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小猪场怎么做生物安全?

我的世界我们的青春


小规模的养殖也要做好生物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安全有效生产!业内人说“是生是死看健康,是亏是赚看生产,赚多赚少在市场”!也就是说做好猪舍生物安全的必要性!

如何做好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其一:细菌和病毒是永远活跃在养猪生产中的,因此搞好猪场生物安全是每一个饲养者的责任。生物安全是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防止猪只感染细菌和病毒,并控制病菌病毒在猪场内的蔓延。因此,生物安全计划的目的是使猪场免受感染,或将已经暴发的疾病影响降低到最小。作为一位资深的猪场管理者,对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必须是零容忍的,生物安全防控必须贯彻到猪场的每一个细节。

疾病感染几乎是所有养猪生产者的近忧远虑,与猪场规模的大小毫无关系,疾病暴发后甚至可以摧毁一个猪场。所以,作为养猪者,一定要知道猪病是如何在猪场蔓延的,是如何通过猪的活动、人的活动在养殖场之间传播的。,

疾病的传播主要有四个途径:二是发病的猪或潜在的载体;二是通过后备公猪或母猪传播;三是通过购买的冻精传播:四是通过猪场的昆虫、鸟类、饲料、水源、来访者、员工穿过的鞋子传播疫病(随着人的移动鞋上的病菌也会随着移动)。而运输饲料、淘汰猪、育肥猪的车辆,也可能成为病的.传播载体。当有些时候人的手上、脸上以及鼻黏膜携带病菌时,虽然并没有在我们身上发病,但也有可能是疾病潜在的载体。所以,生物安全措施应该做到周密、全面。

其二:我将生物安全分为六个方面进行介绍。1猪场附近场地的要求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在养殖场的周围不能放养其他的动物,否则就成为了猪场潜在的威胁。例如,在附近放养羊,羊携带的口蹄疫病毒将会对猪产生威胁。此外,在猪场之间的距离较近的情况下,一定要建栅栏,防止猪场外的猫狗等其他动物进入猪场,一旦进入应扑杀。

2管理程序

管理的重点是控制猪场的地方性疾病,采取的措施是全进全出,进猪前后要对猪舍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同时清洗、消毒工人的鞋。在寒冷的季节还要注意猪舍内温度的调控,避免出现设施故障或管理不当而引起的冷应激或贼风,从而导致动.物疫病的发生。

3运输

运猪前猪场选择的车辆一定要干净,运完猪后也必须对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在运输时,为了避免与其他运输猪的车辆相遇,让猪不被病菌感染,应事先选择好运输路线,不要经过发生传染病的猪场,运输的距离越短越好,尽量做到一次运输,时间最好选在晚上。另外,农场主一定要知道自己猪场的附近有没有装死猪的车经过,如:果有,这段时间猪场的生物安全一定要故的更加周密。众所周知,车辆进入猪场区域之前,险胎要进行清洁和消毒是。在从猪场向外运猪时可以使用自己猪场的车辆将猪垂到门口,外面的车则在门口等候(也要生行全面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不必进人猪场装猪,两辆车进行交接。

4人的管理

对于进入养殖场的工人、兽医以及来访者,要做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隔离。时间隔离是指从外归来的人员不能立即进入猪舍,应有时间间隔;空间隔离是指隔离换衣服的地方,不能穿着在外面穿过的衣服、鞋进入猪舍。对于来访者,作为老板一定要知道他们的情况,从哪里来,有没有接触过发病的猪,还要进行严格的登记。如果你不知道他来之前去过哪些猪场,就应该禁止其进入。

5易耗品和设备

猪场使用的药品、电线、管道等最好自备,不要让工人从外面直接带进来。如果养殖场需要进行维修,维修工人也必须遵守场内的生物安全制度。维修工人带来的工作包、工作箱:工作器械,尽量将外包装卸在猪舍外面,不要带进猪场,带进的工具也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当然他们使用的器械最好是新的,没有在其他猪场使用过的。

6建筑物及其结构

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装猪台,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装猪台应设在一个独立于猪舍的一个隔离区内。将猪放在干净的区域内,装运完毕后,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猪场周围不能有杂草和植物,要保持干净。植物和杂物的堆积会成为啮齿动物、昆虫繁殖的最好地方。饲料储存间要封闭,防止鼠类的进入。

