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劉姥姥為什麼稱呼丫鬟為嫂子?

夜舞風花雪夜


《紅樓夢》中有些描寫很容易讓人誤會,如果按照常理認識容易無解,仔細想想,並不難理解。四十回就有這麼一段容易令人誤解的描寫,鴛鴦和王熙鳳捉弄完劉姥姥,鴛鴦趁眾人不在,向劉姥姥道歉,然後罵眾人,怎麼不給姥姥倒茶,劉姥姥接話:剛才那個嫂子倒了茶來我吃了。看似沒問題,但會有人疑問,劉姥姥為什麼會管丫頭叫嫂子,難道伺候賈母的不都是丫頭麼?這還真是誤會。



鴛鴦便罵人:為什麼不倒茶給姥姥吃。劉姥姥忙道:剛才那個嫂子倒了茶來,我吃過了。姑娘也該用飯了。

劉姥姥說“那個嫂子倒了茶來,我吃過了”,倒茶的確實是個“嫂子”。賈家主人身邊伺候的人分為頭等丫頭、二等丫頭、三等丫頭或者小丫頭,粗使丫頭,嬤嬤、婆子。每個人身邊這麼多人伺候。平時給主子端茶倒水的都是大丫頭們。但賈母宴請劉姥姥當日是個意外。


賈母大觀園宴請劉姥姥。賈母等主人先吃飯。隨後就是李紈、王熙鳳帶著有頭臉的丫頭們吃飯。賈母吃了飯就散了,去探春房中坐著閒話。鴛鴦等大丫頭先跟過去伺候賈母等,然後過來吃飯。這會,所有丫頭呼啦啦跟著主人們都走了,剩下些真正幹活收拾的婆子們。這些人上前收拾,其間劉姥姥口渴要茶吃給劉姥姥倒茶的,自然就是劉姥姥口中的嫂子了。

古人對未婚女子和已婚女子有非常明確的穿戴頭飾要求。一眼就可以看出來。劉姥姥再沒見識也不會認錯。她叫“嫂子”就一定是個已婚的女人甚至婆子。


賈家等級森嚴,連帶著奴才也狗眼看人低。墜兒被攆走時,墜兒媽進了賈寶玉的房間,叫麝月夾槍帶棒一頓數落。春燕媽何婆子要給賈寶玉吹湯,被人連說轟出去。就是如此。這些有頭臉的大丫頭自謂高人一等,除了主子,誰也不放在眼裡。劉姥姥剛在飯桌上出盡了洋相,自然對劉姥姥不重視。所以就算有丫頭,賈母一散,眾人也都跑出去各自歇息吃飯了,自然沒人管劉姥姥。劉姥姥不是口渴或者臉皮夠厚主動要茶,連婆子都不會願意給劉姥姥倒杯茶。

劉姥姥來賈家打秋風,從始至終沒有得到賈家上下的尊敬。賈母對她另眼相看在於她是個積古的老人,賈母不介意款待一下她。但要說賈母尊重她也不是,否則賈母絕不允許劉姥姥洋相出盡。至於王熙鳳,直到劉姥姥給巧姐兒取了名字才對劉姥姥另眼相看,真心奉為座上賓。但也不過是鳳姐兒和鴛鴦等有限幾人而已!人世間的人情冷暖,從劉姥姥吃了“嫂子”倒的一杯茶體現的淋漓盡致!

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每天為您帶來更多紅樓故事!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君箋雅侃紅樓


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有以下場景描寫:

劉姥姥笑道:"姑娘說那裡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 可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我要心裡惱,也就不說了。”鴛鴦便罵人"為什麼不倒茶給姥姥吃。"劉姥姥忙道:"剛才那個嫂子倒了茶來, 我吃過了.姑娘也該用飯了。”。


這裡描寫是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的場景,這次進府讓殺伐果斷的鳳姐刮目相看,讓老祖宗賈母真心喜歡,憐貧惜老的賈母還陪著遊歷了一天大觀園,並且經歷了大觀園兩次盛宴、參與了三宣牙牌令。

而且"沒吃過的吃過了,沒見過的見過了",還在賈寶玉的香床上酣睡了一通,毫不客氣地放了一屋子的臭屁,臨走還紮紮實實地拉了一大車東西回去;劉姥姥的形象瞬間清晰起來,讓人覺得很可愛,原來她是幽默、活潑、智慧、生活常識淵博、隨機應變的人,徹底洗乾淨了她庸俗、膚泛、無知的形象。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衝著王熙鳳來的,第一次登榮國府的時候,王熙鳳沒有嫌棄她衣衫襤褸,窮困潦倒,給了她尊嚴與物質資助,很體面地成全了她“打秋風”的願望;所以,日子過得好一點了,劉姥姥就將自己種的農產品帶來回贈,無疑她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不曾想賈母正好想找一個“積古”的老人聊一聊,在賈母面前,她並沒有絲毫的慌亂與膽怯,一問一答,有來有去,彰顯了她頭腦靈活、思維敏捷!當然,從從容容的應對處處伴隨著謹言慎行!於大庭廣眾之中,抬高了賈母的身份,顯示出賈母出自富貴之家的不凡。


再來回答:劉姥姥為什麼稱丫鬟為嫂子?

1.對於一個來自鄉下的老婦人,在等級森嚴的賈府,親切的叫丫鬟為嫂子,輕而易舉地化解了本該尷尬的局面,既取樂了賈母,又拉近了自己與一大群環肥燕瘦的關係。

2.當時她的身份是王熙鳳的親戚、賈母的座上賓,叫丫鬟為嫂子有“禮賢下士”的意思,顯示自己不會“仗勢欺人”。

3.曹雪芹是文學大師,語言符合樸質無華的劉姥姥的性格和她的生活環境。

4.有“化干戈為玉帛”的親切,對鴛鴦有感激之情,維護了丫鬟的面子!

5.不失時機地彰顯了耄耋老人自己悲天憫人的情懷。


希望星晨58298869


劉姥姥可不傻,什麼人該怎麼稱呼,辛苦門清,和丫鬟們都是稱呼姑娘,和婆子媳婦們都是稱呼嫂子。

劉姥姥說是嫂子給倒的茶,必然就是婆子媳婦們倒來的餐後茶。

賈府規矩:飯後都會漱口喝茶。在曉翠堂開飯前,確實先是丫鬟送茶,【正說著,只見賈母等來了,各自隨便坐下。先著丫鬟端過兩盤茶來,大家吃畢。】而在餐後,必然再次有人端茶。鴛鴦罵“怎麼不倒茶來給姥姥吃”,並非罵的丫鬟,而是所有下人,劉姥姥說那個嫂子倒來我吃了,應該是確有其事。這次伺候劉姥姥茶水的應該不是丫鬟,而是某個婆子或媳婦。這個問題顯然是讀的過於死板了,不是每次喝茶都要一一交代,賈母還給劉姥姥遞過茶呢!


那小子曰


劉姥姥貧苦,對富貴人家的人有敬畏,所以高稱一下嫂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