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說孩子有沒有教養,飯桌上可以看出來?

隔壁老王的小祖宗



孩子的行為表現,是父母教育結果的呈現,被我們通俗地稱為教養。


總的來說,餐桌上能夠反映出的是孩子的行為規範,也就是有關吃飯的規矩。比方說,如果父母教過孩子要遵守餐桌的禮儀,孩子就會知道:吃飯的時候不能吧唧嘴、打噴嚏的時候要用紙巾捂著並且轉過身、不能拿餐具在菜裡攪動挑自己愛吃的、別人夾菜的時候不能轉桌子、人沒有來齊不能先動筷子、吃飯的時候不能大聲喧鬧、不能說影響食慾的汙穢詞語、吃多少拿多少等等……一日三餐是家庭日常最頻繁的活動,是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機會。


規則不僅僅表現在用餐的時候,還表現在社交環境的方方面面,規則意識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比如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沒有規則意識,在上幼兒園初期就可能會產生不適應的情況,比如吃飯總離開座位,而且吃得非常少,午睡的時間不肯睡,但是下午做遊戲又很沒精神……


在社交場合,我們總能看到一些孩子會在餐廳裡大聲說笑、追逐打鬧,或者在電影院的時候,總是不停地問媽媽“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蛋”,聲音非常大,還會興奮地站在椅子上手舞足蹈……大人面對這種情況,有時候會覺得很尷尬,因為在電影院這種安靜的氛圍下,似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別人往往不會指責孩子,而是用異樣的眼光責備父母,好像在說:“你是怎麼教育孩子的?這麼不守規則!”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是因為父母之前沒有告訴孩子去餐廳、去電影院的規則是什麼,應該怎麼做。


小學期,規則意識會影響學習成績。6歲之前的孩子沒有建立規則意識,缺乏對自己的時間、物品的管理,沒有認真聽講按時寫作業的習慣、不遵守學校和課堂秩序等,都會直接影響學習的成績。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同伴評價的重要標準,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較少得到正面的評價,願意跟他交朋友的人也會變少。


到了青春期階段,孩子非常渴望同伴交往,如果缺少規則意識、不懂人際交往的規則,TA們就會為交朋友這件事而苦惱。為什麼這麼說呢?比如有的孩子身邊沒有朋友,原因可能是TA不知道人際交往的重要法則是尊重對方,在小學階段因為覺得好玩,經常跟同學搞惡作劇,讓別人反感。朋友的多少在TA們看來跟自己的能力相關,所以,朋友少會影響青春期孩子的自我評價,慢慢變得不合群、沉默、跟父母關係冷漠等。


所以,父母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非常重要,一個有教養的孩子走到哪裡都會受人歡迎。


超級育兒師蘭海


在飯桌上,不僅能看出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還可以看出一個大人有 沒有教養。

我小的時候,一直被教育吃飯的時候,不要大聲咀嚼,吧唧嘴;不要大聲喧譁;只吃自己面前的菜,不要站起來越過很多盤子去夾菜;大人沒有開動的時候,小孩子要耐心等待。我十分感謝我的父母給我的教育,讓我長大成人之後,受益匪淺。

許多家長說什麼,孩子小,淘氣是正常的。但是,許多時候,孩子在外面的表現,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孩子就會赤裸裸的表現出來。

最近和一個朋友一起吃飯,他們帶了三歲的女兒一起。飯桌上表現出來的,讓我都覺得很尷尬。

剛坐到椅子上的時候,他們女兒不肯脫鞋,一定要穿著鞋跪在椅子上,因為如果坐著會夠不到飯菜。然後,一直吵吵嚷嚷:我要吃豆腐我要吃豆腐!如果沒有及時滿足她,就大吵大鬧,哭鬧不止。周圍很多人都往這邊看過來。在她媽媽怒吼之後,她又哭了兩聲,看沒人理她,就停下來了。這回又找到了新玩具,就是開始拿筷子叮叮噹噹的敲盤子敲碗。她的爸媽沒覺得這是任何問題,還說:你看,我們家都敲出音階來了。

