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人说阿司匹林肠溶片走下神坛,你怎么看?

为国聚财2


如果说阿司匹林曾经在神坛上,那么阿司匹林如今仍在神坛上!

阿司匹林之所走上了神坛,一方面阿司匹林初期在解热镇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后来人们发现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加重的左右,从此阿司匹林走上了神坛。


当然,往往走上神坛就会飘,有一段时间,一些人认为阿司匹林是神药,是保健品,能延年益寿,这肯定是魔化了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就是一种药物,它有一定的适应症和局限性,以及副作用。

阿司匹林现在最为广泛的应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非常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脑梗死、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脏支架术后、心脏搭桥术后等等,这些人肯定需要吃阿司匹林,目的很明确,就是预防心肌梗死,预防脑梗死,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加重。

对于这一点,目前全世界西医没有争论,也就是从这一点上来说,阿司匹林并没有走下神坛。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使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5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在每1000例患者中,可挽救25人的生命,并可预防10~15例复发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这说的是明确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那么关于阿司匹林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暂时没有心脑血管疾病,但要不要吃阿司匹林预防,这叫一级预防,这个问题目前争论激烈。

为什么有人说阿司匹林走下神坛?

因为近期有好几个关于阿司匹林的研究,证明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同时,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好。

关于阿司匹林走下神坛的临床试验, ARRIVE、ASCEND、ASPREE 三个试验,均证实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作用不大,入选的试验对象本身就是低危人群,也就是本身低危人群本来就不强烈推荐吃阿司匹林。这三个实验的结果就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中危人群不用吃阿司匹林;单纯糖尿病的人不用吃阿司匹林;老年健康人不用吃阿司匹林!

这些实验根本没有说:阿司匹林无用,也没说阿司匹林走下神坛,更没说阿司匹林不用吃了!


2019 年 3 月 17 日,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正式发布,其中相对地弱化了阿司匹林的地位。 但还是说阿司匹林仍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要用药,但不是唯一: 新指南涉及了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各个方面,包括了生活方式改良如饮食、运动等,包括了各种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血糖等的控制,也包括了阿司匹林的使用。

对于已经明确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国内外的专家和指南一致;阿司匹林仍是最基础的用药。

关于阿司匹林走下神坛,主要是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体这些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抽烟、家族遗传史等等高危人群要不要吃阿司匹林,需要具体分析,不是说不用吃,也不是说必须吃,需要具体评分。

同时指出,这些高危因素的人肯定不需要吃:

1、出血风险大的人,比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宜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有消化道内出血风险;经常出现皮下出血、出血伤口不易愈合,血小板降低等情况,应该慎用阿司匹林;

2、大于70岁的老人,只要没有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都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如果阿司匹林曾经在神坛上,那么它还在那里,但阿司匹林无需神话,也无需妖化,阿司匹林只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


心血管王医生


可以说,阿司匹林是目前在临床上被最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是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的重要基础,同时,阿司匹林被认为可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一级预防)和发生以后的再发(二级预防),此外,阿司匹林还被观察到具有预防癌症发生的功效(结直肠癌)。因此,将阿司匹林这个上市了一百多年的药物视为“神药”,确实一点儿也不过分。

然而,之所以会有声音提到“阿司匹林的地位可能被撼动”,这可能是由于近期美国心脏病学会与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制定的2019年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中,对于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中的推荐力度有所下调。该指南建议,对于心血管事件风险较高且不具有出血高危因素的40-70岁患者,可以考虑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但仅为IIb级推荐(所谓的IIb级推荐其实是指可用、可不用但更偏向于不使用);而对于年龄超过70岁的患者,则明确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事件。

为什么这项指南要调整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推荐力度呢,其主要原因是2018年公布的ASCEND研究、ARRIVE研究和ASPREE的结果均对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提出了质疑与挑战。

当然,上面说到的是美国的指南,中国的指南目前暂时没有进行更新,当该项工作已经启动,很快中国患者也将迎来新的指南。按照以往的惯例,中国的指南并不会完全照抄国外指南,但多少也会对国外指南的内容进行参考与借鉴。

除了一级预防以外,一直以来,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地位被认为是不可撼动的。然而,另一种新药替格瑞洛正在通过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尝试挑战阿司匹林在二级预防中的地位。

所以,如此看来,阿司匹林确实面临着不断被挑战的境地,但是,作为一种上市超过百年的经典“神药”,其低成本和成熟的工艺,还有其巨大的临床使用经验,让短期内阿司匹林在抗血小板领域的应用依旧不可撼动!


