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父母随口说的一句话,对孩子却如“毒药”一般

父母随口说的一句话,对孩子却如“毒药”一般

父母随口说的一句话,对孩子却如“毒药”一般
父母随口说的一句话,对孩子却如“毒药”一般

最近网上有一篇帖子很火,题目是“有没有小时候爸妈以为你小听不懂在你面前说的话,而你却记了一辈子的?”

摘选几个跟大家分享一下:

@无边无际joanne:


幼儿园中班的时候爸妈工作忙,就把我放到外公外婆家,转到他们那儿的幼儿园上学。我是和外婆一个床睡的。外婆睡觉很迟,大概到晚上11,12点才睡觉,我那时候八点就睡觉去了。


幼儿园很陌生,和原来的生活完全不一样,躺床上想爸爸妈妈想得哭;但又怕被发现,于是就一个人默默地在床上流眼泪,也不敢和大人说想爸爸妈妈。


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在床上,透过虚掩着的门缝看到客厅里看电视的外婆的时候内心那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


@风荷举ya:


我总记得小时候想让我妈抱或依偎在旁边,我妈总会很不耐烦地一把推开我:去一边去!如今都奔三十的大人了,依然忘不了那时候的阴影。


我妈一直觉得委屈,觉得我跟她不亲,其实我也很无奈,小时候没得到过好脸色被打被骂被推开阴影太重。


@那少爷:


我小时候好哭,经常扯着喉咙哭,然后几岁的时候是声音嘶哑的。读幼儿园的时候,有天老师教了一首新歌,我回到家边玩边唱,我妈随口说了一句:“鸭子又叫了,呵呵”,虽然是开玩笑的。我之后十来年都没开口唱过歌了。


后来第一次唱歌都是高一了,同学还说唱得不错啊,怎么老也不开口。其实是我被自己老妈一句玩笑伤到自尊心了。

父母随口说的一句话,对孩子却如“毒药”一般

这篇帖子在天涯论坛上,有整整的四十二页回复,每个回复后面,都是一个孩子受伤的心灵。

写这个帖子的楼主说,只是想告诉那些为人父母的人,在你的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在他们面前说话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以为他们还不懂事儿,听不懂,很可能你一时的言语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一辈子的阴影。

父母随口说的一句话,对孩子却如“毒药”一般

小趴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个叫林莹莹的北京姑娘,小时候跟父母住在四合院里。父母都是老师,为人谦和,但是对孩子的管教比较严格,认为“严是爱,松是害。”

一天,已经上小学的莹莹竟然尿床了,她既紧张又羞耻。

妈妈当时很生气,不停数落、羞辱她,还站在院子里一边收拾被褥一边当着邻居埋怨:

“这么大个姑娘还尿炕,人家2岁的小孩都比她强!”

如今,已经36岁的林莹莹还能记起当时的感受:

想找个地缝钻进去。邻居都在院子里听我妈嚷嚷,还有小伙伴在笑我,我就像被扒光了衣服站在那里,没有一点尊严......

成年后的她辗转看过心理医生,只因儿时的阴影,让她至今都无法走出。

父母随口说的一句话,对孩子却如“毒药”一般

语言是最伤人的,往往父母说的话会在孩子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超级演说家》中有句话:你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条拉链,从不对孩子随心所欲地说话。

网友们这些痛苦的回忆,不是父母不爱孩子,而是父母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爱孩子。

微博上有个段子:“吵架的时候男人嗓门不能太高,吵架的时候,只要男人声音提高了,原因就已经不重要了,后面全程就变成:你竟然吼我?你再吼我一句试试?”

其实孩子跟恋爱中的女人是一样的,他们更敏感,更脆弱,也更在意来自家长的情绪。

我曾听到过一位妈妈抱怨,孩子经常会哭,抱着就不哭了,不抱着就哭。旁边另一位妈妈热情的支招:他再哭你也别管,我们家孩子从小也这样,特别爱哭,后来他哭我也不管他。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真的就不哭了,现在也是怎么弄都不哭。这位妈妈脸色得意的神色真的让我感到不安。

情感类鸡汤文中常常会出现一句话“当失望攒够了,就会离开”。

当孩子不再用哭泣来寻求安慰的时候,或许就是他攒够了失望已经放弃的时候。他知道,再多的声嘶力竭的哭喊,可能都无法得到母亲的回应和重视。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

他让一个母亲先和孩子互动,孩子非常开心,积极响应;然后让母亲再换成一个没有表情的脸,无论孩子怎样做,母亲都一直面无表情。

实验之初,母亲与孩子正常互动,孩子很开心。

父母随口说的一句话,对孩子却如“毒药”一般

静止脸实验开始,母亲面无表情。孩子已经发现不对劲,开始想办法引起母亲注意。

父母随口说的一句话,对孩子却如“毒药”一般

孩子继续尝试让母亲与自己互动,但是母亲仍然面无表情。

父母随口说的一句话,对孩子却如“毒药”一般

最后孩子开始崩溃哭泣。

父母随口说的一句话,对孩子却如“毒药”一般

实验证明:在母亲对孩子毫无反应的这段时间,他的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续下去,他大脑关键部位的细胞可能死亡。

孩子是依靠周围人的评价来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价值感的。

长时间在否定式的教育下,这种负面信息不断的重复,只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刚开始,孩子感觉父母不接纳自己;终于有一天,孩子被父母催眠了,自己内心也会认为:“我不好,我是不行的。”

那些负面的情绪、情感和记忆会比正面的影响更大。

科学家们发现,应激语言伤害会让发育中的大脑发生部分永久性的改变。因语言暴力而造成的伤害,用爱是很难解决的,因为身体有记忆。

别再以爱的名义教训孩子,责骂孩子,甚至羞辱孩子,所谓的爱就完全变了味,孩子的内心比我们想象的更脆弱。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其实不仅仅是孩子,对我们身边的人、亲密的爱人、陌生的人,都请“嘴下留情”。

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的一句话会给人带来多大的伤害。针没扎在你身上,你永远不知道有多痛。

父母随口说的一句话,对孩子却如“毒药”一般

#

父 母 用 正 确 的 方 式 爱 孩 子

孩 子 才 能 被 家 庭

温 柔 以 待

#

父母随口说的一句话,对孩子却如“毒药”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