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周銘,字德麓,號櫝山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訪問學者;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首都書畫院理事;北京國藝名人名家書畫院副院長。被中南海國禮中心聘任為“國禮藝術家”。

其作品以學習研究中國傳統書畫為根基並吸收古今、中外的藝術元素,作品得北方凝重、渾厚、雄奇為基調,汲取南方清韻、逸遠、秀美的構圖,運用筆墨技法並通過造型特定的詩化境界來表現山川的靈動與其中蘊含的生命意識,從而形成了“獨在古意新境, 妙在北勢南韻”的個人畫風。在創作中始終以真山真水為師;以關愛自然本位的迴歸為主旨;以書法為畫法的用筆統領全局。這種情感從生活和自然中擷取,以豐富的筆墨語言表現、格局形式的多樣性、藝術語言的再提煉、個人創造的體現和美學情懷等方面,傳達著進取、積極的主流文化精神。近年來多次參加全國各種書畫大展賽並獲獎: 2010年作品《天路》參加了上海世博會美術作品展覽;2011年作品《譜寫彝鄉新詩篇》入選“民族百花獎”中國各民族美術作品展;2012年八月作品《巍峨崑崙》在“《光榮的歲月》建軍八十五週年藝術展”獲金獎;2013年十月《中華瑰寶》中國畫作品三等獎;2015年作品《
幽谷清音》參加全國寫意中國畫作品展; 2017年八月《龍灣金曲》入選“絲綢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屆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2017年十月《風巖韻清暉》入選“壯美內蒙古 亮麗風景線”第十屆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作品展。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

——記當代實力派山水畫家周銘

能在書畫界紮根立足,得畫家稱謂,其路漫漫,修遠兮。

周銘先生在繪畫修行的道路上,勤學苦練,加上天賦相資,盡得山水畫藝術真諦,已然成為當代實力派山水畫家。

關於勤學,略去周銘初學書畫時的經歷不談,只說後來為提升書畫技藝而努力求學的經歷:先就讀於中國文聯山水畫創研班,後研修於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高研班,再後來歸中國人民大學首屆山水畫碩士研究生班,拜在現代繪畫大師李可染弟子李寶林先生的門下。他一步一重臺階,一重臺階一重境界。在一些畫者得意於書畫皮毛之術時,周銘在大有成就之際,卻虛懷若谷,潛心修學,以學促藝,為開創獨成一格的中國山水畫打下了豐厚的學養基座。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碧水雲波煙秀飄 138cm X 68cm

說起苦修,略去周銘每日研墨執筆不輟的勤奮不談,只說現在身居天下勞碌四方的繪畫歷程:周銘不斷探索、追求,練就足夠的功力,受聘於中國人民大學訪問學者;被中南海國禮中心聘任為國禮藝術家;任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等。他把每一處的兼職都當成專職來做,每一個專職都是用來苦修的機緣。作畫者,需理念為先。若無思想,作畫便是白丁匠人,畫有形卻無神,則死畫也。周銘有思想,有觀念,對山水畫藝術有獨到的創作見解。他強調山水創作需以傳統為根,個人創作方向無論面向何方,只有以傳統為根,才不至於讓作品變成斷線的風箏。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春來遍是桃花水 138cm X 68cm

“揮寫江山取神功,慘淡經營咫尺中。欲借靈峰傳妙筆,天開圖畫道法通。”這首自創詩句,是周銘在寫生創作中的體會,也是藝術修養的真實寫照。他是藝術來源於生活的堅定信仰者,並富有探索創新的意識,繼而深入生活在自然中提煉;創新是基於傳統而展開的,是繼承傳統中國畫的再創造,並非無根無據亂作胡畫。正所謂:搜盡奇峰打草稿。他師從李可染先生的繪畫理念,堅持以生活為源,以實景為泉,不至深山不動筆,不觀真景不潑墨。他堅持到大山深處寫生,讓純自然風貌觸動書畫的靈感和技巧,一但心有靈犀,便著意為山河立照,所作必為上乘精品。其作往往佈局緊密,氣勢傲然,焦、濃、重、淡、清恰到好處,盡能觸動淋漓盡致的觀畫心境。欣賞他的力作《陰晴眾壑殊》,就立即能強烈感受到其技深源於古法卻又大有創新鮮明特色。周銘作畫,其情偏重現實生活與自我的感受,師從古法卻又在現實生活中發掘出新的創作靈感,用“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來形容周先生的山水畫作,恰如其分。再看《風入寒松聲自古》,畫家對自然山川精神本質的重新認識和發現,使他的山水畫的內涵與外延在不斷擴大。以爐火純青的筆墨,自然流暢的線條,用畫作吹一股清新古雅的風,撲面而來,讓人感覺氣息純正,空靈灑脫,得醉入痴。他在全方位多層次的探索中給中國山水畫注入新機,並以卓有成效的實踐,給古老的中國畫藝術增添新的光彩。觀《嵐氣浮春曉》,近山遠景,雲山霧罩,彩墨交融,景緻完是一派新意,筆法卻緊依傳統,中國傳統山水畫理和畫風並無遺失,這與他多年臨摹古代名家經典作品,紮根傳統的創作理念密切相關。藝術來源於生活。必須是以真山真水為底版,加上創作者的提升,才能讓山水畫藝術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從而開闢出現代中國山水畫的新紀元!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寄雲遊仙 183cm X 96cm