对于猪场疾病的防控,这里主要介绍蓝耳病和猪流行性腹泻是如何通过返饲控制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疾病暴发最猖狂的阶段,可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返饲方法,这样可以将恢复期缩短到5―8周,而不是等疾病拖延成了慢性病之后的5―6个月。

我的猪场曾经暴发了蓝耳病,我朋友的猪场也暴发了该病,我朋友花了很长时间来检测蓝耳病的毒株,我则直接采取了返饲。5周后我的猪场疫病基本控制下来了,而他的猪场5个月还没有完全恢复,最后他用疫苗控制住了,但是他损失了5个月的生产。

通过用返饲治疗流行性腹泻,我的心得是该病可进行返饲的最佳时间只有10―15天。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那么就错过了治疗该病的最佳时机,会逐渐发展为慢性病。

返饲的方法是将发病或死亡猪的肠道内容物或粪便与水混合,比例为1:2,然后进行饮水或拌料,直至腹泻症状消失!


枣乡纪事


你好,我去年猪场顺利出完所有猪,分享几点给你,1:猪场有猪的情况下,猪舍必须封锁,窗子必须铁网封锁,防止外面野猫进栏,2:老鼠的扑灭,猪舍内粘鼠板要用,老鼠追踪膏用上,3:饲料管理,进饲料用自己车,没有的情况下,专车用料,不要让那种到处送料的车拉,很危险,4人员管理:能不出厂就别出去,如果出去后,在外部换一次衣服,再到猪舍更换一次衣服,5:猪舍外部管理:猪舍外面夏天早晚2次敌敌畏喷洒防苍蝇蚊子,进猪舍门口水鞋防消毒桶泡着,进栏必换,栏舍外部走道铺石灰。目前能想到的就这,目前我是按上面执行的,猪全部安全出栏


乡村陈大王


生物安全是一个猪场的根本大计,任何传染病都不会无缘无故从天而降,当前非洲猪瘟对猪场安全的威胁最为突出,能否有效防控非瘟是养猪人最关心的事情。猪场圈舍是饲养猪只的地方,圈舍的生物安全直接关系到猪只能否健康生长,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猪场圈舍生物安全呢?我们总结了几点分享给大家。

(一)圈舍的生物安全规范

1、圈舍消毒一般在空圈时进行,猪场猪只转出后,立即清空猪舍,未使用完的易耗品应立即销毁,如药品、耗材等。

2、工具、器材等应立即按消毒程序清洗、消毒。

3、按圈舍消毒程序清洗、消毒猪舍,消毒后立即关闭门窗,同时做好环境消毒。消毒过程注意事项如下:

(1)清洗必须在空圈后24小时内完成;

(2)将可移动的物品移开,彻底清扫(包括房顶、墙壁、排污沟等);

(3)用打泡枪将泡沫清洁剂喷在地面、墙面、圈栏、食槽等设施上,浸泡60分钟;

(4)使用22 Mpa,70 ℃的高压热水彻底冲洗限位栏;

(5)圈舍的地面和墙面用15 Mpa,常温高压水彻底冲洗;

(6)待干后,用2%(戊二醛浓度)戊二醛-季铵盐消毒液喷雾消毒,检查合格后,空栏净化直至彻底干燥;

(7)特殊情况下,非金属设备也可用20%的石灰乳涂布,但石灰乳彻底干燥后,务必空栏4 小时以上方可进猪。

4、员工工作服和鞋等全部清洗、消毒并存放于该区的工作房内;消毒后的圈舍在下一次转入猪前,不允许进入空猪舍,应留足够的时间彻底干燥空圈。

5、生产区的每栋猪舍门口必须设立消毒池,加2%烧碱水,每天更换2次,但必须保持清洁,如发现浑浊立即更换。

(二)圈舍的水线消毒

空圈后,将洗洁精(洗碗用)1 L,加入100 L水中混匀;空圈消毒前,将洗洁精溶液充满饮水管中,按开每一个水嘴,直到水嘴流出洗洁精溶液为止,将溶液停留在水管中;按程序清洗圈舍,在圈舍消毒前,放空饮水管中的洗洁精溶液并放几次清水,直到每一个饮水嘴流出的洁净的清水为止。

(三)圈舍防鼠防鸟防虫措施

(1)门窗严丝合缝,门与门框、窗与窗棱缝隙应小于6 mm,饲料仓库及其它可招致鼠害的场所木质门的下沿,应镶包内外30 cm高铁皮;所有窗户及通风孔应加装13 x 13 mm的铁丝网;

