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社會辦醫發展步入“黃金時代”,民營醫院未來可期

社會辦醫發展步入“黃金時代”,民營醫院未來可期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見習記者 安曉雙 北京報道

據國家衛健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底,中國醫院數量已經達到3.3萬個,其中公立醫院1.2萬個,民營醫院2.1萬個且數量仍在攀升。然而,在提供的醫療服務量上,民營醫院卻僅佔20%左右,民營醫院在服務量上一直無法與公立醫院抗衡。實際資源與醫療服務的“錯位”潛藏著未來的醫療行業趨勢,那就是社會辦醫擁有廣闊的發展潛力與市場空間。

隨著社會辦醫發展速度的加快,國家相關促進社會辦醫的政策也隨之發佈。今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醫保局等十部委罕見聯合印發《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範發展意見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明確了社會辦醫這一大趨勢,提出要加強“放管服”改革,同時對醫療行業內存在的相關問題提供解決策略。

“再好的政策、再好的環境,如果社會辦醫療機構的創辦者沒有視野和格局,仍然是不行的。”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會長趙淳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發展社會辦醫的道路上,從業者還需不斷努力以解決社會辦醫中存在的問題。

政策加持,促進社會辦醫進入黃金時代

軍工專業畢業的張陽或許沒有想到,有一天他會打造出一家頂級社會辦醫療集團。2004年4月,北京復興三博腦科醫院正式成立,當時由復興醫院為三博提供了100張床位。憑藉良好的技術和口碑,這100張床位很快輪轉不開。2008年,三博腦科醫院遷址香山,床位擴張到270張。2011年三博與天壇、宣武同批成為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神經外科)建設單位。據張陽介紹,目前三博的神經外科擁有8個博導,18個碩導,這樣的學科規模完全可以和公立醫院相媲美。

作為社會辦醫療的標杆,三博成功的“秘訣”始終是業內探討的話題,尋找三博模式複製的可能性,成為眾多社會辦醫投資者的夙願。

據國家衛健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底,中國醫院數量已經達到3.3萬個,其中公立醫院1.2萬個,民營醫院2.1萬個。公立醫院每年遞減,民營醫院數量一直在增加。然而,在提供的醫療服務量上,民營醫院卻僅佔20%左右,實力仍然無法與公立醫院抗衡。雖然目前民營醫院作為我國醫療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其產生的作用仍然只能算作“補充”。

趙淳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社會辦醫院的數量以“高鐵速度”在增長,而服務能力卻遲遲沒有跟上。對此他感到十分惋惜。事實上,如今已經迎來社會辦醫創業的“黃金時代”,相比以往,隨著政策的逐步開放,社會辦醫的生態環境已經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在社會辦醫的發展之路上,配套政策對其起到突出的推動作用。《通知》聚焦社會辦醫政策落實不到位、監管不完善、社會整體信任度不高等問題,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非禁即入”、審批應減少和清理妨礙公平競爭各種規定做法的落實,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很多政策是第一次放開。這也標誌著社會辦醫政策進入新階段,同時為社會辦醫提供了一個更加寬鬆的外部環境。

社會辦醫發展步入“黃金時代”,除了社會辦醫領域創始人以及從業者在眼界與格局上需要打開外,其內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大多數社會辦醫院尚未練就過硬的“本領”,技術能力上不去。偏重短期收益與利潤導致很多社會辦醫院在各個方面人才、醫療能力的建設上投入不夠,各級各類人才對醫療產品、服務的賦能能力、價值塑造能力和需求滿足能力等都體現出嚴重的不足。這些原因成為制約民營醫院發展的重要因素。

“突圍”的關鍵,在於加強能力建設

在趙淳看來,社會辦醫院發展不僅要有“量”,更應該有“質”。提升自身醫療能力水平,加強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是社會辦醫院發展的關鍵。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副秘書長陳林海也持相同的看法,他認為,如果一家社會辦醫院有一到兩個重點學科,那其實就已經奠定醫院未來茁壯發展的基礎。

2018年全球性管理諮詢公司波士頓諮詢公司(BCG)曾發佈最新一份《新時代、新格局下的社會辦醫致勝之道》的報告,總結社會辦醫面臨的新時代主要趨勢和新格局關鍵演變。報告重點指出:社會辦醫的重點正在向“技術化”和“規模化”發展。

“練就一身過硬的本事,打造讓患者信任的醫院”,逐漸成為眾多社會辦醫投資者的共識。

對此趙淳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作為民營醫院,必須把提升醫療品質,加強質量管控工作作為重中之重。要始終把醫療質量管理和安全第一理念放在首位,嚴格落實《醫療質量管理辦法》《診療技術規範》等國家有關政策法規與管理制度,在把民營醫療機構的質量管理納入到整體國家質控體系中來的同時,民營醫院自身要在此方面下真功夫。醫療品質不分醫院大小和公立私立,哪怕只是一個小小專科或專病,要求都是一樣的,都要精益求精。縱觀世界先進國家優秀私立醫院的發展,無一不是不以醫療品質為核心的。只有這樣,民營醫院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醫療健康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和中堅力量。

