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柯桥又现“老中医”骗局

今年8月下旬,柯桥区公安分局柯桥派出所会同华舍派出所,在陕西省咸阳市、西安市抓获24名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犯罪嫌疑人,查获大量“小蜜丸”“大蜜丸”等“壮阳神药”,这些药品堆积如山足有一人高。后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鉴定,上述产品中含有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西地那非成分。

据主犯贺某交待,2017年8月,他注册了一家商贸公司,起初在网上卖过失眠药、化妆品,然而生意惨淡。随后,他试水销售“补肾丸”,发现有利可图,且有销售模板可循。去年5月,他开始大规模销售,年底又“招兵买马”,销售业绩“蒸蒸日上”,今年他再次扩大规模,还更换了办公地点,截至被警方抓获时,员工已达26人。

警方通过梳理人员,发现该售假团伙已具备了完备的组织构架,贺某为公司法人,公司分设财务、物流、销售,有三个主管(两人负责销售,一人负责物流),并有18名业务员。

潜在客户由专业的推广公司负责拉人,按人头收费。当有潜在客户来加“老中医”(业务员)微信后,业务员会冒充“老中医”,根据话术模板给对方“问诊”,推荐购买“名贵中草药”配制的“神药”,很多人在业务员的忽悠下下了单,当受害人收到货后,“老中医”还会指导其如何服用,目的在于博取对方信任,忽悠其继续购买。

尽管“补肾丸”销售了一段时间,且业绩不错,但是贺某等人都说不上来“补肾丸”所含成分。据贺某交待,这些“补肾丸”都是网购批发而来,批发价100元一盒,在贴上他从网上定制的“养睾补肾丸”“古法秘方”等贴纸后,摇身一变,售价高达1300元。因此,客户收到不同包装的药品,其实都是同一种东西。

记者从一名业务员与客户的微信对话中了解到,受害人询问两次购买的药品成分是否一致时,业务员称第二次购买的药品是刚到的新药材,从非洲进口,以艾芭叶汁为主药,另有人参、虫草、雪莲子等辅药。而这名业务员在面对审讯时,却交待自己毫无医学相关知识。卖出30多万元的药,就可以拿到了6万余元的提成。而贺某也交待,仅几个月时间,个人净赚150余万元。

贺某等人是挣得盆满钵满,受害人却是人财两空,不仅经济上蒙受损失,而且服用后身体受损。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这类非接触式犯罪,替代了盗抢类接触式犯罪,成为占比最高的犯罪类型。大同小异的诈骗套路和剧本,看似并不高明,却依然有不少人信以为真。今年以来,绍兴市公安局柯桥区分局侦破了5起打着“老中医”的幌子销售“壮阳神药”“减肥神药”的案件,对38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将32人移送起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