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浙商银行推迟申购:频繁踩雷未来堪忧

在被监管的边缘疯狂试探

浙商银行推迟申购:频繁踩雷未来堪忧

10月23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表示,综合考虑公司所处行业、市场情况、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募集资金需求及承销风险等因素,协商确定本次发行价格为4.94元/股。截至2019年10月18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货币金融服务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为6.91倍。

根据浙商银行总发行股份数量25.5亿股计算,若发行成功则预计募资125.97亿元,其中包含发行费用1.59亿元(不含增值税)。2016年浙商银行在港交所的发售价为3.96港元,募集资金总额为115.91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04.58亿元,据此测算,AH股溢价率为38.26%。

此外,原定于2019年10月24日进行的网上、网下申购,将推迟至2019年11月14日,即百亿融资的浙商银行将推迟近1个月发行。

目前来看,入场券早已到手,A股上市顺利通关,但看似顺利的背后实则是浙商银行对资金的极度饥渴。

今年5月,浙商银行买下的8亿理财被曝出三无,即无备案、无编号、无真实投向,而这个虚构的理财产品实则为某地产公司的融资。但在问题爆发之前,浙商银行一直未能检查出问题,该理财产品能够通过审核的原因至今成迷。

从财报中也能看出浙商银行在业务中的“糊涂”。据财报显示,截至6月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127.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71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39.92%,较上年末减少30.45%;信用减值损失增长52.9%;逾期贷款135.8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9.33亿元。为了收回不良贷款,浙商银行又惹上了21起重大诉讼及仲裁案件,涉及金额高达1.69亿元。

实际上,近年来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直在监管红线附近试探,今年中报数据显示,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32%,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89%和8.52%。

如果要追溯资本充足率的问题,就不得不提到去年辞职的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以及副行长张长弓。

刘晓春于2014年任职浙商银行行长,结束了浙商银行前任行长与董事长之间的“无间道”大戏。为了能让浙商银行走上高速发展的轨迹,刘晓春一路招兵买马,与副厂长张长弓开始了激进狂奔。

2015年浙商银行开始改革,将金融市场部拆为资本市场部、金融同业部、金融市场部,与资产管理部共称“两资”、“两金”,副厂长张长弓则为总负责人。

此中又牵扯出“宝万之争”。据财新报道称,浙商银行理财资金通过浙银资本通道,输血130亿元给宝能,成为宝能举牌万科A股最重要的“子弹”。当然,浙商银行也被银保监会以投资同业理财产品未尽职审查等7条违规案由罚5550万元。

而浙商银行前董事会秘书、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张淑卿受贿,骗取、侵吞公共财物共计1479万余元事件的爆发,将浙商银行内控风险暴露无遗。

2017年以来,中城建债券违约、辉山乳业股价闪崩、盾安控股债务危机、乐视网信用危机等事件又加速了不良贷款的持续增加和资本充足率下滑。2017年年末浙商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仅为8.29%。

为补充资金,2018年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拟配售7.59亿股H股,同时中止A股发行计划。随后刘晓春、张长弓辞职,浙商银行也放慢脚步,以合规、风控为主,开始了新的征程。不管怎样,A股通行证已经到手,相信以前踩过的雷都将成为浙商银行宝贵的经验,帮助其更加稳健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