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中国历史还有一个上古,上古是在另一个星球么?

京东李达康


那是地球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时期,此时的人类发自内心的崇拜自然,那是人类距离自然最近的一个时期。我们不难发现,上古时期的历史和传说都是现实与神话相互掺杂在一起的,很多事件和人物,真假难辨。

先不看官方对于上古的定义,在这里我说说个人的一些看法。

我觉得,秦朝至清,算是一个时间段的划分;夏一直到秦朝统一算是一个历史阶段;夏之前,一直追溯到人类文明之初算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就是上古时期。

为什么从夏朝开始算上古呢?因为在这个时期文字很少,人们主要用于记载的方式是绘画,这个阶段是没有文字的,而且这个时间段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神化,而且这个时期的神话故事和人物很多都是祖先根据事实,再加以加工、想象、夸张而来,所以,我们会在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中发现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和地点,本来“无稽之谈”竟然变成了“有据可查”,那上古时期的盘古、女娲、三皇五帝等等上古大神的存在岂不是真实的了吗?这和我们从小接受的思想教育不一样啊,世上真的有神仙、鬼怪的存在啊?!

其实不然,前面我们也说过了,上古时期,是一个没有文字但是已经存在文明的时期,上古祖先用画笔和口口相传留下他们的故事和传说,那并非是另一个时代和另一个文明,就如同我们无法想象一棵几千年的古树最初的模样,又是怎么样历经风雨繁茂至今!很多故事是经过后人的加工润色的,每经历一个时代,就增加一个时代的痕迹,我们今天所闻所见,其实都已经失去本来的色彩,甚至很多东西已经改变了最初的模样,这一点从《山海经》中就会有深刻的体会。我们现在所看的版本,都不知道经过多少译注、翻译、改写等等,每一次改版就注定一些新内容的加入和就内容的改变和删减,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推崇“原著”。《山海经》是我认为最接近上古时期的一本著作,从中我们可以揣测部分古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状况,这并不仅仅是一部志怪绘本。

原著最接近本来的真相,原始也最为接近自然,而现在的我们已经距离真相和自然越来越远了,更甚至分不清传说和历史,分不清故事和真相,不无可悲。


古代哲学思考


地球有好几个文明时代,我们所处的是第四文明,有前文明传承的,只有华夏民族,从三皇五帝,伏羲女娲,那时候的人类是第三文明末日存活下来的智者,享有长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仙,我们只是不承认神话,其实非常合理,例如中国的山,医,命,相,卜,都是他们传承下来的,所以科学解释不了中医,武术,等等,因为是超宇宙科学,例如八卦,可以从里面推演出预测学,医学,武术功法,等等,在下是针灸师,根据八卦,子午时令,河图洛书,总结出的治疗方法,可以说是奇效,一点不夸张,只是现代科学蒙蔽了我们。

所以推背图,玛雅预言,基督教启示录,这些宗教传承都是前人对我们的告诫,我们不遵守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就会在文明更替时被取代。

高科技不一定是好东西,让我们生活变得舒适,但是污染了环境,让人变得依赖机器,大脑不去觉悟思考,最后退化,众人所生,究竟有何意义,难道是满足欲望,解决生理需求吗,佛家说觉悟,道家说修道,其实在于自身的思想提升,看到更高的世界,跟走出大山看城市是一个道理,进入尘世(城市),再去哪里?去的是自己的内心。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 修的正是心。


足球与功夫


“上古”定义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可以明确的是:上古史就是中国史的一部分,不存在什么另一个星球!“上古”一词最早的是出处是《易·系辞》:“伏羲为上古, 文王为中古, 孔子为下古。”《系辞》大约写成于战国时代,所以这个上古、中古、下古是以当时的距离远近作为划分的,套用到今天当然不适用。今天史学界一般只有上古、中古的说法,而没有下古。那么上古、中古的分界线到底在哪里呢?

