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保險公司如何穩賺不賠?

嚴文吉


保險公司經營不善而被迫賣股份的也有很多。

一、保險公司常規賺錢方式

也就是很多人聽了一頭懵的“三差”,利差、費差、死差。

利差:是指保險公司收取保費後,提取了相關部分,把保費拿去投資。當保險公司賺的錢比預定的多,那麼這個利差保險公司就拿定了。這是保險公司賺錢的大頭。

費差:保險公司也要養人,運營同樣有很大的成本。當這個成本控制比預想中的好,那麼就會有結餘,這個結餘就是費差。這也是為何很多保險公司各種錢都是業務員自己掏腰包的原因。控制成本!這塊保險公司賺不到多少錢。

死差:假設保險公司預備今年賠付100人死亡,結果死亡人數只有80人,那麼就有死差這部分的錢了。一般而言,死差差距不大。

保險公司通過上面賺到錢就叫做X差益,沒有賺到錢就叫做X差損。

二、保險公司其他賺錢法門

很多人會說,我們公司投資幾千億、幾百億到XX工程,包賺不虧。事實上,到底怎麼投資的,恐怕就只有保險公司投資部門才知道了。

當保險公司有錢了,他們就會開展很多非保險業務。例如有的公司去建養老院、有的公司去修醫院、也有的公司去拿其它金融牌照,買銀行,開其它金融公司等。

當然,我國對於保險公司監管比較嚴格,實行的是分業經營制度。因此,保險公司會成立專門的壽險公司、財產險公司、健康險公司、養老險公司、互聯網保險公司、保險代理公司、保險經紀公司、保險公估公司等等。

不同的公司會開發各自的產品,但是各自的財務又是獨立核算,就成了保險集團。


最後

事實上,一家保險公司成立到賺錢,這中間至少要熬過5-8年的虧本不盈利期。中間還有各種趟雷,投資失敗等風險照樣會遇到。

我們只看到了人前風光,誰願意關注背後的事兒呢?


關注我們 @海哥說險 吧,更多接地氣的保險知識,金融知識學習起來不費勁兒。


海哥說險


保險公司的利潤來自三個方面:利差,費差,死差。

1,利差,通俗點講就是保險公司用錢進行各種投資掙得的錢,像大型項目的投資入三峽之類的,還有同業的拆借,如某銀行需十個億,個人是沒有的,這時就可以向其他銀行,保險機構借。等等

2,費差。通俗講就是公司在整個營運中節省下來的錢,如 公司預算今年營運要1個億,結果只用了8千萬,那麼費差就有2千萬。

3,死差。 在保險公司制定保險費率是像死亡保險之類的有死亡率,如果實際的死亡率在1.3%左右,那麼在制定費率時可能參考3%,那麼多出來的錢就是死差了!


北山雄峰


其實就是用大數量的投保基數來抵抗小概率的事件風險,同時結合通貨膨脹來實現長期穩定的盈利


老楊觀潮


1.首先保險公司不是一定穩賺不賠,虧損的保險公司一大堆

2.保險公司的本質和其他企業一樣,經營不好一樣會賠錢

3.賠錢的保險公司,往往是體量太小、產品出問題、運營成本高,還有政策觸雷


品牌參謀


很多保險營銷員的慣用術語“誰還沒個意外”“誰還能不生病,早晚能用到”...保險對於人身風險管理這麼重要,確實應該及早配置,但是回頭想想,我每年付出的保費可是真金白銀,但實際上我的風險係數並沒有很高,我就是個家庭主婦,身體健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對於保險公司來講我作為投保標的他可真是賺大了!

其實這位客戶說的沒錯,保險公司確實在釐定保費和賠付概率上他是有個統計的,每家保險公司都會有高薪聘請的精算師團隊,他們都是統計學和數學天才,即使說客戶在精明,你也是算計不過保險公司的。我們在放大想一下,每一年保險公司都在不停收入續保保費,但是風險發生概率是小事件,即使是發生賠付事件,對於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影響也是非常非常小的。

