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用人依此“四慎”、“九虑”,才能防止被恶人、奸人蒙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用人依此“四慎”、“九虑”,才能防止被恶人、奸人蒙骗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72集10 全文2536字,阅读需7分钟

【故选不可以不精,任之不可以不信,进不可以不礼,退之不可以权辱。】这段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四十八《典语》。


用人依此“四慎”、“九虑”,才能防止被恶人、奸人蒙骗

所以,选拔大臣,不能不精确恰当;任命大臣,不能不信任;进用为官,不能不以礼相待;辞退官职,也不能使他们受到屈辱。这也是用人的四条基本原则。

“选不可以不精”,选人不能够不精确恰当,选人的前提是要充分地知人,知人才能够善任。《群书治要》中有很多知人、观人的方法,用以确保所选之人是合适之人。譬如《群书治要·管子》中提出了“四慎”,也就是君主选拔官员的时候,要秉持四种谨慎的原则。

“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授国柄”。“大德不至仁”,虽然他崇尚道德、标榜道德,但是却没有仁爱、同情、恻隐之心,那么不可以轻易把管理国家的权柄交给这样的人。因为如果他握有生杀大权,但却没有仁爱之心,可能就会非常地苛刻、暴虐,会导致民心背离、怨恨。这句话对国家选拔任用人才非常有帮助。因为

很多人才就是因为没有仁德之心,却处在一个很高、很重要的位置,结果他就用这个位置来暴虐地对待人民,做出了很多违背人权的事。

用人依此“四慎”、“九虑”,才能防止被恶人、奸人蒙骗
  • “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
    看到有贤德的人,甚至比他更好的人,他不能够把这个位置推让给别人,不能够让贤,说明这个人存有私心,甚至私心很重,这样的人就不可以把高位授予给他。
  • “三曰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亲属和权贵违反法纪,不能给以刑罚的处分,这叫“罚避亲贵”。当进行处罚的时候,如果这个人和他有亲属关系,和他的关系很密切,或者这个人是权贵之人,他就法外开恩,这样的人不可以当将军。为什么?因为他有偏私之心,偏私就会引起属下的不平,不平积累多了就会产生怨气,他不能服众,将士不能够同心协力,就很难打胜仗。
  • “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赋敛,不可与都邑”。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其实包括现代都应该以农业为本,因为民以食为天。但是这个人不重视农业生产,不重视有利的土地条件,而轻易地去征收赋敛,不可以让这样的人做治理都邑的地方官。这四种考虑是安危的根本,所以称为“四慎”。


用人依此“四慎”、“九虑”,才能防止被恶人、奸人蒙骗

在《群书治要·政要论》中还提出“九虑”,就是选拔官员时,要从九个方面来观察他、考察他。

“臣有立小忠以售大不忠,效小信以成大不信,可不虑之以诈乎?”臣下,

有的在小事上忠诚,为的是实现在大事上的不忠诚;有的在小事上诚信,为的是成就在大事上的不诚信。怎能不考虑这是欺诈?

“臣有貌厉而内荏,色取仁而行违,可不虑之以虚乎?”臣下,有的外表刚强,但内心其实很软弱;有的外表看起来很仁爱,但实际行为却和它相违背。怎能不考虑这是虚伪?

所以观察人不能只凭自己的感受,而要很客观地看他怎样处理这些人际关系。在《五种遗规》的《从政遗规》中说:“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我们观察这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从他对上、对下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出来了。君子对领导者很忠诚、也很恭敬,对下属很谦虚、和睦、爱护,这是君子;小人对上面的人则是阿谀奉承、谄媚巴结,对底下的人却很严苛。

所以,我们不能只看他对我好不好,就断言这个人的德行如何,那这个判断一定是出于人情,可能就是错误的。

我们关键要看他怎样对底下的人,甚至对那些微不足道、默默无闻的人,是不是也能尊重对方、感恩对方,这才可以看出一个人是不是从内心里有仁爱心和恭敬心。

用人依此“四慎”、“九虑”,才能防止被恶人、奸人蒙骗

“臣有害同侪以专朝,塞下情以壅上,可不虑之以嫉乎?”臣下,

有的会伤害同僚来独揽大权,闭塞下情来蒙蔽君上,怎能不考虑这是嫉妒?很多人嫉妒心很重,所以欺上瞒下,做领导的对此要有警觉之心。

“臣有进邪说以乱是,因似然以伤贤,可不虑之以奸乎?”臣下,还有的进献邪说来混淆是非,用似是而非的理由来伤害贤德之人,怎能不考虑这是奸猾?

“臣有因赏以恩,因罚以佐威,可不虑之以奸乎?”臣下,也有的靠行赏来推展自己的私恩,靠实施刑罚来树立自己的威信,怎能不考虑这是营私?我们观察这个人,他给别人东西,都是挑选那个和他关系比较好的或者能对他提供帮助的,这就说明他有所图谋,想要经营自己的关系网。而他在对别人进行处罚的时候,可能非常严厉,好像要刻意营造出一种气势,这是要树立他的权威。可见,这种要做大他自己势力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了,君主不可以不明察。

用人依此“四慎”、“九虑”,才能防止被恶人、奸人蒙骗

“臣有外显相荐,内阴相谋,事托公而实侠私,可不虑之以欺乎?”臣下,有的表面上互相推荐,其实暗地里勾心斗角,假借为公办事之名,实际上挟持私心,怎能不考虑这是欺诈?

“臣有事左右以求进,托重臣以自结,可不虑之以伪乎?”臣下,有的通过讨好君主左右的人来求取晋身之阶,依靠攀附权贵以寻求重用,怎能不考虑这是欺伪?

“臣有和同以取谐,苟合以求荐,可不虑之以祸乎?”臣下,有的为了一味地与人和谐相处,而苟且认同别人,一味地迎合长官的意思来求取被推荐,这样的人怎能不考虑是祸害?

“臣有悦君意以求亲,悦主言以取容,可不虑之以佞乎?”臣下,有的投合君主的意思来求得亲附,投合君主的言语来让自己苟且容身,

怎能不考虑这是奸佞?

以上九个方面君主、领导者不可以不审慎,确实对属下考察清楚了,才能防止被恶人、奸人蒙骗,也才能保证选人精确恰当

用人依此“四慎”、“九虑”,才能防止被恶人、奸人蒙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