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可作粮食、可产油,这种新型作物全身都是宝,为啥没有广泛种植?

我国是大豆及豆制品消耗大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很高,一直以来,端牢“油瓶子”就是一个人们牵挂的问题。这几年,一种外来作物“油莎豆”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种作物集粮、油、饲于一体,可以说全身都是宝,不过现在种植油莎豆的并不多,虽然它的含油率很高,但是种植它靠谱吗,它能成为大豆的替代品吗?

可作粮食、可产油,这种新型作物全身都是宝,为啥没有广泛种植?

这种外来作物起源于非洲,在外国叫做“虎坚果”,在古代,它可是陪葬品,埃及法老的墓穴中就能找到它。虽然叫做“虎坚果”,可它并不是坚果,“油莎豆”这个名字更能解释它的身份,“油”和“豆”都好理解——含油量高的豆状作物,而“莎”则表明了它的属性,草本植物,可长在沙地上的草。油莎豆中含有脂肪、淀粉、蛋白质、糖分、维生素等10多种物质,非洲人常用有油莎豆豆汁代替母乳,英国人喜欢油莎豆甜豆浆,西班牙人对它非常熟悉,将它做成了一种知名饮品。

可作粮食、可产油,这种新型作物全身都是宝,为啥没有广泛种植?

不过,当油莎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漂洋过海来到我国,却被很多农民视为杂草,总想将它斩草除根。因为油莎豆的适应能力太强了,不论是荒地还是滩涂都能生长,很快大范围的繁殖开来,那时候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种作物的价值,农民更是厌烦它。油莎豆和花生一样,结在地下,可以直接食用,味道较甜,还可以作为种子繁殖。地下结豆,一般亩产鲜豆1000公斤,相当于7亩油菜;地上长草,亩产鲜草3000公斤以上,是饲养牛、羊等动物的优质饲料。

可作粮食、可产油,这种新型作物全身都是宝,为啥没有广泛种植?

榨油后每100公斤的油莎豆饼粕可产淀粉50公斤,提炼淀粉之后可再产饴糖,之后还可再酿高档白酒,余下的粉渣还可以作为上好饲料,名副其实的全身都是宝。不过,目前油莎豆的种植并不广泛,据了解,泽惠丰集团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合作,发展油莎豆产业1.2万亩,平均亩产500-700公斤,合作农户每亩可获得纯利润1500-2000元,相当于种植玉米的2倍、大豆的3倍、油菜的5倍。全身都是宝,产量和效益都这么好,为啥没人种植呢?

可作粮食、可产油,这种新型作物全身都是宝,为啥没有广泛种植?

首先是因为油莎豆的知名度还是比较低,农民不敢轻易尝试种植,更担心收获以后的销路,卖不出去再好也没用。而且油莎豆的适应能力强,收获时遗留下的豆子来年还会繁殖,今年不想种了,来年也难把地清理干净,更不敢轻易种植了,怪不得以前农民都认为是杂草。除此之外,收获油莎豆还需要合适的收割机,如果不是大规模种植,收获的成本就很高,对于小面积种植的农民来说也不划算。

可作粮食、可产油,这种新型作物全身都是宝,为啥没有广泛种植?

不过,随着人们对油莎豆认识的深入,它已经被重新定义为不可多得的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优质、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很多专家认为在中西部地区大力推广,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曾被农民嫌弃的油莎豆如今也有了翻身的机会。你觉得油莎豆靠谱吗,能不能广泛种植?它能成为大豆的替代品吗?欢迎留言和我们一起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