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中部的武汉、郑州、长沙没有诞生大的互联网企业?

用户6004878244


为什么中部的武汉、郑州、长沙没有诞生著名的互联网企业,郑州和长沙在第一波互联网浪潮席卷时,体量尚小,暂不探讨,只说说武汉为什么没有诞生大的互联网企业?

我们知道,任何一次工业革命,一个产业的崛起,一个大公司的诞生,都需要具备足够的条件,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我们的老祖宗归纳为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来分析一下武汉在那波互联网浪潮来袭时的实际情况。

1. 天时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外向型经济,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是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沿海地区,那里聚集了大量的人才,资金,技术,由于对外交往频繁,国外的先进思想,先进理念,新思维,新方法逐步在这些地区形成影响并扎根,特别是从美国带来的互联网基因与中国社会实际,与中国思维碰撞,形成新的思维,出现了一批敢想敢干的人才。而武汉是内陆城市,是相对封闭的城市,也是国有企业为主的城市,当时,国有企业有的破产关门,有的勉强维持生计,民企私企也不发达,别说诞生互联网企业,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只要传统企业能维持正常运转就不错了,谁会想到做什么互联网?

2. 地利

前面说了,由于经济以外向型为主,武汉的地理优势成为劣势。沿海城市在与世界接轨,而武汉还在为温饱挣扎。做互联网,资本很重要,武汉作为内陆封闭落后的地方,自身经济实力有限,外来资本也不会来,没有互联网技术,没有互联网思维,没有资金,你让互联网企业怎么诞生?再说,当时的武汉正处在复苏期,地方政府有限的资金要用来搞城市基础建设,维持城市正常运转,民间资本也不充裕,而且武汉人做事是讲稳健的,即便有人有资本也不会投到风险较大的地方。

3. 人和

前文天时地利已经讲清楚了,武汉当时还很落后,人和首先是要有人,武汉是高教大市,但是培养的一批批人才都去了沿海地方,就是现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定居着多少武汉人?人都走了,谈什么创新型企业?

综上,武汉与那一波互联网浪潮擦肩而过,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没有从国外带来的先进思维,没有政策,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人才,一句话,没有互联网土壤,自然不能诞生大的互联网企业。

但我们也不能把武汉说得一无是处,一塌糊涂。武汉错过了那一波,那是客观大环境造成的。我反对说武汉没有互联网基因,相反,武汉是最具互联网基因的城市。北京深圳是集全国精英,我们不作比较。但武汉的互联网基因绝非一般城市能比。

因为武汉高校众多,在校大学生最多,所以武汉不缺互联网基因。

著名的天使投资人、小米的雷军,湖北仙桃人,武汉大学毕业。1号店创始人之一.董事长,1药网掌门于刚,湖北宜昌人,武汉大学毕业。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华中科技大学毕业。

武汉现在有5家互联网独角兽企业。象斗鱼,卷皮网,斑马快跑,已在美国上市的尚德机构等,武汉光谷地区聚集着两千家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将来出个BATM也不是没有可能。

总之,武汉是座敢为人先善于创新的城市,错过了上一次,也许下一次新经济,下一次科技革命就能有武汉的位置了。武汉的百万大学生就是武汉抓住下一个风口的最大保障!希望大武汉早日重振雄风!





无语石1


互联网企业的诞生特点我觉得有两块,第一就是需要能集中优质的人才资源,第二就是需要强力的资本市场支持其度过初创期。


第一点


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使得互联网公司的创业者或者创业团队几乎全是本科以上学历,并且985等名校学历的人相当的多。

所以就这点来说,郑州并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也缺乏对全国优质人才的吸引力,所以直接就可以否了

长沙本土教育资源尚可,但人才外流严重,优质人才都没留下来。

武汉虽然有相当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和内地所有城市一样,也是饱受人才外流的问题困扰,只是作为区域中心相对好一点而已。


第二点

互联网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所以市场竞争异常的激烈,为了抢夺流量抢夺用户拼的你死我活的是常态。而在这个时候,谁拥有最多的资金就是拥有最多的弹药,往往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所以互联网企业往往很多年都是亏损,但一旦活下来,具有了稳定的市场地位,这时候才成为利润收割机。

从这个角度来看,VC、私募等越发达的城市,这里的企业越容易受到资本的青睐,越容易获得投资并最终胜利。


从这一点看,北上深杭是目前稳稳的第一梯队的互联网企业扎根地。

武汉、长沙、郑州无论谁都相去甚远。

这也就是能够理解为什么武汉诞生了51校内,PPTV,乃至A站这些互联网企业,最终的命运都是被收购或者远走他方。

如今武汉吸金能力好转一点加上政府大力支持,所以现在武汉有了斗鱼这样一个互联网独角兽级别的企业。但整体比第一梯队的北上深杭还是不可同日而语,主要还是承接大互联网企业的地区中心或者第二总部为主。

