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非法集資花樣翻新 群眾辨識要擦亮眼

近年來,非法集資案件持續高發多發,形勢嚴峻。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2017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按照《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以下簡稱聯席會議)進一步加大督導協調力度,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切實落實主體責任,各成員單位認真履行自身職責,在機制建設、案件處置、監測預警、宣傳教育等方面都取得積極進展。但當前,全國非法集資新發案件也出現新的特點,花樣翻新,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提示廣大公眾提高警惕。

非法集资花样翻新 群众辨识要擦亮眼

據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介紹,當前非法集資案件繼續“雙降”,但總體形勢依然嚴峻。據聯席會議辦公室統計,2017年全國新發涉嫌非法集資案件5052起,涉案金額1795.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8%、28.5%,2018年1-3月,新發非法集資案件1037起,涉案金額26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6.5%和42.3%,繼續保持“雙降”態勢。但案件總量仍在高位運行,參與集資人數持續上升,跨省案件持續多發,涉及多個省份乃至全國的重特大案件仍時有發生,總體形勢依然嚴峻。

發案行業領域和地區相對集中。當前,全國非法集資新發案件幾乎遍佈所有行業,呈現“遍地開花”的特點,投融資類中介機構、互聯網金融平臺、房地產、農業等重點行業案件持續高發。大量民間投融資機構、互聯網平臺等非持牌機構違法違規從事集資融資活動,發案數佔總量的30%以上。案件集中於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人口大省,但中小城市、城鄉結合地區、農村地區案件也在逐漸增多,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集資手段花樣翻新,認定難度加大。一些不法分子層層包裝設計所謂的項目和產品,以當下“熱門名詞”“熱點概念”炒作,誘惑社會公眾投入資金。一些無商品、無實體、打著“虛擬任務”名頭的案件陸續出現,許多非法集資藉助互聯網平臺,近期還出現了完全藉助微信群等開展非法集資等行為,隱蔽性強、風險傳染快,風險不容忽視。此外,非法集資與傳銷、詐騙等犯罪相互交織特徵在一些領域和地區更加突出,農村地區非法集資“口口相傳”“熟人拉熟人”現象明顯,這些都給防範和打擊工作帶來更大困難。

非法集資是社會一大痼疾,2018年非法集資形勢仍將持續嚴峻。下一步,國家層面將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加強制度建設,妥善處置化解風險,加強監測預警,並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切實提高社會公眾的風險防範意識。

對此,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也進一步提醒廣大社會公眾,天上不會掉餡餅,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請大家擦亮雙眼,積極瞭解非法集資的相關法律政策,不要相信竹籃子也能打一筐水的神話,選擇正規渠道投資理財,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來 源 / 中國新聞網

美 編 / 錢曉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