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廣西14市111個縣(市、區),你的家鄉都有哪些民俗節日?

小快楊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廣西各個縣市都有它們的特色小吃。南寧:南寧老友粉、八寶飯、橫縣:茉莉花茶、木瓜幹、河池:豆腐圓、五彩糯米飯、百色:炒粉蟲、芒果乾、桂林:桂林米粉、馬蹄糕、荔浦:荔浦芋頭糕、芋頭絲幹、欽州:豬腳粉、欽州瓜皮、北海:手撕魷魚乾、蝦丸雞皮湯、防城港:風吹餅、防城卷粉、柳州:柳州螺螄粉、融水竹桶飯、貴港:東龍酸粉、綠豆糕、平南:油炸花生餅、粉角、玉林:白散(油炸爆米花)牛巴粉、興業:酸料(蕎頭酸李子酸等)博白、落水包、陸川:豬肉乾、北流:簸箕吹、大籠助、容縣:糯米餅、紅薯幹、釀豆腐、柚子皮、釀竹筍、梧州:龜苓膏、藤縣:太平夾心餅、岑溪:芋苗酸、豆角酸、賀州:馬蜂涼粉、公會牛腸酸、等等!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三姑娘l


在廣西14個地級市,111個縣裡,我在這裡悄悄地告訴你們,我們縣的民俗節目還是很多的,有的鎮與鎮的民俗節目都不一樣,一年4季,從春節說起吧!大年初一全部統一過春節,年初二開始走親戚,每天去一家,一直到元宵節,過了元宵算是過完了年,我們那裡有的鎮開始吃炮旗,怎麼叫吃炮旗呢?就是一個村一個村輪流吃,今天這個村吃,明天又到別的村吃,今天到這個村吃炮旗的時候,那個村裡每個家庭自己的全部親戚朋友全部去吃,有點像喝喜酒一樣,只是不用給紅包,買點水果去就可以,有的不買也可以,只是大家親戚朋友一起過個節,塗個開心。過完炮旗節在到三月三,大家都知道,廣西三月三對山歌,流傳到海外國家,到4月份清明節,清明節我們哪裡是過的非常隆重的,全部一個姓氏一起吃,一起去掃墓,有的有上萬人,場面非常大,比過春節還隆重。過完清明到5月節,5月5日賽龍船,賽龍船也是非常熱鬧的,龍船賽一般是地方政府的安排。到農曆7月14日是鬼節,每家每戶自己家裡過一下就可以,到農曆8月15中秋節,我們這坐農曆8月份開始吃廟,過廟節,街上的過8月15中秋節,村裡的不過中秋節,只過廟節,吃廟和吃炮旗一樣,也是每個鎮每個村輪流吃廟,也是非常隆重,也是每戶家庭全部的親戚朋友來家裡吃,每個村委會的人統一跳廟舞,求來年全村風調雨順,家家戶戶平安吉祥。到12月份過冬節,每戶自己在家裡過,到1月1月元旦節,最後到大年三十。我們這裡全年的民俗節日就是這樣了!



靈山週週



祝春風得意


廣西有著太多的民族風情,而且節日也多,我是廣西玉林的,我就說一說我們這裡過的節日吧!先從年末的農曆三十說起吧!這一天等於是過小年,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貼上對聯,煲粽子、殺雞殺鴨,一家人團圓在一起開心暢飲。第二天就是春節了。初一的早晨,村裡的舞獅隊很早就來每家每戶拜年了,大鼓聲、鞭炮聲,好不熱鬧。送走了初一,迎來了初二,這一天,人們可以走親戚了。春節過後,也就是元宵節,元宵節之後,又是清明節,懷念故人,家家戶戶都去上墳。下一個節將是端午節,不過,在我們這裡,端午節不算隆重,不過每家每戶的門口都掛上一紮艾草,意思是驅邪壓殺吧!農村的風俗就是這樣的。端午過後,下一個節就是全世界人都知道的節日了,那是一個被推上風口浪尖的節日,那就是夏至節,夏至節的這一天,幾乎每個人都在品嚐著狗肉,喝著泡浸的茘枝酒,這個節日,對於那些愛狗人士來說,他們都是反對的,但反對派反對也沒用,這是一個本地人的傳統節日,歷史以來,這個夏至荔枝狗肉節就是這樣過。往下的幾個節我就簡單的說一下了,夏至過後是七月十四節,我們這裡俗稱“鬼節”,鬼節之後是中秋節,中秋之後是重陽節,之後是冬至節了,這幾個節人們都過得很熱鬧。