周銘先生是當代實力派山水畫家,但背後裡,他給人的感覺更有精神導師的印象,他是一個樸素的的人,所以觀其畫可得醇厚。他是一個心有大愛的人,所以觀其畫可知博廣。他是一人飽含真情的人,所以觀其畫可得感動。他是一個進取的人,所以觀其畫可得激奮。周銘將自己的品質品性融入山水畫作,他用山水淨化人的靈魂,指導人心歸靜、歸雅,激發人心立志、立向。便觀其作,漸知其畫作精神站位相當高,豐富的生活氣息中融合著高遠的精神體驗,遊歷其中,身心俱得薰陶,是難得的人生大享受。周銘把山水作品當成自己精神世界的外化形式,精神世界借作品外化,則內心需要有豐富的觀感積澱,所以他要求自己成為精神世界內涵豐富的畫家。為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周銘的方法就是以自然為師,尊山崇水,讓山水形象在內心的大量積澱,醞釀自己的山水情懷。為了創作《巍峨崑崙》,周銘親赴崑崙腳下,將崑崙山閱盡寫透,厚積薄發,然後揮毫寫意,崑崙勝景借筆墨的焦、濃、重、淡、清一氣呵成,將崑崙的高大與威儀轉化成崇高的軍魂,一舉拿下“建軍八十五週年藝術展”金獎。屢次摘獲大獎,即憑堅持不掇採風寫生以生活為源的創作實踐。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枯眼遙望山隔水 138cm X 68cm

周銘的山水畫,在構圖和取材上並非全是山的巍峨、厚重,在北派山水畫的基礎上,以筆法立骨卻不缺秀色風韻,他吸收一些南方繪畫的筆墨語言,融入很多氣韻流暢的線條,對南北山水的發展和創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形成了“獨在古意新境, 妙在北勢南韻”的個人畫風。如果梳理一下,會發現他的山水畫之中,經常要點輟幾間小屋。屋子其實是承載畫家意念的重要載體,有了屋子:畫山畫水並非只為山水而畫,而是要把自己的身心寄情于山水,把真、善、美的執著追求以屋子為“盒”,裝載進山水的意境裡。看《山水隨處碧,舟輕不畏風》,層巒疊嶂,逶迤起伏,林木叢叢,霧氣蒼蒼。從“法”上來看,周銘這幅作品極好地體現了傳統文人畫的價值,表現出他對傳統文人畫技法的認同和固守,對“水墨為上”的表達手法應用嫻熟,十分痴迷。作品以丘壑立骨,蒼筆如風,卻能吹來滋潤雨意,水墨氤氳中包裹著錚錚筋骨。幹筆含潤,蒼形隱情,“群山默然千古立,江河有韻留不回。”造就了周銘山水畫的獨特意象,俠骨柔情,剛柔相濟。

在創作中周銘始終貫穿著一條明確的主線:即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真山真水為師;以關愛自然本位的迴歸為主旨;以書法為畫法的用筆統領全局,突出色勒,強化骨體,兼效帶染。這種情感從生活和自然中擷取,以豐富的筆墨語言表現、形式的多樣性、藝術語言的再提煉、個人創造的體現和美學情懷等方面,傳達著進取、積極的主流文化精神。周銘山水,在巍峨之中,寄託著感人的人文情懷。層巒疊嶂,逶迤起伏並不迷人眼,林木叢叢,翠微蒼蒼亦不亂人心,而是給予煙嵐霧靄趣遠幽深的意境。意境依畫而生,成為作品的深刻靈魂。先生的作品有靈有魂,所有震撼人心,遠播四方,收藏其作,便是珍藏了中國傳統文人的珍貴品質……

