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邸报、小报、书院:没有高科技的通讯,宋朝人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自古有言: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句话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而文化的发展水平也会反映社会的经济情况。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现存的传世名画之一,画中详细描写了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以及当时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城市经济情况的真实写照。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北宋时期都城的繁荣景象,也可从中看出北宋的经济发达程度。

除了清明上河图,宋代也出了很多当时特有的文化瑰宝,例如宋词、又有朱熹“理学”流派、陆九渊“心学”流派等等,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出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发展有很鲜明的风格与特点。

除了这些,宋代还首次出现了一个极其能代表当时经济、文化繁荣的事物——“邸报”,有不少学者在感叹宋代的繁华昌盛后,也会对邸报以及其衍生品进行学术上的研究,进而探讨宋代的传播艺术和媒介特征。

邸报、小报、书院:没有高科技的通讯,宋朝人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一、“邸报”——宋代官方传播方式的改进

早在汉代,准确来讲是西汉初期,就有“邸报”的雏形出现,只是在汉代,它的称呼不是“邸报”,而是一个字、叫“邸”。关于“邸”的解释,西汉文章《说文》是这样讲的:“邸,属国舍也。”这里不得不提到汉朝实行的郡县制,而各郡都有一个代表常驻在京城,这个住处就叫做“邸”,设立“邸”的目的是“通奏报云者,传达君臣间消息之谓,即‘邸报’之所由起也”简单来说就是定期以书写的方式在竹简或绢帛记录下官方文书皇帝的谕旨、诏书、各臣奏议等以及把宫廷大事、边境国事等国家情报并传达给各郡长官。

因此,有一些学者认为“邸报”是源于汉朝的。然而,西汉作为最早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朝代,至今为止,一直都没有找到一份能看到的、出自汉朝的“邸报”实物,所以这些学者的意见与观点也并没有与学术界、其他学者达成一致。

邸报、小报、书院:没有高科技的通讯,宋朝人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直到1983年才终于找到一份“邸报”的实物,实物来自唐朝,这个藏品是一份唐朝光启三年的“进奏院报状”唐代驻首都的归义军节度使进奏官张夷则发回给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的。

这份实物也证实了“邸报”确实是传播媒介,证明了史书对于这一部分的记载是正确的。唐代的驿道四通八达,朝廷每年更是花费大量的资金物料对其进行维护修葺,就是为了能够畅顺地运送军事物资、军事传播,“邸报”是其中一份可以通过驿道运输的物资,由此可见“邸报”这一唐代官方传播媒介的政治地位,难怪学者戈公振有此感叹:“报纸在政治上之地位,亦由是确立矣。”

宋代,结合了汉代“邸”这个名称、唐代“进奏院报状”,而称呼这种传播模式为“邸报”。从宋代到清代,“邸报”

这个名称虽然有过变化,例如“朝报”、“条报”、“杂报”等,但是形式与宋朝的大同小异,所以说宋代“邸报”是集大成者,对比于汉唐时期的传播媒介显然是更具特色的。目前学术界对于“邸报”究竟是报纸还是文书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有共识的是,“邸报”并不单单是指某个朝代某份报纸或文书,而是一个中国古代所有官方报纸或文书的统称。

二、“小报”———宋代民间传播方式的兴起

宋代的“邸报”与唐代如出一撤,一直都是由朝廷管理、为朝廷服务的报纸文书,这决定了“邸报”向民间传播的内容,也只是朝廷的“政事设施、号令、赏罚、书诏、章表”等官方内容。“邸报”在民间的传播方式,也不是整份“邸报”都给民众看,而是“别录单状”,以“单状”或“探报”的形式传播。

宋代一向都有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代的商品经济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当时的城市是繁荣的、商业经济也是发达的,有许多著名的文化作品都反映了这个情况,例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词人柳永的《望海潮》都侧面反映了当时城市的车水马龙、商业发达。

到了南宋,繁荣程度也并未受到战火的影响。南宋孟元老的名著《东京梦华录》就细致地描写了当时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是怎么样的:儿童“但习鼓舞”,头发斑白的老人,“不识干戈”。节目一个接一个“各有观赏”。

或“灯宵月夕”,或“雪际花时”,或“乞巧登高”,或“教池游苑”。放眼望去,全都“青楼画阁,绣户珠帘”。许多雕饰华丽的马车“竞驻于天街”,名贵矫健的骏马“争驰于御路”,满眼都是黄金翠玉,衣裳的芳香气味扑鼻而来。各人的欢笑声与新歌的美妙旋律回荡在街上,使“八荒争凑,万国咸通”。好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相信其他朝代的人看到此情此景也会感叹一句生不逢时。

邸报、小报、书院:没有高科技的通讯,宋朝人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在这样城市繁荣、商业发达的社会环境下,民间百姓对于信息的需求自然愈发强烈,恰逢北宋末年,国家与周边的游牧民族战乱不断,为了社会的稳定,十分官腔的“单状”、“探报”自然不会描写这些战事。而且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小报”的发展,使“小报”的出版速度加快。

《海陵集》是这样说的:“使朝廷命令,可得而闻,不可得而测;可得而信,不可得而诈。”,往往在官方的“邸报”还没发出之前,“小报”就已经提前把“邸报”上的信息以及不被记载、被官方禁止发布的信息都刊登上了,这满足了各社会阶层对信息的强烈需求,“小报”因此快速发展成为一个职业行当。

