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同樣都是沿海開放城市,煙臺和青島差距這麼大?

煙臺六哥


兩個城市雖然看起來稟賦差不多,相鄰而居,實則差異巨大,反映到發展速度和城市地位上就出現了現在的局面。

要逐條分析兩地的細微差異,顯然篇幅過長,概略地講,煙青從地名,區位,資源,城市構造和機能,乃至海岸稟賦和氣候上都有很大差別。

從地名來看,兩者就存在上下之分了。青島無疑是要優於煙臺,雖然煙臺也挺出名的,青島要在國內外更響亮一點。

區位上,煙臺向北面朝渤海,相對簡單平直的岸線,隔海相望一百公里以外的,是自成一體東北板塊。青島南面向著黃海,不遠處就是東海了。位於長江沖積帶和黃河淤積區中間非影響區。並與南上海,北京津兩大都市群等距離呼應,千八公里距離,可以說很理想。具有良好的港口條件。另外東西方向上地處膠濟線東端,海鐵聯運結合點,服務內地比煙臺港便利多了,尤其是在大開放的時代。

城市資源上,兩城貌似相近,實則也有天壤之別。山海城佈局上,青島基本上屬於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煙臺是背靠大海、春暖花開(冬寒窩雪)?青島擁有眾多自然形成的優質沙灘和灣岬相間蜿蜒曲折的海岸線,獨享一個大小合適的膠州灣,增加了多少公里面朝大海的花開之地可想而知。青島沿海而建形成灣區而不顯狹長,煙臺沿海而建卻成東西一線,後者妨礙了城市機能生成。沙灘的重要性看似不大,實則不小。

從城市構造和機能上來看,青煙之間早就差異很大了。前者就是為成為城市而生的,不為管縣;後者則是地區行署辦公之地,下轄17縣,並且是由萊陽遷入。可想而知,兩地城市構造上和城市機能上,青島有先天優勢,煙臺是後天形成,有差別是自然的。

還有氣候的差異和旅遊資源的品質都像差距大。可以說,計劃經濟年代拉平了地區差別,開放年代才能體現出城市真正的不同。煙臺臨沂濰坊等能從一個地區行署發展成這樣算得上成績優良,下一步的發展需要有全國影響力的中心城市趕快崛起來帶動。青島越強越有利於這一片的發展,目前青島房價補上了與其他同級別城市間的一部分差距,預示著這一天正在到來,全域統籌發展的結果將會越來越顯現,並向周邊擴散。


曾經滄海85707291


我說這位先生,你問反了,你應該這麼問:為什麼同樣都是沿海開放城市,煙臺和青島差距這麼小?如果你不是在裝糊塗,首先你應該知道,青島是一個副省級城市,而煙臺是一個地級市。至於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威海從煙臺劃分出去,成為一個獨立的地級市,再加上交通不太發達,與大連隔海相望,阻礙了與整個東三省的貿易往來,等等因素吧,別人提到的我就不多說了。在80年代初,兩市的經濟差距並不大,後來因各種原因被青島遠遠甩開了。不過最近幾年,煙臺奮起直追,發展勢頭迅猛,而且在山東各地級市當中GDP排名第一。從2007年經濟數據來看,那時候煙青差距不大,請看2007年GDP排名:青島市:3700億元;煙臺市:2885億元;濟南市:2558億元;濰坊市:2050億元;淄博市:2000億元;濟寧市:1730億元;臨沂市:1660億元;東營市:1650億元;威海市:1585億元;泰安市:1210億元……(以上是排在前十位的)

現在青島已經是新一線城市了,跟煙臺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了,本來也不是一個檔次,以前煙臺是三線的時候,青島就是二線了,所以沒有可比性。只要一提煙臺,不知什麼原因,總有人冒出來說,煙是個大農村,哈哈,你是大城市來的吧?也就是說,你拿一個副省級的城市去跟一個村比,怎麼比?你應該拿華西村去跟煙臺比。我覺得煙臺在近幾年趕上青島,無異於天方夜譚,畢竟差出了一個泰安,至於將來能不能縮短差距甚至趕超,就看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工程進展如何了?!




