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11個跳樓的有錢人

第4章 11個跳樓的有錢人

2012年12月8日。

昌東農村信用聯社的改制動員大會召開。經過曾起帆的深入細緻的工作,班子成員統一了思想,認為全市的改制必須從昌東開始。

靳政親自參加了大會。他對這項工作十分重視,他在講話的時候,有幾次站了起來,態度十分堅決。他中間有幾次插話。領導照稿子唸的部分,往往是你有我有大家有,大凡搞改制的地方都要經過這些步驟、程序,都會用到這些方法,往往也是一些共性的要求。所以,大家最喜歡聽的,是領導撇開稿子講的部分。尤其是靳政這樣的演講家、鼓動家,往往會成為最精彩、最難忘的部分,也是掌聲最多的地方。

“我這個人,有時候也急於求成,想做成點事情。中國人是很要面子的,我這個縣委書記的面子似乎應該更大點。但回過頭來看,如果信用社的幾億元投進去,收不回來,縣城的表面是光鮮了,但我們埋下了金融炸彈,風險隨時可能爆發。那個時候,信用社的日子不好過,全縣的日子好過不到哪裡去。現在信用社的不良貸款是各機構當中最高的,而且還在往上竄,35個分支機構有24個在虧損!

我今天把公安、法院、檢察院、財政、發改委、經貿委、土地、消防的一把手都請來了,請大家支持信用社改制。這個事,比上一個大項目要重要的多,這關係到全縣金融的穩定,關係到全縣經濟發展的後勁。沒準將來我們昌東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就是昌東農村商業銀行。我們現在正在學習南方的先進經驗,中國的改革就是從南走向北,而且改革的洪流浩浩蕩蕩,勢不可擋。如果說我們昌東北面有一條攔路的河,那都已經是歷史了,我們已經在河面上建起了大橋,一橋飛架南北,成了昌東一道亮麗的風景”

會場上掌聲響成了一片……

由於改制缺乏經驗,昌東縣派出幾個組分赴各地取經。他們走的時候,改制領導小組要求每個組結合昌東聯社存在的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帶回成熟的經驗,節約改革的成本。

趙北方主任回來後,向曾起帆介紹了考察的詳細經過。其中有一個經驗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針對股金不足的問題,他考察的那個地方有一個好辦法:就是給單位員工、甚至他們的七大姑八大姨,每人貸款30萬元,然後把這些貸款全部入股信用社,光這一項就增加股金1.5億元。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一是貸款的基數也就是分母加大了,不良貸款的比例就降下來了;二是入股資金迅速增加。三是速度快。沒有比這更快的辦法了,沒有比這更好玩的數字遊戲,也沒沒有比這見效更快的“速效救心丸”。

而且針對昌東聯社的實際,因為不良貸款上升很快,已經達到9.6%。而且這還有一部分不良因循環採用“借新還舊”的方法和統計上的“技術性處理”,使這部分貸款沒有暴露出來。如果這些隱性不良暴露不出,那昌東的不良將達到15%以上。那些不主張實打實地暴露的人認為:一是改制要求不良貸款必須在3%以內,如果暴露太快,壓力將前所未有,甚至前功盡棄;二是會影響聯社的聲譽,特別是那樣準備來投資的戰略投資者,會望而生畏,聞風喪膽,合作意向將成為一紙空文。當面對信用社這個“醜小鴨”時,這些未來的投資者必須能獨具匠心和慧眼,能把目光拉長放遠,知道和他們即將合作的千真萬確是未來的“白天鵝”。這多少需要一些緣分,就像苦苦地找尋一位“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的夢中情人……而此時你自己“毀容”,再好的媒婆也難以促成這樁“婚事”。三是最重要的,這些不良大都是高唯尚手中形成的,全部暴露,等於打他的臉,等於揭穿他的政績。高唯尚舉薦的人,不應該否定他的經驗做法,而應該是維護者,繼承者。

曾起帆也想到了高唯尚。他最開始多次同自己電話交流,語重心長、苦口婆心地講那樣做的大背景、成效和值得借鑑的地方;後來,他又通過別人傳話,希望他懸崖勒馬,馬上回頭;再後來,他發了一條短信“起帆,我們都要認清自己,你以為你是誰?”。到最後,唯尚顯然對他失望了,他保持沉默,靜靜地觀望著,好像在觀看下象棋的殘局。在悄無聲息中尋找著漏洞,尋找著起死回生的機會,尋找著將對手一招致命的絕招。

曾起帆面對這位昔日的老同學,今天的上級領導,感到有點尷尬,但是反覆考量後,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從南走到北”“一條路走到黑”。他對聯社一位副主任說:我的工作單位是從南走到北,現在經營的大方向也是要“從南走到北”。他要通過轉型和改制,告訴他的老同學高唯尚:自己到底是誰,是什麼樣的人。