後來,上來了一盤生菜。小姑娘又開始用手去抓菜,往大家的碗裡面放。根本就不管不顧,這根本就不是熱情,而是基本的教養沒有到位。

最後吃完飯,看得出來,她爸媽也已經精疲力竭了。我隱約聽到我朋友說:再也不帶你出來吃飯了,累都累死了。

其實,小朋友原本沒有任何問題,只是 家長教得不好,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所以才讓小朋友表現出讓別人並不舒服的狀態。

飯桌禮儀,是家長需要教會孩子的,在飯桌上表現得禮貌得體的技能。

教育孩子這條路,任重而道遠。教會孩子講道理,懂禮貌,有教養是十分必要的基本素養。遠遠比學會一個單詞,會背一首古詩,重要的多。



北鳶育兒


一個孩子最好的教養,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尤其是吃飯這樣一件最基本的生活小事,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生活教養。

先說說自己身邊真實的案例:

我表姐的女兒妞妞,從小時候到現在讀高中了,每次家庭聚餐時,她都是第一個開吃的,有自己喜歡吃的菜就會把整盤菜都搬到自己面前一人獨享美味。

桌上有螃蟹、蝦或魚一類的菜,我表姐都給她剝了殼,挑了刺放到她碗裡。小的時候還可以理解,但是就算現在都上高中的大姑娘了,還這樣的吃飯,真的可以說喪失了基本的吃飯能力了。不知道她在學校吃飯的日子是怎麼過的。

妞妞吃完自己想吃的菜,就不吭一聲地離開飯桌了,過一會兒如果有她喜歡的菜上桌了,她就再來吃。飯桌上有長輩問她話,她也只顧著自己吃東西,不回話。或者我表姐代替她回答一下。

這樣的表現,在我眼裡作為一個孩子肯定是沒有基本教養的。孩子長大了在人際交往方面,大多會表現出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感恩,不尊重長輩等。

我家小萌寶目前22個月,我從他1歲開始就訓練它自己獨立吃飯,因為我覺得吃飯這件事對孩子來說就該早點開始培養習慣的。

到現在,孩子就喜歡自己吃飯,每次我還在準備飯菜時,就自己喊著“寶寶自己吃,寶寶自己吃。我的飯碗,我的勺子,洗洗手……”

吃飯前的準備工作他也知道得非常清楚了。吃飯前先洗洗小手,再帶上大圍嘴,坐上自己的專屬餐椅。拿著自己的飯碗和勺子,準備開飯咯。

對3歲之前的小孩子來說,培養他們獨立吃飯,不要依賴大人的餵飯,就是最基本的生活教養。

隨著孩子年齡長大,再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餐桌禮儀,比如等一家人到齊了再動筷子開飯,讓孩子給長輩盛飯,好吃的食物要懂得分享,不能自己獨佔獨享等等。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就是藏在吃飯這樣的細節中。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萌媽百寶箱,80後全職媽媽,頭條號原創作者,親子閱讀推廣人。更多走心的育兒知識請查閱我的頭條號文章,歡迎點贊、關注我。

萌媽百寶箱


如果有人罵你“沒教養”,可能你還沒急眼,你父母可能不幹了,為什麼呢?正如三字經裡說的“子不教,父之過”,那教養是指什麼呢?教養是指“在道德品質和文化素質等方面所達到的水平”。這樣一解釋,你是不是明白了。教養在某一方面指人的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而餐桌是最能體現一個人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的地方。

關於道德素養,假設小李和小張同樣在咖啡廳獨自用餐,正好倆人都有電話進來,小李講話聲音洪亮,不顧其他人投來的異樣目光,小張靜悄悄的幾句後悄然掛掉電話,你更喜歡誰呢?無疑大多數人更喜歡小李的做法。這就是一種道德素質的體現,不能在公眾場合大聲喧譁,儘量減少對他人的影響。