家有好医


着一百二十年历史的“神药”阿司匹林真的走下了“神坛”么?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这只是有些人对最近阿司匹林研究成果的误读。华子本着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去查询了相关资料,给大家一个明确的解释。

一、阿司匹林是什么

阿司匹林自从一百二十年前从柳树皮中被人类提炼出来后,就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神药”。阿司匹林作为一种解热镇痛药物,帮助了无数被感冒、发热、风湿等病痛折磨的人们。在最近几十年,人们又发现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弱人体的凝血功能。对正常人来说,减弱凝血功能是个不良反应。但是对于有潜在心梗、脑梗等血栓性疾病的人们来说,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于是阿司匹林成为了拯救全球数十亿人的“神药”,成为抗击血栓的一线药物。

二、医学界的争议

医学界一边在应用阿司匹林解热镇痛、抗风湿、抗血栓,一边仍持续不断的在研究它,所以阿司匹林新的作用与不良反应被不断的发掘出来。医学界的各种派别出于研究的角度与试验样本的不同,所得出的理论也不尽相同,所以医学界在学术上关于阿司匹林争议从来就没停止过。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作用毋容置疑。但阿司匹林在发挥药效的同时,又无可避免的有降低凝血功能,损伤消化道黏膜的副作用。所以医学界对阿司匹林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应用阿司匹林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大小之比上。

三、关于阿司匹林的最近研究

很多关于阿司匹林的大型临床试验,是以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发生心血管意外的风险大小等条件进行分类试险。而近期大家所言的阿司匹林走下“神坛”的说法,就是源自于今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的年会上,公布的两项关于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研究。分别是ARRIVE研究和ASCEND研究,这是来自于哈佛和牛津两所大学的试验团队的研究。

ARRIVE的研究结果表明,进行严格血压管理的无心脑血管疾病的低危患者(近十年心脑血管发生疾病的概率小于10%),不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ASCEND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中,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但也增加了出血风险,获益与风险互相抵消。

四、正确解读研究结果

大多数人看到试验结果可能都会疑惑,一个说“不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另一个说“获益与风险互相抵消”,那是不是就意味着阿司匹林不用继续再吃了呢?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这只是部分人对试验结果的误读。

两个试验选取的样本都是无心脑血管疾病的中低危患者,也就是说这些患者没有发作过心脑血管疾病,近十年发生疾病的概率也小于10%,对这样的低危患者进行“无病防病”的一级预防,不推荐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而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二级预防,以及近十年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大于10%的高危患者,依然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

五、患了脑梗、心梗之后阿司匹林不能停

医学界对于高危患者预防使用阿司匹林毫无异议。在国家处方集及心脑血管病治疗的相关指南中,阿司匹林已被确认为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基石”。尤其是已经发作过心梗、脑梗、动脉粥样硬化等血栓相关疾病的患者,只要没有相关禁忌症,都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无法完全逆转的疾病,曾经发作过心梗、脑梗的患者,更容易复发。而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血栓的再次发生。而且服用方便,治疗成本也不高。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多为消化道症状,可以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抗,引起脑出血的概率影响非常小,所以对大多数心脑血管高危患者来说,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的获益远大于风险。

华子提示,药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在用药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联系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为成你身边的药剂师!


药师华子


“阿司匹林”,相传是一百多年前由一位德籍犹太人发明的。自问世至今,可以把它理解为在治愈很多疾病的同时也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这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也可以说它对人类健康是功德无量的。至于现今一些人一会说它是“神药”,一会又说它要走下“神坛”,我想这都是一些人对阿司匹林认识上的偏激所导致的,因为任何人为的对事物的过度解读,都将可能改变对其属性的本质认知,阿司匹林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应清醒地认识所有这些说法都只是传言而已。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主要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抑制血小板凝集等等功效。说其“神”者,估计是对阿司匹林在治疗发热、头痛、风湿痛、类风湿关节炎、神经痛、肌肉痛、牙痛以及用“他汀”类加阿司匹林长期服用,能作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可能引发“中风”与“心梗”的一、二级预防,还能抑制心脑血管血栓形成和治疗胆道蛔虫病等诸多疾病中的显著功效而言的,可能还与近几年有研究指出,阿司匹林对一些癌症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如果真是如此,这无异于老树发新芽,那么有人把这么众多的功能作用喻为“神”,也就不足为奇并顺理成章了。