用戶56578337904


我們是桂東的一個小鄉鎮,無論是什麼節日慶祝或者活動開業都要舞龍舞獅的。通常開業會舞師多些,龍是不輕易請出的,龍要在隆重的節日裡才會隆重的請出來,突顯了龍的尊貴。

小時候鄉里每年都會舉行遊龍節,方圓百里內各村各鎮的龍都會聚集在一起,是一年中最大的盛事。記得我們村的前期準備工作要提前一個多月就開始了,主要是要選定舞龍和舞獅的人選,然後訓練一個月後才能上場。家裡的男丁都想爭取這個機會,因為這是為自家爭一份榮耀的機會,選人的決定權在村裡得高望重的長者手上。村裡有武術會,武術會的人是優先入選的。婦女們也有很重要的任務,游龍節前一個星期要為龍和獅子清潔整理和裝扮,還要選心靈手巧的婦女做節當天宗祠拜祭用的各式糕點。禮節很多很繁雜瑣碎。另外各家各戶還要準備自家接龍的糕點和香火蠟燭,還要清掃乾淨屋子,門前屋後的道路要清理整齊暢通,一來是表示對龍的尊重,二來是確保節日當天龍跟獅子能進到自家屋子來。

萬事俱備,游龍節當天所有的龍跟獅子都集中在輪值接待的村廣場上(所有參加的村鎮輪流接待,今年是李村,明年就張村)。給輪值的村宗祠致敬後就開始安排出遊了。出遊的每村的一條龍兩隻獅子排隊一家一戶的遊,首先是龍先進屋,再到獅子,家裡屋子小的就舉龍頭探進屋子一下就算完成了。主人會提前在家門口擺好各種供品,龍進門時往龍和獅子身上撒米,有保佑豐收的意思。然後家裡的所有人都要鑽龍,討個吉利吉祥意頭:鑽過龍身身體健康出入平安,小孩快高長大讀書聰明伶俐等。我們小孩通常在游完自家後就跟在大隊後面去別家、別村繼續湊熱鬧,甚至每隻龍都去鑽一下。節日會持續好幾天,直到游完所有人家。

隨著生活和工作的節奏加快,大家都忙於各自的工作就慢慢慢的把這個節日忽視了,游龍節不再舉辦了。只有偶爾閒聊時想起來給現在的小孩講講,有時小孩都捧著手機玩自己的沒興趣聽大人講以前的“盛事”了。大人們只好互相回憶討論當年哪個村的龍裝扮得最好看,哪村的獅子舞得最精神……






凌淩柒


廣西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這裡世代居住著壯、漢、苗、瑤、侗等多個兄弟民族,其中壯族是目前我國各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各個民族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使得廣西充滿著極其濃厚的少數民族風情。那麼廣西有哪些傳統節日呢?廣西大型節慶活動又有哪些?下面本文就為大家介紹廣西春節、元宵節、龍抬頭、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以及恭城桃花節、浮山歌節、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東盟博覽會、國際茉莉花文化節等大型節慶活動,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節日