再舉個例子,小李和小張去談生意,中國傳統是酒桌上談生意,剛坐下,小李就忙著各種吃,把好吃的菜都翻一遍,而小張則先照顧他人,記住每個人點的菜。上菜時特意將那盤菜放在點菜人前面,我猜你也會認為小張更能取得成功。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且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離不開吃飯這件事,所以餐桌成為能夠體現一個人教養的地方。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何教育子女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任重道遠。

關注➕留言可以私信我要餐桌禮儀大全資料。


秘語相傳


對於吃飯來說,既是每一天的一件生活小事,又是孩子人生的一件大事。因為孩子的很多習慣問題,其實在根源上都是相同的。而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就是從吃喝拉撒睡這些方面開始的。

然而,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餐桌習慣,又是其中最重要、卻又令父母最頭疼的事情。因此,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教養,我們就需要從餐桌開始。

其實,餐桌絕不僅僅是孩子品嚐美食和養成習慣的地方,同時也是塑造自主能力以及學習尊重他人的地方。而在美國,相比於中國父母把餵飽孩子放在首位,他們更重視“吃飽”以外的其他事情,比如:孩子能主動吃飯並享受吃飯的過程,能遵守就餐過程中的禮儀,學會在餐前餐後佈置與收拾餐桌並學會接待客人等等。

因此,餐桌教育也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我們需要引起重視,當然更不能忽視。

但凡一個懂禮貌的孩子,無論性格外向還是內向,到哪裡都會是最受歡迎的人。不管在家裡還是餐廳裡,餐桌禮儀其實體現的就是對一同就餐的人的尊重。既然吃飯是人類的一項基本活動,那麼餐桌禮儀毫無疑問就是伴隨人一生的一個重要習慣和教養。培養孩子懂禮貌的習慣,我們完全可以藉助餐桌這個絕佳的平臺,所以,良好的餐桌禮儀應該從小就注重培養。

而在這些方面,美國的父母相對做得更好,也值得我們虛心學習。比如,大多數美國孩子,從兩歲起就已經開始學習用餐禮儀了,吃飯細嚼慢嚥,不能發出聲音,刀叉不能敲盤子,如果不小心發出聲響,也要跟在坐的所有人說“對不起”。

另外,在餐桌上照顧別人的感受,也是美國孩子需要上的很重要的一課,如果喜歡某道菜就放肆吃,這是絕不允許的。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他們還會幫助父母做一些餐前準備,餐後收拾,學習一些接待客人的餐桌禮儀。


付小平


一個人在餐桌上不經意間流露出的舉止,恰恰能夠體現出他的修養與內涵,如果餐桌禮儀都不盡人意,想必其他方面的教養缺失程度可想而知,細節決定成敗,如果孩子小時候沒有被灌輸一些禮儀修養問題,以後即使他再優秀,未來成長中恐怕也會敗在這一方面。


中國向來酒桌文化為傳統,做生意、聯絡感情、考驗對方都喜歡吃飯談,飯品見人品,從一場飯局中可以看出很多門道。


不少老闆在面試後可能都會請面試者吃個飯,或者老闆請客人吃飯喊你去陪同,再或者第一次見親家等人生中較重要的場合,這時,如果你吃沒吃相,坐沒坐相,吃飯的時候只挑自己喜歡的菜,在盤子裡翻來攪去,吧唧嘴,把湯汁殘渣弄得到處都是……你可能沒發現自己的行為有多不雅,但不經意間你在別人心中的印象已經大打折扣。。


