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银行理财产品,到底安不安全?近几年发生过到期了本金利息返回不到银行卡上吗?

堂堂正正做人77563740


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银行的理财产品都是很安全的,但是这个安全也是要建立在你要充分认识到理财产品的风险基础上,因为银行的理财产品都有高中低的风险,我们常说的有保本保收益型,保本型,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如果你选择的是保本保收益型的理财产品,到期后本金和利息都返回到银行卡上,不过这类型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少了。

但是因为银行除了有自己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有代销的理财产品,更有甚者,有个别的违法的员工私自售卖非银行批准的理财产品,俗称“飞单”。

1.代销的理财产品包括由来自保险公司的,证券公司的,信托公司的理财产品。

这类理财产品,保险,证券,信托等公司与银行都有签订合约的,并且都会在银行的公告栏进行公示,这类的理财产品相对是安全的,但购买的时候也要看清楚这类理财产品是否保本,是否有风险,收益是否有保障等。



2.“飞单”

“飞单”是严重违规的行为,飞单的意思就是说,银行的违法的员工私自售卖非银行批准的理财产品,这类理财产品的来源,风险等等都是不明确的,目前出的案件当中有很多飞单,造成了客户资金的被盗。

所以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购买正规渠道的理财产品,如果银行的员工叫你把钱转账到另一个账户,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正常渠道购买的理财产品不会叫你转账的,只为通过柜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直接购买。

目前发生过的所谓的理财到期本金和收益都不能到账的,都是这种银行员工私自售卖违规的理财产品,导致客户的资金被挪用或者被盗。

正规渠道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


90皮沙发


我是好人卡,答案是发生过,近期主要集中在2015、2016年。如:

广发银行发行的一款挂钩沪深300指数收盘价格的理财产品2015年1月底到期,其预期收益率为4%-8%,但最终收益率只有4.7%。

农业银行日前到期的金钥匙如意组合2014年第86期看跌沪深300指数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2%-6.3%,但最终收益率仅为2%。
平安银行的“平安财富结构类(100%保本挂钩ETF)资产管理计划2014年147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同样挂钩沪深300指数,其预期收益率为3.5%-13%,但最终收益仅为3.5%。
还有,2016年汇丰银行有多达18款理财产品出现本金亏损10%,加上本金亏损5%的理财产品,汇丰银行2016年以来到期理财产品亏损的数量超过20款。汇丰银行亏损的理财产品主要是挂钩基金和股票。

从好人卡7年多的理财经历来看,银行理财产品还是比较安全的,但购买时一定要仔细看条款,了解清楚再买。

1.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银行理财是必须进行风险分级并提示的,分为PR1-5共5个等级。PR1、2是比较安全的,PR3稍有风险,PR4以上不建议碰。

2.建议买固定收益型的理财,目前还在1年半的适应期内,还是能保证刚兑的。

3.注意看有没有最低收益率。目前银行出售的理财在界面上显示的都是最高收益率,但有可能在条款里会出现最低收益率,这样的理财以上面说的挂钩型理财为多。讲道理,若是能预测到理财到期时的股票或黄金指数,那买期货、基金赚得都比理财多。


好人卡的理财经


坤鹏论之前就说过,金融的一大功能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所以说银行产品绝对安全或者非常不安全都是不负责任的。银行产品不安全的例子不用说近几年,单就最近一两年就有,并且还都是不小的银行。



比如招商银行在2017年9月份就有一个10.4亿的理财违约,这个事情好像是在今年1月初才被媒体广泛关注。之所以出现违约是因为理财资金投给了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部分投资产品出现问题导致的,据说应该是三个项目出现投资亏损。金融产品对风险承受能力其实非常低,10%的资金收不回来就足以导致后续一系列问题。

