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藏在深山千年,被遗忘半个世纪,中国最美的植物园将毁灭还是重生?

在云南的一端,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早已名满天下;而在另一端,位于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乡新主村的

新主植物园如同一颗沉寂多年的绿宝石,静静地躺在滇西北的横断山中。

即使对于许多旅行经验丰富的人,新主植物园也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在植物学家眼中,这里是真正的“植物避难所”。置身于新主植物园,我们才开始读懂了植物王国的含义:

藏在深山千年,被遗忘半个世纪,中国最美的植物园将毁灭还是重生?

横断山脉新主植物园里的古杜鹃树(杨剑坤摄影)

园内有国家稀有珍贵的一类保护植物10余种,种子植物79科167属280多种。不到10平方公里土地,共汇聚了2000多种植物。

藏在深山千年,被遗忘半个世纪,中国最美的植物园将毁灭还是重生?

一株高37米,胸径达3.6米的铁杉树伫立在海拔3200米的山巅,经考证树龄已逾千年,被称作“世界铁杉树王”。

藏在深山千年,被遗忘半个世纪,中国最美的植物园将毁灭还是重生?

枯木的春是寄养新的生命——地衣

楝、楸、樟、槭、水青树、粗榧、冷杉、铁杉在茂密的金竹丛之上拔地而起,耸入云宵;毛良、蔷薇、杜鹊、百合、延龄、木兰等多种植物类群也在此生长繁衍,仅杜鹊就有5属30种,在长达3公里的溪谷一侧,形成了五彩缤纷的花的走廊。

藏在深山千年,被遗忘半个世纪,中国最美的植物园将毁灭还是重生?

几乎和泥土相融的腐木,长出了獐牙菜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新主植物园几乎完美契合了人们对于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想象。然而面对过度砍伐、无序开垦,新主植物园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将美好的想象照进现实还需要很多努力。

“建不成植物园,我死不瞑目”

从玉龙县鲁甸乡出发,沿山间公路盘山而上,经过海拔接近2800米的垭口,便能到达新主行政村,小山村至今依然保留着纳西族东巴文化的淳朴风格。新主植物园就藏在村子后面山谷两侧,一眼望去,层峦叠嶂,郁郁葱葱。

时光回溯半个世纪,当时的交通条件远不能和今天相比。

1964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生周弦到滇西北一带进行考察。因为车子发生故障,在地图上找到了最近的一个村庄——新主。于是弃车而行,穿过茫茫森林向新主挺进,却意外发现了成片的的珍稀植物。这,便是今天的新主植物园。

如同淘金者发现了金矿,周弦喜出望外。在与外界隔断联系的情况下,他只身进入村子,住在村民杨树春家,一连七天起早贪黑到山上考察。

七天后,周弦带着自己的考察成果赶回昆明植物研究所,并立即撰写了一份关于建立天然植物园的建议。在他看来,这个“植物宝库”是上天的恩赐,将是系统植物研究、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活材料库。

由于当时条件受限,周弦的建议尽管被列入了议事日程,却并未立即实施。不久,“十年浩劫”开始,周弦躲入深山研究天麻,建立植物园的理想宣告搁浅。

时移世易,1985年,已年近六旬的周弦再次来到了新主。此时,他受聘于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参与制定我国生物学2000年远景规划。一回到昆明,他就为“植物园”到处奔走呼号。在带队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实地考察后,完成了《建立横断山天然植物园意见书》。

当时的丽江县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植物园筹建事宜,周弦说,“建不成横断山天然植物园,我死不瞑目。”这一次,周弦虽然依旧未能如愿,却让新主植物园的名字通过中外报刊为世人所知。

直到1999年,著名的“铁杉王”引起了云南省委主要领导的重视,并指示对当地进行全面考察,周弦教授第一个应邀。此时的周弦已是74岁的老人,但攀爬在陡峭的山路上依旧乐此不疲,还幽默地指着大树问记者:“它和我谁比谁老?”

藏在深山千年,被遗忘半个世纪,中国最美的植物园将毁灭还是重生?

开始被村民巡护的3000多岁的铁杉

这次的考察成果丰硕,考察团队对横断山天然植物园的性质作了重新定位,提出古树群落和珍稀植物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数千年遗产,应建立一个保护中国自然遗产的天然植物园。

这一年,云南省政府挂牌成立了横断山新主植物园。

“再砍下去,就成黄土高原了”

植物园的建立并非终点,保护与开发是一项长期工程。

2003年 ~2005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对新主植物园进行了系的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对菌群重采摘、轻保护,专家建议用法律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然而,专家的建议并没有见到成果。2017年4月,阿拉善SEE诺亚方舟项目负责人、西南项目中心秘书长萧今老师和阿拉善SEE“诺亚方舟”项目工作人员再次来到新主村考察植物园。呈现在眼前的,却是这样一幅景象:

被砍伐的树木横七竖八地躺在面前,山梁因为失去植被而被山洪冲出千沟万壑;森林中央由下至上已经形成大片沟壑纵横的荒地,高大杜鹃树的根部半裸在外;一堆堆盗砍的珍稀树木来不及运走,被随意丢弃在山坡上;两边粗粗的大树杜鹃有的还留有新鲜的砍痕。

藏在深山千年,被遗忘半个世纪,中国最美的植物园将毁灭还是重生?