大家都知道保險公司是受銀保監會監管的金融機構,那麼保險公司除了在發生保險事故、造成損失後的經濟補償和保險金給付基本職能之外,還有一個重要職能就是保險的融資職能:保險公司利用保費收取與賠款和給付保險金之間的時差性,將集中起來的保險基金中的暫時閒置部分用於融資或投資,使資金保值或增值,以彌補保險經營的虧損。我國保險法規定:保險資金運用限於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國庫券)、買賣金融債券以及國務院允許的其他資金運用領域。保險法規定不能購買房地產、不能直接進入股市、不能發放貸款。但是,隨著資本市場的完善,資金的運用會逐漸開放。 保險公司收了你的保費具體做些什麼呢?給大家舉個例子,假如一個40歲的中年人,辦公室白領,生活在一箇中國上海這麼安全的城市。他的死亡率,是非常非常低的。或許只有1/700的風險。(就是700個人中有一個發生意外)

現在保險公司賣你一份保險,保費1萬,賠償金500萬(一般意外險保額)。他的賠率是1/500

如果有700個人買這份產品的話,最終保險公司收入700W。賠付500W。留下200W。再付掉辦公行政費用,銷售費用,政府稅收,可能最終他會賺個40~50W。

按照正宗保險公司的術語。他們稱之為“死差損”“費差損”“利差損”。預估1/700,實際死亡率1/750,這部分叫死差損。

預估行政費用80W,實際花掉70W。這叫費差損。

預估投資回報率2.2%,一年後實際得到2.5%,稱之為利差損。

所以,保險公司的利潤,靠著“險差損”的套利空間來賺取收入的。這也是保險公司最初的經營模型,我們也叫做“古典保險”。但隨著現代保險業的發展,保險產品的內容和產品類型不斷豐富,通過更加科學保險精算原理和更加周全的增值服務,它的外延功能更加豐富,比如買保險可以附加三甲醫院的第三診療意見或專家門診免排隊等等一系列服務,但是萬變不離其中,保險公司畢竟也要賺錢,通過豐富的產品服務畢竟能增加業務收入,就像銀行賺息差, 增加表外業務收入一樣的道理。





蝸牛漫部


保險公司在精算師的大量對比數據,推算出最精確的概率後,往往一個新型保單就會面市了。 給予大數字理論,不可能同一份保單,100個人同時得病,諸如現在市面上的什麼滴水保險等都是非常小概率集體爆發性質。 外加之,保險公司都有再保險公司做後盾(老大是這裡),再保險公司之間還存在的高危險與低風險打包兜售原理規避風險。 那麼問題來了,風險跑哪裡去了呢? 08—09先危機,相信大家仍有於心,這就是所謂打包出去,要麼國外某大型或超大財力集團買去,然後,分散後,再轉嫁出去,最終又回到普羅大眾手裡。 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所以,普羅大眾是他們規避風險最佳場所。 案例可以看看AIG與AIA之間在08—09年間的內鬥。


YANSAMG


題主應該是想知道,保險公司為什麼會賺錢,那我就以一個財務人又曾經的從事過這個行業的人,來講講他是怎麼賺錢的。首先,保險分為壽險和財險,壽險主要是針對人的,財險是針對財產。不管你是什麼方式交給保險公司的,他們都回去拿出去投資,只是投資的領悟國家金融監督委員會有明確規定,風險太高的領悟不能去,這就保證了投資的穩定性,和資金的安全性,至少你的錢不會打水漂。其次,保險公司養著一群精算師,對各行各業都很瞭解,投資又是大額資金,回報相對較高。最後,每年保險公司都在做成本控制和測算,如果成本高了,自然會提高費率的。總而言之,保險行業是有國家兜底的,又有一群人精在運作,怎麼可能不賺錢。


漢隨長安唐


賺老百姓窮人的,賠償有錢有權官和親戚朋友的。這就是社會廣大人民的看法。


路虎5394


世界上沒有穩賺不賠的行業,在保險公司都有一種產品叫做理財保險,這是種中長期理財,短期取不了,這種產品回報率比銀行會比較高,原因是保險公司會用這部分費用去投資國家基礎建設,比如鐵路等等,因為個人是無法參與到裡面的,所以這部分來說是穩賺不賠的


大楊來啦


世界上哪有穩賺不賠的行業?雖然沒有賠錢,但是,如果你沒有賺到一定的錢,那就是賠時間了。其實,保險行業也挺好的,不用投資,只要你努力,並且方法得當,你一定會有很好的收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