按照西方的标准,上古史结束就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开始,但是古史分期在中国争议很大,甚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否适应中国都是个问题。还有一种说法是,上古史就是先秦史,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之前的中国历史,这种说法是白寿彝版《中国通史》主张的,目前台湾主流也是这个观点。当然又有人以上古史为原始社会史,也就是夏朝以前的历史,这种说法是顾颉刚《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主张的。

总之,因为“上古”一词不确定,所以对应的“上古时代”也是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上古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不存在什么外国外星。


林屋公子


远古:从距今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070年这段时期,也就是原始社会。

上古:较早的古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夏商周秦汉(公元前2070年——公元220年)这个时期。

中古:较晚的古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魏晋南北朝隋唐(220——684)这个时期。近古:指武则天当政(684)到鸦片战争之前(1840)者一段时期。

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期。现代:新中国成立(1949)以来都叫现代。

当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1946)到现在被称为当代。


说一下个人感受吧,感觉目前我们学到的历史虽然有一部分是通过历朝历代史官或者其他文化工作者的著述、勘察或其他手段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物上得到的信息,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遗迹、考古等方式发掘出来的信息进行逆向还原,逆向推理完善形成的信息

我不是专业人员,可能还有其他信息来源,我并不知道。

我认为包括考古、史书等方式形成的信息,向上追溯到隋唐、秦汉时期还算比较靠谱,先秦时期的信息就都不完善了,夏商周时代我们现在基本可以认为是神话时代,这是因为东周以后诸子百家著书立说,文化传承信息增多,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了解更为理性,更为深入,所以在历代的小说家、史学家笔下,神话时代似乎到了西周就结束了。

因为确实是人们对上古时代的认知太过稀少,所以更多人发挥了自己对上古时代的想象,这些民间传说相互融合完善,加上现代电视媒体艺术的频繁宣传,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上古时代是一个封神神话时代。

我们对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形成了民族认同感,因为这里边融合了许多民间认同的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如同西方的寓言、神话故事,都是一种文化的创作和发展。

退一万步来说,历史的传承是要看他留下的意义的,不是用来和外国比较谁更早从猴子变成人,我们不断的发展上古时代的文化创作,所谓的不过就是为后人留下一面做人做事的镜子。

《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谢谢


夜隐诸白


首先,我们要给上古一个定义,百度了一下

上古时代是指: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

我们的历史有考古证据证明的只到商,在商之前对夏的记载只存在于文献中,或者我们找到了也不一定能确认那就是夏,更有可能的事在古代已经被古代的学者考古过了,然后东西遗失在了各种战火之中。

对上古的历史往往只存在于我们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中,比如女娲补天,黄帝战蚩尤,火神祝融水神共工等等。因为时代的久远这些人物的具体事迹往往就带上了神话色彩。

至于是不是在这个星球发生的,我想说是的,是不是地球人那就不好说啦。我们生活的地球毕竟有46亿年,寒武大爆发也就5亿多年,在此之前的时间里是不是有另一个文明的存在,不好说。人类的考古历史也就到4、5百万年前,人类现在有的传说时代大概仅仅1万年前吧。在一万年以前是不是有更高层次的人类文明曾经出现过,这个很难说的清了,毕竟现在有发现使用过的核废料,矿层中发现手表等等。个人觉得这些就是上古存在的证据!

另外,世界各大文明都有大洪水的传说,这应该也算上古遗留下来的信息吧。说不准我们的史前祖先骑恐龙打群架


侃侃而谈论古今


常常听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而之前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是上古时期。以目前的考古情况来看,大约是在夏商之前。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淮阳发现了一座属于黄帝时代的古城遗址-平粮台古城遗址,在这里发现了标志文明的青铜和文字。考古工作者在陕西也发现了黄帝时代的骨刻文字。这些考古发现充分说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五千年以上。


夏商之后,中华历史基本有了文字记载,大致的线索都是清楚的。而上古时期,没有文字,后人要搞清那段历史,主要靠考古和口头传说。


依靠考古,应该是一种比较准确的搞清历史的方法。但是,由于上古时期历史久远,地球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迁。许多历史遗迹荡然无存,依靠这种方法能够收集的上古信息非常有限。


目前上古这一段历史,主要还是口头传说。主要的传说有:盘古开天僻地,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氏发明农业和医药事业,黄帝战蚩尤,尧舜让位,大禹治水,神射手后羿等。



