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誰是推廣粵語文化的代表人物?

過路閒人路過


在粵語文化中,有一位大師像珠峰一般難以被超越,這位大師就是本文的主角黃霑先生,在此希望藉此文向其致敬。


黃霑先生原名黃湛深,40年代出生於廣州,大多人會稱呼他為“霑叔” ,童年時期隨家人移居中國香港,本文以下簡稱香港,學生時期已是成績優異,就讀名校喇沙書院,最後畢業於香港大學中文系。而在小學時期已經表現出對音樂的天賦,五年級就已經是學校口風琴隊的隊長,十六歲就師從口風琴名家梁日超先生。

從來沒有一種職業稱呼可以準確的界定霑叔,本身既是填詞人也是作曲人“既是演員也是主持,既是教師也是廣告公司老闆和廣告創作者,既為電影配樂做幕後又經常在臺上豪爽高歌。無數人害怕自己在使用文字上會詞不達意的時候,對霑叔來說,彷彿文字的出現就是為了供其隨便玩弄和抒發情感的工具一樣,可以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像原野一樣無邊無際,像大海一樣波瀾壯闊,當然隨著情緒的變動,壯闊的大海可以轉化成浪奔浪流的黃埔江,轉化到許文強,丁力在租界年代的黃埔江邊細說崢榮歲月,在此時此刻,黃埔江到底有沒有浪還重要嗎?

雖然霑叔不務正業所以沒有職銜可將其定位,但我們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這倆字不是“天才”而是“鬼才”,“鬼才”這倆字用在黃霑先生身上再任憑大家想象有沒有其他人更適合用這兩字形容。



才就是才,為什麼要在才的前面加個鬼字,這是把霑叔的才和性格綜合起來的註冊稱呼。霑叔性格我行我素,而且持才傲物,說話從來都是該說的不會不說,該罵的也不能不罵。在八十年代時期,霑叔就被稱呼為“不文教父”,發行不文集,別一聽到“不文”這倆字就認為是什麼齷齪不堪的事情,其實也就是一些說出來不好聽但確實在社會存在的事情,也是坦蕩蕩的人性還有社會基層每天的生活或語言,大不了就是加上“兒童不宜”這四字。不要以為“不文”沒什麼技術含量,廣東話估計是罵人最多字詞可以使用的方言,很多都是自創的字,髒話用字可以超過二十個而不帶重複,拜讀了霑叔一篇文章解析了這二三十個髒字具體是指什麼又有什麼區別後,從此罵人前總要先想一想自己用字是否正確貼切,要用髒話罵人也要罵的有文化,字詞不能亂用。記得當年電視上霑叔被訪問一個話題,霑叔認為這是絕大部分人都會做但不願意承認而已,於是霑叔反問提出問題的人說到“你小時候有沒偷窺過人家洗澡? 我直接告訴你說我有”,這就是霑叔。

霑叔的豪爽直白性格本意大多不是要傷害人的那一種,更多的是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直接說就是為什麼我說了這麼多次你都做不好,再直接點就是為何你那麼笨。據歌手呂方憶述,當年自己在錄音室錄製黃霑填詞的“中國夢”的時候,因為自己廣東話還不是太靈光,黃霑有很多字都一個個的教呂方如何發音,但發音還不正確,在這時候霑叔就開罵了,而開罵肯定是離不開XYZ這些助語詞,碰巧這時候羅文路過,認為這歌很有水平,然後霑叔對羅文說你喜歡就你唱吧,呂方多年後再談及這事還自我調侃是否自己的長相就是一個要被欺負的長相?霑叔同時也一直在培養人才,從最初的周啟生到後期的雷頌德都是霑叔介紹入行的,雷頌德回憶第一次和戰叔合作的時候自己不會看簡譜,霑叔拿著個話筒在錄音室所有人面直接開罵: 你一個音樂人連簡譜都不會看怎麼出來混? 雷頌德覺得很不好意思回家就馬上學簡譜。




