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老胡同 · 新生活

“老北京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衚衕,要注意保留衚衕特色,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衚衕是北京老城的根基和脈絡,是北京歷史與文化的載體,亦是聯結這座千年古都過去與現在的橋樑。“老胡同·新生活”欄目將講述北京胡同的歷史文化,關注衚衕的保護與更新,以期喚起更多人對衚衕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新鮮衚衕

位於朝陽門地區中部的新鮮衚衕鬧中取靜,歷史悠久。別看只有564米長,衚衕裡黛瓦灰牆的四合院、描繪民國時期朝陽門人文景觀的銅雕版畫、統一設計的黃銅色麥穗圖形的金屬護欄等,處處散發著老北京的古樸韻味。可就在一年多以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樣子...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衚衕“變形記”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今年70多歲的居民侯佑蘭在這附近住了30多年,在她的記憶中,那時的新鮮衚衕不光停車難,衚衕西段的路面也坑坑窪窪,架空線纏作一團,抬眼只剩“蜘蛛網”。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2018年夏天,新鮮衚衕啟動了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清退違法群租房,街道、社區出面協商附近商務樓宇的停車場,以優惠價供居民使用。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原本破碎的地磚清走,鋪上柏油路面,衚衕東西兩頭的地面上還安裝了落地LOGO;兩側建築物牆面粉刷一新,路邊均勻間隔裝上了綠化花池;衚衕西口的綠地還進行了升級改造,以“古建園林”為靈感增加了太湖石和木質廊架,在美化環境的同時也給居民提供了活動休息的空間;架空線也分步實施入地改造,2018年完成了弱電線路的入地改造和梳理,今年將啟動強電線路的入地改造,屆時衚衕內所有線路都將入地。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整治過程中,街道和社區引入責任規劃師來為衚衕進行設計,注重挖掘新鮮衚衕的歷史文化底蘊,設計了雕花的空調室外機護板、變壓器護板,紅色外框宣傳欄和銅雕版畫的歷史文化牆;建築物外立面修復過程中,也儘可能選擇古磚、舊瓦進行恢復修補,力圖恢復衚衕的歷史風貌。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環境整治提升完成後,住在附近的居民還在街道和社區的引導下,成立了治安志願者隊伍、黨員守望崗,定期開展大掃除,每天在衚衕裡巡視,鞏固街巷整治成果。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現在的新鮮衚衕,路寬了,地面乾淨了,抬頭見藍天,“環境好了,鄰里關係也和諧了。”侯佑蘭看著身邊居住的環境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也自發加入了治安志願者隊伍,為街坊四鄰服務,共同維護美好家園。


人文底蘊深厚 故居眾多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新鮮衚衕,是一條極具北京元大都佈局特點的衚衕,規劃整齊,經緯分明。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馬可·波羅遊記》一書記述雲:“全城的設計都用直線規劃。大體上,所有街道全是筆直走向,直達城根。一個人若登城站在城門上,朝正前方遠望,便可看見對面城牆的城門。城內公共街道兩側,有各種各樣的商店和貨攤……整個城市按四方形佈置,如同一塊棋盤。”

衚衕位於朝陽門地區中部,朝陽門南小街東側,衚衕呈東西走向,西起南小街,東至南竹竿衚衕。500餘米長的衚衕裡,分佈著眾多名人故居。


01 桂公府及其花園


38號院原是桂公府花園,院子裡建築非常有特色,戲臺及逐步抬高的爬山廊有自己的風格。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40號院為清代的桂公府。桂公府是慈禧太后之弟承恩公桂祥的府邸。也由於桂祥的女兒為光緒皇帝皇后隆裕,一家出了兩代皇后,因此桂公府在民間也有“鳳凰巢”的稱號。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原桂公府規模很大,共有五組大院,彼此相連,鼎盛時其屋舍不下200間。1986年,此宅被確定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02 紹祺的私家花園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新鮮衚衕東口路北有清內務大臣紹英舊居,路南18號為曾任禮部尚書、刑部尚書的其弟紹祺的私家花園——蓮園。


03 正白旗官學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新鮮衚衕36號院,相傳曾是魏忠賢的生祠,後為正白旗官學,民國後為第三小學,這裡走出過樑實秋、李敖等不少名人。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36號院現為東城區新鮮衚衕小學。


04 71號院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衚衕裡的71號院住著民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金城的後人,民國時為中法大學創始人之一安德烈·鐸爾孟居所。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京劇名家李元春,以及有京劇活關公之稱的李洪春都曾在此衚衕居住過。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新鮮衚衕“變形記”:恢復傳統北京胡同的古樸風貌

老磚、老瓦、原風貌,記憶裡的老北京胡同回來了。一輛輛運送大白菜或冬儲煤炭的人力三輪車,衚衕口吆喝著賣冰棍的小販,兒時的記憶像播放幻燈片似的,就這麼出現在眼前……


內容來源:文明東城、北京日報、朝陽門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