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秦腔在戏剧中是个什么地位?

一只皮皮龙虾


秦腔在戏剧中是什么地位

秦腔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剧种之一,相比于江南剧种婉约清丽而言,它更是用雄宏来形容,当然这取决于西北方言,尤其铜锤花脸的唱腔咋听都不是唱而是吼,声嘶力竭的那种吼。秦腔表演多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除了秦腔,道清,碗碗腔,花儿等也是陕甘宁的小剧种。

小时候样板戏统领乡下戏台,八十年代起地方戏兴起,秦腔红火了十来年,收音机,村广播里播送最多就是《铡美案》《火焰驹》《辟山救母》《赵氏孤儿》等唱段,鼓乐铿锵,锁呐激扬。每逢过年,规模大的村庄都组织自己的唱班子,本戏折戏从初二开始一直唱到元宵,村里老少过年最开心的莫如看戏,并且各戏班子相互交流好不热闹。

随着电视的普及,娱乐活动越来越多越精彩,秦腔和其它剧种一样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依然在文化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


王扶翠


要说秦腔在中国戏曲界的地位,首先我们要理顺中国戏曲非常重要的“梆子腔”体系在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的关系。

在戏曲史上,由于声腔的产生都有其地域性,作为戏曲声腔又是和剧目融为一体的戏剧演出,它随艺人或班社的流传而传播,又加上它给予观众的感受最强烈、最鲜明,因此群众就自然而然地从声腔的称呼上去识别戏剧演出,并用来区分戏曲艺术的不同品种。

梆子腔及梆子腔系 ,因使用梆子乐器击节演唱而得名,亦名乱弹,习以梆声呼为“桄桄”,或“桄桄乱弹”。关于梆子声腔的源起以及形成地区、形成时间,均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出自陕西、甘肃、山西地区,兴起于明代后期,至明末清初已遍及南北,几经演变而成为一大声腔系统。清乾隆末以前,有西秦腔、秦腔、山陕梆子等名称。

梆子腔的源起,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即西秦腔说(源自甘肃)、秦腔说(源自陕西)、山陕梆子说(出自山、陕、豫相邻地区)。

梆子声腔的勃兴,带来了戏曲音乐结构体制的变革,也带来了戏曲形式的变革,出现了戏曲艺术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并且取代了昆腔在剧坛上的地位。这些都为大家公认,不必赘述。

考察梆子声腔兴起以后的流布状况,基本上是两条路径,一路东、北,一路西、南。依据史料并参照剧种实际状况看,在东、北则发展为一个剧种群,如今山西之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河北之河北梆子(旧称直隶梆子、京梆子、卫梆子)、老调梆子、武安平调、西调(泽州调);河南之河南梆子(豫剧)、宛梆(南阳梆子)、大平调、怀梆、乱弹(与蒲州梆子相同);山东之山东梆子、莱芜梆子、章丘梆子(东路梆子)、枣梆、平调(与大平调相同);安徽北部之淮北梆子;江苏北部之徐州梆子(亦称江苏梆子)。在西、南,除陕西之秦腔(西安乱弹)、西府秦腔、汉调桄桄、同州梆子(东府秦腔)外,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均统称秦腔,在四川则成为川剧之弹戏,在云南则成为滇剧中之丝弦,在贵州则有本地梆子等。它们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梆子声腔系统,堪称梆子腔系。至于,梆子声腔对各地地方戏曲的影响就更为广泛了。各地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发展,也仍然有各地艺术渊源的各种复杂状况,有待考察和研究,但就其总体来看,无论从音乐结构体制、剧目以及风格等各方面论,则都有梆子腔系的共同特征,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由于秦腔被称为“梆子腔”的鼻祖,因此上不言而喻,秦腔在中国戏曲界的地位是崇高的,是毋庸置疑的,它几乎影响了中国戏曲的大部分剧种,为中国戏曲百花争艳的局面的形成贡献出了其他剧种不可比拟的力量。


秦腔须生


一说到陕西,许多外地的朋友就表示呵呵,尤其是说到陕西的历史,文物古迹,戏曲教育等,不是黑就是不屑的神情,秦腔也不例外的跟着躺枪了。

秦腔是流行于西北五省的地方戏曲,历史上收到了蒋介石,鲁迅,康有为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喜爱,《三滴血》,《火焰驹》等戏曲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拍成了电影,西安还特别有一个教学研究机构“戏曲研究院”。秦腔作为梆子腔的一种,梆子是种用枣木做的乐器,演奏时发出“咣咣”的声音,也称为干咣咣。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发生了变化,有人便觉得秦腔没有京剧,越剧,黄梅戏,或者豫剧有名望,这只能说明秦腔发展到现在可能也遇到了瓶颈,原因是多方面的。知道中国戏曲中的祖师爷是谁吗?唐朝中的唐明皇李隆基,豫剧大师常香玉在西安生活过多年,可以不夸张的说,常香玉大师为抗美援朝的巡演义举,把豫剧的影响向前推了一大步,另外秦腔作为梆子腔本身就对豫剧,吕剧,河北梆子等许多剧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京剧也是在三百年前了借鉴秦腔和昆曲才发展起来的。