其實霑叔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所寫的詞,為什麼本人這麼稱頌其填詞的原因很簡單,本人自問用一輩子時間去揣摩都沒辦法寫出那怕一點半點的神韻,壓根沒那水平。有一回在家中看電影《竊聽風雲3》,片尾播放該劇的主題曲,正在注視手機的我聽了幾句就抬頭看屏幕,因為這主題曲不像是現代能寫得出來,一直看著片尾字幕才看見原來是顧嘉輝的曲加上黃霑的詞,那怪不得。

80年代無線電視有一套關於絲綢之路的紀錄片,主題曲名叫“同途萬里人”改編自喜多郎的曲配搭霑叔的詞,光是歌名就能讓人馬上聯想到一大批商人絡繹不絕的穿梭在這古道上,為的就是經濟發展和文化交融,歌名有這意境,歌詞豈會馬虎?

天蒼蒼 山隱隱 茫茫途路 沙灰灰 雪素素 白白野草 深深思 細細看 共覓盛唐瀚浩 戈壁灘 沙丘間 聽聽漢風 邊關中 野照裡 認認宋土 找心根 我與你共覓面前大道。

在那年代那怕是一套普通的電視劇都很可能有著很精彩的主題曲,更何況一些經典的電視劇,比如周潤發主演的“蘇乞兒”霑叔把文字玩弄的多麼瀟灑,一個字不多也一個字不少。

四海家鄉是,何地我懶知。 順意趨,寸心自如; 任腳走,赤驅隨遇。

對於豪情萬丈的霑叔而然,作品也有著大開大合的大氣,“男兒當自強”的音樂前奏響起就感受到那滿滿正能量? “滄海一聲笑”聽完了頓時對自己生活中的坎坷與機遇突然闊然開朗?

蒼天笑,紛紛世上潮,誰負誰勝出,天知曉。江山笑,煙雨遙,濤浪淘盡紅塵俗事幾多嬌。

讓海天為我聚能量,要開天闢地,為我理想去闖,又看碧空廣闊浩氣揚,既是男兒當自強。 昂步挺胸大家作棟樑做好漢,用我百點熱耀出千分光,做個好漢子,熱血熱腸熱,熱勝紅日光。



歌詞的大氣豪邁竟有種像”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感覺。 黃霑先生於2004年11月24號離世,享年63,說不上是高壽但璀璨一生何須在乎長短? 真正的告訴大傢什麼叫“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絕對沒有虛度的一生。黃霑先生的才華與性格已經生根,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彌足珍貴,黃霑後會否再有黃霑?


過路閒人路過


廣東有三大民系:廣府、潮汕、客家。

狹義上的粵語是指白話,專指廣府話,廣義上的粵語指包含上述三大民系。看你怎麼去認知而已。但既說是文化,當是百花齊放、包容並蓄的。

自太平天國至民國,再至新中國,三大民系在各行各業都出了不少菁英,廣東開始以C位出道,逐漸廣為世人熟知。只能說是各民系、各行業的共同努力結果。廣東耀眼的經濟、文化建設成果離不開各行各業平凡工作者流血、流汗的付出和無私奉獻。便如同港珠澳大橋般,當世人驚歎於刷新國際、國內相關一系列數據時,大家怎麼能忘記流大汗、吃大苦的所有橋樑設計與建設者呢?

就在三民系親如一家,揮汗如雨地建設南粵大地時,頭條上冒出幾個帶路黨帳號(其中圖一與圖二是海外帳號,圖二見勢不妙,為防被攻擊,已改名為洗仁😂圖四、圖五一人多號,圖六、圖七也是一人多號。它們還有很多很多離間之語我沒有發上來,有興趣的可點進它們主頁看看。至於後面兩張圖我是要駁斥壯士床上半生死祥林嫂式喋喋不休的離間之辭,大家看看也好。)

像這些帳號我覺得有必要微博曝光,並@公安機關作為才行。

在黨高屋建瓴地提出港珠澳大灣區大戰略時,廣東內部三民系更將團結一心,攜手共建南粵家園,光大南粵文化。讓廣東這條中國巨龍的龍頭早日超越美國紐約灣、日本東京灣而努力。建設祖國,振興中華!