春節

時間:農曆正月初一

介紹:春節是南寧地區一年中最大的節日,初一零時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辭舊迎新。初二親友帶上禮物互訪“拜年”,十五元宵節晚上鬧花燈。十六縣郊農村舉行廟會、“搶花炮”。按壯家獨特的習俗,還要進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獅、舞雞、舞春牛等活動。大年初一的拂曉之前,壯族的家婦就已紛紛到小河去為全家挑新水了。在挑新水時,還要撿幾塊與家畜相像的石頭回家,並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聲。回到家裡,就把這些石頭放進豬圈、牛欄,祈求六畜興旺。然後,用新水煮新年茶給全家喝。壯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爭著喝由村中公認的“伶俐嫂”捧給大家的清水,她們相信這樣便可更加聰明伶俐,待嫁姑娘更是藉此機會補求在新的一年裡找到如意郎君。

元宵節

時間:農曆正月十五

介紹:在桂西北、桂西南的少數民族地區流行上元節賽燈的習俗,人們在上元節那天晚上把各自做好的燈擺出來比賽,比比誰做得最好最巧。人們不僅是互相賽燈,還要跟月亮比亮爭輝,各式各樣的燈或掛在樹上,或放在地上,形成五彩斑斕的夜景。這些燈通常是插在有辟邪寓意的柚子上,或是以香代火,即在柚子上插上無數根香以形成星星點點的光,當燈或香火自然熄滅後,即表示為期15天的春節圓滿結束了,新的一年開始了。在廣西的上林、靖西等地還有吃油團(有的地方也稱煎堆或油堆)的習俗。在博白這天各家要殺雞燒“完燈”紙,祭祀諸神及祖先。當晚人們到野外菜地,摘別人幾兜青菜回家,謂之“偷青”,表示好“兆頭”。沙河、頓谷等地除偷青外,有的人還在種青麻的地上翻滾,認為可治腰痛。

龍抬頭

時間:農曆二月初二

介紹:二月二最有名的是龍抬頭搶花炮。花炮節是流行於廣西三江、龍勝、融水和湖南通道等地侗、壯、苗、仫佬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各地節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五月十五、二月初二等。以三江侗族自治縣富祿花炮節最為熱鬧,主要活動是搶花炮。放花炮這天,附近村寨都組織搶炮隊前來搶炮,每隊有十多二十人。花炮是用紅綠絨線裝飾的小鐵環,將其置於鐵炮頂端,待炮響後鐵環由空中落地,參賽人員即奮力爭搶,搶到花炮並送到指定地點即為優勝。有名的是融水洞頭鄉的花炮節,兩年一辦,都在二月二那一天。

清明節

時間:公曆4月5日前後

介紹:橫州鄉民清明節取柳葉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據說可使眼睛明亮;興仁縣掃完墓後,以白紙作長幡掛在墓頭,稱為“標墳”,又叫“掛青”;開陽縣掃墓時,由值年主祭備酒食以祭,祭畢,親友就近飲宴,稱為“野餐”;梧州鄉民大多數都是在清明節當天和後面的幾天去掃墓,只有一少部分的鄉民是在清明節的前幾天就掃好的。壯家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穀豐登的象徵。在每年農曆三月三或者清明節的大日子裡,壯家人通常會製作五色糯米飯祭祖、招待親友。孩子滿月,喬遷之喜,也會蒸煮五色糯米飯分送給左鄰右舍,表達敬意。壯人愛楓葉,並認為楓葉可以“除邪驅鬼”,給人帶來吉祥和平安。

端午節

時間:農曆五月初五

介紹:廣西人過端午時,為紀念屈原而沿襲下來的傳統習俗有賽龍舟、吃粽子、備牲醴等。而在屈原的傳說尚未廣泛流傳前,端午的習俗則因襲對惡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為主,而保健、避疫,又主要體現在掛艾葉菖蒲、佩香囊避邪,以及洗中藥浴、泡飲草藥酒和雄黃酒上。

