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把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匯到國外,那麼人民幣去哪了?

無塵5528


沒有那麼深奧。貨幣兌換的本質也是一種商品交易,那麼他們的交換價格就是匯率。作為買方,你把人民幣給了賣方,賣方把美元給了你就這麼簡單。就像市場上買東西一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只是在貨幣市場上有所區別,雙方交換的都是貨幣。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需要去國外旅遊,為此要攜帶2萬美元。要取得這2萬美元,就必須拿約14萬人民幣去銀行兌換。你獲得了2萬美元,銀行獲得了14萬人民幣。

我國是一個外匯強制結匯的國家。法律規定任何企業和個人都必須把手中持有的外幣強制賣給國家。比如,某個企業和外商貿易中獲得了100萬美元的收入。他就必須把這100萬美元按照匯率和銀行結匯,換成人民幣。同樣,作為進口商,你要使用外幣購買國外商品,就得首先去銀行把人民幣兌換成外幣。


最後,大部分的外幣都集中到國家外匯管理局手中,形成外匯儲備。我國的外匯儲備就是這麼來的。其中大部分的外匯儲備,是由做貿易的企業獲得的貿易順差形成的。也有一部分是由於外商投資形成的。來華投資的外商攜帶本國貨幣過來,來了之後把外幣換成人民幣。那麼,他們手中的外幣最後就留在了外匯管理局,成為了我國外匯儲備。

我國之所以能夠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外匯儲備,主要原因就是有兩個,一個是龐大的貿易順差,另一個就是強制結匯制度。


財經知識局


您是假設在銀行兌換美元嗎?然後人民幣進入銀行系統,其出路和它吸收的存款人民幣沒什麼不同,不過我們可以討論銀行怎麼再得到美金。

我總有一種感覺,銀行特別不願意有人來兌換美元,這是我三次兌換經歷得來的結論。

第一次是在上海浦東某個銀行換美金,結果人家告知我目前沒有,讓我去其他銀行試試,我當時要求的金額是3000美元。

第二次去銀行換,他們說不一定有那麼多美金,需要先到後面查一下,結果叫來了經理,過了好一會才說可以兌換,金額也是3000美金。

第三次我到我們縣的中信銀行換美金,只換到860美金,因為工作人員說銀行沒有更多的美金。

以上三次兌換經歷分別來自於2014年,2016年和2018年。

我後來想了想,國家只有3萬億美金的外匯儲備吧,從一線城市到不知名的小鎮,銀行的數目之多我是統計不出來,這樣有的銀行不儲備美元現金似乎也說的過去。

我之所以說銀行不樂意給你美金是因為這種假設:美金是國家外貿一分錢一分錢賺來的,你看中美貿易戰就明白得來多不容易;人民幣是國家銀行發行的,成本會佔到幣值的百分之一嗎?換成你是銀行你也不願意把美元換成人民幣吧,畢竟人民幣我想要多少就有多少(誇張的修辭手法)。


但是國家對公民兌換美金有法律保障,那就是個人每年可以換匯5萬美金,所以銀行不能拒絕,那麼你換去的人民幣被銀行拿去幹嘛了?我想這和銀行吸收的存款的去處沒有什麼區別吧,貸款給別人錢生錢吧。

不過銀行肯定還需要補充美金,這是銀行內部的事宜,但如果擴大您的問題,那就是國家怎麼用人民幣換到美元的,我想有兩個主要方式:

第一,外國投資者到中國投資,必須把美金換成人民幣,那樣國家就有了美金,所以你看到吸引外資的重要性了吧。

第二,國家外貿順差。我賣出的錢每年都花不掉,這樣就有了外匯儲備。


穿美國望世界


你賺到美元,你可以選擇放在離岸美元賬戶,如今政策放鬆,當然也可以調回國內,調回的時候,央行沒收你的美元,發給你當日匯率計算的一筆人民幣。在央行的角度看,他這一筆人民幣屬於發行貨幣,也就是新增加了一筆人民幣。比如,你調回來1美元,央行今天即期匯率在岸7.1,那麼人民幣就發行7.1元人民幣的貨幣,1美元留在央行。這就是外匯佔款。至於央行之後如何利用這1美元,是買國債還是買黃金,那是央行的事。