(2)各种管道或电缆进出建筑的孔洞用水泥等材料堵塞;室内可能被鼠类利用的孔洞、缝隙也用水泥填堵;

(3)下水道应装返水碗,室内排水沟装有铁篦,通往外界出水口部位应有13 x 13 mm防鼠铁丝网闸;

(4)所有仓库门应包有30 cm高铁皮,经常开启的门应设置50 cm高包铁皮的防鼠挡板,库内常年备有盛装新鲜灭鼠药品的饵料盒或粘鼠板。

(5)进气口设置有防蝇防鸟网、粪道防风板,避免外界蚊蝇进入。另外,可采用干清粪工艺,当天粪污当天刮走,防止蚊蝇滋生。

(6)鼠药投放与频率。室外:沿墙每10 m投放一份鼠药,鼠药投放于PVC管中或扑鼠器中,注意经常更换,以保证鼠药及诱食新鲜;室内:猪舍内,在老鼠经常出没,猪接触不到的地方,或沿墙每10 m投放一份鼠药,投放于PVC管中或扑鼠器中,同时注意经常更换,以保证鼠药及诱食新鲜;投放使用频率每月一次。

(四)全进全出和批次生产原则

在生产中,批次化管理生产很容易做到全进全出,全进全出是非常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每批猪全部离舍后,需立即彻底清扫、冲洗、消毒,空舍,彻底干燥后再进入新猪群。比如“1+2+4”多点式生产模式, “1”即为一个种猪场,“2”为两个保育场,“4”为四个培育场。仔猪从母猪繁殖场断奶后转到不同地点的保育场、培育场,不同的批次之间猪群在人员、设备、工具上不存在交叉,有效地切断了猪病在不同批次猪群之间或各场之间传播的可能。

同时,实行“28天”分批次生产模式。每隔28天就会有一批母猪进行配种,一批小猪出生,出生的小猪一般在21日龄断奶,断奶后的小猪与母猪都会全部运出产仔舍,接下来的1周时间对产仔舍进行清洗、消毒与烘干,随之下一批待产母猪进入产仔舍产仔。断奶仔猪离开产房后被转移至保育舍进行饲养, 保育结束后又会全部转至育肥猪舍进行育肥饲养,通过这种方式,种猪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进全出和批次生产,从而进一步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

圈舍是猪场生物安全的最后防线,我们需要严格按照生物安全规范进行消毒和防范。就生物安全而言,没有最好,只有不断去完善和改进,越好的生物安全,发病的几率就越低,在未来发展的机会就越多。当然,生物安全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不仅要考虑仔细全面,更需要执行到位。只有做好猪场的生物安全,我们对抗非瘟才会更有信心。





墨斗哥


猪场想弄好,生物安全很重要,但是生物安全并不是万能的,对于养猪来说,第一要有好的品种,好的生产性能,第二个好的营养,均衡全价,没有污染,第三个是日常的管理,细节决定成败,第四个是预防,日常的疫苗,或必要的投药. 健康来于营养,细节决定成败,成本数据说话,效益来自管理.1小猪疫苗要做好,2母猪营养要保证,3小猪温度要控制好,4猪圈卫生一定要用火碱消毒,5猪圈左右不能有野草,5小猪圈周围不能有苍蝇,老鼠,有要及时处理!总之养殖细心,经验,环境好!



某多卡通


l基础设施控制

1.1的选址

的选址要远离开交通主干道,离其他畜牧场、屠宰加工场、畜产品交易点、居民区至少50o m。同时最好有山坡、树林、湖泊等天然屏障隔离。

1.2布局

周围要建围墙,最好用砖砌,高度2.5m,离猪舍至少20m。围墙内分三个区,即生活区、生产区和生产辅助区。生活区内设置办公室、宿舍、食堂、洗浴设施等,生活区必须相对封闭,只留二条通道与生产区相通。生产区内设置各种类型的猪舍和通道。生产辅助区是为生产区服务的各种设施,如:饲料加工厂、水泵房、水塔、配电房、备用电源、维修房等。