同時加強專科能力建設要堅持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有針對性地聘請高水平專家團隊指導,有效提升專科能力水平,逐步縮小與公立醫院的差距,提高周邊群眾和患者認可的醫療服務。人才是社會辦醫院的短板,包括臨床人才、醫院管理人才、醫療質量管理人才等。社會辦醫院要培養自己的“本土”人才,吸引一批“外來”人才加入,通過10-15年,甚至更長時間,建設自己的優勢臨床專科,建設區域內甚至國內領先的專(學)科。

顯而易見,一家做得好的社會辦醫院,首先是需要有良好的口碑,而這需要高水平的醫療技術為基礎;其次要有能拿得出手的醫療服務項目,即有自己的特色優勢;同時還需有明確的定位和對各個醫療業務項目完善合理的定價體系。可想而知,社會辦醫院要想“涅槃重生”,必須重新鍛造“基因”。

但是目前大多數的社會辦醫院缺少正確的發展思路,很多社會辦醫院的醫生渴望學習先進的醫療知識,卻“求學無門”,優質醫療資源無法下沉到社會辦醫院裡。缺少正規的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培訓,技能水平提升受阻。這幾乎是所有社會辦醫院面臨的共同的難題。

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敏銳地看到了這個問題,於是他們用一年多的時間籌備了全國社會辦醫院“助力培優計劃”公益活動 。該計劃力爭通過定位清晰、目標明確、措施有力、效果顯著的系列定向助力公益活動的開展,扶持和幫助一批發展基礎好、培優意願強的社會辦醫院快速提升綜合實力和競爭優勢,穩步邁入行業發展第一陣營,不斷壯大社會辦醫“頭部”醫院數量。

行業進步始於個體。打造一批特色鮮明、服務能力強、社會信譽高的行業中堅力量和一批標杆型醫院,更好地發揮其示範引領作用,帶動行業健康發展是協會舉辦此次活動的初心。

該活動將通過數據分析,幫助參加單位錨定有市場需求、有發展基礎的重點建設專科。以行業內獲得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或省級重點專科的社會辦醫院為牽頭和技術支持單位,整合專業領域專家學者,組建各學科專家委員會,結合建設單位重點建設專科的基礎條件,有針對性的開展學科發展規劃及實施輔導。

針對社會辦醫機構服務模式相對傳統、單一,同質化競爭無明顯優勢,患者粘度不強等問題,“助力培優計劃”還將以“專病診療中心”為突破口,組織行業領域專家形成以慢性病和常見病為主的“專病診療中心”標準化和體系化實施策略,助力建設單位開展“專病診療中心”建設,迅速形成專病診療競爭優勢和服務特色,提升患者口碑和機構聲譽。

不僅如此,該活動還將助力社會辦醫院人才培養 ,從人力資源規劃輔導著手,以“助力培優計劃實訓基地”為依託,為建設單位提供一個能定製化培養符合社會辦醫院需求人才的入口,逐步提升人力資源實力。同時還將搭建線上社會辦醫公益培訓平臺,面向參加單位員工開展醫療專業 技術和運營管理能力的網絡繼續教育培訓,既可以提高員工學習便利性,降低人才培養成本。

除此之外“助力培優計劃”將聯合國內權威專家組建 DRG 輔導團隊,協助建設單位樹立 DRG 時代下的服務和管理新意識,助力參加單位順利迎接這一重大挑戰。同時發揮行業組織的協調作用,積極聯繫、對接和整合各主流媒體資源,共建社會辦醫媒體宣傳矩陣,助力各建設單位品牌建設和行業影響力提升。社會辦醫療機構普遍面臨醫院信息化建設困境,該計劃還將聯合行業領域專業學術組織、研究機構、信息化企業以及信息化建設 優秀醫療機構,根據參加單位信息化建設需求,從信息專業人才培養和信息建設規劃著手,開展諮詢、指導和培訓等多項助力活動,提升參加單位信息化建設能力。

在這篇採訪稿定稿之際,國家衛健委於10月9日發佈了《關於提升社會辦醫療機構管理能力和醫療質量安全水平的通知》。通知指出將把社會辦醫療機構與公立醫療機構納入統一的醫療質量管理平臺,並把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醫療質量安全的情況向社會公開。趙淳認為,國家衛健委這個通知非常及時重要,是民營醫院發展必須夯實的基礎。今後,民營醫院的質量安全情況,甚至是醫療技術水平、臨床應用管理情況,都將如公立醫院一樣接受衛健委的監管並公開。這是我國民營醫院成功發展,做大做強之本,打造百年老院之基。

而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的“助力培優計劃”將助力引領優秀的社會辦醫療機構與國家衛健委的方針政策協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