说其将走下“神坛”者,估计是对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而言的。比如,它会有明显的胃肠道刺激副作用,严重者会引发胃肠黏膜损伤导致胃肠道出血等,虽然有了“阿司匹林肠溶片”,但它还是不能完全消除上述刺激症状。还有的可能是认为该药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中,也可能导致脑血管意外出血,大剂量用药对心脏也会有毒副作用,少数患者还有过敏反应,如此等等。

大家应当知道,一种药物如果扩大适用症,其相应的副作用也肯定会随之增加,我们常说的“是药三分毒”,似乎也能帮助我们减少对此类副作用的担忧。再说,任何药物治疗都要以解决主要病症为主,只要未发生必须停药的症候,医学上允许范围内的副作用应该另作处理。当然,这里所说的“毒”,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毒素,只是特指副作用而已。我们要相信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效和担当,虽然科学发展无止境,后来的科学研究也许会推翻现有的成果,但坚信当下则是我们理智的决择。所以说“阿司匹林”现在走下“神坛”是不现实的,因为目前至少还没有出现能完全替代的物美价廉的“阿司匹林”。🙏


符合逻辑


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团队分别报告了两项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对于心血管疾病危险中等的中老年人以及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基本没有益处!论文分别发表在了《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这篇文章一出,便立即在朋友圈疯传,有许多人都说“阿司匹林肠溶片走下神坛”,对此,请看看陈大夫的看法!


一、阿司匹林真的没有益处吗?

如果断章取义的去看,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基本没有益处。但一定看清楚前边的定语——对于心血管疾病危险中等的中老年人以及糖尿病患者;可以看到,这项研究仅仅研究的是心血管疾病中等风险的中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但在已经罹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已经有明确的证据证实了阿司匹林的明确获益,而且不是一项研究。所以,阿司匹林没有益处,其主体是中等风险的心血管疾病人群。

二、对于高风险人群的益处呢?

对于已经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讲,高风险的心血管人群,已经不是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了,而是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对于已经诊断的心血管疾病来讲,阿司匹林的获益循证医学证据充足,其用于二级预防的地位依然无法撼动。所以,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来讲,阿司匹林依然是不能停用的。

三、没有获益的结果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当然有影响!至少在没有确诊的患者中,或者是中等风险以下的人群中,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的证据会更弱,其推荐级别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以后的实践中,更应谨慎的考虑患者是否需要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这样才能保证获益的同时,减少阿司匹林的相关副作用。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


心健康


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临床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临床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最近网上一篇《阿司匹林走下神坛?两大权威杂志发文“没益处”!》的文章火爆了很多媒体平台,很多朋友来问,阿司匹林还能不能吃了?对于这样的“标题党”,过度解读用药风险的文章,李药师是无法认同的,即使通读这些文章,也并不能得出结论,阿司匹林不能继续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在多篇类似于这样的文章中,是这样说的:

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分别报告了两项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对于心血管疾病危险中等的中老年人以及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基本没有益处!论文分别发表在了《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请注意,首先是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适用人群,本来就不包括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中等人群。阿司匹林肠溶片低剂量服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使用人群,是已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以及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朋友的一级预防。请注意区别,心血管疾病中等危险,一直就不在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心血管疾病预防用药的适应症中。而对于糖尿病人,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本身就有凝血不好,伤口不易愈合的风险,如果再服用阿司匹林抵抗血小板凝集,确实别非糖尿病人的出血风险更大,因此,在研究中指出,阿司匹林对于糖尿病人的心血管风险获益,不能确认高于出血的风险。

这两篇文章研究结论没有问题,文章的初衷也是揭示阿司匹林不能滥用,用在并不对症或者并不适合的人身上,会有较大的出血风险,而健康获益较小的情况,但解读文章的人却并没有科学的说明这个问题,过度的夸大了阿司匹林的风险,而忽略了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的健康获益。

对于阿司匹林,总结以下几条,供大家参考:

1. 阿司匹林肠溶片,并不是不能服用,但一定要对症,经过医生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身体出血风险评估后,才能选择服用;

2. 对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它的基础用药地位仍然不可或缺,阿司匹林仍然是迄今为止性价比最高的血栓预防药,长期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能够有效的减少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有消化道出血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在服药前12个月,增加服用拉唑类制酸剂来保护胃黏膜,减少出血风险。