不管你承不承认,中国戏曲和戏剧史上都有浓墨重彩的一大笔,陕西人实在,豪爽,我对戏曲的研究也不专业,只记得有人曾经撰文说秦腔是中国戏曲百剧之母。如果论现在影响力秦腔真的需要努力,如果论历史地位和中国戏曲的影响,低调点,前五应该没问题吧。(如果对本人的观点有不同的意见,虚心向您学习,同时建议您可以百度一下,顺便说一下我的观点是个人行为,不是粘贴的)


王伟2361


说到秦腔,据说它是我国中原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今宝鸡)。秦腔又称乱弹,目前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还有青海、宁夏、新疆等部分地区。因为其以枣木棍(梆子)为击打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



秦腔唱起来撕心裂肺,死吼硬韵,苍苍如诉。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和东北等并没有多少共鸣,但喜爱者爱得要死要活,不爱者听得莫名其妙。区域性相对较强,对于地方戏曲来讲还算是区域性的较大剧种。



只要是区域性的地方戏剧,就必然要受到地域的限制,地域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才是地方戏剧的阳光和土地。这并不是你把它“大力”宣扬就能在全国推广得了的,因为你要推到别的地方,而别的地方也有它自己的戏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唱一方戏。



泰腔,比不了京剧、昆曲、越剧、豫剧、黄梅戏,大概也算是北方各梆子之首了吧。


祥河诗语


作为梆子腔的鼻祖,秦腔在中华戏曲长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权威论述,“秦腔”词条有两个注释:1、流行于西北各省的地方戏曲剧种,由陕西、甘肃一带的民歌发展而成,是梆子腔的一种。也叫陕西梆子。2、北方梆子的统称。这说明了今天的秦腔虽然主要流行于祖国大西北一隅,但是其在北方诸众,梆子戏曲的形成、发展和成熟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实际上,诸位达人如“秦腔须生”等已经作了精辟的回答,恕不重复),而且,只要我们对中国戏曲历史稍加了解就不难发现,古老的秦腔艺术曾对皇皇中华戏曲舞台产生过震撼性的影响(如魏长生效应),可以说,以弦乐体为代表的昆曲和以板腔体为代表的秦腔称为中国戏曲历史上的南北双璧实不为过。

在戏曲界,有着“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说法,众所周知,这是对昆曲《十五贯》的特别美誉。那么,作为梆子腔鼻祖的秦腔呢?从丰富的历史底蕴看,在数千种的传统剧目中,《打渔杀家》、《秦香莲》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对中国戏曲舞台的丰富和繁荣作用不言而喻。从鲜明的时代特色说,中国近代最早的戏曲团体西安易俗社,还有叱咜风云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在反封建和挽救民族危亡运动中的巨大作用不可磨灭……

还有,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切……

《第二套广播体操》的音乐———秦腔曲牌主旋律!

著名剧作家马建翎改编本的传统戏曲《游龟山》,由《人民文学》连载……

推陈出新,振兴发展,古老的秦腔艺术,魅力恒永!

新的时期,再接再厉,更上层楼。众所周知,何须饶舌


如義齋人


秦腔是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一种文化艺术,其艺术特色鲜明,曲调优美,更符合粗狂豪放的西北人性格特点,能够表达出人物感情色彩,深受老百姓喜爱,其在戏曲艺术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西部秦腔


中国戏剧艺术鼻祖!


黄老呆


秦腔的旦角,小生唱腔还是比较优美动听,花脸吼的太厉害,有的唱词不清晰,不知道吼的啥内容,同样的花脸,评剧的马泰唱的词就很清晰。秦腔的唱腔还是要改革,适合年轻人欣赏。由于地域和语言的关系,秦腔在全国难以流通发展,地位比较尴尬,但也是西北地区的大剧种,是那个戏曲也代替不了的。


贺兰山上一棵树


并不介意秦腔在戏曲界中的地位,只为观摩过程中,每每为演唱者的撕心裂肺、寻死觅活哽咽落泪而不能自己 —— 高坡绵延,黄尘翻滚,汉子白巾,孔武彪悍,女娃红肚,撒泼浓烈,沟壑土地,竭尽全力 …… 祖祖辈辈吼遍了白天黑夜恩爱情仇,世世代代熏染了天南海北歌赋民谣。审美秦腔,这些画面总会翻腾心底,这些情感总会湿润眼底。


闻鲁生


我喜欢秦腔,爱吼秦腔,秦腔在西安,甘肃是人们非常爱听的戏剧,只要大力把秦腔推向全国,秦腔的地位会不断扩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