砍伐让植物园失去许多大树,也造成了泥土流失

难道这里就是以丰富的种质资源和杜鹃花海闻名的新主植物园吗?

阿拉善SEE“诺亚方舟”项目工作人员感慨:“站立在科学家早年立下的‘横断山新主植物园’石碑前,有一瞬间我们甚至怀疑走错了地方。”

藏在深山千年,被遗忘半个世纪,中国最美的植物园将毁灭还是重生?

树在植物园中,是怎样的角色?

经过考察,他们发现新主植物园面临四大危机

第一,随意砍伐,毫无管理机制;

第二,随意开垦,企业进驻,机械化作业,没有制约,破坏性更大更快;

第三,无序砍伐和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长此以往,土地荒漠化,村庄水源也会丧失,最终无法生存;

第四,随意挖野生中药材,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最终失去作为植物园的保护价值。

在跟当地政府部门和有识之士的座谈中,萧今老师说:中国的原始森林只剩约1577万公顷,约占森林面积的7.6%,占中国土地面积的1.6%。新主植物园再继续砍伐,就要变成黄土高原了。

村民志愿巡护队

当务之急是遏制乱伐森林的行为。除了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村民自身意识与行为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2017年4月28日,阿拉善SEE诺亚方舟项目负责人、西南项目中心秘书长萧今老师时隔不到一个月再次来到新主。这一次,她和副乡长、村书记、村民代表坐在一起,共同商量保护植物园的方法。

“联席会议”达成了共识:村民要签订保护植物园、不得随砍伐森林的乡约;健全村志愿巡护队,由阿拉善SEE“诺亚方舟”项目提供部分经费对巡护队员进行奖励,并提供技术帮助恢复森林。

藏在深山千年,被遗忘半个世纪,中国最美的植物园将毁灭还是重生?

萧今老师与在乡政府、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商量保护植物园的方法

经过村民大会的商议,志愿巡护队的机制逐步建立起来。每家出一个人参与巡护队,共有84位村民参与,每天两人对植物园核心区进巡护,主要对现有的植被和物种进行巡护,并对乱砍、乱伐和偷猎、打猎等行为进行制止和监督。

藏在深山千年,被遗忘半个世纪,中国最美的植物园将毁灭还是重生?

与村民讨论如何建立志愿巡护制度

令人欣喜的是,不少村民都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于植物园保护的热情也高涨起来,甚至自发当起志愿者进山捡拾垃圾。通过宣传与巡护,现在植物园区域内已停止了砍伐、盗采盗挖行为。

藏在深山千年,被遗忘半个世纪,中国最美的植物园将毁灭还是重生?

新主植物园内,新竖起的制度牌

如果说“巡护”是对于破坏森林行为的被动防御,那么帮助村民找到替代生计,才能从源头上控制砍伐。

通过对新主植物园周边村落走访发现,很多村民习惯用传统的蜂桶进行喜马拉雅蜜蜂的养殖,这种土法间接导致村民对大树和古树的砍伐,同时产蜜量较低。

阿拉善SEE“诺亚方舟”项目计划邀请养蜂专家在新主做现代养蜂技术培训和活框养殖的推广,扶持1~3户巡护队员家庭成为养蜂示范户,每年每户发放不少于4个蜂箱,5年共计发放100个蜂箱。新技术的采用不仅可以提高蜂产品质量,还能充分利用新主植物园丰富的蜜源植物,促进植物传粉和植被恢复。

藏在深山千年,被遗忘半个世纪,中国最美的植物园将毁灭还是重生?

阿拉善SEE新式活框箱也将蜂成为新主村民的养蜂秘诀之一

此外,新主独特的气候环境,使得这里具有很多地道和特有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和鲜艳多彩的高山花卉植物,有望为村民带来更好的收入。

藏在深山千年,被遗忘半个世纪,中国最美的植物园将毁灭还是重生?

让蜂农教授蜂农,养蜂是新的联结

2017年,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设立的“诺亚方舟—中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已在云南九河乡、龙蟠乡、塔城乡、鲁甸乡、黎明乡进行了四次养蜂和濒危中草药的培训,第一期已经完成对400户村民的培训。

同时,阿拉善SEE“诺亚方舟”项目的合作机构中科院丽江高山植物园将要在新主植物园建立-物种的避难地 采集原生态的濒危物种,在新主植物园建立育种大棚,教会村民濒危植物、珍稀植物的育种。

今天是“世界森林日”,欢迎您戳“阅读原文”了解并支持“诺亚方舟”项目,和我们一同守护这片“桃花源”。

2016年,在前期项目的基础上,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在阿拉善SEE基金会立项 “诺亚方舟”项目,致力于建构一座活体的诺亚方舟,在中国西南原始森林里、高原湿地上,让自然的物种自由地繁衍,不离开原生地家园。

项目以保护中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和关键物种为切入点,推动生态产业、提高当地社区生计水平为手段,旨在保护和建设人类社会-生态体系友善依存的美好家园,留给地球一片生态净土;并着力探索人类社会与生态体系友善依存的关系,凝聚人类更多智慧的力量,铺陈出更长远的未来。

点击“阅读原文”支持“诺亚方舟”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