中秋節

時間:農曆八月十五

介紹:在廣西南寧,人們過中秋節除了準備豐盛團圓宴,晚上還呼朋喚友到戶外賞月。看花燈是重頭戲,在中秋節的晚上公園各種造型的燈展讓人流連忘返。廣西侗族的中秋節習俗,晚上,經過充分準備的蘆笙歌舞隊去鄰近的山寨賽歌,歌聲悠揚,舞姿婆娑,人群彷彿盪漾在如水似的月光裡,叫做“行月”。侗族有“賽歌求婚”習俗。中秋之夜,侗族小夥子身著節日盛裝,手持蘆笙,成群結隊踏著月光,吹奏著美妙的樂曲,跳著歡快的舞步從四面八方湧向賽歌場地,一人領歌領舞,眾人相伴相合。觀眾如雲,樂聲震耳。能歌善舞的小夥子很快就被漂亮的姑娘引到一邊,兩人對唱對舞。當一雙雙青年男女舞向山間小路後,賽歌場上的人也越來越少,單獨離開的青年男女只有等待月老來年再拋紅線。


大型節慶活動

禁風節

時間:農曆正月二十

地點:桂林市臨桂區

介紹:桂林市臨桂縣廟坪圩傳統節日。傳說遠古時,風神發怒,村寨受災。有神仙指點眾人,正月二十日禁聲禁風,祭祀風神,果然靈驗,這一天便成了禁風節。節前,人們用稻草扎些十字架,壓在田頭屋角,掛上屋簷。節日期間,禁止一切聲音,連晾衣服也只能鋪在草地上,為了避免人來人往弄出聲響,全寨人都離家到廟坪圩去過節。節日活動多姿多彩,敲鑼打鼓,舞獅唱戲,夜幕降臨時,對唱山歌。這個原是禁聲禁風的日子,變成廟坪圩一次歡樂的盛會。

花炮節

時間:各個地方都不一樣,從正月到十月都有

地點:桂林市

介紹:花炮節是侗族傳統節日。這一天要放花炮,第一炮表示人丁興旺,第二炮是恭喜發財,第三炮是五穀豐登。花炮活動結束後,男女青年聚在一起奏蘆笙、跳舞。入夜,點燃篝火,有唱侗戲的,有自由對歌的,一片歡聲笑語。花炮節的日期在各個地方都不一樣,從正月到十月都有,三江侗族自治縣是正月初三(農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祿是三月初三,林溪是十月二十六,是否能碰上,就要看你的運氣了。


陽朔社日

時間:農曆二月或八月

地點:桂林市陽朔縣

介紹:陽朔的社日分春社和秋社,立春第五個戊日為春社,立秋第五個戊日為秋社,一般在農曆二、八月間。 陽朔農村普遍流行有“做官三年不如耍社一天”之說法。因為在每個村子裡,不分貧富貴賤,少則十戶,多則二、三十戶,為了互相辦理喪事,在社日中都要聚會“吃社”(每戶1名男子),並就一年中辦理喪事立約,規定當年喪事每戶對喪主助錢、糧數額,負責抬棺送葬等,農村俗稱“十友社”。凡不參加“吃社”的,則被開除“十友社”,社友不再負責料理他家的喪事。

牛王節

時間:農曆四月初八

地點:桂林市陽朔縣

介紹:牛王節傳說是牛的生日。人們用各種不同形式慶賀牛的生日,各家各戶打掃牛欄,在牛欄門頭插“楓香”,在牛欄門口祭牛王,煮糯米飯喂牛,這一天讓牛休息。陽朔鄉下農民在這一天,家家吃黑糯米飯,並用它喂牛,為耕牛消災解難,同時感謝耕牛對人的辛勤勞動。

福利五月八節

時間:農曆五月初八

地點:桂林市陽朔縣

介紹:福利五月八節是陽朔縣福利民間組織在福利鎮上開展的民間文藝、體育及祭祀活動。 每年五月初八,圩上各戶紮起三尺六寸高的立式彩燈到鎮上公公、婆婆廟前燃放,然後祭祀兩廟中的一百餘尊菩薩並將其抬、抱到大街上游行。隨隊遊行的有文藝、體育隊伍,舞獅、耍牌燈、踩高蹺、八仙紙紮等等。遊行完畢則是民間文藝表演、體育活動,這些活動一般為時五至十天。節日期間(當地人稱趕會期),家家釀製苦瓜釀作自家主菜和款待賓客。