如果说招商银行作为商业银行规模还小,那交通银行作为曾经的“央行”可算是背景深厚了,同样也出现理财产品违约的情况,交通银行私银理财产品有一款原本应该在2015年到期的理财产品到期后无法兑付,延迟2年后仍然无法兑付,原本8%的收益最后只拿到4%,也是在今年爆出来的,规模不大,3亿,但私人银行都是优质客户。

另外,宇宙大行工商银行就更牛了,今年初被爆54.7亿元理财产品涉嫌违规,13家分支机构牵涉其中,当地银监局对其进行了大额罚款。



不再多说了,说多了该有人说坤鹏论危言耸听了。

如果对安全要求非常高的用户,坤鹏论建议还是存银行定期吧,定期存款风险是最小的,如果够20万还可以弄个大额存单。如果手里钱多于50万又怕银行倒闭了,可以在几家银行存嘛,每家银行都控制在50万以内,多家银行同时倒闭的情况基本不存在。

除此以外,货币基金也确实可以考虑。

其实银行理财产品也不是个个风险都那么大,但在购买的时候要认准一定得是银行自己的,很多理财产品只是银行代销,这类产品你很难对其背后的公司做完善的调查,所以强烈不建议买,收益越高越不建议。


坤鹏论


银行理财产品,相对来说还是安全的,不过你还是要在签订理财产品协议时,要仔细看,这个理财产品投向哪里,收益率多少,特别是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直接与黄金、美元指数等波动挂钩,所以,银行理财产品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尤其是现在打破刚兑的情况下,投资者应该更加理性看待。

还有一种银行理财产品,虽然是在银行里面销售,但是这是银行替信托、私募基金、保险公司等代销的理财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融资方投资失败,你是很有可能面临本金利息返不回银行卡的可能的。所以,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看清楚,与你签约的是谁,资金将投向何方?如果是当事这家银行,你就可以放心购买了。

还有一种就是银行工作人员,与外面人的勾结,把客户的理财资金挪到其他地方去投资,如果投资成功了,那么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如果投资失败了,就可能发生面临客户的巨大损失。同时,由于当事工作人员离职或被抓捕,银行方面不肯承担这样的责任,最终客户不得不承担这样的投资损失。


不执著财经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想说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在理财新规实施之后,是没有绝对的安全了,有些银行理财产品如果配置的投资项目出了问题,就有可能出现亏损,购买理财的投资人也就存在被蚀本的可能,更不用说投资收益了。

近几年确实发生过几起理财产品到期了,本金利息不能返回到投资人帐上的案例发生。比如有投资者2013年买了招行北京分行首体支行的理财产品,预计年化收益率为11%-13%,2017年9月遭遇违约;交行一款规模3亿的银行理财产品,被媒体曝出存在退出分歧,部分投资人表示存在推出困难。交行随后回应,严格按照理财产品说明书要求披露理财产品投资报告。另据黑龙江银监局公布的一系列的行政罚单,则打破了银行理财的颜面,当地工行6支金额共计54.7亿元的理财产品涉嫌违规、被监管方处以重罚。

对此,笔者建议,今后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不要重仓,将鸡蛋多放几个篮子里; 不能被所谓的“高收益”所迷惑,且重点购买一套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




开伟观察


银行可以销售的理财产品类型有很多:定期存款、结构型理财、预期收益类理财、货币基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理财等,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定期存款没有风险,也就是说安全。但是存款也不是一定无风险,因为我们国家允许银行倒闭,最多赔偿储户50万元。所以说,世上没有任何事情都是一定安全的,只有相对安全!


目前由于资管新规的落地,购买理财产品不允许刚性兑付,也就是说,你的理财产品所对应项目如果发生风险,那你就会面临亏损,之前银行所投资的项目也有遇到兑付困难或者坏账的企业,但是最终银行还是凭借庞大的资金池把客户的资金补上,但是目前不允许了,明确规定但凡购买理财产品,不可以明确保本。

  • 银行存款就不讲了,这个肯定没风险。


  • 银行的货币基金也不怕,风险也低,货币基金主要投向标的也是银行大额存单、国债等品种,风险相当小,也没啥风险。

  • 结构型理财,一般情况都是浮动收益,从最低到最高,一般不会出现本金亏损,购买时看清楚挂钩标的,风险性也很小。

  • 普通理财,目前理财都需要穿透看底层,有的理财购买的企业债,一般情况AAA级企业债一般无兑付风险,但是目前市场上有很多起国企、民企债券违约,如果遇到这种事情以前可以给你刚性兑付,现在不可以。因为理财就有风险!