說的再嚴重點一個人的餐桌禮儀乃至細節上的教養直接關乎未來的職業生涯、愛情之路、人際交往等方面是否順暢。


我朋友曾和我談過這樣一件事情,她們公司最近新來一年輕人,能說會道,工作能力也強,老闆非常器重他,一次老闆帶著他出去應酬,誰曾想飯桌上這年輕人吐沫橫飛一直在講,完全不顧及別人感受,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每上一道菜他第一個夾,想吃哪個菜就轉到自己面前,常常別人正夾菜時,盤子就被他轉走了,老闆和客戶筷子就這麼懸在空中,非常尷尬。後來,這位年輕人還在朋友公司,但一直做著高不成低不就的崗位,老闆也很少再理會他了。


這種自私自利,只考慮自己的人,即使能力再強未來成功道路上恐怕也走不遠。


成人行為舉止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幼年的影子,小時候什麼樣,長大後就是什麼樣。


如果那位年輕人的父母早知道孩子在以後會因為一頓飯留下的糟糕印象導致職業生涯受阻,會不會重新審視孩子小時候這方面的教育呢?

但我想說,儘管孩子的修養與內涵一定程度上與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的整體素養密切相關,但只要家長開始對這個問題重視起來,從小對孩子進行餐桌禮儀以及其他行為舉止的禮儀教育,為時還不晚。


所謂“餐桌教育”不是指在吃飯時間責問、訓斥、教育孩子,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而是可以通過家長自己一些行為的改變潛移默化去影響孩子,點化孩子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不禮貌,言傳不如身教。孩子吃的好,吃的飽固然重要,但餐桌禮儀這種基本素質如果教育的不到位,可能會對孩子以後成長道路上帶來很大影響。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爆炸實驗室


爆炸實驗室


或許很多人認為飯桌上還要講禮儀,那不是在搞笑嗎?飯桌上最主要的不是把肚子填飽嗎?其實很多家長根本就沒有發現,也沒有重視餐桌禮儀這個問題,這不僅僅是看孩子的教養,也是在看家長的教養。你認為你是在吃飯,可是你在吃飯的時候別人就在觀察你們的言行舉止,或者你平時看起來光鮮亮麗,但是你的孩子吃一頓飯就會把你暴露無遺。



有的家長會可能會說:我家孩子本來吃飯就不乖,到處跑,需要追著喂,你這樣講禮儀,還要不要我家孩子吃飯了啦!

也有的家長可能看著別的孩子吃飯乖乖的就會說: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吃飯不需要追著喂?別人家的孩子吃飯為什麼不看手機?別人家孩子為什麼吃飯不撒飯?



其實當你們有這些疑問時有沒有想過你家孩子為什麼有那些習慣?所謂跟好人學好人,那還不是跟著家長學的,這些壞習慣也是家長慣的。曾經有一個家長來和我聊天,說是他家孩子吃飯總是要追著喂,或者挑食不吃,我就給他說,不吃就算了,直到下頓飯,才能吃中途也不能吃零食,小孩子一頓不吃也餓不到了,後來他家孩子吃飯就變乖了。



我家表弟吃飯就是在碗裡不停的挑菜,吃飯滿嘴都是油,不停的發出聲音,還邊吃邊說有時飯都要掉出來,筷子也不打理乾淨。有一次本來是相親的,但是雙方家長一起,吃飯筷子有辣椒皮,就跑去銀耳湯裡攪了幾下,弄的別人湯也不喝了。後來媒婆說女方家長不同意,說是他沒有教養,直到現在我家表弟也沒交女朋友。



如果孩子餐桌禮儀不好,也會進而影響學習習慣,那麼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必定不會太好,如果吃飯懂得長輩先吃,等人齊了再動筷子。這樣的孩子必定會給人留下好印象,你們是不是也喜歡吃飯乖的孩子呢?還是你們身邊有吃飯特別不懂禮貌的孩子呢?