盘古开天僻地。传说宇宙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

有巢氏构木为巢。传说有巢氏看到鸟儿在树上作窝,野兽爬不上去,不能伤害他们。于是,就学鸟儿,在树上造一座小屋。人们把这叫做构木为巢。


燧人氏钻木取火。传说燧人氏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他还把燧石敲敲打打,也敲出火来。这就是人工取火。


神农氏发明农业和尝百草。传说神农氏有一次把一把野谷子撒在地上,到了第二年,发现地面上长出苗来,一到秋天,又长成了更多谷子。于是他就大量的栽种起来。他用木头制造了一种耕地的农具,叫做耒耜。用耒耜耕地,种植五谷,收获量很大。传说神农氏还亲自尝过各种野草野果,不断发现许多可以吃的食物,还发现了许多可以治病的药材。


黄帝战蚩尤。传说黄帝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了一场大决战。黄帝在打仗的时候,把平时驯养的熊、罴、貔、貅、䝙、虎六种野兽都放出来助战。蚩尤的士兵虽然凶猛,但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一群猛虎凶手,也抵敌不住,纷纷败逃。传说皇帝有许多发明创造,像造宫室、造车、造船、制作五色衣服等。皇帝的妻子嫘祖教妇女养蚕、缫丝、织帛。皇帝的史官仓颉造字。后代的人都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因此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尧舜让位。传说黄帝之后,先后出了三个很有名的部落首领名叫尧舜禹。尧年纪大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大家都一致推荐舜。尧考察后认为,舜是一个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作禅让。舜接位后,又勤快又简朴,受到了大家的信任。舜派禹去治水,禹采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因为禹治水有功,舜死后,禹就成了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传说大禹一心治水,每天到处奔波,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导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后羿射日。传说后羿是一个著名的弓箭手,他射箭百发百中。古时候天空本来有10个太阳,地面上像烤焦了似的,给庄稼带来了严重的灾害。 后羿拈弓搭箭,把天空里的九个太阳射了下来,只留下了一个太阳。


尧、舜、禹、皋陶,传说是上古“四圣”,他们的成就主要如下。



尧为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在位70年,开创“禅让制”先河。他定24节气,一年365天,釆用闰月来调整四季偏差。


舜受禅于尧,继承帝位。他划分12个州,选贤用能,四方来朝。


禹治理黄河,受禅于舜,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定夏历,划分天下为九州,制九鼎,为九州之主。


皋陶为舜、禹的大臣,掌管刑罚、监狱和司法,创“五刑”,兴“五教”,制《狱典》,被后世尊为“司法鼻祖”。


虽然史书上记载了这些神话传说,但是这一段历史却显得非常迷蒙,模糊不清。既使是专业的历史学家,对这一段历史也不甚清楚,因此就难免会有人认为,上古属于外星球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研究的深入,迷雾将会散去,历史终会大白于天下。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上古”只是一个大体的说法,而不是一个精确表示时间的概念。我们研究历史的的时候,为了表示时间的先后,一般用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概念来区分。我们上学的时候,鸦片战争之前,是古代史,之后,是近代。大概建国之后,就是现代史了。而古代史的部分,也随着时间的远近,分为上古、中古、近古。这些概念都没有确切的时间上的划分,是历史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情况大体的分类。

上古之意,就是最久远的古代,时间上是模糊的。与之相似的称呼,还有“远古”“太古”等。关于上古,我们先来看几个古人的定义。

《易·系辞》:“‘《易》之兴,其於中古乎?’然则伏羲为上古, 文王为中古, 孔子为下古。”《系辞》是后世研究易学的心得体会。这个划分不知是什么朝代的人。但这个划分,明显是根据《易传》中的,人更四圣,时历三古做出的。

《礼记·礼运》“始诸饮食” 孔颖达 疏:“ 伏羲为上古, 神农为中古, 五帝为下古。”孔颖达是唐代人,他的这个划分,与上面有所不同,五帝之后,才进入三代夏商周,在孔颖达看来,三代之前,才是古代,其后都不能算是古代了。

