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4.5億起拍賣身的背後……

“新飛廣告做的好,不如新飛冰箱好”;

“能在新飛工作,是一種榮耀,找媳婦、相親穿著新飛制服比西裝革履都管用。”

……

上世紀90年代“新飛”這個名字已紅遍大江南北。對很多人來說,新飛不僅僅是一個品牌,更是屬於那個年代青春記憶的感情載體。然而近日,這家家喻戶曉的企業卻因為破產拍賣,再次引發我們關注。

4.5億起拍賣身的背後……

根據阿里拍賣平臺顯示,新飛系新飛電器/家電/製冷器具三家公司的全部股權將於2018年6月28日-29日,在河南省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淘寶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上進行公開拍賣活動,起拍價為4.5億元。並且,新飛電器名下部分土地、房產及建築也將於7月5日開始拍賣,起拍價1.15億元。

4.5億起拍賣身的背後……

聽到這個消息,不少人都在為這個曾經一度位列中國工業企業500強、中國信息產業100強,打敗過三星、西門子,遠勝海爾、格力的第一家電品牌而唏噓感嘆。或許在外界看來,一個品牌從輝煌到失敗,就是一瞬間的事兒。但對於企業內部而言,新飛從一家虧損的小廠轉敗為勝,一躍成為龍頭企業後又被迫引入外資賣了部分股權,再到現在被拍賣清算,徹頭徹尾地向我們展示了它是如何戰勝所有對手,卻又是如何輸給了這個時代的。這其中的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深思!

讓我們一起聚焦30年前

01.脫胎換骨,一躍成為“四朵金花”之首

眾所周知,新飛的前身是一家地方軍工企業,主要生產一些軍用的通訊設備。改革開放的春風過後,由於該廠的產品單一、設備老化等原因造成公司財務狀況不佳,瀕臨破產。1983年,接任這家小廠的廠長劉炳銀偶然間發現,南方地區家家戶戶都開始購買冰箱,為了逆轉困境,他選擇了白色家用電器作為企業的轉型之選。

4.5億起拍賣身的背後……

劉炳銀的這一抉擇,成就了日後的新飛,並將它推向冰箱屆“四朵金花”之首的寶座。為什麼這麼說呢?

起初劉炳銀接手新飛正是處於改革開放的初期,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特別是對於城鄉居民來說,他們對於電器的需求量和擁有量呈現出了爆發式的增長,從而使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劉炳銀選擇了白色家電行業,既順應了時代的要求,也抓住了這一剛需的消費市場,可以說為日後新飛的迅猛崛起奠定了基礎。

02.方向定了,那接下來企業要怎麼幹?

新飛地處河南省新鄉市,屬中原腹地,不沿邊、不靠海,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優惠政策,如何才能跳出地域封閉的圈子,開放思維也許是當時劉炳銀最先要考慮的問題。

4.5億起拍賣身的背後……

1984年,新飛冰箱項目正是在國家輕工業部立項,投產之初因技術水平低下,只能照搬引進的圖紙。好在新飛及時意識到了危機,1985年,公司從荷蘭飛利浦引進了現代化冰箱生產線;到了1986年,新飛一期共投資1800多萬元,擁有6條進口生產線、9條國產生產線,年產能10萬臺的電冰箱生產線正式投產。有了基礎生產條件,新飛在前期投入上始終熱忠於產品的升級換代,曾創下多項冰箱屆的第一:第一家開發出節電超過65%的超級節能冰箱;第一家開發出大冷凍室冰箱;第一家開發出全無氟雙綠色環保冰箱……等等。特別是1996年,新飛大批量推出的雙綠色無氟冰箱在最火爆時,一張訂購票都被炒到了500元。

4.5億起拍賣身的背後……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到了2002年新飛冰箱的產銷總量躍居中國冰箱行業前兩強,扣除出口因素,僅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就高達18.88%以上。

此時的新飛進入到了鼎盛時期。新飛在生產中一直鼓勵員工要大膽實踐,敢於創新,可以說新飛在中國較早地走出了一條科學創新的道路。

但好景不長,1994年新飛電器被迫引入外資。新東家豐隆電器進入後,由於此前並沒有家電製造方面的經驗,在產品研發上的投入滯後,再加之當時整個大環境不容樂觀:冰箱市場的上游供應鏈漲價,下游市場需求接近飽和。在缺乏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驅動下,很難再打開市場。

4.5億起拍賣身的背後……

起初新飛的騰飛在於創新,而後新飛走向下行的趨勢也是因為創新。特別是在白色家電行業中,產品的創新是至關重要的。只有不斷地根據消費者的習慣來及時調整產品功能,才能適應市場。否則,必將會被市場所淘汰。

03.外資來了,我們該怎麼辦?

事實上,新加坡豐隆電器入駐新飛電器之後,兩者在日常管理中相處的並不愉快。無論是從文化上,還是在管理方式上,都沒有一套嚴格有效的監督機制,最終阻礙了企業日後的經營發展。那麼,外資進入真的就這麼可怕嗎?

其實外資進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該怎麼用?

首先,雙方應該建立能夠取得理解和信任的協調機制。特別是在合資企業中,由於雙方存在著差異性,且管理人員相對溝通較少,極其容易失去相互的信任。此時如果沒有互相信任的機制存在,將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其次,要取他人之長補己短。中方可以利用外資在資金、技術以及管理上的優勢,來增強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最後,企業的改革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能為了改革而改革,尤其不能在改革當中失去自主經營權,進而錯失了發展的機遇。而是要儘可能的處理好與合資方的關係,利用資本協助企業本身發展,從而增強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中獲得一席之地。

不要成為下一個新飛

雖然當下新飛已步入破產的困局,但“新飛”這兩字早已深入人心,且從企業內部來看,它既有成熟的生產渠道,也有著一定的銷售渠道,因此仍然具有市場價值,換句話說新飛還存在著活盤的空間。就目前來看,豐隆亞洲退出後,格力、美的、康佳、萬寶等諸多新飛的同行企業,無疑成為了市場關注的“準”接盤方。

4.5億起拍賣身的背後……

未來,不管新飛電器會花落誰家,一定要謹記今天新飛帶給我們的經驗和教訓,不要再讓悲劇重蹈覆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