因此,當他聽了大家的介紹的“抄小路”“走捷徑”的各種創意後,很快就否定了這些所謂的“經驗”:我們這次改制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我們改制的過程必須紮紮實實,必須經得起考驗。任何雖然暫時管用、但屬於歪招、邪招和損招的東西,我們都不敢用,也不能用。人家說我們信用社改制是換面子不換裡子,換湯不換藥,甚至說我們每改革一次,就是折騰一次,好上幾年就又打回原形了。改制中必須有工匠精神,做銀行工作不能耍小聰明,不能喜歡賺小便宜、“偷工減料”。他在職工大會上引用了一位作家的話:千萬不要相信這世界上沒有近路可走,是有的;你千萬別相信事情不可能投機,是可以投機的。世界上成功的人,80%走的是近路和投機的路。然而,我們常常是: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為什麼,因為他總想走近路,他太聰明瞭……

在全縣聲勢浩大的清收公職人員欠款活動中,不可避免地要觸碰一些人的利益,動一些人的奶酪。《昌東報》加印了四個版面,300多人全是欠貸不還的釘子戶,好多人還有公職身份,貸款的動機、想法和背景比較複雜。報刊、電視臺每天播出催還貸款的通知,有的人進入了“黑名單”,有的人接受組織部、紀委和單位的函詢。

這些人當中,有許多人用當地的話說,太“精”了。他們不僅欠貸不還,還用手中的錢參與非法集資。那一年,是非法集資在昌東最火的一年。全縣搞集資的有20多人,有一個房地產商馬萬里,動員大家把錢存到了他那裡,許諾給2到3分錢的利息。馬萬里長了一張好嘴,死的能說成活的,男的能變成女的。他說自己一個親戚在中央當副部長,但辦有些事情還不如他順手。就是縣委靳書記想到北京找個關係,也得他馬萬里親自出面聯繫才好使。昌東人都感覺這個人神通廣大,八面玲瓏。他的錢好像比中國人民銀行的發行庫都要多。一時間,天下掉下了餡餅,大家紛紛去搶。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好消息像長了翅膀傳遍了昌東的大街小巷。馬萬里很快就集到了6個億。

銀行的存款降得很厲害。各家機構的行長也開始了“白熱化”的拉存款大戰。有的贈送雞蛋,有的獎勵積分,有的乾脆在私下存1萬送50。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非法集資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隱蔽性。騙子和被騙的人結成了利益共同體,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抱成了團,只是瞞著政府。而馬萬里使用的是拆東牆補西牆,所以一時間不顯山也不露水。因此,雖然這邊轟轟烈烈地開展製造百萬、千萬富翁計劃,但有關部門並不能馬上察覺。——電視臺發動群眾舉報非法線索,但沒有一人舉報。馬萬里很是得意,酒桌上和朋友吹噓:你一斤白麵捏10個鬼,我一斤白麵捏1個鬼。你的鬼多,不如我的鬼大!

就這樣到了第二年春。突然有一天,一位員工驚慌失措地來到曾起帆的辦公室。他顧不上敲門,直接闖了進來。滿臉漲得通紅,說話上氣不接下氣。“不好了,理事長,樓上有11個參與非法集資的要跳樓……”

等曾起帆來到樓下,樓下已是人山人頭攢動,人聲鼎沸。這些人事先叫來的記者也聚焦在樓下,他們在第一時間通過網絡發出了令人心驚肉跳的報道:《11名群眾欲在昌東聯社集體跳樓》,這條消息很快佔據各大網站的重要位置。網絡天生就是搶眼球的,沒有人關心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真實原委。有些網站的心目中只有眼球,只有點擊率。

這11 個人在樓上拉著條幅。他們說自己集資受到了詐騙,馬萬里不知道什麼時候從人間蒸發了;而他們在聯社貸了點款,聯社一直無休無止、不依不饒地向他們追討。款雖然不多,但聯社時時緊盯,步步緊逼,還起訴他們到法院。法院要執行他們賴以生存的那點微薄財產。他們被聯社逼得沒有活路了,只能選擇集體跳樓。要是膽敢再威脅,就要在全國兩會期間,集體到北京上訪!

這一招還真是管用好使。各級領導迅速作了批示,要求穩定事態,穩定人心,維護和諧的社會秩序。事實上,這11 個人並沒有人打算真的跳下去。他們有的有三套樓房,還有房子和小汽車,但他們讓非法集資坑了,就想著和政府耍賴,找聯社的麻煩。

李縣長很快打了電話:起帆,一定要從長計議。要張馳有度,進退自如,能屈能伸,能戰能和。對這些人,對搞非法集資的人,最後一定要繩之以法。但我們要從大局出發。過段時間,他們還鬧得起來嗎?政府和聯社對這11 人重點監控,一對一地做工作,直到他們想通為止。要相信,政府是有辦法的。

這種阻力單從經濟上看,影響有限。這11 人的貸款總共只有300萬元。但從社會影響來看,卻使聯社在許多工作上,不得不更加慎重考慮,以免捲入風口浪尖,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一場聲勢浩大、規模空前的打擊非法集資活動在昌東大地大張旗鼓、風風火火地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