華藝書韻文化傳媒藝術總監:田繼學 2017年3月22日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泉源萬斛自飛流 138cm X 68cm


周銘的水墨山水畫藝術

郭北平(中國國家畫院油畫院副院長)

賞讀周銘的水墨山水畫新作,頓感有一股清新古雅的氣息撲面而

來,其畫作氣息純正,空靈灑脫,筆墨技法不落俗套 ;追求筆墨情趣

且格調清純;他筆下的景緻林木蔥茂,雲煙變幻,山高水長,景繁意密。絕非蕭條寂寞的不食人間煙火的圖式,而是可行、可居、可遊的優美之境,極富生活氣息,更有一種令人直指心靈的感悟。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高山流水韻其聲 96cm X 180cm

周銘的山水在廣取博徵、厚積薄發中見出傳統淵源與脫穎而出的

活力新意。他的山水畫格局近乎宋人,層巒疊嶂,骨體堅實,強調空

間的縱深 ;他的筆墨師法元人,墨法精微,植被豐茂多變,彷彿有一

種高古之意閃耀在蒼巖深壑之中,從中不難見出范寬的雄峻,王蒙的

繁密,山樵的秀潤,米氏的煙雲,石濤的清新,龔賢的圓厚,然而,

這一切又都在若有若無之中,已被周銘的大家手筆包孕其中而脫胎換

骨。同時周銘賦予自己的藝術境界以強烈的時代感和創造精神。他在

宏觀把握傳統精神、全面理解傳統真諦的基礎上,廣蓄了自然的英華,飽納了山川靈氣之後,以筆墨、丘壑互為體用之法,淘練出新的繪畫語言,著力於氣韻與境界的追求,給人以一種清新之美、蓊鬱之美、逸宕之美。不期而然地溶解了西方繪畫對他有用的東西,如光影、構成、色彩等與筆趣、墨韻的相合,結構出具有現代感的新境界。他的“新境”不是“雨後空林”無人間煙火味的“雅玩”之作,也不是“雪景寒林”冷峻荒涼的“蕭疏”之象,而是雲蒸霞蔚、霧繞群山的錦繡景觀,是雄偉博大、真率爛漫的瑰麗山河。畫中境象不是哪座大山的再現,也不是哪條江河的描摹,卻有著太行的雄肆、華山的險峻、黃山的神奇、峨眉的靈秀、武夷的嫵媚。那老辣蒼翠的雲壑山澗,那韶秀幽深的茂林鳴泉,那墨彩流溢的田園風光,那旖旎典雅的山野景象,傳遞的不是文人的憂患意識與自我遣興,而是完全出於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自然大美的頌揚。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綠染江邊二月花 68cm X 138cm

所謂“北勢”是指他的山水畫偏於北派山水的氣勢與佈局,傳承

了元代以前相當繁榮過的西部、北部、中原諸地區的藝術風格傳統,

尤其是“北派”山水的風骨雄魂,其縱橫跌宕之勢、鬼斧神工之奇,

構成了他的山水畫的顯著特徵。周銘用他的畫筆飽蘸生命中難以割捨

的山水之情,去構築北方山水博大精深的氣勢,去營造大山雄、秀、險、幽的意境。那種令人怦然心動的景觀,深情地注入整個民族的歷史記憶和現實感奮,表現的不僅僅是自然空間,而是“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精神空間。那種崇高的美感,是精神世界的碰撞,是生命與生命的交融,是民族生存的偉大空間和高昂精神的感情投射。周銘的高妙之處,不是一味強調“北勢”的雄強壯偉,更強調“南韻”的氣韻高華,力求在崇山峻嶺的雄強氣勢塑造中透出“南派”山水溫潤柔美的墨韻。他孜孜以求的“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最終是以筆與墨會、墨與水和為體現,妙得墨氣豐厚、氣韻充溢之效果。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憑闌醉秋趣 68cm X 138cm

