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 司马徽用前半句话介绍诸葛亮,却保留了后半句,没有告诉刘备

东汉末年分三国,群雄并起。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也是一个造就英雄的时代。因为天时地利已经具备,只差“人和”,三国的纷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的手下人才居多,谁就能成为一方霸主。所以我们读三国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刘备、孙权、曹操都在极力地招揽人才。例如曹操为迎许攸顾不得穿鞋子,还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等等。那么诸葛亮是谁介绍给刘备的呢?这个人仅用七个字介绍诸葛亮,其实还有后半句,他没敢对刘备说。

司马徽用前半句话介绍诸葛亮,却保留了后半句,没有告诉刘备

刘备,是原来汉室的后裔,他先前参加过镇压黄巾起义,后来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但是此时刘备手下人才匮乏,只有武将,没有谋士和治国人才,所以此时的刘备的力量的非常弱小的。刘备只好屈身于刘表的麾下,寻求庇佑。但是受到蔡夫人的记恨,派蔡瑁杀备,刘备的的卢马月檀溪之后,逃脱追杀。

司马徽用前半句话介绍诸葛亮,却保留了后半句,没有告诉刘备

而且很幸运地遇到了当时的隐居的名士司马徽,司马徽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其实在此之前,刘备就听徐庶说过诸葛亮这个人,只是一只未得机会去请,这次遇见司马徽,司马徽对刘备说:“一般的儒生俗士,怎么看得懂天下大势呢?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刘备问他:“那谁是俊杰呢?”司马徽答道:“卧龙、凤雏也。”意思就是说是卧龙和凤雏两个人。

司马徽用前半句话介绍诸葛亮,却保留了后半句,没有告诉刘备

司马徽对刘备说的话其实没毛病,但是他只告诉了刘备“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半句,后半句“通机变者为英豪”并没有说。那么为什么司马徽不告诉刘备后半句呢?司马徽在为刘备举荐人才时,只说能够认清时代潮流的认识英杰,但是亦然要学会变通他并没有跟刘备提到这后半句。

其实在《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在知道刘备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山是说了一句话可以作为解答,就是:“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这说明司马徽已经预料到了刘备会建立一方政权,但是却没有一统天下的机遇,所以诸葛亮怕是白白忙活。

司马徽用前半句话介绍诸葛亮,却保留了后半句,没有告诉刘备

在我看来其实司马徽没有告诉刘备后半句话,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从司马徽的身份来说,司马徽被称为“水镜先生”,是当时有名的隐士他为人淡泊名利,虽有知人之明,但是只是点到为止,并不想参与到乱世之中。而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司马徽虽有知人之明但是不一定有治国之才,而且他已经看透结局,何苦还要参与其中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