而长沙、郑州则差距更大更远。


茗居枫海


作为一个多年互联网从业者,试着从行业角度重新审视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互联网为什么能够发展,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互联网的本质是赋能。


赋能就是在传统领域/行业进行加持,扩大边界,减少边际效应。例如:微信的本质就是让人力已经存在了上万年的社交方式在时间和空间都延展了,通过微信,所有人都可以跨空间跨时间的沟通,对以往书本,邮件和口口相传的沟通方式进行赋能。再例如淘宝就是将传统的小商品交易市场扩展到全球。


所以你可以发现,凡是互联网能发展起来的地方,一定会有两个特点:

  1. 高质量人才聚集

  2. 传统行业即使在强大,也很难借力给互联网。例如:工业,环保,制造业这些天然和互联网无法深度结合(当然随着新制造,智慧制造的发展,未来肯定会有改观)。所以中部城市即使有很强的先发优势和原始积累,也很难和互联网深度融合,这是互联网的特性「赋能」天然决定的。


所以,我们回头再来分析,一个地区想要发展互联网产业,有两个思路:

  1. 人才聚集,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无需借助传统行业,直接凭空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这是目前大部分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思路。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使得人才密度和质量都大大提升。例如:深圳背靠香港,作为香港和大陆的桥头堡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大量的人才和电子产业基础,所以能发展出腾讯,华为,大疆这样的企业;北京借助强大的首都光环,政策资金人才全部聚集,成就了多个互联网巨头

  2. 当地有强大的传统行业,同时传统行业也能被互联网赋能,直接将传统行业互联网化形成新的产业。例如:阿里借助浙江的背景,在商品交易方面有天然的传统和浙商文化基因;上海借助金融优势,发展了大量金融科技公司;贵州和内蒙古借助天然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势,云计算存储等产业也在蓬勃发展,这也算是一种对传统优势的借助吧。不过能将传统产业的优势结合互联网赋能,进行转型和互联网化的企业还是很少,希望未来随着互联网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大数据,AI等),更多传统行业将会被互联网赋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综上,虽然很多有强势的传统产业且有原始积累的城市,同时也有较为成熟的商业氛围,但是比起北上广深杭来说并没有很强的人才积累,其次本地区的传统行业也无法被互联网直接赋能,因此互联网产业迟迟无法发展起来。


破空科技


那么大的互联网企业都在哪?

1、北京。北京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创、交通等中心,也是我国互联网的发源地,诞生百度、京东、今日头条等一大批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第一城市;2、上海。上海是我国的金融中心,互联网企业的诞生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因此诞生了携程,饿了么和摩拜等知名的互联网企业;3、广州。广州是珠三角核心城市,目前拥有微信网易、UC浏览器等知名的大型互联网企业;4、深圳。深圳是我国最有活力的城市,科技创新和创业氛围浓厚,诞生了诸如腾讯,迅雷,华为,顺丰等一大批的互联网企业;5、杭州。杭州互联网明星城市,自然不用多说,互联网代表企业是代表企业:阿里巴巴、蘑菇街等。

以上五个城市为我国互联网行业最为发达的城市,通过分析以上城市特点即可说明为什么中部的武汉、郑州和长沙等城市没有诞生大的互联网企业。

一、总体环境,以上五个城市均为我国最发达地区和城市,渤海湾、长三角和珠三角,资金、人才、理念和产业等均为我国甚至世界最前沿,整体条件好,容易产生新产业和新经济。而中部地区总体发展情况较为落户,为经济发展第二梯队,目前来看多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淘汰产业,想要追赶超越难度很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中部地区不具备沿海发达城市的综合基础;

二、人才,互联网企业是新兴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的需要必不可少,以上五个城市实力雄厚,能够吸引大量的高知识阶层,并且当地教育发达,名校众多,为新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而中部地区教育相对较落后,武汉虽然高校众多,但留不住人才,为深圳杭州等城市徒做嫁衣,而郑州只有郑州大学一个211高校,所有中部地区缺少高精尖人才。

三、资本,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本的推动,北上广深杭自身比较发达,资金实力雄厚,再加上新经济新产业的兴起,越发加剧资本的汇聚,而中部地区虽然近年来投资力度越来越大,但基建就占了一大部分;