李134250861


廣府人說的白話絕對是百越語言,白話明顯帶有大量百越詞彙和百越古音,而且廣府人在香港被英國統治時期帶有大量的外國詞彙詞音。

外國詞彙詞音:

Salad沙律/沙拉;

Toast多士/吐司;

Jelly啫喱;

Strawberry士多啤梨/草莓;

roller踩碌拿/溜旱冰;

Bus巴士;

Taxi的士/計程車;

hamshop鹹溼/形容人好色。Hamshop也指代倡寮;

boss波士/老闆;

mother媽咪/媽打/媽媽的意思;

tips貼士/提示;

store士多/商鋪;

spanner士巴拿/扳手;

film菲林/相機膠片;

soft梳乎/意為舒暢的意思;

sofa梳化/沙發;

modern摩登/時髦;

Ball波/球

還有好多詞語詞彙,不一一列舉。

百越詞語詞音:

例如,廣東話表示“倒塌”的“冧”(lɐm),這個“冧”,在北壯語裡面說倒塌,也是(lɐm),以及在毛南族的語言裡面,表示倒塌,也是(lɐm),發音、意思完全一樣,甚至在泰語裡面,說“倒塌”,也是說的(lom)。換句話說,房子倒塌了,廣東人說lem,去了廣西,對北部壯族人說lem,對毛南族說lem,甚至對泰國人說lom,他們都是聽得懂的。

例如,廣東話表示“癢”的“痕”(hɐn),在連山壯族的語言裡面,發音是(hom),而在廣西武鳴壯語中,則為(hum)或 (hɐn)。

再如,廣東話說“這裡”,發音“呢度”,其中這個“呢”(ni),也是古越語的殘留,這個(ni),在壯侗語族、苗瑤語族裡面,發音、意思、用法,都是一樣的,都是用(ni)來表示“這”。


北海扶桑


大家好,我是渣渣輝。。。

好了,你還是講粵語吧。

張家輝一出口,所有人都更願意聽他說粵語。

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是我在這裡深深為這位提問者擔憂,現在全國都大力推行普通話,你這提問容易挑起事端。所以剛開始接到這個問答邀請時,我的內心是拒絕的。

但是,作為一個從小講粵語的我,又在為這一全球華人地區有1.2億人使用的語言的漸漸消失而深感不安。作為一個地方語言,是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拋開所有的主觀因素,在當今這種多元文化的社會,不說要推廣,但致少要作為一種文化加以保護。


銘車志


自古武無第二、文無第一,你話你叻,你話啫。

何謂學者,有學問之人也,亦可稱之為好於學習之人。學問來自於書本知識,亦來源於生活。課堂間老師所講水過鴨背,但同學們卻津津樂道於坊間趣聞,舊時兒歌亦傳播甚廣,“月光光照地堂,阿爺漏夜織蚊帳…”,“上九路下九路,有個肥佬捉特務”,沒有文采,沒有格式,更加與高大上不沾邊,但係就朗朗上口。

好文采在藏書閣,更好的文采在市井坊間,因為可用。

代表性?應歸功於那些粵語歷史文化收集者。


無為0


廣府名人孫中山是推廣粵語文化的推手,是粵語文化的代表人物,難怪客家人要將孫中山“考證”為客家人。





搞三搞四用戶


粵語,珠三角



廣東百科通


香港嘎文人大都有如此功勞如:黃霑,黎彼得……等等老一輩文人和一站份現在的香港文人。仲有就係好似陳陽呢一輩嘎廣府文人!!粵語只有系香港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嘎保留!這也是作為廣州仔不得不承認的事實。(粵語九音,押韻等基本知識都系在有關釆訪黎彼得嘎視頻中才有所瞭解,慚愧!)


安格斯牛扒


推廣粵語的結果是,使用的人群越來越少,使用的範圍越來越窄,使用的層次越來越低,真是可惜呀!


氣吞萬里如猴


粵語流行音樂,代表中國流行音樂的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