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作者丨go

來源丨MamaGo


一直覺得國內教育類影視作品很稀缺的我,最近被一部紀錄片打動了。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2006年,紀錄片導演張同道

決定拍攝一部紀錄片來展現2000年代生人的成長故事。

千禧年後出生的這群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張同道覺得有些意思。


《00後》就是這樣誕生的。

作為中國第一部連續10年跟蹤5個孩子的紀錄片(是的,和英國那部很像),它探討的是所有中國家庭要面對的最尖銳的命題:

個性與制度、應試與素質、留守與留學、青春期與親子關係、獨生子女與二胎政策。


同樣被記錄的還有一群焦慮的父母,他們竭盡全力想為孩子的成長找到一條更好的路徑。

但關於什麼是更好,也許從來都沒有標準答案。


“十年對於宇宙只是眼皮眨動的一瞬間,對於昆蟲卻是漫長的生死輪迴。”

張同道說。

當時中國紀錄片正處於低迷時期,他不敢肯定自己能堅持下來,更不敢期待效果會不會好。

結果也看到了,豆瓣給出的分數很高。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對於出生於2000年之後的孩子,我們可能都很好奇: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代人?

應該說,相對於80、90後,這批00後的父母積累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他們有了選擇的餘地,生活也就更富個性,他們不再爭著當官、賺錢、買房,

那麼,他們的焦慮和困惑在哪裡呢?

“父母們都曾經懷著巨大喜悅迎接孩子的降生,

但是,隨著年齡升高,

煩惱慢慢取代了喜悅:

孩子吃得健康嗎?讀的書有用嗎?上不上課外班?孩子將來能夠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原來每一代父母焦慮的問題都大同小異啊)


“我想看到,在這12年的成長中,是哪些因素讓一個孩子成為這樣,而不是那樣。”這種想法樸素又實誠。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比較打動我的兩個孩子:池亦洋和柔柔。


先來說池令洋,他這12年的變化,讓人覺得吃驚但又完全在情理之中。


12年前,

一個披著紅披風的小男孩站在土堆上,居高臨下地對其他孩子說:

“你們誰再敢說,我就把你們全部打成肉泥!”

說實話Go姐第一印象對他的“粗暴”並不是很好。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他比其他孩子都壯,精力也充沛。喜歡打打殺殺,也欺負人,不遵守規則。


比如上課時,他一定要把腳蹬在桌子上。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小夥伴被打哭,氣得要打110,他冷靜地說:“我打死你,你就沒辦法打電話了。”


家長們不堪其擾,找到幼兒園園長勒令他退學。

廢話,作為家長,誰希望自己的娃被這樣欺負呢?

可當家長們共同投訴池亦洋,希望他退學時,老師堅決否定了這個建議。


她說:

“我連續觀察了池亦洋3周,觀察到的結果是,

池亦洋給所有人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雖然池亦洋行為有些霸道,但他創造力十足,

總能想出好玩的新遊戲帶著小夥伴玩耍。


別的孩子很願意加入他的隊伍,

池亦洋身上頗具英雄主義的領袖氣質也值得肯定。


幼兒園發生了“搶棍子”事件,

池亦洋搶走了同伴劉炳棟的棍子,劉炳棟大哭。


老師們幫助劉炳棟一起向池亦洋要回,

池亦洋惱怒,揮著棍子要打人:

“我要把你們都打成肉泥!”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老師沒有批評他,也沒有直接奪回他手中的棍子。

而是溫和地告訴他一個事實:

“如果我們大家一起打你,被打成肉泥的將會是你。”


再三溝通下,池亦洋終於還回了棍子。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老師敏銳地發現池亦洋的特點:

領導能力強、想當領袖。


根據這個特點,老師在實際情境中對池亦洋進行了針對性的教育。


當他鬧起情緒命令老師聽他的話時,老師問,

“你是領導嗎?大家是否任命你是領導?”


並且引導池亦洋換位思考,如果你的領導對你大吼大叫,你會怎麼想?

“我們想要一個好好說話的領導”。


在他因為分配玩具和夥伴鬧起彆扭時,老師說:

“你做一個領導就要秉公辦事”。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老師用這樣的方式,告訴池亦洋,要想當一個領導,需要大家認可;

領導不是武力爭先,而是要運用智慧,以理服人。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後來兩個孩子發生矛盾時,池亦洋就展現出解決矛盾的能力。

他向兩個孩子問明原因,搞清來龍去脈,

讓動手打人的孩子向另一名孩子道歉。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池亦洋調節矛盾)

兩個孩子也十分願意聽從池亦洋的領導,

不一會兒,大家又玩在了一起。


就這樣,池亦洋慢慢也用自己的能量去調解其他小朋友之間的矛盾,

真的像個老大那樣了。

鏡頭切換到12年後,

池亦洋代表中國站在世界橄欖球賽的賽場上,

唱響國歌: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畫面疊印,

他小時候在幼兒園用稚嫩的童聲唱響國歌的情形浮現在觀眾眼前。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在感嘆池亦洋從一個打人的小惡霸蛻變成一個代表國家出賽的專業運動員時,

