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欢天喜地过大年

杨柳依依

很喜欢《北国之春》这首歌里面的词句——“城里不知季节变换,不知季节已变换,妈妈又再寄来包裹,送来寒衣御严冬。故乡啊故乡,我的故乡,何时能回你怀中……”特别是在过年前的这几天,听着感触颇深,归家的心就更加迫切。

欢天喜地过大年

有人说,现今的年味越来越淡。要我说,却不尽然。或许这话是针对城市来说的吧。就算是春节,为到处挂满红灯笼,作为庆祝,也就是最大的喜庆了。而我们村庄,此时此刻,或许早已经是在欢天喜地的迎接大年了。

一般,在腊月的十几左右,就已经年味十足。每年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打糍粑了——这也算得上是年货的。或三五家邀拢一起,或七八家相邀一堂。邀好伴后,头天就把糯米放水缸里浸泡,次日就拿蒸笼把它蒸熟,用专门打糍粑的机器把糯米饭打碎,再用人工把它做成圆圆的糍粑。如此繁杂的事情,就必定得要人多。所以说,必须要几家约定一个日子,你帮我,我帮你,才能解决。一个村里,女人们几乎每天都在村里跑东家走西家的,来回的帮助别家做作糍粑。轮到谁家的糍粑到中午才打,那就十几个二十个人的午饭就一起在他们家解决。男人们喝酒,女人们吃茶。现在政策好了,村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并不像先前那般拮据。空闲时,三五个吃吃喝喝,并不是问题。这样的,若说年味淡,说不热闹,还真个没人相信。

欢天喜地过大年

然后呢,就是几家相邀去猪场买猪。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杀过年猪。实际上,有的村民一家也能要得了一个猪的——烘百多斤腊肉,做几十斤香肠,那两百来斤的猪也就差不多了。但一家人买一个猪,也肯定要请动村民来帮忙,那还不如几家相邀合买。这样的话,既打发了冬闲无聊的时光,且又有酒伴一起推杯换盏,岂不快活?反正冬天没事,自由得很。索性多邀几家,多买几次,岂不每天都有新鲜的猪肉吃?那些腌好了的猪肉,就让它烘干成了腊肉,明年再吃。讲真。刚杀了的猪肉,相比去街上买来别人杀了的猪肉,味道大不相同的。刚下架的猪肉,粉粉嫩嫩,甜甜脆脆。猪身上哪个部位的肉好吃就吃哪个部位。果真是:杯光壶影男人笑,满嘴冒油妇幼欢。这是村民们最喜欢的时节。在腊月的这一个月里,七家,八家的,一下要十几斤,一下要十几斤的,差不多会杀十多个猪,才能要满烘腊肉的猪肉数量。每杀一个猪,几家人坐拢一起就是几桌,你说年味淡还是浓?

欢天喜地过大年

一切准备就绪,剩下的就是贴对联,贴门神了。倘若连这两道工序都已完成,那就剩下最后的一道——在过年的那天下午,吃年饭之前,必须得手捧着茶盘,里面放上四个瓯子(摆放四个瓯子象征四季发财),一块四方的用开水煮过的猪肉,一个杀了去掉鸡毛的全鸡,一块四四方方的豆腐(象征富裕)满面笑容的把它端到香火堂屋的香案上。既为香火堂屋,那就不止一家。叔伯兄弟,祖辈幼童,都会在下午的这个时刻手端茶盘,里面放着同样的物件,排队在巷道中等候。先轮到的,就在香案前的盆子里烧纸,在香炉里插香,完成后再放上一盘偌大的鞭炮,让鞭炮声震响天宇,让堂屋的地上,红红火火,满地生花。

然后方才回到家里,欢天喜地的迎接新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