當你又去申請,人民幣購買美元,你家孩子在國外讀書,要用,又或者是旅遊。你將7.1的人民幣交給央行,央行給你1美元,這人民幣,算直接銷燬,怎麼銷燬,是不是燒了?這個不知道,現在既然都在賬面上面,那麼直接消除數字就可以了。你拿走1美元,在國內人民幣就少了1美元。你不用擔心央行給不起你外匯,因為我們有好多的美元,為了不貶值,他們如今都購買了美元國債。

好了,總結,人民幣匯入我國,是一個發行人民幣的過程,我國人民幣流通領域增加,但是很顯然,這個增加是有代價的,你總要出口點什麼,比如鞋子襪子電子產品,賣給老美。而人民幣匯出去,那麼是人民幣回收銷燬的過程,變為美元出去,國內的人民幣就變少了。但是不用擔心,你換成美元總會去國外買點什麼回來。比如奧迪迪奧奧利奧什麼的。依然是平衡的。

一個小問題:有一點點小問題,匯入美元的時候,人民幣流通量增加,但是商品因為出口而減少,資源因為出口而減少,從而出現了通脹,這種通脹叫做輸入性通脹。同樣,由於你去國外花錢消費,買東西,匯出美元的時候,人民幣流通量減少,但是商品進口增加,資源進口增加,商品總量增加。這樣,就是輸出性通縮。

理想的方案,是可以通過多幣種存放,就是不用結匯。比如你賺了美元,那你存著美元,未來要美元付錢的時候直接付,不用央行過一手。很多國家就是如此,這就是貨幣自由兌換。當然自由兌換也有弊端,比如上一答我們談負利率。負利率按道理導致寬鬆,結果貨幣都跑國外去了。你控制不了資本國家間流動,容易動盪,不穩定。

所以,現階段有序的一點點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是非常合理的。敬中國智慧。


凱恩斯


人民幣消失了,

說一下人民幣的發行過程,發行人民幣不是印鈔廠開動印鈔機,紙幣只是支付工具,中國廣義貨幣m2規模是200萬億,實際上紙幣的流通量非常少,有十幾萬億就足夠使用了,假如大家都用電子支付,不用紙幣也行,

人民幣是通過貸款發行的,假設某個企業到銀行貸款一個億,那麼只需要銀行的電腦上改變一下數字,社會上就會增加一個億的貨幣流通,中國的200萬億貨幣規模就是這麼來的,

但是從銀行貸款是需要資產抵押的,國債,企業固定資產,存貨,股權,知識產權,個人的房產等等,

事實上外匯也是重要的貨幣發行資產,中國是強制結匯制度,企業的外匯盈餘需要通過銀行換成人民幣,

這個過程可以理解為以外匯為抵押進行人民幣貸款,與通過其他資產從銀行貸款沒有本質區別,比如政府用一個億的國債賣給銀行,換取一個億的人民幣,或者企業用自己的資產抵押從銀行貸款一個億,以及企業用幾千萬美元賣給銀行換取一個億人民幣,這幾個操作的作用都是一樣的,就是發行一個億人民幣的貨幣,

既然貸款是發行貨幣,那麼償還貸款就是收回貨幣,如果政府用稅收把這一個億人民幣的國債贖回來,就意味著社會上減少了一個億人民幣的流通,或者是企業以利潤償還銀行貸款,把抵押資產贖回,也意味著社會上減少一個億人民幣的流通,