嘗新節

時間:農曆六月初六

地點:桂林市陽朔縣

介紹:這天農家都備酒禮到田頭地角供奉,用錢紙紮谷桶盛滿新谷插在田基上,以示稻穀滿倉,或是“抬菩薩”遊行祈祝五穀豐登。


苗年

時間:苗年的時間各地不一樣,基本都是在秋收結束以後

地點:桂林市

介紹:苗年是苗族傳統節日。節日當天早晨放鞭炮,連放3炮,以示吉慶。節日期間,人們走親訪友,互致祝賀。有些地方伴隨舉行盛大的鬥牛、賽馬活動。其中蘆笙踩堂活動最為精彩,屆時,小夥子蘆笙嘹亮,悅耳動聽,姑娘們身著節日盛裝,頭戴龍鳳銀角、銀簪、銀梳,踏著笙歌節拍,翩翩起舞。通過踩堂,男女青年可以自由選擇情侶。

恭城桃花節

時間:每年3月

地點:桂林市恭城縣

介紹:每當三月,在桃花盛開的地方恭城縣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桃花節”。桃花節期間,村民們載歌載舞,以舞會友,以花傳情,“賞恭城桃花,住生態家園,吃綠色食品,做快活神仙”,是遊客踏青觀花,領略春的濃烈氣息的絕佳去處。 陽春三月,大岒山桃園—灕江畔上的中國桃花藝博園,十里桃花,百里畫廊,萬畝桃花相映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人前來。

漁火節

時間:每年12月

地點:桂林市陽朔縣

介紹:“漁火節”是陽朔八大美景之一。昔日,灕江中的漁民夜間捕魚,常常有數十上百的竹筏出動,彙集白沙河灣中,漁翁們點亮竹筏上的漁燈,以此引魚上鉤。那盞盞漁燈,陣陣水花,猶如夜空中繁星點點,映耀著穿梭在水面上的竹筏和在水中時隱時現的魚鷹,令人歎為觀止。


閘北食神


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大馬山國的民俗節日,二月二的艾菜饃,三月三的五色飯,五月五的粽子,七月十四的鬼節,每家每戶必殺鴨,說鴨會游泳,可把不好的都遊走,八月十五的,圓饃,像徵著團圓,最即有民俗節日的還是每隔幾年的(廟會),在馬山國的各各鄉村都有更個習俗,在老一輩挑選出最好的日子,會請來道士,嗩吶隊,舞獅隊,打鼓隊,舞蹈隊,山歌隊在這三天必是熱鬧非凡,第一天,道士在廟裡的法事,為族人乞求風調雨順,人丁興旺,身體健康,錢財滾滾來,傍晚,鞭炮雷鳴,嗩吶,舞獅隊上場,各種演藝,村民們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回聚於廟堂前觀看熱鬧,很是開森,第二天就有得忙了每家每戶都要拿已配好的紙錢,蠟燭,香,煤油燈,糖水果還有公雞排成幾大排去拜廟堂,隊長一聲令下,一拜求風調雨順,二拜無災無病,三拜,就由自家發自內心的乞求了,拜完廟會,鞭炮響起,接下來就是迎接自己的親朋好友,親戚,孃家人的到來,殺雞宰羊上最好的飯菜招親人們,親戚朋友多的一家比做喜酒人還多,上百桌,待他們吃飽喝足後就去看唱山歌,舞蹈等,廟會上每家每戶都有一個人去維護,治安,後勤等,只要是這天你有一包鞭炮到場,就有人去迎接你,招待你安排你吃飯,因為是廟會,即說可以洗去一個人的黴氣,所以附近村民聞有這村那村的廟會的,都會有不同地方的村民趕來湊熱鬧,這場廟會三天三夜不停息,一場洗禮過後,第三天就是道士,舞獅隊每家每戶的去給於祝福,就到始結束了,接下來就是治安員開始封路封村了,即說法事後三天七夜村不能通車,通了便是漏財,損丁,對該村及為不利,這就是馬山國的民俗節日,比過年,請酒還要重的節日,費用都是戶出自出的,來的親朋好友是不收利是的哦,你們的民俗有這樣有意義節日嗎






