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慶親王府為什麼有“最不幸的王府”之稱?

我是景大王


慶親王是清朝最後一位“鐵帽子王”,最後一位慶親王還沒來得及將爵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大清王朝就滅亡了,整座慶親王府也隨之付諸東流了,因此有了“最不幸的王府”之稱。

慶親王府位於西城區定阜街3號。第一位被冊封為慶親王的是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永璘被嘉慶帝封為慶郡王,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永璘晉升為慶親王。後來,其孫奕劻世襲了慶親王的爵位,慶親王的爵位先後共傳四代,包括三位親王,二位郡主。

慶親王府原本屬於道光時期大學士琦善的宅第。奕劻世襲親王后,將原本已經荒廢的府宅改建成了一座錯落有致的大四合院。

清朝滅亡後,慶親王府經過民國時期的戰事紛爭,整體都遭到了大規模的破壞。1949年後,京津衛戍區司令部設立在了王府中。如今慶親王府已經成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


京蜜


現在的慶親王府西城區定阜街3號。為清末再封慶親王奕劻的王邸。

該府原是道光朝大學士琦善的第宅。因琦善擅許割讓香港獲罪,被逮捕查辦並籍沒家產。後由咸豐皇帝賞給了後來的慶親王奕劻。

最早的慶親王府並不是這裡,而是和珅的府邸,然而,和珅宅第又是怎樣成為慶王府的?這要從第一代慶親王永璘說起,永璘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七子,也是最小的兒子,與嘉慶皇帝是同母弟兄。後被封為慶郡王,成為清朝第一代慶王。按照清朝的慣例,封王后就要分府。嘉慶皇帝便將和珅宅第賜給他的弟弟永璘居住,這便是最早的慶王府。

根據清朝的封爵制度,除清初八個鐵帽子王可永遠世襲王位外,“其他親、郡王,則世降一等”。即,親王的子孫在承繼爵位時,要按照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等爵位的順序,依代遞降。到了奕劻時,當時的他已經降為輔國將軍了。奕劻以輔國將軍銜仍住在豪華的慶王府內,顯然不合規制。所以最早的慶親王府也由咸豐皇帝賞給了恭親王奕訢,前期慶王府就成為恭王府了。

而奕劻就搬到了後來的琦善的府邸,後奕劻因阿諛逢迎慈禧太后得以不斷晉封,青雲直上,在晚清政局中總攬大權,成為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奕劻步步高昇,飛黃騰達之際,正是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之時。光緒年間,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慈禧挾光緒皇帝倉皇西逃,留奕劻在京,會同李鴻章作為清政府的全權大臣,與八國聯軍議和。在談判中,他們卑躬屈膝,賣國求和,代表清政府與俄、英、美等十一國公使簽訂了《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淵。因此,享受了清朝親王的最高待遇,爵位世襲罔替,但是,還沒容得他的子孫們承襲王位,為他授爵的清王朝就在辛亥革命的風暴中覆滅了。

因此可以說最不幸慶王府,也可以說,罪有應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