1.3猪舍布局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比较理想的应为三点式或二点式的猪舍。三点式的,分为配种怀孕、分娩舍、保育舍、生长肥育舍,其间至少相距500 m。二点式的,母猪生产一处,保育与生产肥育又一处,或母猪生产与保育在一处,生长肥育另分一处。如条件限制,可采用一点三区式,即在同一个场地内分为三个区域:母猪区、保育区和生产肥育区。其中保育区应与母猪区和生产肥育区(大猪区)至少相距50m以上,可有效地预防受感染。

2人员及物品控制

2.1人员控制

内人员流动频繁,且常常被忽视,应严格控制。

2.1.1工作人员的控制

只有生产人员与管理人员才允许进入,所有人员必须住在生活区内。休假人员回场必须经过24 h的隔离,并经过常规消毒后才准许进入生产区工作。

2.1.2外来人员的控制

生产区谢绝参观。非人员,如确实需要进入生产区的,经批准并经洗澡、全身更衣后方可进入猪舍,并由场内工作人员引导,按指定的路线行走,不得到处走动。外来办事人员进场办事,须经过消毒,且只能在生活区办公室内办理业务。

2.2物品控制

任何物体从场外进入场内都有可能携带病原,而给猪群带来威胁,因此必须注意控制和严格消毒。

2.2.1衣着的控制

生产区内工作人员的衣、裤、鞋、袜全部由提供,生活区的穿着一律不许带入生产区。所有人员进出生产区均须经洗澡、更衣、消毒。严禁食品及其他东西带入生产区。生活区内不准穿用生产区的衣、裤、鞋、袜等用品。离开生产区时,必须在消毒更衣室更衣、换鞋并消毒。

2.2.2车辆的控制

运输饲料原料的车辆必须经消毒后才能进入饲料加工厂或仓库门口处停车卸货。所有进入生活区的车辆都要经过消毒。外来车辆不能进入生活区,只能停放在生活区外停车处。装载车辆须经消毒,待凉干后停放在围墙外装猪台,或用场内专用运猪车,把猪运到装猪台。

2.2.3猪只的控制

2.2.3.1猪只流动控制

生产母猪只能在分娩舍和怀孕舍之间相互流动。生产肥育猪流动方向:断奶后一保育舍一生产育肥舍一出售或转入待售栏,不能逆向流动。

2.2.3.2引进猪只的控制

引进后备是最重要的传入途径之一。各种病原体都有可能随引进的猪进入,特别是购进无临床症状的带毒,可造成巨大损失。在引进猪只前需做血清学检测,主要检测本没有发生过的传染病。引进群前,须在隔离检疫舍隔离观察30~60 d。30 d后再检测1次。这次重复检测极其重要。如检测结果仍为阴性,给饲喂本场老年猪的粪便,或用老年猪隔栏饲养,以便让引进的猪逐步适应本场的病原微生物,待适应后,方可与本场猪群一同饲养。

2.2.3.3病猪的控制

每栋猪舍应预留病弱猪栏,一旦发现病猪立即转到病弱栏内。经2 d治疗未见好转的,转入病猪隔离舍治疗。

2.2.3.4野生动物与昆虫的控制

老鼠、狗、猫、鸟、蚊蝇等野生动物和昆虫是将新疾病引入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应该禁止让狗和猫在内四处走动,尽可能消灭老鼠和蚊蝇等害虫,并对野鸟进行控制。

2.2.3.5饮用水和饲料的控制

可用自来水或深井水,定期检查水质是否有化学污染和病原微生物。严禁用地表水作饮用水和冲洗栏舍。饲料必须进行检测,排除污染物,不用污染的饲料,提倡饲用无污染饲料和绿色饲料添加剂。

3卫生清洗和消毒

进猪前,彻底清洗、消毒所用栏舍,至少空置7d后,再转进新猪。清洁栏舍可用高压热水或冷水或蒸汽,同时结合应用洗涤剂,以便使附在地面的有机物松散开来而被洗净。做好此项工作,可以杀灭95%以上的有害微生物。冲洗过程中,尽可能使用高压水流(21~42kg/cm )。进猪后每周带猪消毒1~2次。使用消毒剂要注意控制温度,不能用50℃ 以上的热水稀释消毒剂,以免降低消毒效果。但还应注意的是,多数消毒剂在温度低于l7℃时,每降低3℃,会降低消毒效果50%。

平常场内道路、舍内通道、值班室、更农室要每天打扫干净。售猪后立即打扫出猪通道及出猪台、路面等,并及时沏底消毒。舍内所有垃圾一律远运深理。坚持全进全出原则,可预留一定的空舍时间(至少不低于3 d)。