海島鵝卵石


雖然,青島和煙臺都是第一批14座沿海開放城市,看起來好像兩座城市找到一個共同點。

實際上,青島是計劃單列市這個優異政策提問者沒有提及。計劃單列市政策是青島能夠獨霸山東的關鍵政策。

計劃單列市的政策遠遠好於副省級城市,因為副省級城市除了行政高配,官員級別多了一級,對當地並無其它促進。

計劃單列市政策也遠遠高於經濟特區政策,經濟特區只有在改革開放初期,擁有一些稅收傾斜的政策。後來,特區早已經不特了,當然,經濟特區同時兼任計劃單列市的城市除外。

至於計劃單列市,可是直接和省一樣在國務院並列的單位,享有省一級的社會經濟管理權限特別是計劃審批權限,中央很多政策都明確,計劃單列市的政府組成部門的上級是國務院的對應部門,而不是省政府的對應廳局。計劃單列市這種自主權大大促進一座城市的發展。更核心的是,計劃單列市是省級財政,更無須向省政府上交財政。

所以,計劃單列市就是準直轄市。既然這樣,解釋青島比煙臺濟南發達,那不是很正常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武大東湖


造成煙臺與青島差距的,熟知中國近代史的都會明白。就是這條晚清時期修成的膠濟鐵路。

在清光緒年間,國家動盪不安,百姓民不聊生。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在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下,山東成為德國勢力範圍,青島被劃為德國租借地。

德國統治下的膠澳商埠迅速崛起,1898年,膠濟鐵路竣工並開始運營。這條鐵路的開通,極大地推動了鐵路沿線的經濟發展。青島商埠的對外貿易額迅猛增長。

而同時期的煙臺商埠,對外貿易經濟大幅下滑,已經失去了開埠初期的風光。這個山東省最早的開埠城市,漸漸失去了領軍地位。儘管早在1860年代,英國人福開森就倡建煙濰鐵路,但是由於地方勢力派強行阻撓,加之煙臺未被劃為租界。故英國人的修築煙濰鐵路計劃擱淺。加上煙臺海域水淺,大型船舶進港作業,風險太大。煙臺海港的防浪堤工程運作實施的過程又非常緩慢,造成了煙臺港的貿易額急劇下滑。而青島海域港闊水深,適合停泊大船,所以青島對外貿易額迅猛提升。原先的煙臺港腹地,已經逐漸將貨物轉移到青島港。到二十世紀初期,青島已經遠遠超過煙臺。成為山東省的經濟龍頭。從此,煙臺喪失了經濟霸主地位。失去了與青島並駕齊驅的機會。

1984年,國家將煙臺劃為沿海14個開放城市。青島列入計劃單列市。計劃單列市屬於副省級,這樣,青島就在城市規劃建設,經濟決策發展方面擁有比煙臺更自主的更靈活的話語權。煙臺的發展必須報請山東省審批,因此逐漸拉大了與青島的距離。

所以就是讀者見到的情景,青島的高校數量逐年增多。境內名牌企業,名牌產品數量遠遠超過煙臺。青島港的貨物吞吐量也是比煙臺港高出一大截。總之,青島的經濟龍頭地位已經無可撼動。


山東萊夫


煙臺和青島起點不同,青島在民國時期就是直轄市,後來又成為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各種資源配比都是省會級別的,而煙臺最初的定位只是地級市,在城市發展初期就已經輸在起跑線。所以煙臺能有如今的成績已經實屬不易,而且在全國地級市當中也算佼佼者,經濟規模和綜合實力都可以排進地級市當中的前十位。

