人願意為他的作品買單。

可是我和我的眾多博士朋友,一想起我們的科研歲月,那種不堪回首的貧困潦倒和勞累感就會襲來,你要精神不強大點,隨時有抑鬱症的可能。

大學老師頭銜很光彩,但我們看到精緻利己主義者,和沉迷遊戲不思上進者,這兩類大學生越來越多時,我們有的只有沉重的責任感和無力感。

真正把這對博士夫婦淘汰的不是郭德綱,而是自己差勁的情緒管理,和錯誤的人際相處方式。

做人太忌諱的,便是太有“身份感”。

越是生命力飽滿、專注於事情本身的人,越是不會拘泥於身份。身份感越強的人,越像工資幾千卻挎著上萬奢侈品的白領,奢求外界投來的豔羨目光,而不是內裡對自我的充分肯定。

如果你真的在你所處的身份上,有更深刻的認識,你會明白。,

沒誰比你地位低,各行有各行的酸甜苦辣。

真正強大的人,從不把優越感寫在臉上。

因為他不需要通過貶低他人來墊高自己。

他永遠都清晰地明白,真正決定你地位的,一個是德,一個是命。


劍聖喵大師


公立角度說話,郭德綱沒有上過大學,可是他書房裡的書比交大的教科書都多,書也是滿坑滿谷,不和朋友出去吃飯喝酒,有閒空就在書房讀書研究,而且都是專業的書籍,你以為交大畢業就有文化了嗎?哪所大學還不出幾個書呆子?交大也出,所以他們代表不了交大,呵呵,那一對博士讓人是:噁心他媽出殯~噁心死了!沒素質,沒教養,丟交大臉的一對書呆子,給它倆二十年時間夠不夠?三十年之內要是公式相聲能夠火起來,我一頭撞死它倆!


踏遍全國



從沒在悟空上回答問題,但看到此人厚顏無恥、不知底天高地厚的樣子,就說幾點別人沒有探討過的地方,供大家一起聊聊……

一、相貌不好。我們都知道相由心生,看到此人不由得不信。

面大堆容----唯我獨尊、極端自負,臉這麼大而五官卻湊到一起。

眉窄眼聚----心胸狹窄、不容異己,說白了就是小心眼還聽不得意見。

可見他一路唸書讀到博士,內心已經無比的狂妄自負,家裡家外已經目空一切,估計平時和父母、老師、同學、親友說話也是挺著肚子、搖頭晃腦、指指點點、盛氣驕橫的懟人。所以他面相和性格為人也很符合公式。


二、照本宣科。如果相聲確實是藝術,那我們更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目前為止,還沒見過哪位相聲名家是一模一樣的,都獨具風格、各有精彩。所以相聲這門藝術,在學好基本功的基礎上,再加上個人的表演風格與才華,才能形成每個演員的範兒,他也才有本事在今後演繹競爭中吃上飯。而公式相聲,完全拋棄重要基本功學習,那培養出來的都將是“行業混子”。

那他為什麼這麼自負認定自己的公式相聲呢?因為他自己就是典型應試教育、照本宣科,類似工廠模具流水線叩出來的產物!這一路的死讀書、讀死書,照本宣科還讓他得了勢,書呆子成了交大博士,你說他能不狂妄嗎?這也讓他更認定自己的“能力與才華”,覺得把這些破玩意躥個公式,就是創新了,這和郭德綱十幾年前就說的,“拿個痰桶炒菜叫做創新”有什麼區別嗎?


三、沽名釣譽。他為什麼推出個公式相聲?這和這幾年資本市場換湯不換藥的炒作概念有什麼區別嗎?此人最終的目的,不就是想找個風投、天使,人傻、錢多、還想坑別人的資本投資他嗎?我們留心注意一下,這交大博士又出書、又收徒、又懟郭德綱,他的良苦用心不就為了流量圈錢嗎?