兜媽育兒園


這是一種傳統的“看人”思路,比如看一個人的坐相(坐的姿勢)、立相(站立的姿勢)、走相(行走的姿勢)、吃相(吃東西的姿勢)、睡相(睡覺的姿勢)等,就能看出這個人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背景中,小時候是受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有沒有教養?那正好這個問題就是通過看一個人在飯桌上的吃相,來檢驗這個人的基本禮儀有做到哪些?

首先,吃飯時的坐姿,屁股有沒有完全坐足凳子面?凳子的四隻腳有沒有完全著地?如果一邊吃飯,一邊搖凳子,那就屬於有失教養。其次,吃飯時如果手不端飯碗;如果筷子插在飯糰裡;如果飯還含在嘴裡,卻要開口說話……這些也都屬於有失家教的。還有一些基本禮儀:和長輩們一起開飯,長輩們不動筷子,小輩們就不能動筷子;長輩們給小輩們夾菜,小輩們必須吃掉;自己吃完飯一定要對同桌還沒有吃完的道一聲“慢用”;自己還沒有吃完的,看見同桌有人吃完離席了,要道一聲“永飽”……在我們家甚至盛飯還有規矩:小輩們必須先給長輩們盛飯;如果長輩們先不吃,那飯鍋中最正中的一口是不能先盛給自己的;在自己飯碗裡的,無論是盛的米飯還是夾的菜,必須清空;離開飯桌時,必須把自己的碗筷帶離……

我就隨口說的這些,足以看出很多門道了,這些基本禮儀裡面都是包含著一份對長輩們的尊重、對同桌吃飯的人的一份尊重、甚至還有對農民伯伯的一份尊重。如果從小就能在飯桌上習得什麼叫尊重,那自然是一份教養的直接呈現了。


鵜鶘心理


我會討論兩個問題。第一,為什麼餐桌上可以看出孩子有沒有教養。第二,如何培養孩子在餐桌上的禮儀文化。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教養。教養是一個孩子在長期生活過程中受家庭父母的影響和薰陶形成的一系列的生活習慣,處事方法和行為原則。這些都是在最初的時候父母賦予我們的。孩子在某種程度上是父母的影子。

就餐是家庭生活的重要一部分,這個孩子在餐前餐中餐後的一系列表現,是可以看出家庭的規矩,父母的修養以及對孩子的習慣的培養程度的。

一個有良好道德品行修養的父母也一定會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不端正行為可以及時指導與修正。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作用就是引導。前提是父母要自己知道什麼是良好的道德行為。一個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不懂得吃飯的規矩,那麼有修養的父母,一定會對孩子進行糾正,告訴孩子怎麼樣吃飯才是正確的!

如果你看到一個小孩子,端端正正坐在餐桌前,安安靜靜的吃飯,盤中也沒有任何的剩飯剩菜,周圍也沒有掉下飯粒,我們基本就可以判斷這個孩子家教是良好的。

相反,如果我們看到一個小孩子吃飯的時候,邊打邊鬧,大聲講話,飯粒掉了滿桌子,坐姿不端正,我們常說這個孩子真沒規矩,其實就是他的教養不好。

那麼一個良好的用餐規矩包括什麼呢?

1.我們要告訴孩子在餐前一定要洗手。有的大人自己在吃東西之前不洗手拿起來就抓。我們對這樣的行為也是嗤之以鼻。你會判定這個大人教養不是很好,連最起碼的衛生習慣都不知道。孩子在洗手之後,可以幫助大人擺好碗筷。



2.就餐的時候一定要等家裡的長輩都坐下,起筷之後,小孩子才可以動筷。當然,現實過程中可能有的大人不是都可以準時坐在桌子上,那麼一定要等大人發話,小孩子才可以動筷。

3.在吃飯的時候,要坐姿端正,兩個手都放在桌子上。講話不要太大聲,夾菜的時候要在自己這邊夾。飯粒不要到處掉,自己的碗裡不要有剩飯剩菜。所以在盛飯的時候要量力而行,吃多少盛多少。咀嚼和喝湯時候不要發出聲音。


