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下地方如何“三保”:財政部不僅掏錢,還監測地方“金庫”

近兩年大規模減稅降費影響下,基層財政壓力本就較大,加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地方政府是否有足夠的錢來“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

3月5日,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現在地方的“三保”不會出大問題,目前為止,沒有出現發工資存在困難的情況。

但這次疫情對地方財政收入影響不可小覷,地方停工停產勢必帶來階段性財政減收。比如像湖北受疫情衝擊,財政只有零星收入。

這已經引起財政部高度警惕,並採取一攬子措施來解決,簡單來說,就是中央財政出政策、出錢支持,並利用大數據催促地方守住“三保”支出底線。

出新政掏錢支持地方

“三保”事關基層政府正常運轉和老百姓切身利益,一直被擺在財政支出的優先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地方停工停產,疊加新舊減稅降費政策帶來的財政收入階段性減收,而剛性支出不減,尤其是疫情防控支出增加,財政收支矛盾下,基層財政“三保”能力受到一定挑戰。

一位西部基層財政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受疫情等影響當地前兩個月財政收入下滑,基層財政比較困難。

當地財政部門數據也顯示,連經濟發達的北京、上海1月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也出現下滑,廣東省收入同比增長僅0.2%。

儘管如此,面對疫情財政政策加力發揮逆週期調節作用,財政部通過出臺新政策和加大對地方資金支持,守住“三保”底線。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保基本民生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確保人民群眾不因擔心費用問題而不敢就診,確保各地不因資金問題而影響醫療救治和疫情防控。

為此財政部等部門出臺了新政,政府承擔確診患者治療費用,並出資支持地方疫情防控。

比如,截至3月4日,各級財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資金1104.8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已專門安排257.5億元。

這還只是小錢。去年第四季度,財政部提前下達了2020年的轉移支付預算6.1萬億元,這筆資金在今年將逐步撥給各地。今年又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財政部加快轉移支付撥付進度。

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郝磊在上述會上介紹,截至目前,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經下達了6.2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6萬億元。下一步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2020年中央預算後,財政部將及時下達剩餘部分的轉移支付預算,同時也將督促地方儘快分解撥付,保障基層“三保”的支出需要

疫情重災區湖北更是受到了特殊支持,因為受疫情衝擊當地財政收入僅為個位數。

許宏才介紹,疫情發生後,中央財政安排湖北省的防控經費目前達到62億元,保障了湖北省疫情防控經費。並建立對湖北省按周調度資金的工作機制,加強基層“三保”支出庫款的保障。

他表示,周調度機制是從3月份開始實施的,第一週跟湖北溝通商量之後,已經給湖北省提前撥付資金350億。下一週,我們還會繼續跟湖北保持密切聯繫,按周及時撥付資金,保證湖北省庫款資金週轉的需要。

一位瞭解湖北財政情況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3月份湖北財政支出可以支撐,4月以後還需要上面加大支持力度。

近日國務院為了支持基層財政“三保”,階段性提高地方財政資金留用比例,4個月地方將新增留用資金約1100億元。

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劉金雲表示,這實際上是增加了地方留用的現金流,有利於地方財政資金週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大數據督促地方盡責兜住“三保”底線

許宏才表示,地方的“三保”現在是由各級政府來共同努力完成,主要是遵循縣級為主、省級兜底的原則,中央財政也給予積極支持。

因此,兜住“三保”底線主體責任仍在在省市縣。比如縣級政府應將“三保”支出放在財政支出中的最優先順序,必要時進行支出結構調整,統籌使用結轉結餘資金、清理收回各類暫存暫付性款項,來保障“三保”支出。省級財政也應對財政困難地區加大支持力度。

財政部還利用大數據,對全國可以到縣一級的財政庫款進行監測,對地方做好“三保”進行指導。

劉金雲表示,目前看,地方財政庫款整體運行情況良好,庫款規模持續保持在合理區間,但是受減稅降費政策翹尾減收,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有些地區基層財政庫款調度比較緊張,“三保”存在一定的困難。

他介紹,財政部會根據庫款監測情況,按月告知各省當地庫款水平偏低縣區的名單,並要求各地加強庫款的調度管理,合理安排支出的順序,優先保障“三保”等重點支出的需要。並按天開展地方縣級工資保障監測預警,今年將重點監測收支平衡壓力比較大、以前年度存在工資拖欠、庫款保障水平持續偏低的縣區。

另外,財政部還研究制定了工資支付保障風險評估專項報告制度,組織全國各縣級財政部門按月對未來三個月的工資保障情況進行評估,有針對性地進行督促指導,並將風險評估情況作為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調度測算的參考因素。

許宏才表示,這些措施核心就是運用大數據掌握各個地方庫款的情況,及時發現風險,及時層層傳導,及時跟進,共同採取措施,確保庫款能夠保障疫情防控和“三保”等重點支出需要。

“我們相信,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企業加快復工復產,經濟社會各項工作走上正軌之後,‘三保’的壓力也是會逐步減輕的,對後面我們還是很有信心。”許宏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