春晚那類相聲為什麼衰落?之前都是一幫沒基本功就入門說相聲的混子!都是這套路,換湯不換藥,整兩個網絡冷段子,在臺上炸炸呼呼的,尷尬的不行,那最多算個冷凍脫口秀。還什麼公式相聲?聽他口齒不清、說的還冠冕堂皇,不知底天高地厚的樣子,沒本事還想圈錢?傲慢無禮,還想爭取回點尊嚴?

有價值都得藝術,必定精雕細作,千錘百煉,方可煥發璀璨榮光。

而批量生產的,儘管你吹的天花亂墜,著書立說,也難掩你地攤貨的本質!凡鳥終歸是凡鳥,給你枝頭也變不了鳳凰!


見賢思齊57444033


謝謝!

真的沒有想到在《相聲有新人》播出後,來自上海交大這一對博士夫妻能訊速成為網紅。

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說學逗唱是基本功,要改革和創新是好事,值得肯定!,但是創新需要基礎,就像蓋房子一樣,但是昨天晚上這一對博士夫妻在臺上的表現,實在不敢恭維,像是講故事,又像是論文答辯,和相聲根本不搭邊。




不可否認,這一對博士夫妻智商高,學歷也高,也有才華,還上過《歡樂中國人》,有一定的人緣和觀眾基礎,多練練口才勉勉強強可以說個人脫口秀。再說說公式相聲,觀眾多長時間笑一次,一次笑多久,聽起來很科學,但是有一點,這個和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感染力,包袱,面部表情密不可分,看看他們兩個昨天晚上的表現就知道了。

再說說態度,中國是禮儀之邦,連三歲小孩都知道尊老愛幼的東西,這一對有高學歷的博士夫妻怎麼能不知道呢?匪夷所思。一個人能不能做好一件事取決於兩點,一是能力,二是態度,觀眾就是演員的衣食父母,可他們一開口先是否定傳統文化,指責郭德綱偏心,又直呼于謙的名字……還誇誇其談,就是一個笑話。

他們兩個,是白白的浪費時間,相聲裡面的說學逗唱,一個都沒有體現出來,一直在推銷自己的公式相聲,引來一陣又一陣噓聲,他們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指手畫腳,狂妄自大,不是無知就是故意搗亂,難怪郭德綱毫不留情,就這個還是一直在剋制的。





不知道他們心裡是怎麼想的,想學相聲,想說好相聲,首先要學會尊重,尊重導師,尊重前輩,尊重觀眾,謙虛低調,自命不凡只能引來罵聲一片,就像題目說的,這是‘毀容’。

大家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在下方留言討論,圖片來自網絡,歡迎大家評論點贊,謝謝。


筆墨有理


創新說不上,最多是對相聲創作規律做了一些貌似高明的包裝。

這對高學歷的相聲夫妻還是有些來歷的,上海交大博士畢業,因為喜愛相聲並努力鑽研,不僅出過幾本深奧的相聲理論書,還成立了相聲俱樂部。他們倆的表演視頻這兩年也在網上火過一陣,有些人驚呼沒想到還有這樣的界外高手。

那時的幾段視頻我也看過,總體感覺是內容還算不錯,有些包袱兒能讓人笑出來,但表演方式上頗顯稚嫩,舉手投足都透著不熟練,總覺得不是專業相聲演員在表演,更像是有一定水平的相聲票友的自娛自樂。

李宏燁那幾本著作我沒有看過無法下斷語,相信也是在摸索相聲的創作和表演規律,只不過和博士理論相結合,顯得高深了一些。

相聲創作當然有規律,比如“三翻四抖”,比如重複、巧合、先褒後貶。這些規律相聲演員都總結過,研讀相聲老前輩們留下的那些傳統相聲文本,時間一長自然能琢磨出其中的玄妙,並加以利用。

然而,就和其他藝術門類一樣,相聲藝術同樣是感性的,很難用理工思想指導。這對博士夫妻可能不服的理由是,此前他們在校園演出,效果可火爆了。然而,須知在大學校園演出,以及給部隊官兵演出是最好演的,幾乎演什麼臺下都報以熱烈掌聲。