  • 银行信托产品。这个风险也是非常大的,虽然预期收益较高,也是需要穿透看项目本质。看收益主要来自于哪,目前信托产品违约也不少见,但占比很少。

  • 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都是投资于权益类产品,因此亏损本金的可能是非常存在的,但是不会资金收不回来。这个无非就是本金亏损与盈利,不会出现跑路。

  • 保险理财其实本质和银行理财也是一样的,同样保险理财也不能够明确保本。

近年来发生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亏损或者干脆本金都没得事件其实有很多,归根结底大多数都是个人投资者比较贪,然后让银行工作人员有机可乘。有的银行有飞单现象,员工和第三方金融平台合作,购买第三方平台理财,利息收益高,银行员工返点也高。这种情况下,你虽然是在银行购买的产品,但并非是银行产品,因此有亏损或者跑路风险。比如泛亚,当时在爆发风险前,很多客户都是银行理财经理推介购买!

也有很多大客户在银行存定期,被银行员工以高息方式诱导,最终存款被人挪用,导致本金都找不回来了。这种发生在银行理财产品回来的事也挺多的,百度一下全能知道。

最终还是建议大家多自己主动学一些投资理财相关知识,同时学会资产配置,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蓝子里!

最后感谢大家阅读答,认为对大家有用的可以多多点赞,也希望大家可以将自己观点表达出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你把你了解的分享给大家,我把我懂得的告诉大家,一起学习一块进步!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私信交流,欢迎大家!


材疏学财


如果你问有没有风险为零的银行理财产品,我可以告诉你,除了存款,没有!风险为零的理财产品就不能称之为理财产品了,任何收益率高于存款利率的产品,都存在着风险,只不过这个风险程度有高低而已。

在我数十年银行工作经历中,确实是曾经发生过理财产品损失本金以及利息的情况。那些所谓“我行至今没有发生过理财产品本金收益未兑付情况”的解释都是狡辩,以历史记录诠释后续产品的风险程度,根本就是“顾左右而言他”,巧言令色而已。



我记得当时是股灾,那些与股票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全线亏损,有些投资者就去银行闹,结果银行给出两种办法解决了:一种是私下给礼品或补现金,另一种是发行一款更高收益的理财专门让他们购买,以补回之前投资损失。

今年开始银行理财要打破刚兑,投资者再去闹就不会有收获了。所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银行理财,才是明智之选。银行理财安不安全,最终取决于你的风险偏好。


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理财知识。


空谷财谭


准确的说,最近几年发生过理财到期违约的事,但是都是一些高端的产品,很多人都听说过,2017年9月招商银行的规模10亿资管计划发生违约;同样的还有陆金所1.4亿资管计划违约。但是请注意,这些产品的一个共性,起点高,收益高,主要针对的高净值客户,而且最终没有损失本金,只是收益率与预期相差甚远。



我想说的是,担心银行理财产品不安全是一个杞人忧天的想法,总体上市面上5%或者6%收益的理财产品运营历史上极少出现亏损,本金损失可能性约等于零,还是属于保守的投资手段。

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我们行近十年理财产品发生违约的只有一例。

想绝对的安全就尽量选择PR2以下分级的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不敢说,基本上99.99%吧不存在损失可能性。



最近几年违约产品多集中于信托、资管计划和私募产品,普通的理财违约很少,只要我们关注一下资金投向,同时一定注意理财产品购买一定是在自己的账户上完成的,所有的需要你进行转账或者集中到其他账户的产品,都是飞单前兆,这都是不法分子利用自身职业身份和客户信任进行非法集资的手段,属于出现道德风险和违法犯罪了,记住这个就好。


