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水稻灌浆需要多少温度,白天夜里?

武新旺


水稻灌浆初期适宜温度为21-26℃,有利于籽粒灌浆和淀粉的充实与沉积,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一般认为白天温度较高,夜晚温度适当偏低,日夜温差较大时有利于籽粒灌浆,农谚“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讲的是进入白露节气,白天晴天温度较高,而夜晚温度会降低,早晨可看见露水,有利于稻米的形成而且品质好。据李祥洲等研究表明,一般水稻在白天25℃、夜间20℃的昼夜温度下灌浆结实较为适宜。

水稻灌浆期温度在35℃以上是会加快灌浆的速度和缩短灌浆期,但稻米品质会受影响,垩白度会增加,透明度下降,整米率会下降;若最高温度在40℃以上(在花后5天内对产量影响极大)或干热风袭击下,对水稻会造成高温逼熟,灌浆停止,籽粒秕廋;水稻灌浆初期日均温度低于19℃,秕粒会增多,而且温度越低,秕粒谷越多。

因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要根据种植季节的变化,合理安排播种时期,保证水稻抽穗扬花、灌浆结实能够在最佳的温、光条件下,像江西、湖南等一季稻的抽穗扬花期最好安排在8月下旬至9月中上旬,此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适宜,有利于稻谷光合产物的积累与运输,提高稻谷的产量和品质。应对高温或低温,可采取日灌夜排的方式调节田间的温度,保证水稻能够正常灌浆结实。

云众地服务宗旨: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云众地


一般最适灌浆的气温为20至22摄氏度,且在灌浆前15天,以昼温29摄氏度,夜温19摄氏度,日均温24摄氏度为宜,后15天以昼温20摄氏度,夜温16摄氏度,日均温为18摄氏度为好,结实率高,适宜的灌浆温度,有利于延长积累营养物质的时间,细胞老化慢,呼吸消耗少,米质好。



水稻灌浆阶段,是其长穗期结束后,进入结实期,也就是水稻植株抽齐穗至蜡熟阶段,即出穗后大约30~35天左右。此阶段也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立秋节气,以寒地正常年份的气候特点,夏末秋初,白天热,晚上凉爽,温度昼夜温差大。温差值大约是8℃~12℃。一般白天气温大约26℃~32℃,夜晚气温大约18℃~20℃(晚上10时至凌晨3~4时气温最低)。当然因所处积温带不同,该阶段的温差也会存在一定差异,但不会太大。

此时以是决定产量最后关键时期,田间管理非常关键,不容忽视。但是,此阶段水稻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更显重要性。

水稻灌浆阶段适宜的温度,及适宜温差值。

水稻灌浆期间对光照温度的要求都很高,光照不足,温度过低均不利水灌浆结实。

实际生产中我们发现,水稻灌浆相对适宜的温度为25℃~32℃,若此阶段出现连续阴雨寡照的恶劣天气,是必影响水稻的灌浆结实度。以至于延迟成熟期。如果此阶段温度在15℃以下,将影响水稻的灌浆速度,不实粒或青粒米增加,如若水稻此阶段处于13℃以下,其灌浆日程将完全停止。空瘪粒增加,在开花后的25天里,日平均20℃,白天最高温度在26℃以上,夜间不低于16℃气温条件,有利于灌浆,籽粒饱满,使水稻易形成高产量。

昼夜温差大对水稻灌浆的影响

水稻灌浆阶段的温度的高低,昼夜温差的大小,对水稻灌浆及粒重的增加影响很大。

粳稻一般在日平均温度21℃左右为好,灌浆阶段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昼夜温度差异越大,对于结实粒重的增加越有利。一般昼夜温差值8℃以上较有益。如果昼夜温差值小于8℃。即夜间温度过高,则影响水稻结实度,粒重下降。

昼夜温差与稻谷粒形成的必然关系

水稻产量的形成,90%来源于中后光合产物积累,在其产量形的生理过程中,水稻在生产发育过程中有两个矛盾的作用,生产积累与消耗,也就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制造积累碳水化合物的过程,作物产量的形成,主要是光合产物积累的结果,而呼吸作用是消耗碳水化合物的过程,据有关数据显示,在一般情况下,作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大约有20%.~35%被呼吸作用所消耗掉。