大致而言,北派山水傾向於丘壑構造之美,若無筆墨的幫襯,易

失於刻板而無韻味;南派山水傾向於筆墨蒼潤之美,若不講究丘壑構造,易糊塗一團,流於遊戲。這種情況在宋代就已存在。《宣和畫譜·山水敘論》稱, “得筆法者,多失位置”。“位置”為《六法》經營位置的略稱,主要還是指丘壑構造。為此需要明確,這兩者間須相互配合,互為表裡,才能形成“別立宇宙”的山水新圖式,才可能超逸凡群,出類拔萃。例如黃賓虹以筆墨深厚勝,但樹石造型與丘壑佈置,都創構提煉得十分適合發揮他獨具一格的筆墨 ;陸儼少善丘壑佈置,其丘壑之美也和筆墨動輒生奇關係密切。周銘在師古人的同時清醒地認識到,要與前人拉開距離,形成自己的面貌,必須在丘壑和筆墨上另闢蹊徑。因此,“盡巒嶂筆墨之變,亦盡筆內筆外起伏之變”一直是他的自覺追求。從主流上看,高度強調精神寓意的山水畫屬性,使周銘對北派“崇偉型”的山水圖式情有獨鍾。映入眼簾的是層巒疊嶂,逶迤起伏,林木叢叢,翠微蒼蒼 ;然而,對傳統文人畫價值的認同和固守,又使得他對南派的“水墨為上”十分迷戀,煙嵐霧靄懸浮於高山密林之間,趣遠幽深的意境在峽谷山坡之間隨處可見。細細品讀,這種筆墨體悟通過他個性的選擇,被強化地運用到千巖萬壑的營構和氣象崢嶸又化機四溢的表達中。周銘以“丘壑立骨”的蒼筆在“乾裂秋風”中也“潤含春雨”,而以“筆法立骨”的潤筆在水墨氤氳中綿裡藏針、內含筋骨,這正是他的山水畫的獨特風骨。不僅表現為北派山水以“丘壑立骨”的壯偉奇觀,也表現為南派山水以“筆法立骨”的秀色風韻。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清江綠漲蹊山路 70cm X 280cm

黃賓虹曾說他自己,“60 歲之前畫山水是先有丘壑再有筆墨,60歲之後先有筆墨再有丘壑”。周銘則不同,他自始至終堅持筆墨和丘壑的互生互動、相依相存。筆墨之所追,乃隨筆墨不斷變化丘壑 ;丘壑之所從,乃隨丘壑不斷變化筆墨。筆墨與丘壑是他作品的靈魂和生命。我們不妨走進周銘近期所作的山水畫,從審美境界和形式變化的角度去領略其作品的藝術魅力和獨特創造。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泉清林影見 70cm X 280cm

他的近作《青山碧水鄉間情》、 《坐看平湖起雲煙》、 《龍灣金田》等,丘壑形象既是源於某地某景,又是化自然素材為胸中意境的結果,具有“理想主義”的特徵。他的水墨山水是以意象綿密雄偉的山石、林木的重重疊疊的組合,展示磅礴與闊大的氣勢。而景物的鋪陳,多姿多彩,卻繁而不雜,多而不亂,構造出群峰擁立、悠悠時空的無限深邃境界。所畫山體以筆見長,以墨取勝,順勢皴擦,疏密相間,層層積染,層層見筆,間或錯落變化,並具有構成意味,畫面深厚豐富,筆墨更趨精熟蒼勁。畫中樹木叢生,雙勾入筆,枝幹欹鈄,間雜沒骨,並不依照傳統程式,而是取法自然,有虛有實,變化多端又具個性。滿構圖的畫面看似密不透風,卻蒼蒼鬱鬱,其中有煙嵐浮動,有瀑泉直下,有水光波動,拉開了前後距離,於厚重深沉中不失靈動,宏闊幽遠中饒有神韻。有朴茂沉雄之古典意趣,更有蒼渾靈透的現代氣息。20 世紀的中國山水畫所以走出一片新天地,是重視寫生、重視師造化的作用。因為寫生,才使得山水畫新境迭出,更具有鮮活感和生命力。現代山水畫不是隻把現代山水形狀畫出來,而是把山川形狀的現代感受轉化成中國畫前所未有的筆墨精神,這是中國山水畫的出路。基於這種理念,周銘一直沿著李可染開拓的寫生和創作山水的思路,探索新的筆墨語言,進行自我風格的調整和昇華。他常常懷著一腔痴情登山臨水,從天府之國的巴山蜀水,到湘西古寨的大壑秋風,或對景寫生,即興記錄下一時的審美感受,或靜觀默想,捕捉大自然的天籟之音。他在與大自然心心相印的交往中,得山川之靈氣,知草木之性情,搜盡奇峰異景,儲於胸中,付之縑素,創作了一批不僅內容新而且筆墨新、意境新的寫生作品。在這些匠心獨運的作品中,畫家貫穿著一條明確的主線——以真山真水為師,以關愛自然為主旨,以書法為畫法的用筆統領全局,突出勾勒,強化骨體,兼皴帶染,立形存質。由此為依託,強調寫生不是寫實,強調寫意不是描摹,而是有所思、有所想地充分發揮勾勒的優勢和皴擦暈染能見筆的效果,筆隨心運,意隨筆轉,既求實體感,又造虛擬美,使整個畫面透露出蓊鬱靈動之氣與清新飄逸之風。諸如《泉落白雲間》、《深山藏古寺》等都是這樣的作品。因為意在表現感受,所以畫家充分發揮了山水畫意象造型的自由度、情感化,構圖變化多端,表現手法多樣,筆力雄健暢達,墨色潤澤豪放,行文大度,意趣天成,道盡了山水清音。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山色迎人秀可餐 68cm X 138cm