不禁在想,是成長環境和教育改變或者說引導了人去往更好的地方,

還是每個孩子其實註定都會長得ta自己。


不論如何,孩子們長大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選擇,

家長能做的,可能是充分的相信和適當的引導,

不要輕易去否定任何一個孩子。


而女孩柔柔和池令洋似乎是互為鏡像的兩種成長。


他們在同一所幼兒園裡長大,性格截然不同,境遇也正好相反。


柔柔被媽媽打扮得像小公主一樣,是一個浪漫且極具想象力的孩子。


一句“呼吸風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現在看來,這句“呼吸風景”,是多麼詩意的想象。


可現實並不是一帆風順,在幼兒園裡,柔柔常被欺負。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甚至是孤立。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隨著真實記錄的故事推進,柔柔又墜入了“數學”的魔咒。

面對老師和父親如唐僧般的習題講解,

柔柔一臉茫然,然後開始抹淚:

“這些數學公式就像森林裡的毒蛇。”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她也有自己的愛好。

她想學芭蕾,爸媽給她報了班,

老師坐在她身上幫她壓腿,她疼痛流淚,大呼難受,

媽媽在一旁以自己是這麼過來的鼓勵她堅持,

爸爸則在旁邊一言不發。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這種方式放到現在,肯定不被推崇。

其實她爹媽當時心裡肯定也難受,

但是對這種鑽心疼痛能理解多少,值得商榷。


後來,柔柔被送到了美國。14歲的年紀,一個人住進有文化差異的寄宿家庭。

有國內紮實的基礎教育做支撐,學業方面她出類拔萃。


但“人生的功課”再次壓向了柔柔,直到她一再被寄宿家庭要求搬離。

這讓柔柔意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成長總會伴隨陣痛,但我們都要長大。

暑假柔柔回國,重返幼兒園做義工,終於認識:

到世界不是圍著自己轉的。


回過頭看,柔柔已經算幸運的小女孩了。

她天生數學就差,怎麼也學不好。

要不是因為有私立中學這條路,估計連中考都通不過,

高考就更別提了。


可是,當她去到美國著名的教會中學,

一學期有五門課得到NO.1,五次上臺領獎開創了學校的歷史。

當然,這裡面肯定不包括數學。


那麼,在這樣伴隨時代的變化中,我們作為父母,作為教育者,能從中得到什麼有意義的反思呢?


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認識和了解孩子,然後才是引導。

但是千萬別以為引導是讓他們變成你希望的樣子,

引導是要引導他們認識和了解自己本身。

瞭解自己,是人生開掛很重要的一把鑰匙

不論奔向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還是非世俗意義上的幸福。

你瞭解自己嗎?瞭解自己有多重要,go姐是30歲之後才開始明白的。

老話說,每個人在這世上都是帶著任務來的,

洋話說,沒有一個生命的存在會毫無意義。

如果你從3歲開始就幫助孩子找到自我,

我想這會是最成功的教育。

看到很多彈幕說,這部紀錄片應該改名叫“大城市中產階級的00後”。

梁平理解,《00後》拍攝的孩子都畢業於同一所私立幼兒園,孩子的父母有一些共同點:他們多是70、80後,經歷了典型的中國式成長,對社會和教育的感悟和反思多,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他們的舉動背後,是整個巨大社會變遷中的一種動向,一種想法,一種焦慮。


至於他本人,拍攝這樣一部用10年跨度去展示孩子成長的紀錄片,目睹了不同父母的焦慮後,才慢慢理解,教育的能量,此前被放得太大。


“你以為通過教育就能把孩子塑造成你想要的樣子,其實不是。內在的DNA是改不了的,那就是他的個性,首先你得知道你的孩子是什麼,順著他的天性,去幫助他,去為他尋找合適的教育,而不是說我想要你成為什麼,給你設計什麼樣的路,最後肯定是不行的。”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這也是《00後》要表達的命題:

為性格不同的孩子設計不同的教育模式,才是愛的本義。

就像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個蒙氏理念,也是片中幼兒園的理念:

“我們教育中缺失的重要一環,是觀察孩子。”


比方說在池亦洋迅速膨脹、橫行霸道的時候,老師網開一面就可以令他適可而止。


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孩子不好的一面,卻不會反思孩子為什麼要表現成這樣。


這部紀錄片,或許可以給更多老師和家長提個醒,就是教育孩子的廣角認知。

這些孩子10年前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10年後走上不同的路


其實,所有的孩子,在風光和成功時流露出的微笑都是一樣的,

但是在遇到困境時所表現出的態度和狀態卻千差萬別。


所以,請蹲下身來,多去看看你身邊那個孩子吧。

看看ta是什麼樣的。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