郭德綱說,你們只有到大劇場能賣出票去,才是被認可的相聲。這話雖然不中聽但也是事實,藝術才能高不高,只能靠市場檢驗。在校園演出效果不錯,那隻能說是被片面的假象矇蔽了,拳打幼兒園之後就自認天下無敵目空一切,未免有些可笑。

從他們的表演形式和內容來看,沒有什麼創新之處。也可能背後的理論是創新的,但那也只是對原本就存在的相聲創作規律進行了貌似高深的包裝而已,不是真創新。


鄭捕頭


節目看了,

1.藝術水平高低與學歷無關。普遍規律是藝術水準與創作實踐有關,創作實踐表演實踐越長,水平越高。如果有相聲博士,水平也未必比在小劇場裡摸爬滾打出來的小學學歷的演員高,靳尚誼痛批美院招收油畫博士就是明證。

2.職業無高低貴賤,人品第一。不知這兩個博士的導師是誰?這兩位博士在上海交大學習是不是也是這樣對同學或者老師,基於現實和向善的考量,揣想這二位博士在學校裡見到前輩導師是不敢用手指著老師說話的,德雲社是個相聲團體,還兼具相聲學校的功能,郭德綱、于謙二位,在德雲社的地位實際上是相當於上海交大校長和博士生導師的地位的,李博士的身體語言和行為,明顯就是目無尊長,人品學品極差的做派。

3.隔行如隔山,理科工科思維方式與藝術截然不同,以材料學博士身份去指責相聲藝術之長短,有失理工科嚴謹的學術態度。曲藝家協會主席寫書法也不會讓他去當個蘭亭杯的評委,就是這個道理,你在你熟悉的領域是權威,在其他的領域也就是個業餘愛好,中國的材料學距世界前沿上還有很大差距,我覺得二位博士還是好好在本門的學術領域鑽研,不要隔行起義到相聲界混了。

4.用所謂公式去研究相聲如果可行,錢學森早就做了,輪不到二位,如同二位在節目裡談到的永動機,科學早已證明其不可能實現,但確實還是有人研究,自娛自樂罷了,各種藝術形式可以帶給人各種不同的情緒,歡樂,憂愁,興奮,悲傷,都是人的心裡感受,稍微有點科學常識和正常心智的人都明白情緒是稍縱即逝,無法用科學儀器去量化的,所以用所謂公式去研究相聲不是創新,是譁眾取寵!

在材料學領域也好,在相聲領域也好,頭上三尺有神明,人要有敬畏之心,對學術也要有敬畏之心,無論理工醫農,都要有人文關懷,上海交大無錯,但為上海交大培養出這樣的博士而痛心!


一墨齋


在昨晚《相聲有新人》的舞臺上,一對來自上海交大的博士夫妻帶來原創的“公式相聲”,引起不小的爭議。

坦白說,要不是確實完整地看過節目,理sir很難想像有人會用理科公式研究、分析、武裝相聲,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倒的確是一種創新。

眾所周知,相聲是一種典型的源於民間的市井文化。經過百年的發展,相聲的門派、種類出現了多樣化,關於相聲的爭議也多了起來。有主流相聲與非主流相聲之爭(比如姜昆與郭德綱),有諷刺相聲與教化相聲之爭,有現代相聲與傳統相聲之爭(比如馮鞏與郭德綱),有幽默的“高雅”與“低俗”之爭(比如周立波和郭德綱)。

博士夫妻的“公式”相聲,以理sir看來,是用一種理科公式的形式,把一段相聲中出現包袱的次數、包袱的質量、抖包袱間隔的時長,觀眾聽這段相聲發出的笑聲強度、間隔的時長,以數據的方式呈現出來。簡而言之,就是任何相聲表演者只要套用了他們的公式,就可以計算出這段相聲能夠帶給觀眾多少次笑聲。任何相聲創作者只要套用了他們的公式,就知道哪裡需要抖包袱,多長時間抖一個。

