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引“金融活水”潤澤江蘇大地——江蘇銀行聚力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增光添彩


引“金融活水”潤澤江蘇大地——江蘇銀行聚力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增光添彩


“得益於江蘇銀行全線上全流程的物聯網動產質押產品支持,今年上半年曙光電纜營業額已達到10億元,增幅達到了40.2%。”近日,無錫市曙光電纜有限公司總經理談志兵談到江蘇銀行給予的金融支持時激動地說。

這是江蘇銀行創新產品服務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多管齊下支持實體經濟的一個縮影。一直以來,江蘇銀行專注於服務實體經濟,爭做貫徹落實中央大政方針和江蘇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帶頭行”“示範行”,2018年,該行省內新增貸款列全省金融機構第一,製造業貸款新增量居省內同業前茅,小微企業貸款省內市場佔比持續保持第一,為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了金融之力。

始終堅守本源 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江蘇銀行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的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多措並舉向實體經濟傾斜資源,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呼吸共命運。

製造業是江蘇發展的優勢所在。江蘇銀行加大資源配置,千方百計增加供給,專項設置先進製造業貸款考核指標,加大激勵力度,用考核“指揮棒”引導全行上下支持先進製造業發展。

該行積極打造綜合服務平臺,聯合省金融辦、工信廳等部門開展服務實體經濟“新動能計劃”,重點對接服務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省百佳優秀製造企業、綠色製造企業、示範智能車間等,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2018年11月18日,作為國家供應鏈創新與運用試點單位,江蘇銀行聯合科研院所,發起成立首個泛長三角交易銀行暨產業鏈金融研究院,在業內率先融合“產業”“學術”“金融”,為包括製造業在內的民營企業提供融資解決方案。

該行聚力對接重點區域,多次在常州、鎮江等地與當地市政府聯合舉辦重點企業政銀企懇談會,與中天鋼鐵、科華控股、魚躍集團、大亞集團、天工集團等多家重點企業簽署了銀企戰略合作協議,提供全方位服務。

該行專注服務重點領域,圍繞產業發展導向,篩選1600多個智能製造、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先進製造業企業,進行精準支持。

深植小微基因

有效融合效益責任

江蘇經濟發達,中小微企業數量眾多,江蘇銀行把“服務小微”作為自身的基本定位,致力於做扶持地方小微企業的“主力軍”,彰顯著區域大行的責任擔當,由此形成江蘇銀行的“拳頭業務”,打造銀行業效益與責任融合的一個樣本。今年上半年,江蘇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940億元,客戶數超過4萬戶,普惠小微貸款連續實現“兩增兩控”。

依託自身長期下沉機構、下沉渠道、下沉服務的優勢,江蘇銀行不斷鞏固提升與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命運共同體關係。去年,該行公佈了支持民營企業發展20條,在信貸政策上堅定不移支持民營企業,全面重檢信貸政策與內部機制流程,充分體現對民營企業與其他客戶群體的“一視同仁”,創新擔保和融資方式,制定民企貸款容錯機制,為民營企業紓困。圍繞成熟型民營企業,江蘇銀行提供定製化綜合服務方案,累計制定專項服務方案500多個,重點支持了雙良、亨通等一大批優秀民營企業。圍繞家族傳承的新生代民營企業,重點支持共青團江蘇省委“新生代”領軍型企業家培養計劃,制定實施新動力“金融+”服務方案,去年共為65戶企業提供104億元資金支持。

依託前沿技術

創新破解“融資難”“融資慢”

江蘇銀行積極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前瞻融合金融科技,致力於打造“最具互聯網基因的銀行”,以更具活力、更加高效的新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發展。該行對前沿科技的應用不斷深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陸續在多領域應用,自主打造的“傳統+大數據”風控體系不斷迭代升級。

2017年12月,江蘇銀行物聯網動產質押業務新模式上線,依託物聯網核心技術,實時獲取企業質押物信息,精準解決了動產質押痛點,全線上化操作,以“數據跑腿”代替人工跑腿,以貸款申請、放款、還款、質押、解押等環節的操作,有效解決了生產經營的資金週轉需求,降低融資成本,以更安全、更便捷的融資服務支持實體企業發展。去年,江蘇銀行與徐工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創新運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解決企業貸款痛點,以物聯網金融賦能製造業轉型升級,引領在線物聯網金融新時代誕生,在國內領先打造了物聯網金融生態圈。

截至今年7月末,江蘇銀行物聯網動產質押業務累計發放貸款3096筆,累計投放貸款總額37.3億元,服務企業136家。該業務推出之後受到了監管部門的充分認可,今年初,又以第一名的成績榮獲“江蘇省金融創新獎”。

值得關注的是,江蘇銀行2015年上線的“稅e融”產品已累計放款超30萬筆,有效破解了小微民營企業貸款難題。“稅e融”是該行依託小微企業納稅數據,在全國首創推出的真正意義上的全線上純信用互聯網金融產品,引領推出“在線申請、自動審批、實時到賬、隨借隨還”的融資服務新模式。它的背後,正是江蘇銀行以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賦能、打造專業支持小微企業的“智慧銀行”服務邏輯。

發力精準扶貧

落實惠民行動聚人心

真扶貧、扶真貧。扶貧是一場系統的社會工程,江蘇銀行在履行金融扶貧責任的過程中質效並舉,努力打造出具有個性化特色的全方位產品服務,探索出一個金融扶貧的“江蘇樣本”。