元代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五:“前人论三古各别者,从所见者言之,故不同。然以吾身从今日观之,则洪荒太极也,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羲、农至尧、舜,为上古;三代之世,为中古;自战国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这个划分,也是以三代之前为上古,三代为中古,三代之后,皆为近古。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有个上古史,道理很简单。中国历史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有连续记载的文明史。历史的记载是人类文明的结果,主要是靠文字来完成的,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只能靠人们的口口相传。在时间上,就比较模糊不准确了。于是,这些历史就显出真假相间,现实与神话相结合的特点。其原因也很简单,远古的传说,后世用文字记载的时候,总要加上一些主观想象的因素。这种主观想象,是与当时的认识水平相联系的。

上古历史是不是在另一个星球上?这样的追问,代表着现代文明水平和思维方式。古代人不了解宇宙的真象,不会认为人类文明是来自于其它星球。但他们会认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其它的世界,比如阴间。这样的认识,大概几千年前就有了。人类发展到今天,既不能证明阴间的不存在,也不能证明他的存在。但几千年间,人类文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做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一个个体来说,我们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可以提出自己好奇的问题,但有些问题是注定不会轻易得到答案的,获得答案的过程可能要几百年或者是几千年。生命是否来自另一个星球,大概就是这样的问题。


七月流火140400643


不只是有上古史,中古史、古代史:史前史(远古史)。

上古史---夏朝到秦朝建立以前,公元前21世纪到前221年。

中古史---秦朝到宋朝建立以前,前221年到公元960年。

近古史---公元960年宋朝到1840年以前。

近代史---1840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现代史:

由于世界史发展不平衡,各国发展进程不一样,甚至有很大的跨越,所以,世界史的划分只能是相对的去划分。

世界古代史分为上古史和中古史两个部分.上古史自人类文明诞生时开始至476年最后一个奴隶制大帝国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为止.中古史就是通常所说的“中世纪史”,指的是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到1500年左右新航路的开辟为止。

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分界点应当是1500年左右的新航路的开辟.早先曾有很多人将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然而这种划分是不科学的,因为英国并不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而新航路开辟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这才为各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大前提。





历史遗迹


中华文明的起源最早可上溯到盘古开天辟地起,盘古神话叙事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上古时代通常是指:现存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就是夏朝建立之前的时代。由于这个神秘而遥远的时代存在于文字诞生以前,所以口口相传的历史被添加了更多神话的色彩,也因为口口相传想必中国的上古应该是在地球的华夏大地上,欧洲,中东的上古有他们的神话,区域性明显,至于仓颉是不是真的四只眼睛,伏羲,女娲是不是真的人首蛇身,除了推测就是猜测,敢问有谁见过?!

对于上古时期的划分,洪荒太极也,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羲、农至尧、舜,为上古;三代之世,为中古;自战国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由于我国对上古、中古的划分尚有很大的分歧,主要是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划分问题,即中国古史分期问题,到现在还没有最后确定。

学术界普遍认为神话产生于野蛮期的低级阶段,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如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人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从而相信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神话也就由此产生。如果想要了解学术派的观点,袁珂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可以一读。

至于怀疑上古时期是否于地球,想必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后,大能女娲造人,炎帝生火,人类有光明后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凤凰麒麟等神兽多见于《山海经》《搜神记》等书中,又有共工撞倒不周山,女娲补天所炼五色补天石掉落一小块于花果山,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是神话还是历史交错复杂。

总而言之,千万年前这片华夏大地上的故事遥远而神秘,至今华夏民族依然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想来他们真的存在过,但上古大神和上古神兽究竟是何方神圣,或许是人类消逝于历史长河中的某一次文明,或许是外星殖民者的某一次到访,也或许是被神话了的悠远历史,也许会慢慢随着人类的探索而拉近时间的距离。