丘翔鑫話風水


春節是南寧地區一年中最大的節日,初一零時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辭舊迎新。初二親友帶上禮物互訪“拜年”。十五元宵節晚上鬧花燈。十六縣郊農村舉行廟會、“搶花炮”。按壯家獨特的春節習俗,還要進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獅、舞雞、舞春牛等活動。大年初一的拂曉之前,壯族的家婦就已紛紛到小河去為全家挑新水了。在挑新水時,還要撿幾塊與家畜相像的石頭回家,並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聲。回到家裡,就把這些石頭放進豬圈、牛欄,祈求六畜興旺。然後,用新水煮新年茶給全家喝。壯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爭著喝由村中公認的“伶俐嫂”捧給大家的清水,她們相信這樣便可更加聰明伶俐,待嫁姑娘更是藉此機會補求在新的一年裡找到如意郎君。桂西一帶的舞雞、舞春牛更是別具特色。大年初一,由舞雞的青年提著用木頭、木瓜做成的兩門雞,打著鑼去各家各戶賀年,他們唱起吉慶幽默舞雞歌,使主家喜笑顏開。主家從“雞”身上拔幾根雞毛插在自家的雞籠上,祈求六畜興旺。舞牛更是有趣。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春牛”表演,一人在前撐著牛頭,一人在後彎腰拱背甩尾巴;後面由一個手拿犁架的漢子驅趕著“春牛”,簇擁著春牛的還有敲鑼打鼓的,唱春牛歌,浩浩蕩蕩,喜氣洋洋。 舞春牛桂西一些地區,世代流傳的舞雞、舞春牛活動,增添了春節的喜慶氣氛。舞雞的年青人提著用木頭、木瓜做成的兩隻鬥雞,打著鑼到村中各家各戶去賀年。舞雞歌吉慶幽默,使主家喜笑顏開。送給賀年的舞雞者紅包,從“鬥雞”身上拔幾根雞毛插在自家的雞籠上,以祈求六畜興旺。舞春牛更為有趣。“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編織而成,牛頭、牛角糊上綿紙,畫上牛眼,牛身是一塊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鑼打鼓在村中表演,鑽進布底的兩人,一人在前撐牛頭,一人在後彎腰拱背甩尾巴,後面跟著的是一個手拿犁架的漢子。此外,還有敲鑼打鼓的,領唱春牛歌的,他們走到哪裡,哪裡就有歌聲笑聲。舞罷上村又到下村,從初一鬧到元宵節。舞春牛的人們為農家帶來了節日的歡樂,同時,也寄託著對農家豐收、祥和的祝願。打扁擔 過新年“正月舂堂閉轟轟,今年到處禾黍豐。”這是廣西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壯家流傳的一首古諺。唐代劉詢在其《嶺表錄異》中曾生動地記載了舂堂的舞韻: “春堂者,以深木刻而槽,一槽兩邊,約排了檸,男女立以舂稻梁,敲磕槽舷,皆有遍拍,槽聲若鼓,聞於數里,雖思婦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瀏亮也。”今天,代替舂竹的是農家的扁擔,木板代替了大木槽,古老的舂堂以打扁擔的娛樂形式煥發了生機。從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輕快悅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擔聲,響遍了壯族山鄉。打扁擔是傳統的自娛自樂活動,每一個壯家人都是打著堂的演員,婦女的動作輕巧優美,男子的動作剛勁有力,自娛自樂的“打著堂”,寄託著壯族人民祈望豐收的願望。打扁擔的舞蹈形式有雙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種套式。舞者多為雙數。表演者手拿扁擔,圍在長凳或舂米槽旁,有節奏地時而敲打板凳,時而互相撞擊扁擔。扁擔在手中運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側面敲打,發出的聲音或脆、或沉,聲聲相異,形成節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韻律。在扁擔不斷相擊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轉動,更使人眼花繚亂。技巧嫻熟的各種動作,在聲聲扁擔撞擊聲中輕鬆完成。喜慶佳節的打扁擔活動,更是熱鬧非常。場上長形的竹筒和鑼鼓與之伴奏,圍觀的群眾不時地傳出唱彩聲,節日氣氛特別熱烈。在打扁擔的人群中,你可以發現兩髻斑白的老人和稚氣十足的孩子,有的全家揮扁擔上陣,有的母子同場打扁擔,你賽我、我賽你,整個打扁擔活動洋溢著歡樂的笑聲。趕圩路上,山民們腿走酸了,肩挑累了,就把擔子一放,打起扁擔,不一會兒疲勞便在扁擔聲中消失了。趕墟路上的打扁擔活動即興而起,盡興而散。打扁擔真是壯鄉的一種輕巧而方便的文體活動。“打扁擔”的舞蹈語彙,具有豐富的農耕文化色彩,舞蹈造型與農耕勞作密切相關,表演內容有:耙田插秧、戽水耘田、收割打場、舂米嘗新等。藝術形象的生活化、勞動化特點極為突出,它牢牢紮根於壯家土壤,必將生命長青。



