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A股上市银行2018年一季度报解读及趋势研判

A股上市银行2018年一季度报解读及趋势研判

杨芮

2018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A股上市银行迎来平稳开局。与2017年相比,上市银行的业绩表现出喜忧参半的变化,预示了上市银行今年后三季度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一季度整体业绩特点

1.规模效应弱化,息差修复主导盈利回升

资产和负债规模增速持续放缓,2018年一季度26家上市银行总资产为151.54万亿元,同比增长5.7%;总负债为140.15万亿元,同比增长5.4%,资产和负债规模增幅较上年同期缩窄7.5%和7.9%。

盈利能力延续2017年末的回升态势。2018年一季度26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共计1.05万亿元,同比增长2.8%,扭转了上年同期同比增速为负的局面;实现净利润共计4415.9亿元,同比增长5.48%,较上年同期增速提高1.85%。

这主要源于上市银行净息差和净利差有所修复。2018年一季度,26家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和平均净利差较上年末分别提升0.1%和0.4%。与上年一季度相比,2018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平均净利差提高0.1%,净息差基本持平,降幅明显收窄(2017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较2016年同期下降0.28%)。

2.存款总额突破百万亿,吸储能力稳步提升

2018年一季度26家A股上市银行存款总额为102.9万亿元,存款在总负债中的比重为73.5%,较上年同期和上年末分别提升1.62%和0.68%。无独有偶,2018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5.06万亿元,同比多增77亿元。这主要源于:一是一季度多数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推出结构性存款等产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存款的吸引力;二是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网络理财产品得到逐步整顿和规范,减少了对银行存款的分流;三是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加码,年初居民增加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流入房地产市场,稳定了银行存款来源;四是货币基金净值增幅提高,公募基金资产规模扩大,引致银行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

A股上市银行2018年一季度报解读及趋势研判

3.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

从已公布一季度不良贷款余额的银行来看,除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和常熟银行外,A股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2018年一季度A股上市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52%,较上年末和上年一季度分别下降0.02%和0.07%。

2018年一季度,26家A股上市银行平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延续了2017年末上升趋势,达231.29%,较2017年末和2017年一季度分别提高11.98%和27.57%。上市银行资产质量趋稳,减少了不良资产对净利润的侵蚀,这也是盈利水平回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4.资本充足率保持平稳,但部分银行资本补充压力较大

从整体上看,2018年一季度,26家A股上市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52%,较上年末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2%和0.74%;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16%,较上年末提高0.06%,但较上年同期下降0.02%。2017年以来,上市银行积极通过定增、二级资本债、可转债、优先股等方式补充资本,保持了资本充足率总体稳定。

不过,2018年一季度,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下降的银行仍有一半以上。4月后,随着资管新规落地,此前理财业务发展较为迅猛的银行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资管新规要求银行对资管产品按照管理费收入的10%计提风险准备金)。

二、与2017年相比的主要变化

1.双向“缩表”队伍扩容

2018年一季度,5家银行资产和负债规模较上年末减少。其中包括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1家城市商业银行(贵阳银行)和1家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行),5家银行缩表规模共计1112.44亿元。除中信银行外,其余四家均是首次“缩表”。

从结构上看,资产端,“缩表”的5家银行主要是同业资产和应收账款类投资等非信贷资产减少;负债端,同业负债和应付债券等非存款类负债有不同程度减少。此次银行双向“缩表”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监管新规频出,推动银行加大业务自查力度。同业、通道、非标等业务得到进一步规范,相关业务规模得以压缩。二是业务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需要。近两年来,上市银行的发展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在较长时间的规模扩张过程中,银行产生了一些效益较低的资产,此次业务结构调整对银行相关资产进行压缩,引致了规模的减少。三是资本补充压力在短期内还未得到缓解。表外资产回归表内,信贷业务占比提高等因素,占用了银行较高的资本。短期内,银行的资本补充难以支撑规模的大幅扩张。

A股上市银行2018年一季度报解读及趋势研判

2.中小银行资产“回表”显著

从整体上看,2018年一季度,A股上市银行信贷资产在总资产的比重为53%,较去年同期提高2%左右。但按照不同类型银行来看,2018年一季度,大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占比为54.5%,较上年同期提高1%;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占比为52.08%,较上年同期提高4.2%。6家城市商业银行(除北京银行、成都银行外)信贷资产占比为37.58%,较上年同期提高3.4%。

2017年以来,表外理财、同业存单等先后被纳入MPA考核,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由于此前理财业务、同业业务发展迅猛,在严监管、降杠杆的背景下,面临大量的资产回表。因此,信贷资产占比提高明显,同时同业资产、证券投资等资产占比呈现不同程度收缩。

3.非利息收入占比明显提高

26家A股上市银行2018年一季度平均非利息收入占比为27.49%,分别较上年末和上年同期提高2.3%和0.6%。但从非利息收入中占比最高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上看,2018年一季度A股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19.4亿元。