讀周銘的近作,給我強烈的感受之一,就是在對待傳統和現代的

關係上,他更注重在現實生活的感受中尋求新視覺元素,有力地帶動

筆墨語言的革新,從而完成他的山水畫新形態的構建。而不是像那些

有惰性的畫家,或在傳統的圖像中翻翻揀揀,或在自我的圖式上反反

複復。

如果說周銘的近作在“古意新境”的再造中,在“北勢南韻”的

兼融中,又躍上新的高度,那麼,我以為主要體現在畫家已經注重作

品的審美廣度和深度的發掘,不僅題材內容更為寬泛,對藝術的筆墨

語言、形式結構、構圖章法以及個性化的風格表達也不再是單一的、

機械的,而是充滿交叉、融合、變化和不確定性。其間中西合璧、古

今互融、標新演變、探索發展的多元態勢令人矚目。

由此看來,隨著畫家對自然山川精神本質的重新認識和發現,使

他的山水畫的內涵與外延在不斷擴大。他將在全方位多層次的探索中

給中國山水畫注入新機,並以卓有成效的實踐,給古老的中國畫藝術

增添新的光彩。作為藝術家來說,周銘正值創作的旺盛期,他不會滿

足於已取得的藝術成就,他定會在執著的探索中漸臻大化之境。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遠岫飛泉出蜃樓 90cm X 240cm

雄渾古拙 寄意遼廓

——周銘山水畫作品賞析(節選)

馬 嘯(中國國家畫院學術主持、著名美術評論家)

周銘的山水畫作品在繼承與創新的實踐中,顯示出其不同尋常的

藝術潛質及良好的藝術感受力,他以獨到的筆墨語言與恰到好出的整

體把握為我們營造出新的山水圖式。

賞獨周銘的作品,能傳達出一種雄渾樸拙,蒼潤、古雅的氣息,

既有南派山水的舒展、空靈,又有北派山水的剛猛、豪放 ; 既有水墨

交融的滋潤,又有枯筆飛白的剛勁 ; 既有潑墨揮灑的厚重,又有細線

構勒的靈動。他以自己獨特的感悟抒寫著筆墨的蒼潤之美,在創作實

踐中把南北不同的畫風進行了融合、互動,取長補短演繹出手法多樣,風格鮮明的現代山水新面貌。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雲遊山水賦新章 96cm X 180cm