青島目前的領先優勢一方面是城市本身定位更高,另一方面是青島的地理和環境優勢比煙臺更明顯。煙臺也是一座旅遊城市,但位於黃河三角洲衝擊帶的邊緣區域,水質和沙質不及青島,適合建設海濱浴場的環境並不多,而市區內的景點也比較少,所以遊客數量和停留時間都遠低於青島。青島的海域不僅有天然良港,還有天然浴場和更多景觀。

在這個“網紅”當道的時代,客流量和網絡流量是息息相關的,而網絡流量對於曝光率和存在感也是息息相關的,曝光率和存在感又是和招商引資以及關注度息息相關,所以旅遊業的繁榮程度是可以影射城市經濟實力的。放眼全國,旅遊業的巨無霸基本上也都是對位經濟地位的,北上廣深蓉漢寧杭莫不如此。

至於其他方面,起點低,自然有差距,但差距並不算很大,只是規模數量問題。未來青煙威會是一體化發展節奏,青島和煙臺不論誰更好,另兩個也都會有美好的前景。


城市發展報告


從2017年中國城市排行榜可以看出煙臺已經是二線發達城市,而青島是新一線城市,同樣作為沿海城市,兩座城市的發展正在逐漸被拉大。

下面從城市建設、城市功能、產業結構、發展思路和城市氣質上說一下

1.城市建設作為一箇中心城市青島的各項硬件建設都甩了煙臺幾條街,青島轄區內有影響力的企業數量和結構以及大學科研院所的層次還有公共設備的完善度,城市建設的用地大小等都遠遠走在煙臺前面。

2.城市功能包括對區域的經濟輻射和金融服務能力,先說說港口,青島港的復地涵蓋大半個山東,甚至河南山西東部和河北南部都有輻射。通過幹線鐵路甚至能到大西北。反觀煙臺港僅僅輻射威海,煙臺城區的輻射也非常小,僅到下面的縣市,像萊州這樣選的地方還基本輻射不到。

3.產業結構煙臺是工業大市,但是服務業發展不行,青島是區域性的金融中心,全國很多金融機構都在青島設點,煙臺在這點上只能羨慕。因為服務業的落後煙臺不具備孕育眾多白領的土壤,只是產生了很多的個體老闆和外來務工人員。

4.發展思路與城市氣質煙臺是一個安靜風景秀麗的小城。煙臺雖然有芝罘區萊山區開發區等5個區,但真正的市區其實很小,經常有人說煙臺的市區就芝罘區和半個萊山區,雖然感覺很誇張但一定程度上反應除了某些問題。


城市百科


看了很多回答,每個人都說了很多方面,說的也都挺有道理。但是我覺著原因有很多,有重要原因也有次要原因。因素佔比不同,不能忽略重要原因而只回答次要原因。



首要因素:地理位置,青島港的地理位置在山東是第一位的,在大航海時代,一個深水良港所能帶動的發展遠遠不止養活港口員工兩萬人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能夠帶動全面產業貿易,使產業鏈能夠完成閉環。


雖然煙臺港的歷史更加悠久,比青島港早三十年,並且曾經煙臺海關直接管轄青島海關,1909年,煙臺城市人口已達10萬人,而那時青島只有3萬人,港口吞吐量也比青島多十倍。

但是,在膠濟鐵路建成通車後,青島港的地理優勢瞬間超越煙臺。1915年開始,青島市區人口不但超過煙臺,而且陡增,到1940年,青島已是50萬人口的大市,而煙臺人口卻從10多萬降到七八萬。港口吞吐量相差也越來越大。


因為膠濟鐵路的開通,山東腹地的貨物基本從青島港走向世界,而不會繞路北上經煙臺港徒增距離。現在我們從地圖上很明顯的就可以看出,青島港幾乎在山東的中間正東方,直面太平洋,而煙臺處在膠東半島以北,面臨黃海,進入太平洋需要額外繞一圈,孰優孰劣一目瞭然。