4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要根据本地区传染病流行情况,精心设计常规免疫程序。科学的免疫程序是预防疾病爆发的一种保证。免疫接种可分为预防和控制两种。对本地区没有发生的传染病,是否要接种,应视其危险性而定。

5药物应用

使用药物目的是为了预防疾病,而不是用来治疗疫病。但是当发生疫病时,就必须使用抗牛素等药物来帮助减少该疫病所带来的损失。基于食品安全考虑,场内应尽量少用抗生素,禁

止使用大量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或生长刺激剂,提倡使用绿色添加剂和酶制剂。肥育场可通过同时采取几种预防性控制措施,把药物的使用剂量控制在安全用量范围内,并做好用药记录。

6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

农村有句谚语:“七分管三分养”,足见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措施恶劣,环境条件差,如通风不良,潮湿,营养不良、拥挤、炎热、寒冷以及栏舍肮脏等都是引发疾病的应激因素。这些应激可损害猪体的免疫系统,从而降低对病原的抵抗力。

总之,传染病传入的途径很多,有引进的猪,造访者,运输工具,野生动物,昆虫,污染的水和空气以及饲料等,要有的放矢设计和采取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进行防控.


阿标分享农村生活美景


对于养猪来说,不分大小,规模场都必须做好生物安全防护,这是保证猪场效益的主要方面。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说明养殖场的风险大于其他行业,这主要就是指的疫病风险,而要防制疫病,就必须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才能保证养猪场的安全。

做好小型养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做好选址和圈舍建设,不论是细菌还是病毒,抑或是寄生虫都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在建场时一要选择远离交通要道,可以避免疫病传播,二要远离其他养猪场,防止交叉感染,三是要避免选择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建场,潮湿的环境利于细菌病毒滋生,而且对于猪的生长发育不利。

在圈舍建设上也要让猪舍设计符合猪的生长发育,比如说圈舍地面要有一定的斜度,容易清扫避免粪便长期的停留。而且圈舍要有一定的通风口,能够及时换气,保持清洁的空气。还有就是猪舍要冬暖夏凉,避免冬季气温过低造成细菌病毒感染。

二是做好对于养殖场人员的管理,养殖场的成败就在于人,一般来说小型养猪场用工不会太多,大多数都是场主自己和本家人,在工作上也是既是饲养员又是饲料加工员,也有可能既是司机又是接生员,很可能一会儿在饲养场另一会就得去市场,接触范围特别广,因此生物安全防护更应该特别重视。

因此对于进入养殖场的人员,要做到隔离和消毒。隔离是指任何人要进入养殖场都必须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既要经过紫外线灯的消毒,又要更换衣服和鞋子,尤其是从其他养猪场或者与猪接触过的人员,要进入养猪场必须了解以前的情况,有没有发病情况做好登记,以利于溯源。如果不能确定风险,应该禁止其进入。

三是做好猪场的管理程序,要控制猪场的常见性疾病,比如说常见的蛔虫病、疥螨、胃肠道腹泻等,避免猪群抵抗力下降。在猪群的饲养上采取全进全出的措施,进猪前后要对猪舍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在寒冷的季节还要注意猪舍内温度的调控。

四是做好猪群的运输,尽量选择专业的运猪车,在装猪前后都必须对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在运输时选择不要经过发生传染病的猪场,运输的距离越短越好,时间最好选在晚上,而且要一次到达。车辆进入猪场区域之前,险胎要进行清洁和消毒。如果有条件的话,进出猪场可用自己猪场的车进行转运,而让外面的车在特定地点进行转运,但同样要注意做好车辆的消毒。

五是做好一些其他方面的生物安全防护屏障,要防止公猪在配种时传播疫病,尽量使用人工授精,选择健康有资质的冻精,规范操作程序。要防止昆虫、鸟类、鼠类传播疫病,因此上要定期进行灭虫灭鼠,防止交叉感染。也要防止饲料、水源等传播疫病,对这些也要进行消毒处理。