縱觀周銘的繪畫藝術,其最大的的特點是具有傳承性。略看筆筆

有出處,細看筆筆都不同。是典型的傳統加創新的繪畫方式。其傳統

筆墨功底紮實、深厚,繪畫技法嫻熟、純正。掃一眼,便知其曾大量

臨摹古、近代名人佳作,赫然已打入“古”中。但細看下去,卻又生

出些許“潤物細無聲”的奇妙,鮮明的具有現代意義的繪畫語言卻也

在濃郁的“古意”中依稀可見,交錯橫生。顯然又像是在“走”出來

的路上。畫者皆知,所謂“打進去”,必須有“愚公移山”之精神和“滴水石穿”之堅韌,只需“咬定青山不放鬆”便夠了。但“走出來”可就不是一個刻苦就能搞定的了。還要有相對深厚的文化底蘊、綜合性的藝術修養以及由“輸血”變為“造血”的轉化功能。放眼望去——在“走出來”的路徑上探索者眾,無數畫家前赴後繼、期盼新生。周銘的繪畫作品證明,他一直在“走出來”的路上虔誠地修行。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終歸大海作波濤 68cm X 138cm

他的再一個特點是繪畫有情感,有很強的文學性。雖然說繪畫是

畫家表達思想與情感的最好方式,但並不是每一位畫家都能表達得淋

漓盡致或恰如其分。它要求畫家不僅有表達情感的筆墨技法,自身還

要有較深的文化底蘊和文學修養,從而形成自己的藝術觀。這些周

銘先生無疑是具備的,而且似乎先天具備。他筆下的任何景物都被他

賦予了有所寄託的新生命——山、水、樹木 ;天空、草地、雲霧……

象形達意均有所喻。排排小樹手臂相連,並肩成長,像同學像戰友像

兄弟 ;一棵大樹山頂傲立,與風雨對話,和宇宙談心。畫面佈局散發

著古人慣有的骨氣和孤寂。便是極普通的尋常之景一經他的畫筆描繪

出來也能改容換貌,一派的詩情畫意。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林風眠的經

典之語 :藝術所要表現的無非兩點,“美”與“力”。而想要創作的初衷無一不是出於感情。沒有感情的創作,不叫藝術。

中國畫作為傳統的視覺表現形式,其獨具的藝術審美價值又是其

它畫種所不能取代的。畫家寄情山水,以肆意的筆墨,灑脫的筆法去

勾勒理想的山。這也是周銘能在山水畫領域取得成績的關鍵所在。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坐望雲起聽流泉 68cm X 138cm

中國畫筆墨集造型,傳意,流美於一體,是高度凝鍊,濃縮的藝

術手段,是多功能的複合載體。前人論畫說“凡狀物者,得其形不若

得其勢,得其勢不若得其韻,得其韻不若得其性”。筆墨是表達人們思想情感的形而下的工具和手段,它所表現出的筆情墨趣是形而上的,

它既具獨特的形式美感,又具人們情感追求的最高審美境界。一幅中

國畫的筆墨,要能在表現形、勢、韻、性等諸方面都達到令人歎服的

高度,才是充分發揮了筆墨的功能,才稱得上是筆精墨妙。

從周銘的近作來看,其樸拙雄渾又極富情感與視覺張力的獨特畫

風漸趨形成。其作無一不呈現著從畫家心間流淌而出的蓬博向上的生

命力,欣欣然,活脫脫,呼之欲出,給人一種直抵靈魂的感悟。在筆

墨語言的運用中,他師承傳統又能以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賦予其作品以

時代精神,成功的融入現代的構成和豐富的色彩,為其作品注入了生

機和活力。他善於用墨,正如他對黑白有著詩意的理解,他以精墨大

寫,直取山川靈魂。正是他能嫻熟地運用這兩種特質,所以他的作品

既有山輝川媚之姿,又能有蘊玉藏珠之富 ; 呈示出厚重 ' 磅礴的氣勢 ;他擅於放筆抒懷,淋漓盡致地展現東方水墨的無窮魅力,形成富涵文人氣象的筆墨語言特色。周銘的作品呈示出的是傳統面貌,但又由傳統風格轉向意向形態,即在具象與抽象之間藉助筆墨,情感和他豐厚的傳統學養與現代審美意趣的自然流露。

周銘的作品具有平淡古雅的審美意趣,他的畫作較好的傳承了中

國畫藝術特有的清空,超然,蘊藉與典雅,在其作品中體現出東方式

的天人合一的藝術精神和儒釋道禪文化意韻。在提煉筆墨的同時,周

銘不為時風左右,並能著力提高學養,拓展視野,融匯中西。因此說,

他是一位極有潛力的畫家。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歡迎選購收藏

私人訂製創作

通過藏億聯絡

藝術探索交流


中國書畫名家周銘作品在線展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