3. 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患者的一级预防,则要评估健康获益和出血风险的对比,对于本身消化道功能不好,或者有消化道出血史的患者,或者有其他内出血风险的朋友,建议还是不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以免引起内出血的风险。如果消化道良好,也没有其他内出血风险,又属于心血管疾病评估高危风险的患者,也是可以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一级预防来服用。


李药师谈健康


2018年8月25日举行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基于ARRIVE研究和ASCEND研究,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临床报告显示,对于尚未出现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并不足以抵消其带来的副作用。这个结论使得许多的媒体大肆宣扬阿司匹林这个药已经走下神坛,有媒体报道这是一个长达40年的错误,甚至有些保健品企业见缝插针,贬低阿司匹林同时推销其纳豆激酶类的保健品。

老百姓真得具有一双慧眼,不要被个别媒体的别有用心带偏了路线,追求健康也要看证据。阿司匹林并不是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药,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吃,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吃。医学上有两个名词,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心脑血管疾病尚未发生或者处于亚临床阶段是采取的预防措施,减少发病几率。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发生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患者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情进展。阿司匹林一直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基石,一级预防的作用存在争议。这两个研究也再次证实了指南的观点: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必须要规范地应用阿司匹林。

哪些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吃阿司匹林?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外周动脉疾病、缺血性卒中(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等等。

哪些病人需要进行一级预防吃阿司匹林?

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包括:1.男性≥50岁,女性≥55岁;2.早发的心脑血管病家族史;3.高血压;4.糖尿病;5.高脂血症;6.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7.吸烟;8.房颤;9.动脉粥样斑块。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主要针对这部分人群,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必须进行获益与风险评估,评估10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如果10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20%者应该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10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在10-20%者,进行个体化评估,既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尤其是结肠癌)家族史者,应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10年内心血管事件风险≥10%的糖尿病人群,若无明显出现风险,建议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如何判断≥10%,临床上判断的简易方法:男性,大于45岁伴两项或者两项以上危险因素;女性,大于55岁伴有两项或者两项以上危险因素。

哪些人并不需要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无任何危险因素、年龄≤65岁的女性;2.无其他心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及心血管高危因素的高血压患者;3.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由此可见,阿司匹林的临床地位不可撼动,百年老药,价格便宜,疗效可靠,但它不是保健品,不能全面普及。对于既往有心血管疾病以及需要一级预防的病人,在没有明显出血并发症的前提下,千万不要听信少许媒体的断章取义的解读而擅自停药。


胡洋


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风险,可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是预防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的基石药物。有人说阿司匹林肠溶片已经走下神坛,是真是假?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疗效肯定,可使高危患者非致死性脑卒中风险降低2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降低34%。但为什么有人会说阿司匹林已走下神坛呢?原因有二:一是上市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不仅具有较好的抗血栓效果,还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二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率与控制率不断提高,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有一定程度降低,这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获益有所减少,相比于并不减少的不良反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时,获益与风险比有所下降。即便如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阿司匹林依然是预防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首选药,只有对阿司匹林不耐受时,才建议换用其它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氯吡格雷等。



相比于阿司匹林普通片剂,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入肠道后才开始释放药物,可有效减少胃黏膜损伤并增加患者治疗的耐受性。但部分患者服用肠溶片依然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尤其是用药的前十二月。对此,正常的服药时间、用药剂量与预防用药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在服药时间选择上,肠溶片不同于普通片剂,需要空腹服用才能减轻胃黏膜损害,普通患者服用不能掰开或嚼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需要嚼服以尽快发挥药效;在用药剂量上,每日75至150毫克阿司匹林是最佳选择,高于该剂量范围会增加风险获益比;在预防用药上,不耐受的患者可联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抑制剂,可减少胃肠道症状。出血是阿司匹林另一个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出血高风险的患者均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这部分患者风险大于获益,尤其是有脑出血风险的患者。



综上,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依然是首选药;对阿司匹林不耐受时可选择其它抗血小板药物。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阿斯匹林对心脑血管病無效。前二十年我就知道。是一个专家大夫告诉我的。


老神仙161891519


虽然长期以来都在传说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脑血管血栓疾病,但是,未必人人都适合,我亲眼所见的一个造成伤害的病例:一个男性老年朋友服用阿司匹林缓释片一年后,左眼视力明显下降,经眼球OCT检测,据说眼底黄斑部位增厚毛细血管大量渗出,确诊黄斑变性急性期,医生询问病史后立即要求停止服用阿司匹林,以免诱发更严重后果,可见,不是人人都可以无节制服用任何药品,最后后悔莫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