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什麼是“Fact Check”?其背後的邏輯就僅僅是事實審核嗎?

作者信息:毛毛蟲,清華大學博士;新華通訊社編輯、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西方新聞學乃至西方社會各界都默認將新聞自由、言論自由視為天賦人權,但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出現為謠言的孕育和擴散提供了難以管控的溫床。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甚至主流媒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也不惜為了實現其政治目的和議程設置效果而編造假新聞。雖然西方關於打擊假新聞或者進行新聞事實核查的訴求和行動一直存在,但執行方往往亦是滋生謠言和假新聞的新聞媒體自身,被稱為“Twitter總統”的特朗普上臺後大力譴責主流媒體散播假新聞,而其也熱衷於選擇社交媒體作為澄清謠言、表達自己施政綱領的主要渠道。


什麼是“Fact Check”?其背後的邏輯就僅僅是事實審核嗎?

其實假新聞、虛假廣告等長期存在於西方Google、Facebook等網絡平臺以及一些標榜客觀公正的主流媒體中且缺乏監督和治理。西方尤其美國公眾對於媒體肆意傳播“假新聞”的憤怒以及對於新聞事實審核的訴求也於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集中爆發。作為回應,2016年9月,西方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和Twitter先後加入了並不被國人熟知的“反假新聞聯盟(First Draft News)”,其會員主要為CNN、ABC、路透社等西方新聞業巨頭,尚沒有東方國家的媒體機構加入。


什麼是“Fact Check”?其背後的邏輯就僅僅是事實審核嗎?


具體行動方面,2016年10月,Google在新聞搜索欄中加入了“事實審核(Fact Check)”功能,對通過國際事實審查網絡組織(The 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IFCN)所認證的第三方機構事實驗證的新聞進行標記;2017年3月,Facebook推出了“爭議標籤(Disputed by)”功能,同樣也是對經IFCN成員認證的信息進行標記;2017年4月,Google將“事實審核”標籤應用擴展至普通搜索欄目,對一些搜索結果(並非全部)添加了第三方完成的事實審查標籤。

表面上看,西方網絡巨頭的所謂“事實審核”功能似乎是一條治理假新聞的必由之路,能夠高效率地清朗互聯網環境,扼制謠言傳播。但目前,西方推出的“事實審查”功能並不是由Google或Facebook自己通過大數據技術完成,而是通過跟像Snopes、Politifact等第三方機構合作來核實消息。

第三方審核機構能否堅持其標榜的客觀性和真實性?“事實審核”能還群眾一雙雪亮眼睛嗎?作為目前“事實審核”的唯一國際機構——國際事實審查網絡組織(IFCN)掌握著全球假新聞的定義權、裁定權及話語權,該機構於2015年9月由“奧米迪亞網(奧米迪亞基金會the Omidyar Network)”和“國家民主基金會(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贊助成立。

西方開展的“事實審核”的具體執行方是IFCN成員之一的美國波恩特研究院(Poynter Institute),該機構長期從事國際記者培訓等,其座右銘即為“強化民主的全球新聞領導者”,而波恩特研究院的主要贊助商為8個西方民主基金會及商業公司。

當前,互聯網中由第三方機構完成的新聞“事實審核”工作的具體方式方法、參與人員等重要信息都尚未公開,在基金會和商業資本的運營邏輯下,如何保證第三方機構對“事實審核”做到真正的客觀公正,實際上又回到瞭如何讓新聞媒體做到其所標榜的“客觀公正”的原始軌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