換回美元,就是把用人民幣把美元抵押資產贖回,這樣與美元相應數量的人民幣就消失了,

也就是說,如果美元外流就是代表實際財富外流,所以才會有外匯管制的現象,



萬事皆空70


我國貨幣投放主要依靠外匯佔款,也就是央行每收到一美元,央行就需要投放大約6-7元人民幣。

次貸危機以後,美聯儲實施零利率政策,另外通過QE不斷壓低美元利率,向市場投放了大量的低成本美元流動性,人民幣處於完整的上升通道,大量美元熱錢通過各種渠道流入國內金融市場,不管央行如何封堵,外匯佔款一直在上升,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的人民幣流動性。

但是央行投放人民幣流動性多了,通脹也就跟著上漲,央行不得不降準回籠流動性在,造成國內流動性十分緊張,人民幣匯率不斷升高,嚴重影響外貿企業盈利水平。

前年以後,人民幣改變了單邊上漲,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貶值,外匯儲備一度下降到3萬億美元,引發市場恐慌,出現了保匯率還是穩外儲等爭議。人民幣上升趨勢演變為適度貶值,目前匯率已經跌破了7整數關。

美元流出國內,換成了人民幣,這個人民幣就被鎖定在央行,因此為了對沖外儲減少帶來的國內流動性減少,央行需要不斷的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向市場注入流動性。

目前央行投放流動性已經不能依賴外匯佔款了,需要創新基礎貨幣投放方式,降準只是一個方式,央行有逆回購、MLF、SMLF、PSL等。


杜坤維


看你是與誰換。如果私人換,人民幣就在換給你美元的人手裡。如果你是去銀行換,又在每年央行規定的換匯額度指標內去銀行換,商業銀行代理央行的換匯業務給你換匯以後,會再去央行換匯,人民幣最後會回到央行。央行付出外匯以後,然後會對回去的人民幣註銷。

央行發行的人民幣是負債,美元是它的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上債務與資產對應。央行資產減少,資產負債表就縮小了規模,債務也縮小了。

通俗給大家講,央行自己沒有資產,資產都是借的,所以資產和債務相等。央行儲備的外匯叫佔款,是依靠發行人民幣買入的,但實際上是借入的。就是說,美元是借的,人民幣是它開給債權人的債權證書,或者說是借條。只是這個借條與普通借條不一樣,沒有註明債權人,沒有與資產數量固定,可以被任何持有人行權,去索回資產。美元換給人家,或者說持有借條人民幣的用借條人民幣行權,去按照市價索回美元。美元被索走,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減少了,相當於它還了債務,當然債務也應該減少。人民幣是債務借條,債務還了,借條還需要保存和再流出去嗎?當然借條就要廢了,要當眾消毀。美元換出去回來的這部分人民幣當然要註銷,這樣才能夠保持資產負債表的資產和債務左右兩方平衡。就是說,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會減少。

我們看到央行的統計數據,央行的外匯佔款這兩個月持續減少,不僅僅代表外匯儲備減少,也代表基礎貨幣的減少。實際上,央行從頂峰的四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到現在三萬一千左右,減少了外匯佔款近四分之一。我們央行近年為了補充基礎貨幣的不足,已經持續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在基礎貨幣的發行上,也使用了許多新工具。


蓉城草根財經


簡單說這些民幣退出了流通領域,換句話說,就是註銷了。

因為民幣是非自由兌換貨幣,美元等外匯也不能在國內流通,貨幣方面中外之間是完全隔離的。國內唯一合法流通貨幣就是民幣。

比如出口企業獲得了美元,他是無權支取美元現金的,之前是收到美元后無條件換成民幣,現在是可以在出口企業賬上掛著,但仍無法支取,只是何時兌換由企業決定,比以前靈活了一些。也就是說,出口企業獲得的外匯必須交給央行,央行再根據匯率支付給企業等額的民幣,這是具有強制性的。完成這一過程後,互不相欠,央行收外匯,企業收民幣。

外國資本來華投資,也是這一過程。



堯天舜地


您拿人民幣換美元,人民幣就到了賣給您美元的銀行手裡。據我所知,這時,人民幣大約有兩個去處:

一是賣給您美元的銀行,除了把美元賣給您,還把美元賣給了其他像您一樣有需要的人。所以,銀行的美元不夠用了。它怎麼辦?它也去買。

辦理外匯業務的商業銀行去哪買美元呢?是去銀行間市場買。也就是跟它的同業買。看哪家銀行有賣美元的,價格也適中,銀行就把美元買回來了,也就是把您給的人民幣花掉了。

人民幣的第二個去處就是銀行把它賣給了有需要的人。在外匯市場上,有人想要用人民幣換美元,還有人想要用美元換人民幣。這些服務銀行都提供啊。於是,碰到那些想要把美元換成人民幣的人,銀行就把您的人民幣賣給他們了,銀行收到美元,或者日元港幣之類的外幣。

這也是外幣和人民幣之間互相轉換流通的過程。

本人專注於分享與銀行相關、和生活貼近的財經內容,歡迎關注【博文微金融】!


博文微金融


我之前思考過這事,不管是銀行匯兌,還是私下匯兌,總體來說只是監管問題,對大局影響不會很大,所以以下只討論銀行匯兌。

兌換外匯用途不討論,只進行幾個個分類:

  1. 急用消費
  2. 換匯入賬
  3. 緩用消費

首先說急用消費,比如用來購買一個牛皮包

銷售價1000美元,稅率b%(免稅店為0%),簡單拆解為:人工成本➕材料成本➕運輸成本➕其他稅➕包廠利潤。

當你購買那一刻,人工的工資是你支付的,材料也是直接賣給你了,運輸成本也是你支付的,其他環節的稅收也是你給的,包廠利潤也是你支付的。你的購買行為帶動了一個產業鏈,使的他們國家之前的勞動轉化成價值,國家收稅,人民有收入,原材料有銷路。

反之,對於我國來說,就是少一份工作機會,少一份稅收,原材料滯銷一份等。

回到起始問題,差不多已經知道了,人民幣被資產運作中抹去了,直接的影響就是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這個時候就會有人拿外匯兌換人民幣去消費,把抹去的人民幣搶救回來🤝

23就不說了,這已經夠了


莫問天塵


人民幣去哪了?首先要追究美元哪裡來的?如果沒有美元的存在,怎麼給你兌換呢?

美元是通過貿易結算來的,比如你把商品賣到美國,會得到美元。但是美元在我國不能流通,拿著美元又有何用呢?於是,你會通過銀行把美元兌換成人民幣。

那麼問題是銀行拿著美元有用嗎?有用,貸款給進口商,或讓進口商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與美國人交易。假設我國商品貿易是順差,即出口大於進口,那麼就會產生多餘的美元。

多餘的美元怎麼辦呢?運回美國,美國再通過資本結構流入我國,對沖商品貿易逆差,使匯率穩定。

因此,流入的美元與流出的美元會達到一種平衡,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才會維持在穩定的天平之下。如果美元流入過多(我國商品貿易和資本貿易都為順差),天平就會失衡——國際貿易收支會失衡,美元兌人民幣會相應的貶值。

問題回到出發點,人民幣去哪了?可以將美元理解成一種商品,比如類同於黃金的商品。你購買黃金人民幣去哪了?回到挖礦的人手中嘛!那麼你購買美元(兌換成美元),首先回到銀行,再回到(貸款)人們的生活中嘛!

美元的存在本身就沒有繞出循環,比如貸款給進口商,同樣是銀行的資產嘛!它只是一種貨幣形式的變化,並不會改變和增加或減少貨幣供應。而如果是運回美國(會兌換成我國貨幣計量的資產),那麼它必須變成美國的資本結構流入我國,比如美元兌換成人民幣投資我國金融資產或企業。

美元並不是無緣無故的都出來,所以也就不存在人民幣無緣無故的減少,它只是一種貨幣資產轉化為另外一種貨幣資產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