飛奔的KK


水燈冉冉去,通航天地人

桂東南。放水燈活動,不是民俗節日,算是一項民俗節目,也不盛行,只一些人或家庭興來施放。

水燈形制,多是摺紙加木片託底做成荷花狀,其餘任喜好,做成南瓜茄子房屋狀等;燈腹置燭火,光瑩瑩啟航隨水漂流。

放水燈舉動,混合儒釋道祭奠、通玄、輪迴的思想因素。傳說天下水流接忘川通幽冥,幽冥黑暗無邊,水燈熠熠漂到,指引亡魂走過奈河橋,已過橋的,則是照亮投生輪迴路。此活動常在七月十五中元夜舉行,也有在別的日子按心願辦理;低調的悄悄行事,隆重的請僧道誦經、焚誄文,都寄願陰陽殊途、好望同歸。

除了思幽追遠,還可藉助放水燈祈福,這時候在人的想望裡,水燈隨水流駛入天河,人情上達天聽。這把戲我客串過一回。

夏夜,風定星輝,幾男幾女來到小河畔沙灘上,為一名女伴慶生;真土,是的夠土,小地方九O年代,很多事不著調。吹滅彩燭分食蛋糕,女伴們意興亢奮,作妖支使男伴們摘來橡皮樹葉,橡皮樹葉大過巴掌,重又燃燭滴蠟,一一固定在葉面上,放入水流,目送點點心花冉冉漂遠,若明若滅,熒熒惑惑,沒入了高玄天際……


樊虛


廣西我只在自己的城市待過,其他地方沒去過也不熟,我們這個小城市方言特別多,不同鎮的村,說話的方言的不一樣,客家話、桂柳話、九都話……自己說的方言也不知道屬於什麼話。我們這邊有慣節的習俗,慣節當天來的客人越多越光榮,村裡會請來戲團、歌舞表演團。

種植物比較出名的有:紅瓜子、甘蔗、砂糖橘、柚子、蘋果、百香果、桃子……廣西種植水果比較多,氣候偏暖適合種植水果。

超級愛吃螺絲粉,久不吃會渾身難受的那種。

三月三是我們廣西的特別大節日。

賽龍舟

還有很多節日方言翻譯不了普通話的。

希望我們廣西經濟發展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