小型养猪场由于人力物力不足,容易发生对于生物安全防护不重视的情况,作为成熟的养殖场主,一定要加强生物安全防护观念,才能够获得养猪收益。


寂寞的青韵


(1)生活区防疫措施:内部人员要减少外出流动,半封闭式管理,周边有疫情威胁时应全场封闭,员工不允许去农贸市场和其他养殖场。

(2)原则上员工请假回家或亲属来探亲,到场后要在公司后勤部隔离至少两天,严格消毒后才能进入生产线上班。

(3)不允许外来人员参观,特别是在养殖场,屠宰场,农贸市场的人员来生产线串场,跟公司发生业务的工作都在办公室洽谈。

(4)前来购买生猪客户,要为其提供更换的鞋子和参观服。

车辆消毒(1)内部拉饲料的车和拉猪粪水的车辆在进入每条生产线都要经过严格消毒才能进入,收车时也要经过消毒,

(2)拉大猪的车和去场外拉种猪的车在进入公司前进行一次严格消毒,然后进入每条生产线时再进行一次消毒。

生产区的防疫措施:猪舍饲养人员必须固定,不准随便串舍,工具不准串用,

(2)杜绝使用发霉变质饲料。

(3)死猪及分娩的死胎,胎衣应装入不漏水的容器送到无害化处理场处理或在指定地点焚烧后深埋。


不起眼的角色


中小规模猪场,由于选址不科学,生产设备落后,兽医技术薄弱,以及生产工艺流程落后,饲养密度大,应激因素多等问题给猪场防疫造成很大困扰,一旦发生疫情,便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中小规模猪场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更不能忽视生物安全管理。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专家经验对中小型规模猪场如何做好生物安全管理进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一、什么叫做生物安全?

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是以猪的生物学特性为基础,以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为依据,要求规模化猪场在生产过程中,对猪群建立的一系列的保健和提高生产力的措施。

二、做好生物安全的具体措施

1.生活区防疫措施

(1)内部员工要减少外出流动,半封闭式管理,周边有疫情威胁时应全场封闭。员工不允许去农贸市场和其他养殖场;

(2)原则上员工请假回家或亲属来探亲,到场后要在公司后勤部隔离至少两天,严格消毒后才能进入生产线上班;

(3)不允许外来人员参观,特别是在养殖场、屠宰场、农贸市场的人员来生产线串场,跟公司发生业务的工作都在办公室洽谈。

(4)前来购买生猪的客户,要为其提供更换的鞋子(雨鞋,鞋套)和参观服。

2.车辆消毒措施

(1)内部拉饲料的车和拉猪粪水的车辆在进入每条生产线都要经过严格消毒才能进入,收车时也要经过消毒;

(2)拉大猪的车和去场外拉种猪的车在进入公司前进行一次严格消毒,然后进入每条生产线时再进行一次消毒;

(3)外来拉种猪和拉淘汰猪的车不允许进入公司,只能由公司的车辆拉到外面指定地点交接,返回的车辆经过严格消毒才能回公司。场内员工严禁接触淘汰猪车,赶猪分两段,外段必须是由赶猪专人负责。

2.3生产区的防疫措施

(1)猪场职工及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经更衣室更衣、换鞋,脚踏消毒池、手浸消毒盆并进入消毒室经紫外线灯照射(注意保护眼睛)后方可进入生产线。消毒池每周更换两次消毒液,更衣室紫外线灯保持全天候打开状态。离岗时将工作服、鞋留在更衣室,不准带出场外;

(2)生产线每栋猪舍门口、产房各单元门口设消毒池、盆,并定期更换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进猪舍须脚踏消毒池、手浸消毒盆;

(3)猪舍饲养人员必须固定,不准随便串舍,工具不准串用;

(4)饲养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观察猪群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兽医,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5)杜绝使用发霉变质饲料;

(6)死猪及分娩的死胎、胎衣应装入不漏水的容器送到无害化处理场处理或在指定地点焚烧后深埋;

(7)饲养员应每日上、下午各一次清扫猪舍、清洗食槽、水槽,并将收集的粪便、垃圾运送到指定的蓄粪池内,粪便送到粪场后,用水冲洗干净运粪车。同时应定期疏通猪舍排污道,保证其畅通。粪便、垃圾及污水均需按规定实行无公害处理后方可向外排放;

中小型规模化养殖场中,过量的粪便若不能合理输出和消纳将造成一系列的环境污染,而高温好氧堆肥是处理粪便和污水的有效途径之一,所谓的堆肥是利用含有肥料成分的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加上泥土和矿物质混合堆积,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经过发酵腐熟、微生物分解而制成的一种有机肥料。该方法相比厌氧沼气发酵等液相处理方式更利于节约投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实现养分输出,缓解养殖区周边的环境压力。