四、理念,北上广深杭的发达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也同世界最前沿接轨,接受互联网行业最为前沿的模式和理念,机会众多,创业氛围浓厚,这一点是中部城市所不具备的。

互联网作为新经济的代表行业,汇聚着大量的资本、人才和理念,这三点缺一不可,同样也离不开大环境,整体经济环境。这些特点也促使北上广深杭等发达城市成为互联网企业诞生和发展的沃土,而中部城市即便经济实力不弱,短时间内也难以完全具备以上条件。


郑儿八经



对于这个关于互联网企业的探讨问题,咱们先来翻阅资料看看互联网企业的概念: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为依托,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服务并因此获得收入的企业;广义互联网企业分:基础层互联网企业、服务层互联网企业、终端层互联网企业;狭义的:是指在互联网上注册域名,建立网站,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商务活动的企业!

咱们大家都知道,一提到互联网,具体到互联网企业运作模式发展平台,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总部位于美丽的钱塘江畔的杭州市,马云的阿里巴巴集团;会想到新浪、搜狐、网易等等知名的互联网综合门户网站;会想到总部位于深圳马化腾的腾讯产业等等为城市代表的先进的互联网企业龙头代表,这些都是每一座城市的另一张名片;


对于中部地区的武汉而言,同属于中部地区的郑州和长沙,相对于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在互联网企业发展相对逊色许多;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我国的科教重镇的武汉市,其互联网企业发展也是非常不错的。武汉诞生了斗鱼直播、卷皮折扣、盛天网络等互联网企业。武汉的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这里有小米雷军投资的光谷创业咖啡,有像斑马快跑这样创新性的公司。武汉的互联网迎来发展的春天,将重点投资互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

不过,长沙与郑州两座城市,对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因为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也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大力积极的向前推进!对于滞后的原因,我想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相对于武汉这个巨无霸城市,其科研院校众多,加上城市本身的经济实力雄厚,自然而然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毕业生留下来创业,而郑州与长沙类似,在人才培养与吸引力父母,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二是商业发展战略,作为互联网界的民营经济的活力,其依然比不过那些有着地方或者中央政府背景的大国企,像武汉很早就建起了“光谷”,郑州和长沙似乎还在起步阶段;第三是成本资金方面,互联网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巨大的创新资金投入,武汉作为中部核心大城市,在国家资金支持方面,是其他两个城市所欠缺的优势!


樾樾小哥4212960122


前几天在杭州参加了一个和互联网独角兽相关的大会。

来了很多政府领导、独角兽公司大佬和风投大佬。其中会上讨论的一点,就有为什么全国80%以上的互联网公司集中在北深杭。这点和题主的问题有一些契合度。

我综合一下会上一些大佬的看法。

第一点,人才效应。阿里和腾讯的出现,让杭州和深圳成为互联网超级中心,同时培养的还有一大批互联网人才。而这些人即时离开阿里腾讯,为了资源的便利,基本上都会留在杭州深圳。按照杭州市委赵书记的说法,阿里的人才溢出效应非常明显,杭州市值超10亿美金的独角兽企业,核心管理层有80%出自阿里。

第二点,政策吸引。北京作为全国政治和经济中心,另当别论。但是杭州和深圳政府,为了吸引人才,吸引创业可以说是殚精竭虑,拿出最优厚的条件。最近,海航计划收购当当,据说深圳政府愿意掏一部分资金,前提是当当总部搬到深圳。杭州对于互联网企业和人才的态度也差不多,本科以上应届生来杭州就业全有一次性补贴。我一个同学,从事的是当今最前沿的区块链研究,目前在新加坡做博士后工作,杭州给出的安家费是80万,是目前与他联系的地方中最高的。

第三点,产业链。深圳的科技产业链,杭州的电商和互联网金融产业链,都让一大批企业围绕在一起,并且培育了多家独角兽企业,让整条产业链更具规模优势。除了腾讯、阿里之外,蚂蚁金服、拼多多、有赞、挖财、51信用卡等等互联网独角兽企业迅速崛起。

第四点、风投。互联网公司不同于传统行业,创业阶段依赖风投。而目前杭州、深圳已经汇集了全国最顶级的风投机构。这次大会,就有十几位顶尖的风投大佬出席。这样的资源聚集程度,自然会让互联网创业公司们蜂拥而至。

杭州和深圳,确实是在创业培育上做得比较早,也抓住了互联网革新的浪潮,所以相对来说互联网巨头聚集。不过,随着国内一众一二线城市,对于人才对于创业的重视,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诞生在不同城市。




