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歡天喜地過大年

楊柳依依

很喜歡《北國之春》這首歌裡面的詞句——“城裡不知季節變換,不知季節已變換,媽媽又再寄來包裹,送來寒衣御嚴冬。故鄉啊故鄉,我的故鄉,何時能回你懷中……”特別是在過年前的這幾天,聽著感觸頗深,歸家的心就更加迫切。

歡天喜地過大年

有人說,現今的年味越來越淡。要我說,卻不盡然。或許這話是針對城市來說的吧。就算是春節,為到處掛滿紅燈籠,作為慶祝,也就是最大的喜慶了。而我們村莊,此時此刻,或許早已經是在歡天喜地的迎接大年了。

一般,在臘月的十幾左右,就已經年味十足。每年到這個時候,家家戶戶就開始打餈粑了——這也算得上是年貨的。或三五家邀攏一起,或七八家相邀一堂。邀好伴後,頭天就把糯米放水缸裡浸泡,次日就拿蒸籠把它蒸熟,用專門打餈粑的機器把糯米飯打碎,再用人工把它做成圓圓的餈粑。如此繁雜的事情,就必定得要人多。所以說,必須要幾家約定一個日子,你幫我,我幫你,才能解決。一個村裡,女人們幾乎每天都在村裡跑東家走西家的,來回的幫助別家做作餈粑。輪到誰家的餈粑到中午才打,那就十幾個二十個人的午飯就一起在他們家解決。男人們喝酒,女人們吃茶。現在政策好了,村民們的生活蒸蒸日上,並不像先前那般拮据。空閒時,三五個吃吃喝喝,並不是問題。這樣的,若說年味淡,說不熱鬧,還真個沒人相信。

歡天喜地過大年

然後呢,就是幾家相邀去豬場買豬。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殺過年豬。實際上,有的村民一家也能要得了一個豬的——烘百多斤臘肉,做幾十斤香腸,那兩百來斤的豬也就差不多了。但一家人買一個豬,也肯定要請動村民來幫忙,那還不如幾家相邀合買。這樣的話,既打發了冬閒無聊的時光,且又有酒伴一起推杯換盞,豈不快活?反正冬天沒事,自由得很。索性多邀幾家,多買幾次,豈不每天都有新鮮的豬肉吃?那些醃好了的豬肉,就讓它烘乾成了臘肉,明年再吃。講真。剛殺了的豬肉,相比去街上買來別人殺了的豬肉,味道大不相同的。剛下架的豬肉,粉粉嫩嫩,甜甜脆脆。豬身上哪個部位的肉好吃就吃哪個部位。果真是:杯光壺影男人笑,滿嘴冒油婦幼歡。這是村民們最喜歡的時節。在臘月的這一個月裡,七家,八家的,一下要十幾斤,一下要十幾斤的,差不多會殺十多個豬,才能要滿烘臘肉的豬肉數量。每殺一個豬,幾家人坐攏一起就是幾桌,你說年味淡還是濃?

歡天喜地過大年

一切準備就緒,剩下的就是貼對聯,貼門神了。倘若連這兩道工序都已完成,那就剩下最後的一道——在過年的那天下午,吃年飯之前,必須得手捧著茶盤,裡面放上四個甌子(擺放四個甌子象徵四季發財),一塊四方的用開水煮過的豬肉,一個殺了去掉雞毛的全雞,一塊四四方方的豆腐(象徵富裕)滿面笑容的把它端到香火堂屋的香案上。既為香火堂屋,那就不止一家。叔伯兄弟,祖輩幼童,都會在下午的這個時刻手端茶盤,裡面放著同樣的物件,排隊在巷道中等候。先輪到的,就在香案前的盆子裡燒紙,在香爐裡插香,完成後再放上一盤偌大的鞭炮,讓鞭炮聲震響天宇,讓堂屋的地上,紅紅火火,滿地生花。

然後方才回到家裡,歡天喜地的迎接新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