(8)经常开展灭鼠、灭蚊蝇工作,禁止其他动物进入场内,场内禁止饲养其他动物;

(9)消毒是杀灭和消除停留在媒介物上的病原体,切断疫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制定完善的猪舍、猪体消毒管理办法。

消毒的作用: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传播,保护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消毒操作要点:喷雾方法:喷雾前要关闭门窗,喷雾嘴向上,使药液如雾——缓慢下落,不得直喷猪体,药液要喷落到猪体、墙壁、屋顶、地面。

用量用时:以均匀湿润地面和猪体表稍湿为宜。

夏天消毒完毕要及时开窗,保持产房、保育舍的干燥性。


广西土货阿修仔


引言: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包括减少和消除疫病的发生、控制疫病在猪场中的传播等。通过生物安全,从现有环境中去除病原体,并且尽可能减少引入致病性病原的可能性,是一种系统连续的管理,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疫病发生和传播的方法。

1.引进新猪

新猪必须是从已检测为主要传染病阴性的猪群引进,新进的猪需要隔离30天以上,最好在生产场所外进行隔离观察;在最终混群之前还要做1次检测。

2.生产过程

生产流程应从仔猪到母猪或是老年猪。按照不同日龄分群,并做好不同猪群间的隔离。在仔猪舍的入口处建立一个洗涤池,在移入产仔猪舍之前,用抗菌皂和温水对母猪进行清洗,定期利用两个生产周期间的空舍期进行消毒清洁,防止疫病在猪群内传播。

3.猪场位置

猪场应尽量位于相对于较高处;风向应选择在全年大部分时间为上风处的地区。

4.人员

尽量谢绝参观活动,必须时参观者应与工作人员进场一样对待。会客要有离开生产场所的专用会客间。重视电工、木工、水管工等工作人员的管理,不让他们与猪群接触。饲养人员要使用消毒过的胶靴和工作服,对不同用处的工作服和胶靴做出明显标记以示区别。

5.运输控制

进出生产场所的运输车辆,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和消毒;实行生产区运输工具的明确分工管理。

6.消毒

猪场应建立门口消毒池,猪舍内外、猪场道路都要定期严格消毒要根据不同的物体选择不同的消毒剂。严格按照消毒剂的使用方法配制消毒液,消毒药要现配现用最佳消毒时间要根据消毒液的浓度、环境温度以及污程度选择。

7.猪场设备

围栏、猪群、盛物框之间的间隔设备,要进行消毒清洁。风扇、天花板、给料器、饮水器也要定期消毒清洗,角落更加不能忽视。


豫东南瓜


你好,我是家辉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参考

1、针对猪场洗车房的建立

 要对离猪场1公里以上建洗车房,猪场内要自己备自己的运猪车,洗车房还要针对只洗自己猪场的运猪车,干净卫生!清洗运猪车时一定要注意先用开水冲洗,然后再对其进行消毒过程,消毒完了以后必须烘干后再使用。

2、防鸟防老鼠

  防鸟:要在进风口处安装防鸟的网子,并且猪窝的周边一定要是树少的地方,以防止鸟栖息。

  防鼠:要定期对老鼠进行大扫除浇灭工作,把饵料放在老鼠经常经过的地方捕杀老鼠。

3、进行消毒

  种猪出栏舍后要采用烧开了的水进行冲洗消毒,再采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每周还要对猪消毒两次,每月换一种类型的消毒液出生的仔猪用干粉消毒剂消毒。

4、免疫接种

 主要做到猪瘟、伪狂犬、口蹄疫、乙脑、细小病毒病的免疫,尽量减少其他疫苗的注射;做到专人注射疫苗,保证注射质量,可采用连续注射器和长皮针注射疫苗,快速且对猪应激小。

5、进行保健和驱虫

  1.母猪群:每月进行常规保健;如母猪分娩正常,则饲料中不需添加抗生素;母猪产仔后尽量不要输液。

  2.仔猪群:断奶至保育分群,需添加抗生素保健;如猪群出现健康问题,常选用饮水加药;在仔猪用药时要把好关,注意药物休眠期。

  合理利用实验室的设备来对猪猪进行检测来监测好疫苗的有效性,做好病原诊断及药敏实验,做到高效养猪。

希望能够帮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