不立而立


首席投资官西瓜菌

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问题,小编想先细讲一下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

银行的理财产品是分很多种类的,一般大体上分为保本型理财产品和非保本行理财产品。保本型理财产品相对安全,银行如果在发售的时候承诺是保本型产品,那么您投资的本金是安全的但是年化收益相对较低;非保本型理财,顾名思义银行不保证本金,在投资过程中您的本金有可能会受到亏损,甚至血本无归,这种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相对较高,如果投资成功也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银行不会盲目的对客户推销和发售理财产品,银行每年会对需要购买理财的客户进行等级评估,评估您个人的风险承受等级和投资理财经验等信息,然后对该客户作出一个系统的等级评定。在评定后如果您被评定为承受风险较低、投资理财经验较少的客户,那么您在银行系统中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系统就会拒绝您交易。所以说大家以后每年在回答银行投资理财问卷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要随便点选,这些和以后您购买理财产品系统认定是有很大关系的。

再次,很多客户在够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并不会仔细的阅读理财产品销售说明书,而是只关心年化收益率。这样是不对的,大家应该在购买前阅读销售说明书,里面会有详细的该理财产品介绍,包括起止时间、投资领域以及比例、是否可以提前赎回等信息,根据投资领域的比例您心里就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您的钱将会被投资在什么行业、什么方向,那么您大概也就会知道您承担的风险会是多少。

最后小编想说,银行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经过银监会相关部门审批核准发售的,国有大行的理财产品近年来没有听说过到期不能兑付的情况。但是理财不是储蓄是一种投资行为,投资就会承担一定的风险。


首席投资官


银行理财的规模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最新公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 (2017年)》,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562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数9.35万只;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54万亿元。

因为我入行以来,从未遇到过理财无法兑付的情况,故而在网上搜了一下,差不多每年都有两三起银行理财产品无法按时兑付的案例,涉及银行包括建行、工行、民生、华夏、光大、浦发等等,其中,2017年的搜到了一起浦发的飞单理财及民生的虚假理财导致未能按时兑付被起诉。

因此,与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而言,应该来说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度是极低的,按时兑付率可以说达到99.9%以上。

何为飞单行为及虚假理财

飞单就是销售业务员拿到订单后,不将订单交由自己公司做,却将订单放在别的公司做。就银行的“飞单”简单说,就是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卖不属于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从中获得高额的佣金提成。对于客户来说,资金失去了银行严格风控的保护就很容易“打水漂”。

虚假理财指的是银行员工私刻银行公章,私自制作理财协议,利用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以高息吸收客户的资金,发行不存在的理财产品。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机的案例就是这样。

银行因理财产品被起诉的,基本都是因为员工的飞单行为或者销售假理财,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上述两种情况呢?很简单,两个方式,杜绝百分百!

1、网银及手机银行购买:

使用网上银行或者手机银行购买,可以避免银行员工这个环节,降低被飞单或购买到假理财的可能,如果确实不懂,到柜面或者理财经理室咨询后,自己再到银行官网购买。

2、中国理财网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设立了一个中国理财网,你只要在中国理财网输入完整准确的理财产品登记编码或产品名称,就可以查询到所购买的理财产品是否为银行发行的正规理财产品,一旦查不到,就是虚假理财或者飞单。

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

2015至2017 年,我国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客户实际年化收益率基本在3.5%-5.0%之间。从2017 年全年来看,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4.06%。2018年受降准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一年期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大部分在5%-5.5%之间。

因此如果你购买的产品收益率在这个范围内,基本是安全的。银行的飞单及虚假理财基本都会以高息为诱饵,吸引客户投资。

总结

做好以上几点,基本上你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都可以按时兑付,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6%以内的)其实算一个低风险的投资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