因為港口地理位置的第首要因素,才有了後續城市定位等因素差距,青島因港而興帶動整個城市,城市吸引人才,便會吸引高校,人才聚集後也會促進醫療等方面的發展。才有了後面的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的城市升級定位。城市級別上高於煙臺。所以在政策享受以及城市建設上拉開煙臺越來越多。煙臺雖然發展的也不錯,但先天的差距始終無法彌補。從而展現在我們面前兩個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大。

其實煙臺的工業製造要勝於青島的,但是在經濟全面發展的當今社會,僅憑工業製造這種傳統產業很難得到大的提升。煙臺目前已經在奮起直追,各產業穩中提升,相信不久差距會有縮小。

如有不同看法,請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青煙差距當然是很明顯的,但煙臺近年來的發展,是明顯超越青島的。煙臺不如青島主要是兩個原因:

一是城市的底子差距太大,青島既是文化名城,又是旅遊盛地,其百年來的發展成就了相對健全的產業和城市定位,其政治經濟文化完爆煙臺,這座海濱名城不止國內聞名,就連國際上都有點名氣,這個是煙臺無法企及的。

二是青島的政策紅利優於煙臺,一個地區的發展,區位和產業不重要,最重要的政策,國家想讓哪裡發展政策就給到哪,哪裡就會大發展,比如深圳比如長三角,比如未來的雄安等等。青島是計劃單列市,是副省級城市,在財政上和政策先行行試上享有煙臺根本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和自主權。

但是,我們無法忽視一個問題,那就是煙臺隨著半島經濟區的發展,已經與濟青並列成為山東發展的三架馬車,而且在沿海城市發展的產業佈局上,野心很大志向很高,其發展的成就也是非常明顯的。


元芳有看法


拉開差距的核心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人。


在這個問題上不要去聊歷史上的差異

唐代的長安是世界中心,而現在的西安同樣是非常美麗和昂揚向上的城市,但再難成為世界中心了。

一個城市的歷史決定是底蘊,也就是這個城市發展的下限,真正決定城市上限是在於人的選擇。

嚴格意義來說,煙臺和青島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也可以認為在現代經濟發展需求下,兩座城市互有長短。

可是,並不意味著天賦可以決定結果,也不是所有的天賦都能得到發揮。

這也就導致了差異,如果兩個人都差不多,一個人不努力,一個人很努力,那麼差距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難道煙臺不努力嗎?

並不是,只不過相比而言,青島更努力一些。

這種努力並不是指所付出的時間成本,而是同樣時間下所取得的質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發展效率。

為什麼青島的發展效率更高?

其實可以用這樣一個例子來看,當居住成本不是問題的時候,青島和煙臺你會選擇哪個城市生活和工作?

對於這個問題,想必大多數人會提出這樣幾個條件:交通可達性和便利度、居住舒適性、就業環境、收入水平、消費水平、人文環境。

而在這幾項裡面,似乎現在的青島除了道路七扭八歪,空氣比煙臺略微潮溼之外,都有著比較明顯的優勢。

而這就導致了人才在選擇的時候,考慮青島會多一些。

也因為如此,青島形成了非常良好的發展閉環,那就是通過不斷的建設和良好的控制,創造更具競爭力的環境,繼而吸引到人才,再將人才補充到城市的發展之中,由此形成良性循環。

而煙臺,甚至是所有的城市,都在努力打造這樣的循環,因為只有可持續的發展,才能夠得到最理想的發展成果。

那麼煙臺在這方面較比於青島有哪些弱勢呢?

最嚴重的問題可能就是自己出人才的保證。

所謂的外來人才,其實說到底就是人才引入和高校培養兩個方面。

在教育方面,雖然青島有二中這樣的名校,但煙臺高中教育絕對不比青島差。可是高校方面,真心比青島差了不是一點半點。

當然,這並不是考入我們煙臺的學子有多差,而是從分數線上來看,似乎考入青島高校的學生成績更好一些。

這樣的狀況,也就至少能說明他們的畢業生在學習能力上更突出。

所以,即使留住同樣的人才數,青島的人才質量無疑會有一定的優勢。那更不用說青島在留住人才這方面,顯然比煙臺更有優勢。

而在人才引入方面靠什麼?