而呼吸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有关,温差小,夜间温度越高,呼吸强度越大。消耗碳水化合物越多。不利于增加粒重。反之,昼夜温差大,降低夜间温度,可以大大减弱植株呼吸作用的强度。从而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耗,有利于谷粒的充实。增加粒重。

根据以上总总,我们不难发现,水稻灌浆期增加粒重,最重要的是:一方面加强光合作用,同时又要降低呼吸作用,使光合产物积累增多,在实际生产中,水稻灌浆期采取夜灌昼排,是降低夜间温度,增加日夜温差的有效办法。

以上浅析,对此您有哪些不同观点,欢迎一同探讨交流。


神农35


水稻灌浆是水稻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水稻灌浆是否充实、是否充分对水稻的产量、品质和容重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那么,水稻灌浆需要多少温度?

水稻灌浆是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向籽粒内部积累的过程。除了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还有淀粉以及少量的蛋白质和中微量元素。其中,淀粉是水稻籽粒中含量最高的有机物,蛋白质在水稻籽粒中的含量一般不会超过18%,一些优质、口感好的水稻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在11%以内。


对于水稻的灌浆来说,受温度的影响较为严重。也可以说,灌浆期间的温度高低与水稻灌浆的速度呈正相关,和水稻的品质、容重方面是需要辩证的去看。水稻灌浆期间的最适温度在25度左右,也就是在23-28度的温度区间。在这个温度区间,是我们东北粳稻灌浆最适宜的温度。籽粒中有机物的积累速度适中、淀粉分子沉积的较为紧凑。除此之外,较大的昼夜温差,也是会促进水稻有机物的积累。这也是为什么东北的水稻口感相对比较突出的一个原因。

水稻种植中,一旦出现低于13度的温度,水稻籽粒的灌浆就会停止,也就是常说的“17度不开花,13度不灌浆”。而且,这个13度是最低温度,而不是平均温度或者最高温度。但是,灌浆的速度也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逐渐的下降。这也是为什么东北的粳稻灌浆时间相对长一些的原因。

虽然说水稻籽粒灌浆和温度关系较大,但是并不意味着温度越高就越好。比如说南方籼稻的口感为什么差?就是因为灌浆期的高温,造成水稻籽粒中的有机物积累速度过快、淀粉分子积累的较为杂乱不紧凑,用术语说就是“高温逼熟”。

所以,水稻的灌浆速度和质量与灌浆期的温度密切相关。水稻灌浆的最低温度就是13度了。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灌浆需要多少温度?这不是人类能决定了的,而是自然规律,我的意思就是,水稻在灌浆的时候,不管白天还是夜里,不管温度是多少度,他都得自然灌浆的,温度高了,水稻也得灌浆,温度低了,水稻也得灌浆,这也是水稻自然生长的规律,南方与北方的温度不同,所以南方的水稻在灌浆的时候,温度应当是比北方高的,而在我们东北,或者说在我们吉林地区的农村,水稻灌浆的时候,也恰恰是我们这个地区温度最高的时候!



水稻灌浆最主要的条件就是水稻的稻田里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只要水稻稻田里有充足的水分供应的话,不管温度是高,还是低,水稻都会在自然的生长环境条件下,开始逐步灌浆的,如果水稻的稻田里没有充足的水分供应,不管你的温度有多高,水稻也是灌不了浆的,在我们东北地区,每年的八月就是水稻灌浆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东北地区的温度,温度是比较高的,平均的温度应当在25度左右,而这样的温度,更适合东北地区水稻灌的!

水稻在灌浆期间不但需要有充足的水分,还需要比较适宜的温度,更离不开充分的营养供应,只有这样,水稻才能圆满的完成灌浆过程,我们东北地区的农村,由于种的是一季水稻,水稻也有充足的灌浆时间,从八月份开始,一直到九月的上旬,都是水稻灌浆的时候,水稻就会完成全部的灌两过程,当水稻完成灌浆之后,就可以开始放水晒米了,到了十月份的时候,东北地区的水稻就完全成熟,就可以开镰收割水稻了,而东北地区的水稻,基本上年年都是丰收的!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