這個公式或許是成立的,因為觀眾的掌聲和笑聲是評判一段相聲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然而博士夫妻忽略了一個最最重要、也最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笑聲”這個事本來就不可以也不可能被公式化。

首先,每個人的笑點不一樣。有的人笑點高,有的人笑點低,同樣一個段子,有的人都笑得不行了,有的人卻一臉懵逼。其次,每個相聲演員的搞笑功力不一樣。有的相聲演員不用說話,往那一站觀眾就笑,有的相聲演員狠不得使出吃奶的勁兒,都累得滿頭大汗了,觀眾只能”呵呵“兩聲。最後,不同的演出環境也會影響演出的效果。同樣一段相聲,同樣一對兒相聲演員,在小劇場聽和在電視上看,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效果,聽過劇場相聲的小夥伴們一定都瞭解。

正如郭德綱在與博士夫妻的爭論中說到:“(相聲)一個人一個樣,同樣一句話,張三說觀眾就笑,換李四說,觀眾就不笑……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觀眾,用不同的技術手段,來完成今天的任務……只有商演才是成功。”

所以,理sir覺得博士夫妻的“公式”相聲不完全是一種新的形式的相聲,它只是創立了一個創作相聲和評價相聲的公式而已,對於相聲本身,並沒有觸及到要義,也不存在“整容”或者“毀容”。因為語言和幽默才是相聲的本質,而一段既不幽默也不流利的相聲,顯然很難上升到革新的高度。

因為咱們不是一個行業,郭老師的話已經說得夠委婉了,哈哈↓


八卦小錦鯉


本來郭是想給自己旗下的幾個窩囊廢一個露臉的機會,捧一捧。好證實自己那句“我想讓誰紅誰就紅”的狂言。沒想到出來這麼一堆奇葩。無奈之下只好耍起主人的威風:在這個舞臺上,我說你不行就不行。

郭粉水軍一時也蒙了,不知道如何下嘴了。以前咬人都是郭先說誰誰打壓自己,自己會什麼,別人不會什麼。

這一回公式相聲,這些人啥也不懂,連郭自己也沒搞明白。也是,初中沒畢業的要想反駁博士,除了耍無賴,只能說相聲基礎了。似乎不經歷天才大師宗師那種出生就學相聲,是不能登上相聲舞臺的。看看那些言論,除了罵人的,就是說沒有基礎學習,不應該說相聲。

我就納悶了,廚師改行說相聲都能紅,博士生怎麼就不行呢?

這對博士也是,一點人情世故都不懂,還犟嘴。這個舞臺根本就不是給你預備的,本來就是蘿蔔競賽,你去湊熱鬧不是去攪局嗎?不是打亂了人家事先的安排了嗎?

心裡沒有一點數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相聲是一種藝術形式,我是一名觀眾,從小喜歡相聲藝術,聽過劉寶瑞,侯寶林,姜昆,馬季,侯耀文等前輩的相聲,也聽過當今社會苗阜王聲,郭德綱于謙,方清平,陝西二哥等當今社會的相聲形式。

相聲現在有很多創新,馮鞏在相聲上做過很多創新,但傳統相聲確實存在太多糟粕,改良太多容易教科書化缺少舞臺喜劇效果,出現了相聲劇;相聲新勢力也進行了他們的創新,增加了很多表演和脫口秀的成分,還需要進行更多的打磨,也有傳統的苗阜王聲,陝西二哥,郭德綱等人對傳統藝術的傳承和創新。



不好說誰對誰錯,但是德雲社確實在當下把相聲藝術重新搞活了,讓很多人喜歡上了傳統藝術。

交大的這兩位相聲新人,他們的相聲之前在頭條上看過,有些有趣的,也有一些確實是創新的一些東西,但存在一些刻板,模式化,本覺得這是一些高材生固有的一點傲氣,不過也挺好,能讓相聲有一些校園風味也不錯,增加一些理工科的包袱,讓高材生也有一些校園趣味也挺好,如果能增加一點趣味和傳統文化進去,讓相聲更有趣點會更好。



