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老胡同 · 新生活

“老北京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胡同,要注意保留胡同特色,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胡同是北京老城的根基和脉络,是北京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亦是联结这座千年古都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老胡同·新生活”栏目将讲述北京胡同的历史文化,关注胡同的保护与更新,以期唤起更多人对胡同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新鲜胡同

位于朝阳门地区中部的新鲜胡同闹中取静,历史悠久。别看只有564米长,胡同里黛瓦灰墙的四合院、描绘民国时期朝阳门人文景观的铜雕版画、统一设计的黄铜色麦穗图形的金属护栏等,处处散发着老北京的古朴韵味。可就在一年多以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样子...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胡同“变形记”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今年70多岁的居民侯佑兰在这附近住了30多年,在她的记忆中,那时的新鲜胡同不光停车难,胡同西段的路面也坑坑洼洼,架空线缠作一团,抬眼只剩“蜘蛛网”。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2018年夏天,新鲜胡同启动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清退违法群租房,街道、社区出面协商附近商务楼宇的停车场,以优惠价供居民使用。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原本破碎的地砖清走,铺上柏油路面,胡同东西两头的地面上还安装了落地LOGO;两侧建筑物墙面粉刷一新,路边均匀间隔装上了绿化花池;胡同西口的绿地还进行了升级改造,以“古建园林”为灵感增加了太湖石和木质廊架,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给居民提供了活动休息的空间;架空线也分步实施入地改造,2018年完成了弱电线路的入地改造和梳理,今年将启动强电线路的入地改造,届时胡同内所有线路都将入地。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整治过程中,街道和社区引入责任规划师来为胡同进行设计,注重挖掘新鲜胡同的历史文化底蕴,设计了雕花的空调室外机护板、变压器护板,红色外框宣传栏和铜雕版画的历史文化墙;建筑物外立面修复过程中,也尽可能选择古砖、旧瓦进行恢复修补,力图恢复胡同的历史风貌。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环境整治提升完成后,住在附近的居民还在街道和社区的引导下,成立了治安志愿者队伍、党员守望岗,定期开展大扫除,每天在胡同里巡视,巩固街巷整治成果。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现在的新鲜胡同,路宽了,地面干净了,抬头见蓝天,“环境好了,邻里关系也和谐了。”侯佑兰看着身边居住的环境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也自发加入了治安志愿者队伍,为街坊四邻服务,共同维护美好家园。


人文底蕴深厚 故居众多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新鲜胡同,是一条极具北京元大都布局特点的胡同,规划整齐,经纬分明。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记述云:“全城的设计都用直线规划。大体上,所有街道全是笔直走向,直达城根。一个人若登城站在城门上,朝正前方远望,便可看见对面城墙的城门。城内公共街道两侧,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货摊……整个城市按四方形布置,如同一块棋盘。”

胡同位于朝阳门地区中部,朝阳门南小街东侧,胡同呈东西走向,西起南小街,东至南竹竿胡同。500余米长的胡同里,分布着众多名人故居。


01 桂公府及其花园


38号院原是桂公府花园,院子里建筑非常有特色,戏台及逐步抬高的爬山廊有自己的风格。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40号院为清代的桂公府。桂公府是慈禧太后之弟承恩公桂祥的府邸。也由于桂祥的女儿为光绪皇帝皇后隆裕,一家出了两代皇后,因此桂公府在民间也有“凤凰巢”的称号。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原桂公府规模很大,共有五组大院,彼此相连,鼎盛时其屋舍不下200间。1986年,此宅被确定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02 绍祺的私家花园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新鲜胡同东口路北有清内务大臣绍英旧居,路南18号为曾任礼部尚书、刑部尚书的其弟绍祺的私家花园——莲园。


03 正白旗官学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新鲜胡同36号院,相传曾是魏忠贤的生祠,后为正白旗官学,民国后为第三小学,这里走出过梁实秋、李敖等不少名人。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36号院现为东城区新鲜胡同小学。


04 71号院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胡同里的71号院住着民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金城的后人,民国时为中法大学创始人之一安德烈·铎尔孟居所。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京剧名家李元春,以及有京剧活关公之称的李洪春都曾在此胡同居住过。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新鲜胡同“变形记”:恢复传统北京胡同的古朴风貌

老砖、老瓦、原风貌,记忆里的老北京胡同回来了。一辆辆运送大白菜或冬储煤炭的人力三轮车,胡同口吆喝着卖冰棍的小贩,儿时的记忆像播放幻灯片似的,就这么出现在眼前……


内容来源:文明东城、北京日报、朝阳门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