卟哩卟哩星人


先感受一下上古的阵势!这是一个可以任意展开想象的漫长时代。

1

传说黄帝的真实身份是一位外星人(相关“考证”请看官自行在网络搜索),其实不但黄帝,什么伏羲、神农啊、燧人氏啊,等等“上古名人”,都有可能是外星来的“外援”,帮助落后的地球人类发展生产呢!地球人不懂得建房子,不懂得造车,不懂得农耕,不懂得医药,天还是漏的,地球人啥都不懂,整天光着屁股胡闹(大概是还没完成从猴子到人类的完全进化)。待到伟大的发明家们:伏羲女娲、神农氏、轩辕氏、燧人氏……坐着太空飞船来到地球,手把手的教给人类,人类才穿上衣服,开始农耕,学会了用火,造起了房屋……到黄帝时,始建国家,外星人黄帝成为中国的第一位开国帝王。

黄帝最后的故事是“鼎成升天”。据《史记·封禅书》讲:“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说是黄帝功德圆满,就有一条龙从天上落下来,接黄帝到天上去了,随黄帝一起走的,有70多人。这是一条什么龙?可能是名为“龙”的外星飞船,而且是能够垂直起落的大型飞船,装得下七十多人……

这就是上古,可以任意解读的上古。

事实上,我们关于上古的“记忆”,多半都是后人想象出来的(按照古史辨派大师顾颉刚先生的研究,上古历史是“层累的造成的”,具体形式一如“积薪”)。那么,今人再次想象,说上古历史是外星人当霸道总裁的历史,有何不可呢?

2

中国历史分期上,有一个“上古”。上古就是太古,太久远的历史,没有文字记载,全属传说、“集体记忆”,以及后人的不断建构。

历史上,我们将有文字的时期,称为“历史时期”,大致是商代晚期以后;而没有文字记载的时期,则称之为“传说时期”。传说时期的历史,多半是不可信的,“历史”具有神性。好比三皇的伏羲女娲,传说中是人头蛇身,而另一位炎帝神农氏,又是牛头人身,他们还不具有完整的“人性”。到传说中的“五帝”时期(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已经具有了完整的人性,是完完全全的“人”了,但他们的故事里,仍然充斥着神奇的、不可思议的内容,好比上面讲的“鼎成”故事。

虽然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经常说到“夏商周”,称之为“三代”。知道周之前为商,商之前为夏,这是一种集体记忆,然而夏商是什么情况,则搞不清楚,这就是孔子说的“文献不足征”。即便是周代封的夏、商二代王族的后人杞国和宋国,也找不到关于他们祖先的实物和详细的文献。也就是说,离夏商两代还算比较近(也有几百年了)的孔子时代,他也只是知道商继承夏,周继承商,但它们是如何继承的,夏商两代的文物制度如何,孔子已是搞不清楚了。为此,孔子十分遗憾。

关于夏代的情况,后人所知仍不多,但对商代,尤其是商代末王纣王时期的情况,忽然非常丰富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随着战国诸子百家的兴起,这些学派为了证明自己的学说,纷纷拿古人说事,开始编造,或称“重构”上古历史(诸子们的寓言皆不可信)。商更近些,他们便把重点放在商身上,而更为久远之前的夏代,就被忽略了。到了明清时期,小说开始发达,编出一部《封神演义》,大讲“商周易代”故事,简直不是事儿!

春秋以前的历史,直如一团乱麻,真真假假,难以分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准确的纪年,已经迟至公元前841年,即西周厉王被驱逐的那一年,史称“共和元年”。之前完全是蒙昧不清的。相对于商代,人们对西周知道的总多一些;相对于夏代,人们对商代知道的又多一些,但后人很难弄清,哪些是信史,哪些只是传说,神话与史学几乎没有边界。

商代晚期的文字是甲骨文,然而在1898年之前,没有任何人知道这种成熟文字的存在,古代的辞书、字书,没有一部提到它,自然也不存在破译甲骨。而商周彝鼎的研究,也是很晚近的事情了。现代人通过考古发掘,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对古史了解更多,然而那些新的知识,皆是古人无法知道的。

因此,在没有文献记录的三皇五帝时代,以及夏商(西)周三代,皆被称为上古。到春秋时期,文献多起来,又有了孔子整理古典,中国的文明线索才开始明晰起来,不管是传说还是历史,原原本本记在书上,就容易传承与辨析了。

此前,你要说三皇五帝都是外星人,还真不好跟你辩呢!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