精準扶貧,產品要行。江蘇銀行經過反覆深入的實地調研,從鄉村實際需求出發,創設了“融旺鄉村”產品體系,並持續創新加以完善,涉農系列化產品覆蓋面不斷擴大。“新農貸”“分險貸”“農e融”“固廢貸”“環保貸”“綠色創新投資業務”“個人創業擔保貸款”等產品,憑藉利率優、擔保便、期限活、手續簡等優勢在廣袤鄉村備受歡迎,很好地滿足了農民群眾和低收入農戶開戶、結算、匯款、取現等全方位的金融需求。其中,與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合作的“新農貸”,與省農擔公司合作的“分險貸”,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累計授信近1000戶,金額超13億元;與省科技廳合作的“科技之星”,與省委組織部合作的“人才貸”,支持農業科技型企業和高層次人才累計授信超200戶、金額超10億元;通過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創新業務,助力盤活農村土地資產,累計投放超1億元。

惠民在心,惠民更在行。為了切實助力鄉村振興、踐行金融扶貧,江蘇銀行一方面加快技術創新,加強網上銀行等電子渠道建設,推動各類業務向線上遷移,先後研發了“農e融”“稅e融”“電e融”等“e融”系列互聯網貸款產品;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政府+項目+銀行”“龍頭企業+小農戶+銀行”“合作社+低收入農戶+銀行”“光伏扶貧項目+村集體+銀行”等多種金融服務模式,幫助小農戶、低收入農戶與農業經營主體有機銜接、聯動發展。

此外,江蘇銀行還通過大力探索“政府+項目+銀行”“龍頭企業+低收入農戶+銀行”“合作社+低收入農戶+銀行”“光伏扶貧項目+村集體+銀行”等多種金融扶貧模式,助力蘇北經濟薄弱地區大力發展“一縣一品”特色產業,幫助小農戶、低收入農戶與農業經營主體有機銜接、聯動發展。對採取股份合作、訂單幫扶、生產託管等模式採購小農戶、低收入農戶農產品的企業,給予金融支持。

為推動經濟薄弱地區農產品線上銷售、打開銷路,讓種植好的農產品有好的收益,蘇北每家分行每年推薦至少1家重點幫扶縣(區)農產品銷售企業入駐江蘇銀行打造的“惠農超市”網上渠道。截至今年9月末,蘇北5市農業產業貸款餘額超百億元。

打造服務特色

助推經濟轉型升級

江蘇銀行加快培育跨境金融、綠色金融等特色業務,不斷提升服務質效,多管齊下力促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道尼爾海翼有限公司生產的海星水陸兩棲飛機,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全複合材料水陸兩棲飛機,項目計劃總投資合計14.9億元,為江蘇首個集研發、生產、總裝於一體的整機中德合作項目。江蘇銀行通過自貿區平臺為其首批授信3000萬歐元流動資金,同時為企業設計了融資幣種為歐元的海外債方案,大幅壓低企業融資成本,成功吸引多家境外投資機構參與認購,這也是江蘇省內企業在境外發行的首單歐元債券。在江蘇銀行自貿區綜合金融服務支持下,道尼爾海翼有限公司總部廠房已於今年5月份建設完成,並將推出全複合材料機身兩棲飛機 。

今年8月,國務院印發上海、江蘇自貿區方案後,江蘇銀行第一時間推出自貿區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為支持自貿區實體經濟發展積極貢獻金融力量。作為最早佈局上海自貿區的商業銀行,江蘇銀行在自貿區建設中已取得十分豐富的專業經驗。該行重點針對深化投資領域改革、推動貿易轉型和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等方面,為區內企業提供線上+線下、本幣+外幣、離岸+在岸、商行+投行以及海外發債、海外銀團、內保外貸等全面的跨境金融服務,深入助力自貿區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今年上半年,江蘇銀行實現國際結算量569億美元、跨境投融資業務量152億元、自貿區業務總資產首次突破260億元,年內增長20%,落地“一帶一路”項目25個,境外項目涉及亞洲、非洲、歐洲等“一帶一路”沿線近20個國家和地區。

江蘇銀行一直緊跟經濟社會轉型的步伐,潛心打造綠色金融特色名片,發揮金融槓桿作用,引導要素資源流向高質量發展領域。2017年,該行宣佈採納赤道原則,成為城商行首家、全國第二家赤道銀行,帶頭踐行可持續金融理念。該行積極構建了綠色金融經營體系,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出臺綠色信貸工作指引、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辦法等多項制度,建立了綠色金融產品體系,針對部分新能源企業發展初期急需大量資金的特點,創新推出“光伏貸”“固廢貸”,參與發起江蘇“263”環保產業基金、清潔基金,引入低成本資金支持節能環保產業。該行與財政部中國清潔發展機制管理中心、省財政廳共同設立的“綠色創新投資”業務,是國內首創的綠色金融業務模式,為企業發展提供不高於基準利率的低成本資金。在財政部中國清潔發展機制管理中心的投資業務中,江蘇銀行是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合作銀行。該行綠色信貸餘額,從2013年的65億元猛增到目前的800多億元,帶來了良好的環境和社會效益,該行也迅速成為綠色金融及綜合服務領域的排頭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