因此,本轮非利息收入占比上升并非完全归因于收入结构的改善,而主要是因为在新准则下,从2018年开始,银行的基金投资和部分票据非标投资的会计分类调整为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投资,相应的收益列式方式由利息收入变为非利息收入。因此,绝大部分银行(尤其是基金投资和票据非标投资业务规模较大的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在2018年一季度有明显提升。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一跃超过50%,分别为57.17%和50.22%,较上年末分别提高17.16%和16.58%。但如果剔除新准则的影响,上市银行真实性的非利息收入不及报告上表现出的乐观。

4.盈利效能有所改善

从净资产收益率上看,2018年一季度26家上市银行净资产收益率(ROE)平均值为3.4%,较上年同期下降0.12%,延续了2017年末ROE下降的趋势,但受今年一季度非利息收入上升的影响,ROE降幅明显收窄(2017年末ROE较上年同期下降0.64%)。

从成本收入比看,26家上市银行2018年一季度成本收入比平均值为27.63%,较上年同期提高0.55%,较上年末下降2.73%。

从人均获利看,2018年一季度26家上市银行人均营业收入为47.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5万元,改变了2017年一季度较上年同期人均营业收入下降的局面。这一方面是由于2018年一季度A股上市银行员工总人数较此前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上市银行整体营业收入能力逐步改善,共同推升了人均获利水平。

A股上市银行2018年一季度报解读及趋势研判

三、一季度后发展趋势展望

随着强监管政策的延续以及资管新规等一系列措施落地,在严监管、降杠杆的环境下,银行业回归本源、回归主业的大势已定。2018年一季度以后,预计上市银行将出现以下几个趋势。

一是各行之间分化将不断加剧。从经营指标上看,净息差是各银行在2018年一季度报告中表现出的最主要、最明显的差距。与2017年一季度相比,半数以上银行净息差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自2016年开始,各行净息差的差距开始逐步扩大(26家上市银行净息差的方差从2015年一季度的0.073扩大至2018年一季度的0.291)。

在净息差差距的背后,反映出的是银行客户结构、负债结构(主要是存款结构)、资产结构(主要是贷款结构)的差距。例如大型商业银行、招商银行的负债端主要是低成本的存款,一方面负债优势支撑其资产端可以投向个人住房贷款等收益率较低但资产质量较好、客户基础稳定的业务,最终这些客户群体又能反哺负债端的低成本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负债优势也巩固了上述银行的结算能力,主要表现为存拆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款项能够为银行带来高于行业平均的生息资产收益率,这也是此次各上市银行之间净息差差距扩大的最主要原因。

二是非利息收入增长压力较大。A股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中占比最大的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018年一季度,26家A股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非利息收入比重为73.7%,较上年同期增加3.31%。但从绝对值上看,2018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2542.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76%。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包括银行卡手续费、结算与清算手续费、代理服务手续费、信贷承诺及贷款业务佣金、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等。随着去杠杆、去通道的推进,加速了银行资产“回表”的进程,一些原先计入表外资产的项目在监管约束下到期之后不再续做,银行表外资产减少,导致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尤其是信贷承诺及贷款业务佣金、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等收入将受到较大影响。2018年以来,委贷新规、资管新规先后落地,银行理财投资非标准化债权余额将大幅下降,短期内也将影响理财规模的扩大,减少随之带来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进而对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增长产生压力。

A股上市银行2018年一季度报解读及趋势研判

三是真实不良资产或加快暴露。从一季报指标上看,上市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呈现下降趋势,但难言资产质量出现拐点,结合宏观经济、监管环境、商业银行逾期贷款指标调整等因素,预计2018年上市银行将加快暴露真实的不良资产。

从宏观经济上看,经济增长并未出现拐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调整期阵痛仍将持续,前期存量的、隐性的不良资产仍将继续消化,同时处置“僵尸企业”、去产能的过程中将降低一部分非金融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可能增加银行的逾期贷款。严监管形势下,尤其是在资管新规正式出台以后,非标和通道类业务规模扩张难以为继,类信贷资产风险将逐渐暴露。从商业银行逾期贷款指标调整上看,仅有少数银行,如招商银行等,已经实现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调入不良,而不少银行逾期90天以上未减值贷款仍有较大规模,这一部分贷款在将来划入不良贷款的过程中或对银行风险指标造成负面影响。

四是专业化人才需求加大。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合并、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资管新规落地、金融科技不断升级等外部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这将对银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子公司制改革是当前银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方式之一。金融科技的浪潮下,建行、兴业、光大、招行、民生等银行纷纷开启布局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之路。资管新规落地前夕,已有光大、浦发、中信、招行等上市银行宣布拟成立资管子公司。2017年11月,中信银行和百度公司联合发起的百信银行,作为我国第一家独立法人的直销银行正式成立。

随着子公司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上市银行将愈加注重专业领域人才的引进和团队的培育。例如,招商银行提出“金融科技银行”定位,计划将总行未来科技背景出身的人数达到30%-40%;平安银行建立了超过2100人的零售专属IT团队保障其零售业务转型的智能化。又如,资管新规明确了银行理财“净值化”、投资“标准化”等要求,银行资管机构能否从理财业务中获得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投研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银行资管机构除了加强与非银金融机构合作,弥补投研能力短板以外,也将通过积极引进专业人才的方式,增强自身投研能力。(作者系恒丰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A股上市银行2018年一季度报解读及趋势研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