互联网深观察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们可以从IT劳模雷军身上寻找答案。1991年雷军从武汉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武汉,而是北上,落脚北京进入金山公司。

这就带出问题重点,雷军为什么要去北京,而不留在武汉?答案是武汉缺乏留住IT人才的就业条件。当时武汉IT最前沿的就是武汉电子一条街,其实就是汇集了售卖电脑硬件、硬件维护的店铺,基本都是工商个体户级别。对IT软硬件需求最大的往往都是高校,多数企业可能连电脑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少数可称为IT公司的,一般都是大学校办企业,主要是做技术支持,大白话就是修电脑的。

没有吸纳IT人才的大中型企业,武汉高校培养的为数不多的IT人才,要么像雷军一样北上中关村,要么南下深圳,到更具活力的城市寻找发展机会。

根据雷军的自述,他大学毕业时,北京已经成为中国的IT中心。

中心这个词是很有分量的,当时许多跨国IT公司已经进入中国,首选落脚点就是北京。

1992年,微软在北京成立办事处,正好是雷军打起背包到北京闯荡的时间节点。

你觉得微软来的挺早?其实挺晚,最早的应该是IBM。1971年,那段中美小球转大球外交佳话传出时,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当时美国乒乓球队队长杰克·霍华德(Jack Howard)就是一位IBM的电脑工程师。对中国市场,IBM是非常看好的,1979年中美建交,两年后的1981年,IBM就设立北京办事处。

1985年,惠普进入中国,在北京成立第一家中美合资高科技企业。

……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国人来说,跨国公司就是高技术特别是IT技术的化身,是国内TOP10高校毕业生挤破头想去的地方。微软MSN资深产品经理熊明华应该在这方面最有体会,微软中国每次校招,TOP10高校学生投来的简历能堆成小山,场面火爆堪比明星粉丝见面会(有兴趣的请参考我的回答《为什么微软那么强大,但是MSN却搞不过腾讯QQ?》,悟空要是能加入超链接功能就完美了)。

有人会问,扯这些和问题有什么关系?有的啊,跨国企业相当于人才黄埔军校,后来的新浪、网易、搜狐还有BAT们,一个个拉起创业大旗时,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人才。于是,跨国公司中国分号为国内本土互联网企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去翻翻BAT等老牌企业技术高管们的履历,大多数都有跨国公司工作经历。

我们来看这时候的武汉、郑州和长沙在忙什么呢。创业,是没有的,在忙着应对国企改革的下岗潮。民营企业大都是制造企业。

即使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号倒下,员工也不会失业,而成为本土互联网公司眼中的“香饽饽”。具体见下面截图:

单位倒闭或裁员,员工甚至还没到人才市场就被抢光。这种情况在武汉、郑州和长沙很难再现。

当北京、深圳的写字楼里,程序猿对着电脑屏幕一行行码代码,谈论硅谷技术潮流时,大武汉、大郑州和大长沙的人谈的是,铁饭碗没有了,该怎么找新饭碗。网络?电脑?是个啥呢,不知道。

更重要的是,像BAT级别的互联网企业,离不开TOP10高校生源的支持。武汉、郑州和长沙一共有985高校5所,郑州很不好意思地被剃了光头。

北京985高校有10所,完美碾压武汉、郑州和长沙。

而且,北京地研究所、重点实验室更是多如繁星,仅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就有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所属院所为代表的国家(市)科研院所206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6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

武汉、郑州和长沙呢?只有北京的零头。

有人会说,不对啊,阿里巴巴不是在杭州吗,怎么也发展起来了呢?阿里巴巴确实在杭州发展起来,但背后的人才和技术却离不开收购的雅虎中国,而雅虎中国就在北京。

大型互联网企业对资金和人才极度饥渴,资金可以跨地域流动,但人才却容易被地理空间阻隔。武汉、郑州和长沙这样的二线城市缺少IT人才聚集的生态环境,没有相应人才,自然就不会出现BAT级别的互联网公司。

对我的回答是否满意,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不同观点。



魔铁的世界


武汉郑州长沙为什么没有大的互联网企业,其实这个是和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有必然的联系,其实武汉郑州长沙也不是没有出过互联网人才,你比如小米董事长雷军,早年是金山董事长,再比如360董事长周鸿祎 ,这俩人可以说是国内互联网的巨头,但是为什么不选择落户武汉郑州和长沙,而是不远千里万里落户北京上海等这样的一线城市。其实还是一个核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

(腾讯华中总部,武汉)