4.飯後可以幫助大人收拾餐桌。把餐椅歸回原位。

5如果帶著孩子在外邊就餐,告訴孩子要對服務人員微笑,學會說謝謝。跟一同吃飯的人懂得禮貌謙讓。不要打擾大人談事。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J媽學堂


這又是一個亂貼標籤的偽命題。一個人有沒有教養,這是一個綜合的素質。教養可以分的很細,有的是先天性格所帶來的,比如孩子的性格或暴躁,或溫和,或咄咄逼人,或傲慢無禮,或小肚雞腸。有的才是後天學習的禮儀,比如父母有沒有教孩子什麼是公德心,什麼是餐桌禮儀,什麼是社交禮儀等。

而且餐桌禮儀和文化,地域,種族的關係很密切,不同地方的講究大不同。比如筷子不可以直直的插在米飯碗上,被認為是在祭拜上香,不吉利。還有吃魚不可以把整條魚翻過來,更不可以弄破,不然出海有可能翻船。


所以如果僅僅通過餐桌禮儀來界定一個孩子是否有教養的話,那麼北方的孩子到了南方吃魚有可能會被認為沒有教養,而一個外國孩子吃米飯插筷子也會被認為是沒有教養。還有已經吃的很撐的客人如何認為熱情的主人不停的勸吃是一種教養?飯局上明明無法飲酒的人被一個自認為很有教養的人不停勸酒又是怎麼看待這樣的教養?

雖說餐桌禮儀很好的孩子會讓大人感到欣慰,可這也並不代表禮儀不好的孩子整體教養都差,這是一個過程,還要結合孩子的年齡來看。再說一個成人都無法做到完美的程度,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又怎麼能做到呢?

餐桌禮儀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一個人是否有教養,這中間還包含了其它各項重要的因素。

一,性格。孩子的原生性格對孩子的後天教育至關重要。一個天生缺愛,脾氣暴躁的人較難有好的禮儀,尤其是在容易激怒的情況下,可以輕易的看出一個人的教養。

二,行為。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是不是優雅得體,符合自己年齡的行為通常被認為是得體的。小孩子舉止可愛是正常的,而一個成年人舉止可愛只會讓大家瘋狂吐槽。


三,語言。說話的藝術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對孩子來說特別需要系統的學習。看一個孩子是否有教養,語言比餐桌禮儀更能體現出來。一個孩子有沒有習慣性的譏笑諷刺別人,比如“你怎麼這麼矮呀”,“你連這都不會,我早就學會了”,“你真笨”;用命令式的口吻說“把東西給我拿過來!”,“給我倒杯水!”,“服務員能不能快點,慢死了!”等等,這些均體現出了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水準。

四,社交禮儀。其實適當的行為,語言、餐桌禮儀、外表打扮?衣服著裝等都算是社交禮儀的一部分。例如素面朝天參加晚會,穿著睡衣逛商場,長裙飄逸的鍛鍊身體,穿著喜慶的參加葬禮,這些都會讓人為你的智商捉急。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也是一個慢慢學習的過程,直到成年才有可能完全掌握要點。


五,表情。這裡不是讓你當戲精。且不說合適的場合要有合適的表情吧,至少不要露出不合適的表情。你哪怕是個面癱,也好過你在葬禮上笑。

後天的學習,家庭的好教養的確會讓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己的禮儀,可僅僅通過餐桌禮儀一項來給孩子貼標籤,實在不是一件高明的做法。人類在遠古時期,各種文明禮儀都是缺失的,對於動物來說,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而孩子僅僅只是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不過幾年,他是需要時間來成長的。建議不要因為個別不好的行為表現而隨意的給孩子貼標籤,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多一些包容,一個包容的社會,也會培養出包容的孩子。

我在海外育兒多年,希望與你交流最新最科學的育兒方法,請關注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