可是在昨天的相聲有新人的舞臺上,不知道是故意這樣演出來的還是怎麼一回事,他們的這段相聲很新穎,但更像寫作文,哪裡應該是開始,哪裡應該運用修辭手法,哪裡應該過渡轉折,但缺少笑點。

最讓人不能理解的是,一對相聲藝人,居然不會聊天,不會說話。挑釁的對評委直呼其名,然後不屑的鄙視傳統相聲,在臺下貶低臺上演員就算了,上臺後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如果在學術上,可能你們這是一種自信,但在一種藝術表演上這是一種自以為是!

對於他倆的表演我不做太多評價,但是他倆的為人真需要有人指導,起碼的“郭老師您沒看過我們,回去可以問問於老師,他或許聽說過我們”“傳統相聲可能有些老,新相聲或許應該這樣說”這樣或許會讓評委乃至觀眾認可你們,一個新人要打破規矩,先要了解規矩,認清規矩,讓自己的新東西在當前社會被認可,作為相聲藝術,這不是科研,這更多的是文化,尊重是起碼的。

作為相聲觀眾,我喜歡各種形式的相聲表演,甚至是一些譁眾取寵,或許也是一種表現方式,哪怕被嘲笑,這也是讓觀眾放鬆的形式,所以表演可以是任何形式,但是說話的時候要學會說話,最起碼的尊重要有!

〖附〗謝謝大家的點評,他倆之前的相聲我也看過,感覺還是有點內涵的,再磨合一下,加一些傳統的東西應該會讓高材生,校園學生更加幽默,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為科普相聲,趣味相聲,但是在這次節目中才發現他們的狂傲不是演出來的,他們的無禮竟然是自帶的。


羅本-卡布


我覺得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老郭有一句說得很好“存在就是合理的”

之所以“公式相聲”能夠引起廣泛關注,我想,很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有兩點

1.郭德綱

2.博士級的相聲人

這兩點中其實郭德綱佔據著很大一部分流量,如果裡面沒有郭德綱,只是第二個因素單方面提出來的,估計也就石沉大海,不了了之了,因為大家傳統意義上覺得相聲最大的魅力就是能夠讓人笑,舞臺上臨場的現掛,不確定因素很多,讓人很期待,但是套入到所謂的“公式”中,所有的環節都要被禁錮住,這不是現在觀眾所想看到的。所以說,沒有郭德綱的話,這個提議根本不會被廣大網友所注意,會被當作無關緊要的話題諷刺兩句結束。

因為有了“宗師”級別的郭德綱出現,大家都想看看老郭是如何回應的,是如何處理的,加之製作方放出的先前預告片“你現在走也來得及”。讓人覺得現場很多劍拔弩張,刀光劍影,不自覺地吊起來觀眾的胃口,我們意識裡面,能夠和老郭對論的,而且能讓老郭說出這句話的人,肯定是作死的。所以,無限的關注度想要看看這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

其實很顯而易見,老郭的觀點就一個“公式相聲再好,再簡單,零基礎的小白用了也能說相聲,這些都是扯淡,賣出票,讓觀眾養活你才是成功”。

我們不需要全民都說相聲,100個人都會說,只有10個人能商演並且能賣出票,那麼只有這10個人才是成功的。我覺得老郭觀點沒錯,觀眾為你連1塊錢都捨不得花,你還談什麼藝術

但是我個人也不噴“公式相聲”。存在即合理,這套理論可能也就是在他們圈子裡面比較受歡迎,對於普羅大眾來講,樂呵樂呵得了,我自己沒必要會說,我只要你給我說我笑就ok

所以,這裡面沒有誰對誰錯

從“陰謀論”角度來講,苗阜藉著這兩個人要給老郭撓撓癢癢罷了,說白了,這兩個人就是被苗阜當“槍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