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孔子告诫我们不可讥评他人的是非

【原文】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字词解释】

方:毁谤(郑康成),说人的过恶。

赐:端木赐,子贡。老师称呼学生都称名。父母长辈可以称名,老师也可以称名,其他人就不能称名,只能称对方的字,表示尊重。连皇上都不能称人的名,只能称字,唯有父母、老师地位是平等,所以直呼其名。

【蕅益大师注解】

不暇二字,顶门针也。若能思齐内省,则虽妍媸(yán chī)立辨,不名为方人矣。

顶门针:中医常常用针灸,扎针的时候,在顶门上扎针,顶门一针扎下去,就是比喻刺中要害,这一针下去管用。所以这不暇两个字就像顶门一针,让人警醒。妍是美丽,媸是丑陋。美和丑立刻就能分判,意思是自己见到贤人,立刻生起效法的心要思齐;见到不贤的人和事,立刻反省自己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立刻就没有毁谤的心。自己到底是不是贤人,起什么念头就能判断。如果能够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就是妍,就是美的、善的,就是贤人;起了念头,看别人都是有毛病,不顺眼,就是媸,就是丑陋、不贤,立判、立辨,所以自己从这认真的反省。

【江谦补注】

可知圣人,无时不是修己。

圣人用功夫没别的,无时无刻不在修自己,念念都在反省、检点、观照自己,稍有不贤的念头和行为,立刻修正。他的心全是专注在自己身上,修己而不是修人。凡夫专爱看别人,修人修得很来劲,从来没想到修自己。所以凡夫跟一切人在一起,专看别人的毛病,指责人家、跟人家不和谐,就产生了矛盾。所以圣人修己以安人,通过修自己,让人也能够安心,也能够效法圣贤,断恶修善,改过自新,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

【旁征博引】

你本身贤吗?以我来说,我自己自顾不暇。我自己想改过自新还没改完,又怎么能够毁谤别人?所以,孔子在这是教训子贡。

“君子道者三,吾无能焉”,孔子不断的在力行君子道,提升智仁勇,所以无暇顾及别人有什么毛病缺点。改自己毛病都改不完,还有什么闲工夫去理会别人有什么毛病?夫子批评子贡说,“你倒好,你有这个闲工夫,比我还高。怎么尽看别人毛病,自己是圣贤吗?”孔子狠狠地教训子贡说,“我都不能称自己为君子,你是圣贤,比我还高”,子贡当然没有孔子境界高。

《礼记.大学篇》云“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就是讲毛病缺点,诸是之于的意思,无之于己,就是自己没有缺点了,才能够去批评别人,非是批评。自己缺点没改过来、没改完,自己还不完美,不可以批评别人。《无量寿经》讲“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护着自己的口业,不能够讥讽、批评、毁谤别人。

【观点】

不讥他过、不见他过,叫真修行。

【白话解释】

子贡毁谤别人。孔子唤问子贡说:端木赐啊,你很贤能吗?如果是我,才没有闲工夫批评别人。

【本章要义】

本章告诫我们不可讥评他人的是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