有生产自然就有竞争。况且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看到乏味枯燥的官方消息,更希望能看到娱乐、“八卦”的信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在竞争中胜出,“小报”开始推出简短故事,多是先奇闻轶事,这些故事荒诞搞怪,正常是不会有人相信的,为了增加可信性,每个故事都有亲眼目击其发生的证人,人名、地名、日期等信息,亦可准确提供,不禁令人啧啧称奇。

随着“小报”的发展,这种传播方式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传播之广,在技术上,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小报”的传播速度,所以首先出版“小报”的人就是市场竞争的胜者,因为“一以传十,十以传百,以至遍达于州郡监司。”

其次是真伪难辨。“小报”的传播速度更快,好奇喜新的人们“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因此“真伪亦不复辨也”。这句话总结体现了“小报”的特点:“方陛下颁诏旨,布命令......不无小人诪张之说, 眩惑众听,无所不至。”

这句话也表达了不少民间百姓的心声,即主张禁止“小报”的发行。因为“邸报”为常,“小报”为非常;“邸报”是合法的,“小报”是非法的。“小报”的发展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在当权者看来,“小报”传递的信息真假难辨,可能传播虚假信息,破坏国家稳定;“小报”传递的信息泄露了朝廷的机密,发布了不该发布的信息,触犯了议论朝政之禁的条例;“小报”亦有对当权人物进行评价与攻讦。

朝廷对“小报”的出版进行了查禁,只是“小报”作为民间唯一的信息传播媒介,其背后是民间对于信息的强烈需求,在这种支持下,“小报”屡禁不止,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总结来看,相对于汉唐时期,宋朝的“邸报”有了明显的发展。而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相对于“邸报”这一官方传播方式,“小报”作为民间传播方式而出现并发展,两者共同存在。宋代的传播媒介空间是复杂的,又是丰富的

邸报、小报、书院:没有高科技的通讯,宋朝人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三、书院——宋代组织传播方式的实践

现代传播学理论对人类的传播行为是这样解释的:人类传播是一个综合的系统,这个系统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播活动组成的,每种类型的传播同时也是社会传播这各种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根据传播活动实施范围的不同,我们又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传播方式,有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国际传播,这些传播方式,共同建立了传播活动的系统。

传播是一种实践活动,人类传播信息不是依靠思想传播的,而是要通过讲话、书写等实践行为去进行的。“进奏院状”发展成熟的版本是宋代的“邸报”,它完全取代了“进奏院状”,成为官方传播信息的实践活动,是群体传播的载体;“小报”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强烈需求,还把信息快速传播广泛,是人群传播的载体;宋代还有大量的其他传播形式,例如抄本、刻本、诗词歌赋等,这些传播活动都各具特点。宋代还有一种传播方式是组织传播的载体,它有组织地传播信息,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影响巨大,这就是书院。

“邸报”,起源于汉代,雏形现于唐代,成熟于宋代,宋代之后基本没有变化,宋代“邸报”可谓是集大成者。除了“邸报”,书院,这个古代教育机构,也是集大成者:源于唐代,成熟于宋代,元明清的书院基本没有变化

早在开元六年,即公元 718年,唐玄宗设立了第一家书院——丽正书院。该书院为官方设立,仅服务皇室教育。后来随着发展,民间也逐渐出现私人创建的书院,不过这些书院并没有形成成熟的制度。北宋初期百废待兴,而朝廷推行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年轻人求学风气渐盛,也对学习有了需求,于是就出现了书院这个教育机构。

宋代书院在官民的合力推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北宋朝廷大力推动建立书院,有了州县学校的大量兴办;范仲淹领导的兴建太学运动、王安石创立并推行太学三舍法、蔡京发起的兴学运动等等,最终产生了闻名中外的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睢阳(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嵩山书院。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理学学说产生了,而且通过书院,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播出去。

书院作为一个组织传播的载体,它的特征是有规模、成系统地传播。从思想家、理学学说、书院、最后到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传播流程,这种传播方式是分工明确的,思想家形成自己一套完善的理学学说,书院里有不同的职务,通过职务分工,理学学说就这样有规模、系统地传播出去。宋代耀眼的理学学说,已经证实了书院作为组织传播的载体是成功的。

所以,宋代的传播艺术、传播系统是由“邸报”、“小报”、书院等传播方式组成的。这几种传播方式对应不同的传播活动实施范围,“邸报”是群体传播,“小报”是人际传播,学院是组织传播,他们各有特点、各自发展,共同丰富了宋代的传播系统,使北宋的传播艺术活跃而有内涵。

邸报、小报、书院:没有高科技的通讯,宋朝人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四、小结

汉唐时期的“邸报”雏形,在宋代发展成熟,成为官方传播信息的载体。随着“邸报”的发展而发展的“小报”,代表着民间传播活动的载体。还有书院,有组织地传播理学学说,使其发扬光大。

邸报、小报、书院:没有高科技的通讯,宋朝人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这三种传播方式各有特征,在社会背景、国策方针、技术发展等因素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宋代的传播艺术。

宋代的传播活动与现代的传播理论,互相印证,果然真理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不会有丝毫褪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