上面說到了很多的因素,而在這些因素之上,其實還有一個重中之重的核心,那就是收入。

如果一個人在煙臺賺8000,但是可以在青島賺15000的話,作為一個想要選擇城市定居的人才來說,青島當然是更好的選擇。

況且,目前煙臺的平均收入確實比較低,並且房價和收入已經嚴重不成比例,這種情況下不僅會導致難以吸引到人才,甚至會逼走人才。

要知道坊間一直流傳這樣一句話:“雖然我們房價高,但是我們工資低呀。”

就這樣,人才的質量和數量差距,導致了城市發展的差距

其實煙臺並不是一開始就比青島差,筆者小時候的煙臺,雖然也不是很發達,但是城市真的很好,當時一些道路為了避免擾民,甚至不讓汽車鳴笛。而且,以前的救護車、消防車那都是神速。

可以說,在基礎服務方面是非常之好的。

可是,以前大家也不會比來比去,隨便別人好不好,我們把自己的日子過好了就行。現在卻弄得跟全世界為仇作對一樣,尤其是青島,怎麼都看不上,可是還比不上。

還有一點,早些年的消費也不高,食物便宜又好吃,房子也不貴,努努力就能安居樂業。可是現在不知道怎麼了,努力更多了,得到了更少了。

筆者作為煙臺人,因為各種失望和無奈,有時候甚至有一種想要逃離的感覺。

可是這裡是家鄉啊,還能去哪兒呢?

還是希望煙臺能發展起來,或者倒退回去,總之能讓我們這些普通人再過上舒舒服服的日子就好,經濟排名這東西,留給青島自己玩去吧。


小言詹詹


我是煙臺人,對於煙臺有一定的瞭解,之前也在青島呆過許多年,對青島也算是瞭解吧,所以可以簡單說說為什麼同樣位於山東省內,同樣是沿海城市,但是相距不遠的煙臺和青島差距這麼大。

很多人會追溯歷史原因,比如青島曾經被德日佔領,城市建設上更西式更合理,基礎更好什麼的。被帝國主義佔領時期的建設(特別是膠濟鐵路),的確讓青島在許多方面優於煙臺。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煙臺與青島之間的差距並不明顯,改革開始之後兩個城市的水平也是差不多的。

煙臺與青島之間的差距正是在改革開始之後被拉開的,其中的原因其實有很多。比如從地理上看,煙臺(主要指以芝罘區為中心)向北面向黃海,對面有大連,兩邊有威海、龍口等,港口在地理位置上並沒有優勢。反觀青島,雖然旁邊有日照,向南有連雲港,但是其面向開放的黃海和東海,在進出口的吞吐量上就有優勢。港口帶動城市發展可是一種重要因素,這一點上青島佔有優勢。

在城市發展和產業升級上,青島路子走的很對。當年煙臺的許多大廠,比如自行車廠、罐頭廠、棉紡廠都倒閉了,新的大企業卻不多。青島則不一樣,海爾、海信等一系列企業的崛起對於帶動青島的城市建設和城市品牌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外交流,特別是舉辦大型會議和賽事的推動。煙臺在1997年舉辦了第二屆APEC國際貿易博覽會,這場博覽會讓煙臺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改變非常大。此後,煙臺就很少舉辦大型會議和賽事了。反觀青島,大型會議和賽事不斷,特別是奧運會分會場的設立,對於青島走向國際化有著重要意義。

以上也只是眾多原因中的幾個吧,總是今天的青島已經拉開了與煙臺之間的距離,而且這種差距會越拉越大,這是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