中国在1986年才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2年后才着手建设互联网,也就是1989年8月,中国科学院承担了国家计委立项的“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这是中国第一次有建设互联网的想法并且付出行动在做前期策划,同年搭建国内部分互联网骨干网络,但是这种只是国内自己做的一个局域网络,也就是说你根本没有什么核心技术,老外看不上当时的中国,只是提出你如果要纳入美国的骨干网络,首先你国内要有“基础设施”,类似高速公路一个道理,你要开车,不得现有高速公路。直到1994年4月,NCFC率先与美国NSFNET直接互联,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全功能网络连接,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的诞生。

当时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起源就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因为这样的城市有条件搭建互联网基础设施,网络搭建完成以后就是人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最浅显不过的道理了,一个新生事物的兴起必然会培养一大批人才,然后慢慢的生根,再发芽到全中国各个城市和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很多企业纷纷往中西部转移,例如腾讯华中总部设在武汉,小米华中总部设在武汉,等等,一个全新的中国中西部互联网时代就来临了。1997年国内互联网人数不过67万,中国有着几亿人口,这个数字显然非常的少。而到了2006年,中国的网民人数已是当初的221倍。宽带上网人数达到9070万,位居全球第二位,手机上网网民数1700万。中国网站数为843000个,全国网页数为44.7亿个。

武汉华为高科技园区


田园最生活


一般的新技术新的模式出来都现在特大城市开始发展,毕竟一线的特大城市他们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有非常多的人才,他们的观念也较其他地方快人一步,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就是特大城市资金密集,都知道互联网一做好就很大,那么他需要的资金是比较多的,这些条件都只有特大的一线城市才具备,二三线城市由于人才,资金以及过往的产业结构等等确实诞生新兴高科技公司的时间会靠后。


有的甚至就没有机会了,中西部地区知名一点的互联网公司在我的印象中也就重庆的猪八戒网了,不过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中西部的河南马上就要诞生超级巨无霸的互联网公司了,现在这家公司发展异常迅猛,因为他找到了社会最刚性的需求,并用滴滴+美团+淘宝的模式来解决了问题。他就是2018年才异军突起的快递物流第三方平台—51快配app。发货比起打车和外卖都刚需吧?看看它是怎么解决的?

发货比价很麻烦,而一单货的运费动辄就几千上万甚至几万,如此高的金额比较一下可以省下很多钱的,怎么比较?象我的朋友一样一天拉着货跑五家物流公司?还是象我另外的朋友拉着货到物流公司不合适又拉回来?还是物流公司来了不合适再让人家走?特别麻烦,可以说是竞争性的领域唯一不能方便比较选择的一个领域,这个领域被“51快配app”给解决了,其实很简单,你发货只需要发一个订单就可以了(下图):


司机物流公司是不是看见这个订单就知道报多少钱?车能否装下?运费支付到平台到货安全确认后再付运费,结束评价接单方。不仅解决了货运信息的问题,货运市场存在的所有问题:运费高,信息虚假,野蛮分拣,破损丢失理赔难,没有诚信评价体系以及拖欠运费全部解决了。仅仅运行半年,在近乎于零投入的情况下注册会员突破十万,创造了互联网历史上的奇迹,市场上能见到的运输工具农用车,三轮车,面包车,轻卡,重卡,冷藏车,油罐车,飞机,轮船,火车甚至是跨境运输的物流公司都有入驻。知名快递物流公司德邦,安能,远成,华宇,中通,申通,优速......等都有入驻,一个整合全国所有货源和运力资源的超级大平台正在快速形成。


找顺风车返空车51快配


从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武汉,郑州,长沙还是以传统的行业为主但是互联网行业在快速的发展。而比较有名气的大型互联网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的城市,最集中地还是以北上广为主。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地域劣势

上面提到的这三个城市都算是中部地区的城市,并没有和沿海有比较大的接触,沿海城市都属于经济开放比较早的城市,在经济的发展和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上,比内部地区也有着很大的优势。

而广州之所以成为很多互联网企业起家之所,就是因为其地域方面所占据的优势,和国外的新鲜事物有比较早的接触,这也会形成比较好的市场氛围,这一点是内部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而大部分的新技术推广都都是遵循海外推广到中部城市,在中部城市推广到西部城市的路线。

政策劣势

考虑到目前互联网行业的大佬,起步的时间大都集中在90年代,那时候的中部城市还是以重工业为主,改革的春风从沿海城市吹到内陆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其实很多互联网大佬都是湖北人,比如雷军,周鸿祎,陈一舟等等,他们都是从湖北出来以后,都选择了北京和上海甚至广州这样的城市也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政府对新兴的行业有比较大的补贴,也更有利于信息的获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