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辟谣|母乳性黄疸宝宝必须停掉母乳?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用停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宝宝常见的疾病,它的病因比较多,其中有一种类型的黄疸很让家长摸不着头脑,有很多的疑问,这种类型的黄疸就是母乳性黄疸。

其中最常见的疑问是:母乳性黄疸要不要停母乳?

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一刀切”,让本来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的宝宝停掉了母乳,甚是可惜。

辟谣|母乳性黄疸宝宝必须停掉母乳?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用停

母乳性黄疸和母乳有什么关系?

母乳性黄疸于 1960年由 Arias及 Gartner 等首先报告, 其特点为母乳喂养儿在出生后1 周左右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2~3 周后达高峰,可持续数周到数月, 而宝宝其它方面正常。

母乳是新生婴儿最好的食品,营养成分最完美,还能提供免疫防护,为什么会导致黄疸呢?

家长可能会发现,关于母乳性黄疸的产生,咨询的时候医生也说得不多,原因是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主要跟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

辟谣|母乳性黄疸宝宝必须停掉母乳?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用停

✦✦✦小知识: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是怎么回事?

在新生儿肠道中,有一种叫“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的酶,它可以在肠道把结合胆红素分解为未结合胆红素,这些未结合胆红素可以从小肠吸收进入肝脏,最终进入血液而引起黄疸。这种β-GD酶在“肠肝循环”中起了关键作用,而新生儿肠道中的β-GD酶主要来自母乳,这就是母乳和母乳性黄疸的关系。

母乳性黄疸有何特点?

母乳性黄疸有以下特点:

1. 见于母乳喂养的足月儿

2.黄疸在生理性黄疸期内(2天至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退。

3. 黄疸程度大多以轻度(血清胆红素<205.2μmol/L)至中度 (205~ 342μmol/L)为 主, 重度 (≥342μmol/ L)比较少见。

4.患儿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肝脏不大,肝功能正常。

5.停喂母乳后2~3天黄疸明显减轻(血胆红素迅速下降30~50%),再喂母乳后黄疸可重新出现,但是比原来程度轻。

6.预后良好,很少出现胆红素脑病。

从上面的特点可以看到,母乳性黄疸一般以轻度或中度黄疸多见,患儿一般状况良好,不影响生长发育,绝大多数预后良好,极少出现胆红素脑病,家长不用过于担心。

一旦医生给你的孩子诊断为母乳性黄疸,其实基本上已经排除了肝炎、败血症、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G6PD缺乏症等其他相对而言更严重的导致黄疸的疾病。

母乳性黄疸必须要停母乳吗?

对于疑似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医生要求停2~3天母乳并不是为了治疗,而是一种诊断手段,因为母乳性黄疸没有确切的实验室指标来协助诊断。大多数情况下,确定了母乳性黄疸后是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的,此时如果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延续4~12周后消退,在这个期间,宝宝的黄疸不会加重,一般状况良好,吃奶量正常,不影响生长发育。

相反,确定母乳性黄疸后,多喂母乳促进肠蠕动,让宝宝多排便,可以减轻胆红素“肝肠循环”,反而能帮助黄疸更快消退。对于新生宝宝,可以按每天8~12次频密喂哺。此外,喂水、喂葡萄糖水、晒太阳等措施,都无助于黄疸的减轻。

辟谣|母乳性黄疸宝宝必须停掉母乳?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用停

什么情况下需要停母乳?

少数情况下,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不好,吃奶量明显下降,黄疸加重,特别是手脚、眼睛等部位也出现黄染时,就需要到医院就诊,可能要抽血检测胆红素水平,在医生指导下决定要不要停止母乳喂养。

我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指出:

✦ 当血清总胆红素<257μmol/L (15 mg/d1)时,不需要停母乳;

✦ 如果>257μmol/L(15 mg/dl)时,可暂停母乳3天,改为人工喂养;

✦ 如果>342μmol/L (20 mg/d1)时,则需加用光疗。

此外,确诊为母乳性黄疸的婴儿如果一般情况良好,没有其他并发症,则不影响常规预防接种。

辟谣|母乳性黄疸宝宝必须停掉母乳?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用停

母乳喂养对新生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将来的健康都有深远的影响,除非的确有迫不得已的原因,一般情况下都不能轻言放弃,尤其是对于6个月内的宝宝。对母乳性黄疸多一些了解,不要让母乳性黄疸变成母乳喂养的“拦路虎”,可以让更多妈妈坚持母乳喂养,这对宝宝和妈妈都有好处。此外,也可以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0):745-748.

2. 许植之.母乳性黄疸的病因 、发病机制与防治.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2):68-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